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雅騷

卷二 如今卻憶江南樂 第一百八十五章 南屏晚鐘 文 / 賊道三癡

.    天氣晴好,織造局官船的八個船夫輪班操舟,划槳如飛,從西興運河經錢清堰至錢塘江只一日一夜時間,九月初三上午辰時在錢塘江北岸登陸,早有織造局的馬車候著,鍾太監的乾兒子高奉命來接張原——

    這太監今年十三歲,瘦瘦,人卻機靈,知道張原是鍾太監看重的貴客,察言觀色,十分奉承,恭恭敬敬道:「張公子,我乾爹的生祠定於初九開祠受香火,當初是張公子建議石柱土司為我乾爹建的生祠,生祠建在寶石山也是張公子與我乾爹一道選定的,所以乾爹要把張公子請來參加這一盛典|com|更新中文網」

    張原問:「石柱土司有沒有人來?」百度雅騷吧傾情奉獻文字!

    高道:「回張公子的話,那位秦大人已遣驛遞急報,初八日前一定趕到,這生祠是石柱土司為我乾爹建的,石柱土司的人若不來如何開祠上香!」

    張原心道:「秦兄是四月底離開山陰回川東的,現在是九月初,又要趕來,這半年基本就是在路上了。」又想:「我這閹黨之名怕是要坐實了,日後若入朝為官,少不了要被東林黨人詬病。」

    來到湧金門外織造署,高進去通報,不移時,鍾太監親自出迎,滿面笑容道:「張公子大才,從杭州回去就府試奪魁,咱家聽到這好消息也為張公子高興。」

    張原作揖道:「多謝公公關心。」

    鍾太監挽著張原的手向署衙內行去,側頭看了看,道:「半年不見,張公子身量長高了不少,問也大進了吧。」

    張原微笑道:「不敢懈怠。」

    鍾太監與張原來到署衙內院書房,侍婢捧上香茶,鍾太監便讓她們退出去,武陵和穆真真也立在書房外環廊上等候。

    問了幾句張原府試和山陰旱澇之事,天使大叔版鍾太監聲音轉低,道:「一事讓張公子知曉,今年以來,廷臣一再奏請萬歲爺下旨讓福王就藩,萬歲爺傳旨福王莊田要有四萬頃方可就藩,首輔——揚,自南傳來,讓人心神悠然一靜,側耳傾聽那鐘聲裡包含的禪意——

    哦,這是西湖十景之一的南屏晚鐘嗎,鐘聲也是一景,真是妙絕,問吏,吏回答:「這是南屏淨慈寺的鐘聲。」

    另一個吏道:「南京焦狀元應黃寓庸先生之請,在南屏講一個月,上月下旬就開始了,張公子何妨前去聽講。」

    張原驚喜道:「狀元焦竑嗎,妙極。」

    黃寓庸先生之名張原也聽過,去年大兄張岱在杭州求,就是在黃寓庸先生門下,黃寓庸就是黃汝亨,晚明知名者,萬曆二十六年進士,做過進賢知縣、南京禮部主事,與張汝霖交情很深,而焦竑更是大者、藏書家,經史子集無不涉獵,著述宏富,現今的名氣遠在劉宗周之上,焦竑是萬曆十七年己丑科的狀元,董其昌也是這一科的,董其昌是二甲第一,焦竑原是翰林院編修,修撰明史,後來史館無人主持,修史中斷,焦竑便辭官家居,專心著述,焦竑著有春秋左傳鈔十四卷,這部書張原沒有找到,現在聽聞焦竑在此講,自然要前往聽講討教——

    初五日一早,由一名織造署吏領路,張原帶著穆真真和武陵去南屏聽焦狀元和黃進士講,南屏山是九曜山的支脈,樹木繁茂,石壁如屏,在杭州城南,故稱南屏山,從湧金門外織造署至南屏山大約有七、八里路,四個人快步而行,不須半個時辰就到了南屏山下,那吏也不知焦狀元講的具體所在,便向淨慈寺僧人打聽,僧人指點講之所在寺後不遠的居然亭下,就叫居然草堂,黃汝亨先生寓居講於此——

    張原正與寺僧話,卻見寺中走出三個人,這三人中張原竟識得兩個,一個是董祖常,另一個竟是上月在他家後園樓住了三天的那個才華橫溢的翼善。

    董祖常見到張原,起先也是一愣,隨即大步上前,指著怒氣沖沖道:「張原,今日可讓我撞上了,看還往哪裡跑!」

    張原遇到董祖常不奇怪,但翼善出現在董祖常身邊這就顯得很詭異了,當下不動聲色,問董祖常:「閣下是誰?」

    董祖常脫口道:「家父董玄宰——」隨即醒悟,怒道:「裝什麼糊塗,會不認識我!」不過也有點疑惑,那夜在龍山,燈影搖曳看不大真切,而且張原這大半年身量又高了一些——

    董祖常心道:「不會真的錯認了人吧?」可張原身後的那個胡婢他豈會認錯,董祖常勃然大怒,當日正是因為這個白皙貌美的胡婢才起衝突的,張原當胸踹了他一腳,至今胸脅猶隱隱作痛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