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重生之神級備胎

正文 第三百五十二章 梟雄 文 / 獨孤紅蝦

    在好聲音的舞台上。====

    蘇晨和張琳兩人聯袂登場了。

    而面對現場雷鳴般的尖叫聲和吶喊聲。

    作為對手,又是戰隊隊友的他們。

    站在擂台之上,相視著微微一笑。

    隨即便都靜了下來,開始醞釀情緒,演唱那首由楊昆給他們挑選的《羌笛》。

    而導師楊昆,此刻在導師席上,也是頗為欣賞地打量著他的兩位得力學員。

    張琳,有著天籟的女聲,嗓音非常的乾淨,彷彿是一張白紙,有著非常大的潛力和可塑性。

    蘇晨,是一個唱作俱佳的全能型歌手,常常能給人帶來驚喜,而且重在對於歌曲的韻律和節奏的把握,能給人以眼前一亮的感覺。

    站在他的角度上來看,雖然蘇晨的實力要比張琳更為的強勁。

    但是為他們挑選的這一首《羌笛》,卻是非常的考驗兩人的發揮和實力,就單單這首歌來講,無疑嗓音更為清透的張琳,可能要佔得上風。

    而蘇晨會如何應對,唱出自己應有的實力,那就是一個值得期待的看點了。

    通過這一首歌曲,楊昆也堅信,孰強孰弱,到時候能夠非常直觀的看出來。

    鈴聲響動。

    比賽正式開始。

    此時,伴隨著舞台全方位立體音響中,那段舒緩飄渺的伴奏樂緩緩地響起。

    蘇晨和張琳也都開始舉起了話筒,醞釀的情緒也到位。開始了情歌的對唱。

    「幽幽的歌聲,從山的另一邊飄來,那正是羌笛的」

    與此同時,在湘西電視台。

    《百家講壇》之《易中添品三國》也是在繼續的熱播之中。

    它的收視也是後來居上,而且保持著良好的上升勢頭。

    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

    易中添:

    在上一集我們講了當時的亂世梟雄們對待皇帝的三種態度和做法,第一種是董卓的,叫做廢立,就是把現任皇帝廢掉然後再立一個皇帝;第二種是袁紹的,叫另立,就是在現任皇帝之外他另外再立一個皇帝。當然這個沒有得逞。未遂;第三種是袁術的做法,叫自立,自己當皇帝,失敗了。那麼這三種態度和做法他們共同的問題是成本高、風險大、效益低。相比較而言曹操就高明多了。曹操他不換皇帝。他利用這個現成的皇帝,而且把這個皇帝客客氣氣地供奉起來,利用皇帝這張牌來號令天下、號召諸侯。這個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挾天子以令諸侯」。其實這個說法是可以討論的,曹操本人和曹操集團的人從來沒有說過「挾天子以令諸侯」。

    「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個說法是人家說曹操的,比方說諸葛亮就說過這個話,他的說法是「挾天子而令諸侯」,但意思一樣的。也就是說「挾天子以令諸侯」這話是曹操的敵人說他的,敵人的話不怎麼靠得住吧!那麼「挾天子以令諸侯」有沒有人說過呢?有,誰呢?袁紹的謀士沮授,叫做「挾天子而令諸侯,畜士馬以討不庭」,可是袁紹手下其他的謀士不贊成,說這個皇帝現在是個廢物啊,這麼一個廢物你把他接到我們這兒來幹什麼呢?你是朝拜他呢還是不朝拜他呢?你是請示他呢還是不請示他呢?那你肯定要朝拜、要請示,我現在把他弄來以後大事小事我都要跟皇帝請示,皇帝萬一意見和我們不一樣怎麼辦呢?我是聽他的呢還是不聽他的呢?我聽他的顯得我們沒份量,我不聽他的我不又是違法嗎?算了算了。袁紹怎麼想呢?袁紹一想,這現任皇帝那是董卓扶起來的,而且董卓要廢立皇帝的時候我袁紹是不幹的,我現在又去尊奉他,我不是自己打自己耳光嗎?當然我現在又不可能把我主張的那個皇帝再扶起來,那個已經被董卓謀殺了,拉倒吧。那麼這個事情袁紹一猶豫,曹操就搶先了一步

    曹操把漢獻帝接到許縣以後,立即就把自己的行轅騰了出來作為皇帝的行宮,客客氣氣地供奉起來,禮儀、禮節那是非常地到家,絕不像西北軍閥那樣子無法無天、吆三喝四。當年皇帝在從長安遷到洛陽的路上,每天他也是上朝的哩,就找一個農民的院兒,往當中一坐,大家都來行禮如儀。那些西北軍的軍閥、軍官和士兵們都在農家院外面看著鬧,啊,這皇帝上朝是這樣的。這種事情到曹操這裡是沒有的,曹操完全按照漢官威儀、大漢王朝的禮儀中規中矩地來供奉這個皇帝,而且安排皇帝生活的時候做得非常地周到和細心,很像一個大管家的樣子。最讓皇帝感動的是什麼呢?是曹操送來了大量急需的生活用品,你要知道這個皇帝他是個逃難的,他可能臉盆都沒有,曹操把所有的這些東西都送來了,然後上了一份奏折,叫做《上雜物疏》。《上雜物疏》怎麼說呢,說陛下,現在臣獻上來的都是當年先帝賜給臣祖父和父親的,御用的器皿,這些器皿臣的祖父和臣的父親放在家裡從來就沒敢用過,那是先帝的恩德,我們是供奉在家裡的,現在臣覺得應該還給皇上了。

    這一手是做得非常漂亮的,我們知道做人情的訣竅在什麼地方?做人情最重要的是千萬不要讓對方覺得你在做人情,不要讓對方覺得欠了你的。我們很多人不會做人情,錢也沒少花,還老提醒人家,你看我送了你什麼東西啊。那麼在這個時候皇帝已經是跟叫花子差不多,有人給他他就很感謝了,當然他還得擺個架子。那麼其他的軍閥有沒有送東西的?有,叫做孝敬。但是你再孝敬那也是我孝敬的,這東西還是我的;曹操說這東西都不是我的,這東西本來就是皇上的,現在我是還給皇上,我是還東西,不是送東西。這樣表面上看曹操一點人情都沒有,皇帝用起來當之無愧、理直氣壯,大家想想這是種什麼樣的心理感覺。漢獻帝雖然是個傀儡皇帝,他不是糊塗人,他是明白人。他馬上就明白了曹操的這樣一份用心。當然這個時候我估計漢獻帝是從好的方面去理解的。怎麼理解的:大大的忠臣,這是天底下最難得的忠臣,看來我們漢家的這個國運恐怕是要儀仗曹某人了。這是我猜測的,我覺得這個猜測還是合邏輯的。他會產生這樣一種感動和這樣一種想法。

    曹操的慇勤讓漢獻帝十分感動。他任命曹操為大將軍。這雖然是虛銜,但曹操得到了一面在當時看來是正義的旗幟。做事情師出有名,在政治上大大地撈了一把。這讓其他諸侯十分眼紅。那麼,當時實力強大的諸侯袁紹又是如何對待這件事情的呢?

    袁紹這個人的特點是什麼呢?是反應慢,我們將來講官渡之戰的時候我還要講這一點,袁紹和曹操比他的反應總是晚半拍。曹操一搶先袁紹反應過來了,反應過來以後仗著他人多勢眾,他也提出來說他也要迎奉皇帝,他說皇帝不能住在洛陽,洛陽已經被董卓毀掉了;也不能住在許縣,許縣那個地方不好,地勢很低,很潮濕,我們皇上住那兒不舒服,應該把他移到甄城來,就是移到袁紹的地盤來,準備和曹操共享這一張王牌。曹操聽了以後肚子裡好笑,我到手的肥肉說分一口給你,有這麼好的事嗎?嘴巴上不能這樣說,於是曹操用皇帝的名義下一道詔書,一本正經地教訓了袁紹一番,說袁紹啊,你確實兵多將廣,你也確實實力雄厚,那麼朕流離失所的時候怎麼沒見到你來勤王啊?怎麼一天到晚看見你不是發展自己的勢力,就是攻擊別人啊?你對大漢王朝的忠心何在啊?袁紹也清楚這個東西就是曹操寫的,那不會是皇帝寫的,但是是皇帝的名義蓋了皇帝的印發出來,只好寫一封檢討書。你說這不是政治上他又吃了一虧嗎?

    現在我們還是回到漢獻帝建安元年這個時候,這個時候的曹操我個人認為,他還剛剛完成一個轉變,就是由一個熱血沸騰的青年將領,轉變為一個政治成熟的亂世英雄。我個人的觀點是,這個時候的曹操還不是奸雄,是英雄,他還是主張國家統一、反對國家分裂的,為了這一點,他要維護現任皇帝,因為現任皇帝在當時的情況下是國家統一的象徵。

    但是你要說曹操這個時候是一點個人野心都沒有,這個恐怕也不實事求是。據一條不太可靠的史料是這樣說的,當時有一個太史令,就是王朝的史官,叫做王立的,就老去跟漢獻帝說,說天命是要更改的啊,我是歷史學家啊,我懂歷史,歷史的規律就是什麼呢?就是天命靡長,這個老天爺它不會總是喜歡某些人的,或者某個家族的,據我這個懂歷史的人看呢,這個天命現在要由漢移到魏了,將來能夠安天下的不是姓劉的是姓曹的了。老在說,結果曹操有一天就把他請到旁邊,拉著他的手說,說我知道先生是一個忠臣,但是天道微妙,天機不可洩漏,還是少說一點吧。那麼這條材料我認為是不太可靠的,因為在這個時候如果就有人說是魏要取代漢,我總覺得不太可靠,但是你說曹操這個時候一丁點這個心思都沒有,恐怕也很難講。總而言之,就是曹操把皇帝接到他的地盤裡面,自己位居三公以後,隨著他的實力的強大,隨著他敵人逐漸地消亡,他的野心也是開始在膨脹。估計曹操後來變得越來越專橫,越來越跋扈,越來越霸道,越來越不把皇帝當皇帝,於是終於發生了衣帶詔案件。

    這個事情的案發時間是建安五年的正月,挑頭的人就是漢獻帝的岳父董承。據說董承從漢獻帝手上接過了一個腰帶,腰帶裡有一封密詔,密詔要他去殺了曹操。這個事情後來被曹操發現了以後,把董承這一夥全部殺了,劉備逃之夭夭,劉備據說也是參加了密謀的。那麼這個事情,《三國演義》是大做了文章的,因為《三國演義》它是要反曹操的,逮住這個事情肯定是大做文章的,但是正史上只有寥寥幾行字,而且也有歷史學家提出質疑。那麼我覺得至少這個事情可以說明兩個問題,說明什麼呢?說明這個形同虛設的皇帝他還是管用的,當時這些人要做什麼事情他都要打皇帝的旗號,在朝的像曹操這樣的人他就逼著皇帝下達對自己有利的詔書,那些反對曹操的人只好宣稱自己有皇帝的密詔,反正曹操手上拿的是公開的詔書,反對派手上拿的是秘密的詔書,每個人都說我得到了皇帝的授權,可見皇帝還是有用的。第二個說明了曹操這個時候野心開始膨脹,對皇帝的侍奉和尊崇已經開始變得言不由衷。

    那麼這個過程完全是曹操有計劃、有預謀地在完成呢,還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呢?這個實話說,也搞不清。如果確有衣帶詔一事,說明漢獻帝恐怕也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因為這個皇帝從來沒有過過舒坦日子,應該說是早就學會了忍氣吞聲,如果不是太不像話,他不至於冒此風險。那麼這件事情往往是用來證明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一個證據,既然這件事情我們不能夠很清楚地把它坐實了,我們也不能夠很清楚地坐實曹操這個時候究竟是奉天子還是挾天子。

    其實在我看來,奉天子和挾天子在曹操這裡不矛盾,而且曹操還得到了另外一個好處,就是他可以利用這面旗幟,或者說利用這張王牌來最大限度地廣納人才,他可以名正言順地在全國招賢。而當時國內的人才基本上都願意到許都去,因為畢竟到許都去說起來是在中央做事情,它至少第一個有面子,第二個比較名正言順。結果是什麼樣呢?是官位是國家的,人才是自己的,曹操做了一筆大大合算的買賣。現在我們知道曹操把現任皇帝弄到他的地盤上以後,他就獲得了政治資本和人力資源,他的本錢翻倍地增長。於是,他一支手高高地舉起維護王室、保衛皇帝這一面在當時看來是正義的旗幟,另一隻手從背後悄悄地拔出了刀子,而且出手極快,他要用這把刀蕩平四海、一統九州,實現他九合諸侯、統一中國的理想。那麼曹操他順利嗎?請看下集,鬼使神差。

    而易中添,在這一集中,也是非常巧妙的闡述了,在那個戰亂動盪的年代,各地軍閥在亂世中,對待皇帝的方式,會引發如何的後果。

    而事實證明。曹操無疑是利用這一點,在戰爭中為自己謀取到了很多利益。

    也是在這個時候,他的一系列圖謀,也是得到了延伸和發展

    (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