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重生三國征天下

正文 第一百二十七章 卸磨殺驢 文 / 皇甫大少

    晚上,李典帶著風塵僕僕的4000餘名騎兵回到了營寨。」主公,末將幸不辱命「,李典抱拳道。

    李忠來到李典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然後道:「將軍辛苦了,先下去休息去吧,有什麼事咱們明天再說」,李典心裡一陣感動,抱拳道:「是,主公,末將告退」,李忠點點頭。

    幽州薊縣,前將軍府。

    「夫人,主公的書信」,一名頗有姿色的婢女踩著小碎步來到秀兒的身邊一臉欣喜的說道。

    正在涼亭賞花的秀兒急忙道:「快拿給我看」。

    片刻後,那絕美的臉蛋上露出一絲微笑,正可謂是「沉魚落雁,閉月羞花」。

    只見那紙上寫著「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主公」,田豐來到李忠身邊叫道。

    李忠點點頭,然後道:「是元皓先生啊」,「不知主公叫屬下前來有何要事」,「你來看,這是今天伯珪(公孫瓚的字)發來的消息,說金風已經率大軍南下,5日之後就能進入高句麗境內」,田豐拿過來一看,皺了皺眉頭,然後道:「不好,主公,扶余有危險」。

    田豐有些慌張道。

    「此話怎講」,李忠疑惑道。

    田豐急忙道:「主公,那金風多辦是以退為進,明裡是率大軍退卻額u,暗地裡肯定是在青嶺關外設一伏兵,待扶餘人放鬆警惕便趁機多下關隘」。

    李忠想了想,還真是,於是道:「立刻給公孫瓚發去消息,讓他提醒扶余國王,切勿讓高句麗人有可乘之機」。

    「主公,還應命公孫瓚率軍前往青嶺關」田豐建議道。

    見李忠面帶疑惑,田豐解釋道:「一則可以防備高句麗人的回馬槍,二則如果高句麗人真的退卻,就命公孫瓚一路襲擾高句驪大軍,讓他們不得安寧,此乃疲兵之計也」。

    恩,李忠點點頭,道:「先生此計甚好,就依次計發給公孫瓚,讓他小心應對」。

    田豐點點頭,朝李忠行了一禮,下去傳令去了。

    李忠則是閉目沉思著。

    「將軍,主公消息」,扶余王都,幽州軍大營。

    公孫瓚拿過來一看,連忙道:「命令全軍集合」,說完就跑了出去。

    這幾日夫治可謂是春風得意,高句驪大軍退卻,這讓他非常高興,可是高興完了之後便是擔憂對於臣服於大漢,以及前些日子和幽州軍打成的秘密協定,都讓他心裡很不高興。

    這天他正在和垂相都智商議,內容便是他想後悔了,在他看來,他一國之主怎能屈身於一方諸侯,這讓他簡直不能接受,都智一聽,急得跳腳,連忙道:「大王,如果此時咱們反悔的話,我想咱們面對的就不僅是高句麗大軍了,我想大漢的前將軍也不可能放過咱們,請大王三思啊」。

    夫治毫不在意的說道:「如果咱們將那份協議送給大漢皇帝,你說是不是會很有趣呢?」,夫治一張老臉露出狐狸般的笑容,這高句麗人還沒有離開扶余,他就想著要對付幽州軍了,而且還如此的理直氣壯,他現在已經是被勝利沖昏了頭腦,全然忘記了當日國之將滅是的落魄和無力,這也許就是漢人和胡人之間的區別吧。

    「大王,斷不可做次背信棄義之事啊。請大王三思啊」,都智朝夫治下拜道,他實在是擔心如果扶余如此做法會毀掉扶余的。

    夫治面色一變,森然道:「好了,我已經決定了」,於是拂袖而去。

    留下一臉蒼白的都智,嘴裡喃喃道:「完了,完了」,一名宮中護衛雙眼放光,然後低下了頭。

    「陛下,公孫將軍求見」,一名侍衛來到夫治面前下拜道,正陶醉於姬妾曼妙的身姿和柔美的歌舞裡的夫治喝道:「給我滾出去」,「陛下」,「滾出去」,侍衛慌忙退了出去,來到公孫瓚面前道:「公孫將軍,大王有事,所以」。

    公孫瓚冷笑一聲,然後便離開了。

    那侍衛往了大殿一眼,失望的搖了搖頭。

    「將軍,全軍集合完畢」,回到軍營裡的公孫瓚臉色鐵青,公孫瓚來到大帳,快速的寫下了一封書信,然後鄭重道:「立刻將此書信傳給主公」,「是」。

    公孫瓚望了王宮一眼,雙眼一寒。

    「主公,幽州來的飛鴿傳書」,田豐來到李忠身邊急忙道,此刻李忠正在騎著馬。

    片刻後,李忠來到田豐身邊,跳下馬,朝田豐笑了笑,然後拿過來一看,「汝父病危,望吾兒速歸」,李忠臉上的笑容僵住了,頓時喃喃道:「父親怎會如此,怎會如此」。

    「主公」,田豐叫道。

    雖然李不是李忠的父親,但是這麼些年以來,李對李忠還是很不錯的,至少盡到了一個做父親的責任。

    李忠看著田豐道:「元皓先生說,我父病危,我必須要回去一趟,這裡的事情就交給你了」。

    「主公無需擔憂」,田豐立即制止道,「元皓先生不必在勸我了,我意已決」,語氣相當的堅定。

    &n

    bsp;田豐一愣,隨即明白了李忠的意思,連忙道:「主公,豐不是這個意思,只是老太爺那邊不需要太擔心,主公命捕風尋找的華佗已經找到了,而且他們正在趕往薊縣的路上」,說著田豐又拿出來一張紙條。

    李忠拿過來一看,然後送了一口氣道:「如有華佗先生醫治吾父,我心安矣」,李忠皺了皺眉頭然後說道:「然而我必須要回去一趟」。

    田豐點點頭,然後道:「屬下並不是不要主公回去,而是讓主公能夠心安,不至於影響到主公的心緒與思維」。

    李忠朝田豐鞠躬道:「多謝先生指點,否則忠比鑄成大錯」,田豐見李忠如此,連忙下跪惶恐道:「主公切莫如此,此乃屬下的本分」。

    李忠扶起田豐,拍了拍他的肩膀,然後看著西方,嘴裡喃喃道:「華佗啊華佗,後世你被稱為神醫,千萬不要讓我失望啊」。

    此刻幽州薊縣前將軍府已經是亂作了一團,李的病危讓韓氏感覺天都要塌下來的感覺,整天以淚洗面,秀兒則是在一旁伺候著韓氏。

    這時魯肅帶著一個鬚髮花白,頜下有一撮山羊鬍的老者來到了李的房間,對韓氏道:「老夫人,這位是神醫華佗,是主公特意吩咐屬下找來給老太爺治病的」。

    韓氏現在已經是亂了分寸,於是朝華佗行了一禮,然後道:「求先生救救我家老爺」,「夫人不必多禮,容我先看看」,華佗看著床上的李,面色有些沉重道。

    華佗來到床邊,伸出手搭在李右手的脈搏上,閉上了眼睛。

    而一旁的韓氏則是緊緊的攥著秀兒的玉手,一臉緊張的看著華佗。

    華佗(約公元145年-公元208年),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字元化,一名敷,漢族,沛國譙縣人。華佗與董奉、張仲景(張機)並稱為「建安三神醫」。少時曾在外遊學,行醫足跡遍及安徽、河南、山東、江蘇等地,鑽研醫術而不求仕途。

    他醫術全面,尤其擅長外科,精於手術。[被後人稱為「外科聖手」、「外科鼻祖」。精通內、婦、兒、針灸各科,外科尤為擅長。

    華佗的醫書雖然被全部焚燬,但他的學術思想卻並未完全消亡,尤其是華佗在中藥研究方面,是中國醫學史上為數不多的傑出外科醫生之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