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炮火1906

第二卷 黃金之路 第三百七十四章 蒙古兄弟的款待 文 / 費虛

    第三百七十四章蒙古兄弟的款待

    袁世凱想來想去,東北直接用於北洋海軍上頭的軍費開支必定是相當驚人的,加上東北剩餘財稅上繳中央之後,陸軍部仍然要下撥東北目前三十個師軍費,而東北目前自身也有警察部隊等需要自留一部分款項,光是東北海陸軍這一塊,就佔了不少。

    袁世凱也沒有什麼借口讓東北這三十個師的兵力裁撤一部分,這三十個師看似多,實際上駐防區域包括東三省、外東北、伊爾庫茲克、內外蒙,加上山西與陝西,甚至將來還要包括遠東部分,這三十個師還不夠。

    關鍵就是地域太過龐大,駐防起來壓力不小。

    這三十個步兵師還基本都是甲種師編製,尤其是那幾個教導師,簡直就是堪比日本的王牌師團。

    這便是東北軍在中俄戰爭之中所獲取的好處,什麼軍事上的編制什麼,都要優先給東北軍。

    現在李安生又要打造大海軍,說不定是與程德全串通好的,東北直接撥款給北洋海軍,兩江直接撥款給南洋海軍。

    不過,任憑你李安生如何取巧,總不見得將東北的財政收入都投入到海軍上頭吧?

    是李安生自己說的,準備將國稅與地稅分開,哪怕地方強勢,要分中央的國稅之權,但是總體上的數目總歸是有一個底的。

    一直傾向於實行中央***集權的袁世凱容不得有相對獨立的地方稅收體系。他一直打算取消地方自治,取消國地稅收劃分方案,仍實行中央政府統收統支的舊財稅體制。

    但是現在李安生跳出來支持國地稅收劃分,那麼他也只能點頭認同。

    最起碼,在如今地方強勢中央式微的情形下,似乎國稅分家是件好事情。

    如今地方分權思想日益流行,表現在財政方面,則是主張增加地方收入(如田賦等項應劃歸地方),增加地方政費(如內政、教育、工商諸費全歸地方)。

    先前一直在討論分稅,袁世凱倒不是怕中央吃虧,反而是怕地方由於中央收稅過多,而產生逆反,從而引發戰爭。

    民國初建,標榜實行「立憲政治」,中央與地方不能不編製國家預算和地方預算,而編製預算,又不能不首先確定國家和地方財權的劃分和收入的來源。

    但在民國建立之初,時局動盪,舊章既已廢除,新制尚未建立,中央財政困窘,實行分稅制既必要又步履艱難。

    為給所謂的「自治行政」裝點門面,唐紹儀內閣一直在琢磨《國家稅和地方稅草案》。

    根據袁世凱的瞭解,這個草案中,屬於中央管理的國家稅收計有:田賦、鹽課、關稅、常關、統捐、釐金、礦稅、契稅、牙稅、當稅、牙捐、當捐、煙稅、酒稅、茶稅、糖稅、漁業稅共十七項。

    屬於地方管理的地方稅收計有:田賦附加稅、商稅、牲畜稅、雜稅捐、糧米捐、土膏捐、油捐、醬油捐、船捐、店捐、房捐、戲捐、車捐、樂戶捐、茶飯捐、飯館捐、肉捐、魚捐、屠捐、夫行捐、其他的雜捐雜稅等二十多項。

    將新設的國家稅有:印花稅、登錄稅、繼承稅、營業稅、所得稅、出產稅、紙幣發行稅。將新設的地方稅包括:房屋稅、入市稅、使用物稅、使用人稅、營業附加稅、所得附加稅等。

    分稅製作為一種財政管理體制,已為西方列強廣泛採用,反映到財政管理體制上就是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之間的集權與分權的關係問題。

    許多國家一般都是採用分稅制的辦法來解決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問題的。分稅制是按稅種劃分中央和地方收入來源一種財政管理體制。

    分稅制的真正涵義在於中央與地方財政自收自支、自求平衡。

    袁世凱何嘗不想以實現真正民主的名義,將中央財政盡可能的強化,削弱地方。

    但是,唐紹儀內閣腦子都不太好用,給所謂的民主沖昏了頭腦,別說是地方野心家,比如他最為忌憚與欣賞的湖南譚延闓,就連一向致力於推動真正民主的李安生也接受不了。

    按照那個該死的草案,只怕地方財政完全無法滿足基本所需,要是和平時期,或許還沒有關係,可是如今是地方都躊躇滿志準備大幹一番的時候,無論是地方政務還是基礎工程建設,都需要大量的資金。

    這就是袁世凱比較悲哀的地方,他對不識時務坑害他名聲的唐紹儀內閣是越來越不滿意。

    如今李安生主動提出實行分稅制,倒是讓他喜出望外,既然對方能在他面前提出來,那麼必定說明一點,這是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李安生拿出了一本薄薄的冊子,大概就是所謂的分稅制草案了。

    「……省收入者,有營業稅、土地稅(由縣市分得15%-45%)、房屋稅(由縣分得15%-30%)、遺產稅(由中央分得15%)、所得稅(由中央分得10%-20%);院轄市收入者,有土地稅、房屋稅、營業稅、營業牌照稅、使用牌照稅、行為取締稅、所得稅(由中央分得20%-30%)、遺產稅(由中央分得25%);縣級或省轄市收入者,有土地稅、房屋稅、營業牌照稅、使用牌照稅、行為取締稅、所得稅(由中央分得20%-30%)、遺產稅(由中央分得25%)、營業稅(由省分得30%)。……」

    袁世凱粗略的看了一段,這才明白,李安生是打算不搞什麼一刀切,而是根據中央與地方所需,合理的安排分稅。

    要是不合理,只怕地方都敢截留國稅部分,甚至是直接將國稅部分偷偷地轉移到地稅部分。

    語氣倒是引起不堪甚至是內戰,倒不如將稅徹底分了,國稅歸國稅,地稅歸地稅,然後國稅與地稅中的部分,由中央與地方分享。

    這個就看各個地方的情形,無論如何,地方還是能夠避免全盤給中央捲走大部分,餘下的自身發展滿足不了的情形,中央也不會分的太少,或者太多。

    袁世凱眼光毒辣,一看就知道,基本上中央跟地方是皆大歡喜,只是對東北這樣的農業稅大戶,兩江這樣的工商稅大戶有些不公平。

    怪不得李安生提出由東北直接撥款給北洋海軍,兩江直接撥款給南洋海軍,如此一來,就大家都不吃虧,省的爭來吵去。

    他不住的翻看著這本小冊子,腦子裡頭反覆思量,心裡是認同的,但也要防一腳,李安生有沒有設置什麼陷阱。

    眾人都席地而坐,遠處都是零零落落的蒙古包,牧民在烤著黃羊,火架上發出滋滋的聲音,柴火嗶嗶啵啵,不時的有羊油滴到火中,發出撲哧撲哧的聲音。

    香味撲鼻而來,讓人垂涎欲滴。

    錫良作為主人,親自用銀刀在烤架上的黃羊上頭,用刀子輕輕的劃出道道,不時的有血絲滲出來。

    在場有很多南方來的朋友,故而,他也撒上些南方才有的香料,也略微的烤熟一些。

    禮儀復古,卻不必拘泥太多,這是李安生的提議。

    包括整個中華民族的復古之風,同樣如此,不必太過拘泥。

    現在流行穿漢服,那種大漢全盛時期的漢服,也只是作為節日時的盛裝,平日裡民國還是推廣中山裝與西裝。

    古代便有胡服騎射,寬袍大袖已經給時代淘汰,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

    不過,李安生還是讓人根據漢服加以改動,設計出了幾款能夠在正式場合穿戴的常服,仿漢仿唐皆有,不過特點都是去除了寬袍大袖的弊病,使得日常起居穿著,盡量能夠舒服些。

    錫良存心將蒙古族招待客人最為古典的禮儀呈現,以宣示蒙古族乃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便密不可分的一員。

    每位客人的面前都擺著奶豆腐,奶皮,新鮮的乳酪,奶油拌炒米,都用銀碗盛著,由於製造工藝、包裝以及運輸,還有冰箱等家用電器的逐步應用,使得內外蒙的奶製品開始成為了一項穩定的經濟收入。

    尤其是冰櫃與冰箱,這個時代在歐美也沒有普及,只是一部分階層才擁有這種家用電器。

    蒙古人最忌諱的是將自家牲畜的乳汁賣掉,認為這是一種標誌貧窮的恥辱,不過牛羊奶製成奶粉與奶製品出售,倒是給推廣了起來。

    加上國家現在無比重視國民全體喝奶吃奶製品,使得蒙古族的牧民們倒是多了幾分自豪的心理,在他們看來,將牛羊奶製成寶貴的奶製品甚至是奶粉讓國人享用,更加的使得他們對國家有認同感,國家也在將他們當成親密的一份子。

    他們很自豪,能夠為整個中華民族強身健體服務。

    蒙古人具有好客的美好傳統,即使對陌不相識的來客,也往往以禮相待。所以,人們說:「在蒙古,即使沒帶乾糧,也可旅行數月」。

    蒙古各地每年7月總要舉行那達慕盛會,7月與8月,是騍馬乳汁旺盛的時節也是釀製馬奶酒的大好季節,更是草原上最為熱鬧的季節,草場不被破壞,戰爭沒有使得草原受到傷害,對未來前景的樂觀希冀,使得整個氣氛相當的融洽。

    銀碗是蒙古族人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和富有民族特色的傳統藝術品,以往,它還曾是人們地位和財富的象徵。早在元朝以前,蒙古族就以使用銀器聞名於世,而銀碗是其中之一。

    眾人不住的品嚐著碗中的美食,隨意的閒聊幾句,而袁世凱則翻閱著那份分稅制方案,窸窣有聲。

    李安生則把玩著手中的銀碗,這是一套錫良家中珍藏的器具,這次錫良打算在庫倫定居下來,頤養天年,軍事交給吳祿貞,民政有哲布尊丹巴等宗教人士幫襯,對他的身體也有好處。

    銀碗主要分為木包銀碗和銅胎銀碗,多以手工製作,工序複雜。他手中的銀碗為木包銀碗,製作時首先將木材大致旋挖成碗型,經細緻打磨後用銀片加以包鑲,銀片與木質的碗胎嚴絲合縫,碗的外側塗紅漆修飾。銀碗托亦為銀製,雕鏨著連續的齒狀、珠狀等花紋。猶如好馬要配好鞍一樣,製作精良的銀碗也要配上雅致的碗套,銀碗的碗套上繡著象徵吉祥如意的花卉,並用銀圈和瑪瑙石加以裝飾,足見銀碗之於蒙古人是十分重要的。

    純銀餐具在蒙古人的心目中,將象徵吉祥、美好、幸福的馬奶酒盛在銀碗招待尊貴的客人,不僅表達了恭敬和虔誠的祝福,還傳遞著他們對客人的友誼像銀子那樣純潔,像馬奶酒那樣潔淨的美好情意。

    「清冽的馬奶酒,釀在罈子裡。芳香濃郁的酒,給親朋斟上。烈性的馬奶酒,裝在罈子裡。熱情洋溢的酒,給大家斟上。斟上最美好的酒,端起來盡情地唱。但願佛爺蒼天,保佑子孫平安無恙……」

    遠處傳來了親切祥和的歌聲,這是哲布尊丹巴帶著草原牧民與僧侶問候不斷趕來的蒙古各族王公統領,以及軍隊將官。

    每當親朋相聚,摯友相見,質樸好客的蒙古族人就用傳統的禮節——斟酒敬客為客人接風洗塵。

    錫良也勸著客人都飲上幾碗馬奶酒,甚至還拿出了李安生讓人印刷一個小冊子,上頭用五族語言書寫,介紹純正馬奶酒對人體的好處。

    目前內外蒙辦起了多家國營馬奶酒廠,以及到內地興辦馬奶酒療養院,專門治療某些疾病。

    就連錫良自己也不知道馬奶酒經過某些特殊工藝製造,居然能夠治療多種疾病,倒是讓他大為開懷,足見李安生對蒙古族人民的前途還是安排妥當。

    馬奶酒性溫,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糖、維生素和氨基酸等等,有驅寒、舒筋、活血、健胃等功效,是一種天然的純銀保健品,其獨特的醫療保健作用強壯了蒙古人的體魄,使他們能夠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生存下去。

    馬奶酒不僅是蒙古人生活中的傳統佳釀,也被視作聖潔的辟邪之物,用於祭祀天地、祖先和神佛。

    每一位前來的客人,都恭敬的結果馬奶酒,一飲而盡,表示對主人慷慨之情的酬謝。

    就連李安生也鬧明白了,為了表示豪爽,這個隨便什麼都不能一口一口慢慢喝,要一飲而盡。

    蒙古兄弟們雖然豪爽,但是心思還是很細膩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