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重生三國征天下

正文 第一百五十三章 袁紹6 文 / 皇甫大少

    因為屢諫而被嫌棄的沮授,這時又站出來勸阻說:「戰爭勝負變化莫測,不能不周密計劃。大軍應當留屯延津,另分兵進攻官渡。如能攻克,再迎大軍也不遲,否則就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袁紹不從。沮授在大軍即將渡河的時候歎息:「在上者驕傲,在下者貪功,悠悠黃河,我還能渡回來嗎!」

    他推托身體有病,不願過河。袁紹非常氣惱,強迫沮授隨軍渡河,而把他所部軍隊割屬郭圖。袁紹渡河後,駐屯在延津南面。

    他派出劉備、丑挑戰,被曹軍打敗,大將丑被斬。再戰,又折兩員戰將和許多人馬,袁軍中大為震恐。

    曹軍退還官渡後,袁軍集結在陽武,沮授又對袁紹說:「北軍人多,但英勇善戰不如南軍;南軍糧少,物資儲備不如北軍。南軍利於速戰,北軍利於緩兵。所以我軍應打持久戰,拖延時日。」

    袁紹仍然不從,他命令部隊逐漸逼近官渡,緊靠曹軍紮營,軍營東西綿延數十里。

    九月,兩軍會戰,曹軍失利,躲進營壘中堅壁不出。袁紹修築壁樓,堆起土山,從高處發箭射擊曹營。

    箭如雨下,曹營中的將士只得蒙著盾牌走路。但壁樓、土山不久就被曹軍的「霹靂車」轟毀了。

    袁紹又暗鑿通往曹營的地道,曹軍則在營中挖掘長溝進行防禦。袁軍的運糧車還遭到曹軍的襲擊。

    兩軍相持了一百多天,河南老百姓困苦不堪,很多人背叛曹軍,響應袁軍。

    相持期間,袁紹先後派劉備、韓荀襲擊許都,但是皆被曹仁擊敗,因此不再分兵復出。

    然而,這種有利於袁紹的形勢卻突然急轉直下。

    這時,袁紹派淳於瓊帶領萬餘人北迎運糧車,沮授特意提醒說:「可增派蔣奇領一支人馬在淳於瓊外側,以防止曹操偷襲。」

    而謀士許攸則提出乘曹操傾軍而出,輕騎奔襲許都的建議。

    然而,袁紹因之前韓荀和劉備襲擊許都失敗,不想再分兵冒險。

    事有湊巧,在鄴城的許攸家族中有人犯法,被留守的審配抓進監獄,許攸大為不滿,於是投奔曹操。在許攸的謀劃下,曹操親自領兵赴烏巢,襲擊淳於瓊。

    當曹操奔襲烏巢之時,袁軍部將張郃主張救淳於瓊,他對袁紹說:「曹操親自出馬,必然得手,那麼事情就無可挽回了。」

    郭圖卻別出心裁地說:「不如乘此時發兵去進攻曹軍大營。」

    袁紹認為郭圖說得對,只要攻拔曹營,曹操就無家可歸了。

    於是派高覽、張郃率領重兵攻擊曹營,而只派輕騎救援烏巢。

    高覽、張郃攻營不下,烏巢大敗的消息已經傳來了,二將無心戀戰,竟自向曹軍投降。

    插一句,這裡其實是郭圖作祟,害怕袁紹怪罪於自己。

    於是叫來一親信道:「你去見高覽,張郃,就說主公要治他兩人敗軍之罪」。

    於是便有了兩人投曹的事。

    袁紹全軍大亂,一下子全垮了。慌忙之中,袁紹及長子袁譚各單騎逃遁,直奔黃河渡口,隨後又逃來一群騎兵,約有八百騎,渡河至黎陽北岸。

    這一仗袁紹損失七、八萬人,武器、輜重、圖書、珍寶無數。

    當他跌跌撞撞走進部下蔣義渠營帳中時,握著蔣的手,無比傷感地說:「我把自己的腦袋都交給你了。」

    官渡敗後,有人對田豐說:「你必將受重用了。」

    田豐平靜地回答說:「如出兵打勝了,我一定能夠安全。如今兵敗,我必死無疑。」

    果然,袁紹回到鄴城,說:「我當初不聽田豐之言,今天真的要讓他笑話了。」於是下令殺了他。

    官渡之戰,審配的兩個兒子被曹操活捉。

    孟岱與審配有矛盾,就通過蔣奇對袁紹說:「審配在任獨攬權力,宗族大,兵力強,而且兩個兒子在南方,他必定想反叛。」

    郭圖、辛評也這麼認為。袁紹於是任命孟岱為監軍,代替審配把守鄴縣。護軍逢紀同審配不和,袁紹就逭件事詢問逢紀,逢紀回答說:「審配天性剛烈率直,每次所說的話和所做的事,都仰慕古人的節操,不會因為兩個兒子在南邊而做不義的事情,您不要對他懷疑。」

    袁紹說:「你不是討厭他嗎?」逢紀說:「從前所爭的屬於個人私事,現在所說的是國家大事。」袁紹說:「太對了。」於是沒有罷免審配。自此審配、逢紀的關係更融洽了。

    回到冀州後,袁紹陸續平定了各處的叛亂。

    不久,袁紹發病,死於公元202年(建安七年)夏天。由於袁紹平素有德政,去世之時,河北百姓沒有不悲痛的,市里巷間揮灑著眼淚,如同失去親人一般。

    審配等矯袁紹遺命,奉袁尚為嗣。

    袁譚、袁尚為了爭權相攻,被曹操各個擊破。

    公元205年(建安十年),袁譚被殺,袁尚與二兄袁熙逃亡遼西烏桓。

    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曹操北定烏桓,袁尚、袁熙敗走遼東,被公孫康所殺。

    &nbsp

    曹操曾經評價袁紹道:「吾知紹之為人,志大而智小,色厲而膽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畫不明,將驕而政令不一,土地雖廣,糧食雖豐,適足以為吾奉也。」「及至袁紹據河北,兵勢強盛,孤自度勢,實不敵之。」

    陳壽曾評價道:「袁紹、劉表,鹹有威容、器觀,知名當世。表跨蹈漢南,紹鷹揚河朔,然皆外寬內忌,好謀無決,有才而不能用,聞善而不能納,廢嫡立庶,捨禮崇愛,至於後嗣顛蹙,社稷傾覆,非不幸也。昔項羽背范增之謀,以喪其王業;紹之殺田豐,乃甚於羽遠矣!」

    袁紹墓一說位於商水縣袁老鄉袁老村,據傳袁紹憂憤而死後,早年跟隨他南征北戰的族人,趁著夜間天黑的時間,將袁紹屍體走水路運回家鄉袁老,埋葬在曹河岸邊。當時,為了怕再遭曹操的報復,袁紹的後人還特意將曹河改寫成漕河,漕河一直沿用到今。

    此地的袁紹墓當時很大,後經雨水沖刷,逐漸變小,袁老附近的村民都稱其為雞心灘,也叫袁金灘。為祭奠先人,每逢初一、十五,袁氏後人到袁金灘燒香祭祖,這個風俗一直沿襲了下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