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重生三國征天下

正文 第一百一十三章 定計2 文 / 皇甫大少

    沮授朝李忠行了一禮然後道:「主公,,我認為可以以一軍出長春,一部由南向北直擊高句麗都城丸都,則扶余境內的高句麗大軍則必然回援,而另一部則埋伏在敵軍回援之必經之路上埋伏,則我軍必然全勝,此乃圍魏救趙,圍點打援也」。

    李忠越聽越高興,暗道,我怎麼就沒想到呢?於是李忠說道:「大家可有不同的意見」,眾人沉思了一會兒,均搖了搖頭。

    「好,命張郃率第二軍團北上出丹東,直擊丸都,命令他務必要快,命樂進率第三軍團和第一軍團陌刀營在長春以西高句麗北部之北烏縣伏擊敵人之援軍,命丑率領烏丸鐵騎隨我北上扶余,元皓先生和公與先生與我同行」。

    眾人點點頭,沒有異議。

    「我走之後幽州之事就全靠三位先生了」,李忠看著魯肅,田疇,田豫三人說道。

    三人均是一震,連忙說道:「主公放心,我等在此恭候主公凱旋歸來」。

    李忠拍了拍三人的肩膀,鄭重的點點頭。

    「好了,大家先下去準備一下吧」,「是,主公,我等告退」,李忠點點頭。

    不久之後,數只白鴿向北方飛去。

    在這裡要說明一下,在差不多兩年的時間裡,拓跋拓跋武兩兄弟在李忠全力的支持下,信鴿的訓練已經初步完成,所以現在李忠於遼東之間都是用的信鴿聯繫,而這也大大提高了情報的傳遞速度。

    而張郃樂進兩人在去年就已經到了遼東,現在正屯駐在壤平城外。

    兩人在第二天得到了命令後立即率領大軍進軍高句麗,而高句麗不在現在的朝鮮半島,而是在吉林和黑龍江境內,勢力不容小覷。

    第二天一大早,李忠就率領五萬烏丸鐵騎向北而去,大將丑,管亥,公孫瓚隨行。

    由於是騎兵的緣故,所以大軍行軍速度非常的快,只用了不到十天的時間就趕到了壤平城。

    遼東太守國淵和周倉,蔣奇等都出城相迎。

    隨即大軍駐紮在城外,而李忠則帶著沮授,田豐,王越和鄧展還有1000鐵衛來到了壤平城裡。

    在太守府裡,李忠同國淵談了大概有兩個時辰,然後李忠便沉沉的睡了過去,這十天馬不停蹄的趕路是在是太累了。

    第二天早上,李忠吃完了早飯,正在後院裡散步,忽然有鐵衛來報說,田豐和沮授過來了,「去將二位先生叫過來」,「是,主公」,那鐵衛應諾一聲,然後轉身離開了。

    「主公」,兩人來到了後院,朝李忠行了一禮。

    「兩位先生不必多禮」,李忠微笑道,「兩位先生這麼早過來可是有什麼事?」,李忠開口問道。

    「主公,張郃將軍飛鴿來信說他已經率領第二軍團攻破了高句麗北烏縣和石城,正在向大蛇關進軍」,沮授對李忠說道。

    李忠聽完後有些驚喜道:「當真」,沮授微笑的點了點頭。

    也難怪李忠如此高興,要知道如果高句麗在丟了大蛇關的話,那丸都以西將無險可守,用不了兩天的時間,幽州軍便可以進軍丸都(高句麗的都城)。

    可是接下來沮授的一番話卻是給李忠潑了一盆冷水,「主公,那大蛇關處在萬山之中,易守難攻,而且關上加上從兩城逃去的高句麗守軍共有一萬餘人,縱使咱們攻下了此關也必將順勢慘重」,語氣之中略顯憂愁。

    李忠想了想然後一臉堅定的說道:「打仗那有不死人的,只有在戰場上經過生死磨礪的士兵才能夠成為精銳」。

    「公與先生可有什麼辦法減少我軍傷亡?」,李忠的心畢竟不是鐵打的,於是開口詢問道。

    沮授想了想然後搖了搖頭。

    李忠有些疑惑的看了他一眼,剛想說話,田豐卻是開口替沮授解釋道:「主公,據捕風傳來的消息,那大蛇關高約三丈,依山而建,地勢險要並且狹窄,乃是高句麗第一險關,而且在張郃將軍攻破北烏石城兩地有少數的士兵逃到了此關,所以想要將他們引出來並不容易」。

    李忠一想,也確實是這麼個道理,於是歉意的看了沮授一眼,然後道:「扶余境內的高句麗大軍有什麼消息?」。

    田豐搖了搖頭,然後說道:「暫時還沒有消息傳回來」。

    李忠則是有些擔憂,「主公也不必擔心,樂進將軍物雙全,想必定不會讓主公失望」,田豐看出了李忠的擔憂,然後開口勸慰道。

    李忠則有些無奈的點點頭。

    扶余王都,巨石城。

    扶余國王夫治一臉失望的看著堂下的官員,滿臉充滿了擔憂和無奈,彷彿一下子老了十歲。

    「大王」,堂下一樣貌不凡,身材消瘦的中年男子出列道。

    夫治睜開眼看了他一眼,然後有氣無力的說道:「垂相(相當於丞相)有事?」,語氣淡然,彷彿他要放棄了一般。

    原來此人就是扶余垂相都智,他像是聽出了夫治的話一般,連忙道:「大王不必擔憂,微臣有一法可退高句麗大軍」,語氣之中充滿了自信。

    「你有什麼辦法」,夫治還是那副要死不活的樣子,彷彿他是在聽一個笑話一般,並沒有放在心裡。

    r/>

    都智聽完夫治的話後,一臉的焦急,連忙道:「大王,高句麗雖然強盛,但是咱們南面的大漢朝幅員千里,人口千萬,只要他們願意幫助我們,我們就可以度過眼前的難關,說不定高句麗也會被咱們吞併」,都智的話裡充滿了激動,但有誰知道這是真是假,沒有人知道。

    夫治聽完垂相的話後,眼裡閃過一絲金光,隨即苦笑道:「咱們以前就是大漢朝的藩屬,然而我們卻背叛了他們,並且搶掠過遼東的百姓,大漢朝的皇帝如何肯幫助我們」,語氣之職充滿了無奈和悔恨。

    「大王不必擔心,微臣願去大漢朝請得王師助我扶余度過此難」,都智一副天地崩而不行於色的面孔,彷彿他才是皇帝一般,說調軍就調軍。

    「此話當真」,夫治一臉喜色的看著都智激動道,眼前的他那還有一國之主的樣子,可以說他現在和一個普通的老百姓都差不多,也難怪,正當自己的國家要滅亡,但是突然峰迴路轉,那裡有人能夠經得起如此誘惑。

    都智微笑的點點頭。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