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網游動漫 > 小人物的英傑傳

第七卷 龍爭虎鬥匯洛陽 5、波瀾 文 / 服部正成

    「是這樣麼?董卓還有什麼後續的動作麼?」

    「是的主公,那天之後董卓似乎草擬了不少新的法令,只不過出了河南……」

    作為大漢名義上的政治中心,雖然其發佈的命令的效力已經所剩無幾,但是城內每一天的動向依然受到了各方諸侯的矚目。所以董卓那一日的所作所為可以說是轉瞬之間就傳遍了大江南北兩岸三地,其中自然也包括了當時在太原郡指揮著夏侯兄弟和其他人剿匪的李書實。

    雖然那個場景在劉協眼裡自然是震撼無比,驚悚異常。可是在李書實這個多少也稱得上「老將」的眼中不過是小兒科罷了,即使死去的人當中有著袁隗、袁基這樣的朝廷重臣。

    不過四千人嘛,別的不說,黃巾之亂中的宛城之戰中那一座驚天大陣所坑殺的黃巾軍就何止十萬,那種屍山血海,紅的黃的白的綠的黑的各色齊備的場面如果是小皇帝看到的話恐怕能直接將膽汁都吐出來,李書實要不是之前的戰鬥中對此有了抵抗力,恐怕也好不到哪裡。

    當然,李書實第一次面對張角的那些個木頭人和土偶的殺戮的表現也好不到哪裡就是了。

    所以說這件事頂多有些政治意義罷了,標誌著董卓與士人之間的蜜月期結束,從相互合作正式走向了相互對抗,而且是不死不休(大概)。或許唯一再多一點的意義就只有那些洛陽豪宅中搜刮出的財物可以大大充實一下董卓尤其是他手下的那些兵將們的腰包。

    於是收到消息的李書實甚至連譴責都不願意多發一篇,轉身便專心於自己的剿匪活動。

    就連算得上手握重兵的盧植,對於董卓的舉動除了長歎一聲,一夜間老了幾歲之外也沒有下文。蓋因為比起黨錮之禍而言,董卓造的孽還真是不值一提。更別說這件事究竟是孰對孰錯根本扯不清楚,尤其是其中還牽扯到了皇帝的意志,就更加難以判斷。

    當然,李書實這邊以及某些朝廷老人不在乎,卻並不代表所有人都不在乎。或者應該說不在乎的反而屬於少數派。而在這之中,最為顯眼的便是袁家子弟和荊南的孫堅。

    袁家就不用說,有這樣的反應那是非常正常的,因為不論怎麼說袁家的老一輩革命家們都在這一次慘案當中徹底被掃進了歷史的垃圾堆中,更不用提那些財貨的損失了。如果不是在汝南袁家擁有著龐大的資源的話,恐怕袁家已經元氣大傷。即使是這樣如果袁家的年輕一輩不做出點什麼的話,只怕即使董卓以後能夠扳倒袁家那四世三公的榮耀也會葬送在他們手中。

    所以他們可以說和董卓是擁有不共戴天之仇。

    至於另一個來自荊南的孫堅,他和董卓之間倒是沒有什麼切膚之痛,不過兩個人之間的關係卻是勢同水火。或者應該說更多時候是孫堅單方面看董卓不順眼。

    為什麼這兩個出身相似的傢伙最終卻走到了如今的地步呢?或許這就是心態的不同吧。

    董卓出生的隴西郡自漢初就多出名將,涼州的將官們更是為大漢帝國立下了赫赫戰功,可是後來隨著國力的衰弱,經過一系列的事情之後,最終演化成了西涼人對於中央政府決策層的敵視。這些事情的前因後果前面已經提及,這裡就不多說。

    而孫堅呢?富春雖然屬於吳郡,但是位於吳郡南方的山區之中,地靠會稽,可以說自古以來那裡的民風便偏向封閉。尤其是江東地區,很少出現大規模的世家豪強進入到中央政府之中,如果不是不少來此做官的外地世家子弟遷居於此生根發芽,恐怕這裡的豪強會更加閉塞。

    也正因為這樣,此時的江東豪強對於中原文化是懷著一種仰慕的眼光去看待(尤其是在基本上不大規模搶奪他們的生存空間的前提下),本身一開始擺的位置就很低,所以要求自然也遠沒有涼州集團那麼高,當然對於大漢王朝一貫的政策的認同感也就更強一些。

    正是因為這樣,讓對此時對漢王朝相對來說還保有忠誠和敬畏的孫堅對於董卓這個野心極大的傢伙保有著相當的敵意。以至於當初在西北戰場上孫堅就曾攛掇當時的主帥張溫幹掉董卓以絕後患。只不過張溫性情溫和,且又有些惜材,對多次衝撞自己的陶謙尚且溫言細語,更別說董卓這個在西北戰場起到重要作用並為國戍邊數十年的將軍。

    說起來比起桀驁但是功勳卓著的董卓,當時的剛剛露頭的孫堅才更像是個進讒的小人吧。

    只不過孫堅當初說的一切如今已經實現,所以自然無法追究他當初的責任,反而還有在他的傳記中在此事上大大的書寫一筆。這真的是以成敗論英雄啊。

    董卓自然清楚孫堅對自己的敵意,但是他更清楚孫堅的那一身本事。雖然曾經在長社城下被李書實麾下的呂布一頓胖揍,但是多數時候這個身先士卒的傢伙讓董卓想到了曾經的自己。

    在戰術眼光上,孫堅同樣有著讓董卓感到欽佩的表現。

    可以說,強悍的武力加上優秀的戰場直覺以及身先士卒的精神,今日的孫堅就彷彿昔日的董卓,這樣的大將若是不招攬那豈不是暴殄天物?

    可惜的是,任憑董卓如何對孫堅「拋媚眼」,可惜那頭江東猛虎愣是不解風情,反而變本加厲的釋放出了言辭激烈的公開信,表示了自己與董卓決裂的立場。

    對於這樣的結果,董卓也只能表示遺憾。當然,既然做不成戰友,那麼成為磨礪自己和自己手下的磨刀石也不錯。董卓是這麼想的,孫堅也是這麼想的,兩個相像之人的心有靈犀。

    至於曹操,這傢伙雖然坑了一堆好東西跑到了有著「八廚」美譽的張邈那裡安了營紮了寨,並在好友張邈和衛茲的照拂下開始招兵買馬拜訪世家豪強子弟,但是比起袁家在士林中的地位,曹操這個爺爺是名聲毀譽參半的宦官,父親是宦官的狗腿子,自身也多有毀譽的年輕子弟雖然能力卓著,但是終究還是差了很多。

    所以,別看是曹操草擬的矯詔,但是真正發佈之人確實收到矯詔的袁紹。

    當然,這樣的舉動了落在袁紹眼中自然成了好友看得起自己並顧念著早年的情誼並沒有選擇袁氏正統繼承人袁術,果然是好基友講義氣。嗯,果然是一句話一輩子,一生情一杯酒。

    事實呢?如果曹操有袁紹哪怕三分之一的號召力,或者說名聲能有豫州刺史孔胄那麼大,估計曹操也會選擇自己發那矯詔而不是假手於袁紹,讓其聲名更勝。只不過在萬般無奈下選擇了袁紹倒也確實是顧念到了兩個人當初的情誼,想必獲得的好處會更大吧。

    當然,現在的曹操正在專心操練兵馬,準備各種物資中,倒也無暇在考慮能從袁紹那裡拿到什麼好處。畢竟千好萬好,到了戰場上刀劍無眼,不是說你和袁紹關係好刀槍劍戟就避著你跑,反而說不定還會逼著你跑呢。雖然有了夏侯兄弟的以及曹仁信中提到的精兵但是精兵這種東西從來就是多多益善的,就算是普通的新兵經過鍛煉也能減少不少的意外傷亡不是麼。

    更何況曹操新招募的士兵中有不少都是當初黃巾之亂中存留下來的郡兵和鄉勇,戰鬥力雖然遠遠不及洛陽的正規軍,但是比起沒見過血的新兵蛋子卻也強了不少。

    這些都是他曹操未來馳騁於天下的基石啊。

    雖然天下並沒有分裂,但是隨著董卓的出現,諸侯擁兵自保的傾向已經很明顯。而這種趨勢發展下去,恐怕諸侯紛爭天下大亂也不是什麼太過遙遠的事情。曹操看的很清楚,就連遠在琅邪避難的曹嵩都看出了端倪。所以在這亂世之中一支忠於自己的軍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仲德、元常、仲籍,你們看看吧,我們恐怕應該採取些措施了,否則會出大問題的。」

    雖然諸侯們還在各地加緊備戰著,可是李書實這邊卻一點硝煙的味道也沒有嗅到。

    不,雖然沒有看到真實的硝煙,但是看不到的硝煙卻已經將他的鼻腔塞得滿滿當當。

    「如果這個消息屬實的話,只怕對於我們來說會有大難啊。」

    程昱看著手中的絹帛,臉上的皺紋都集聚在了一起,看上去就彷彿是被逼著那喜兒抵債了的楊白勞。而他身邊的鍾繇和郭縕也好不到哪裡,同樣臉色非常的難看。

    他們到底是為何事如此的頭疼呢?

    原來是董卓的新政所惹的禍。

    話說這董卓一次性的解決了那麼多人,自然要頒布一些新的法令。一方面是為了彰顯自己的威儀,一方面也是為了向劉協展示自己改革的決心。

    不過董卓的那些所謂的「新政」,在李書實等人的眼中不過是新瓶裝舊酒,基本上沒啥新意,不過是將當初嚴酷的秦法進行了一定的刪減拿了出來罷了。只不過以董卓的信用等級以及政策執行能力,那些法律能夠起到多大的作用實在是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當然,董卓的新政當中也不是沒有一點新東西。這不,李書實一群人不就為了董卓新政中的那點新東西而嚇得差點以頭搶地無語問蒼天了。

    董卓的新政中到底什麼地方會令這些傢伙如此失態呢?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