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網游動漫 > 網游之文化

第五部 第一章 阿斯哈圖(下) 文 / 小苦

    在來到這裡之前,小苦的耳朵裡曾經充斥過太多的石林,什麼雲南石林、廣西石林、重慶石林……,但是內蒙古有石林卻還是第一次聽說。雖然這裡是遊戲,但是遊戲中的自然環境全部是實景,文明世界公司曾經花了極大的人力和物力將中國的版圖進行了一一測量並且照實搬入遊戲之中,所以遊戲中出現的自然景觀必定是現實裡擁有的。

    小苦參照地圖看了一下,判斷出這石林的所在應該是當今內蒙古赤峰市,那裡他倒是聽說過有一個被評定為世界地質公園的叫什麼克什克騰國家地質公園的地方,只不過在現實中一直無緣前往,沒想到今天在遊戲中卻有了這麼一個機會。

    以前的他,一直認為石林都是屬於南方之地的東西,怎能想到在這空曠的內蒙古草原上,在高高的大興安嶺之巔,也會有一個龐大的石林家族?

    其實在他們剛策馬進入內蒙古之後,並未對石林的景致抱有太大的信心,因為一路上都是平坦的內蒙草原。初看倒還覺得視野開闊比較振奮,但時間長了多少有些視覺疲勞;心裡不免產生疑惑:這樣的地方能有什麼樣的石林,也許是當地人在平緩的草原裡看到幾顆石頭就覺得稀罕吧!

    他們趕到北大山下的時候已經是黃昏,此時上山顯然不是時候,便選擇在山下休息了一夜,而紫星更是突發奇想,提議第二天趕早上山,也看看遊戲裡的日出。於是兩人第二天天還不亮就開始策馬上山。不過當他們進入山道之後,昨日那輕視的看法也漸漸隨著景色的變化而變化起來。

    首先,系統提示他們發現了新地圖,地圖名字叫阿斯哈圖,想必是蒙語的音譯,可惜他們都不懂得這是什麼意思。

    一路上,周圍是蒼茫的白樺林,突然拐過一個彎道,便看到山頂一個黑色的剪影——朦朧間,他們看到遠處魚肚白的天空下,黑黢黢立著一根柱子,感覺有些驚訝,因為那柱子的形象竟有點像圓明園大水法的那根石柱——周圍都是平緩的山坡,惟獨一根石柱立於廣闊的天空下——兩人頓時來了精神。

    到了山頂,才是真正的石林,那些形狀各異的石頭斷斷續續分佈在山脊上,很像沙場秋點兵的將領和戰士,相對獨立,參差錯落,使視野裡的這一帶的荒山顯得格外生動。

    這些石林不同於雲南的石林,由於雲南石林是石灰岩形成,所以只有頂部林立,根部還是連成一體,石柱密集但衝擊力不強,而阿斯哈圖的石林是花崗岩質地,由於位於山頂,經過長期風化,一根根高大厚重的石柱彷彿根部是被埋在土裡長著的,有點像墨西哥遍地的仙人掌;另外,石灰岩的色澤灰暗,且質地比較細膩,所以雲南石林就多了一些陰柔的氣質,不像這些北方顆粒粗大、紋理分明的石林那樣粗獷豪放。其實在蒙語裡,「阿斯哈圖」的本意就是險峻的岩石,這份險峻,讓阿斯哈圖裡裡外外都透出一種男性化的特質。

    阿斯哈圖位於蒙古高原東部和大興安嶺山區。大興安嶺大多數地區都有高大的喬木等植被覆蓋,而蒙古高原大部分也被草本植被覆蓋,所以整個地區裸露的石塊並不多,惟獨這裡山脊上聳立著一節節突出的石頭。如果把大興安嶺比喻為跨臥於我國東北的一條龍的話,這些石林就很像這條龍的脊樑骨,而這些脊樑骨在如此莽莽的背景下,雄壯的氣勢更是其他石林難以媲美。

    紫星第一次看到這樣的景色,自然興奮不已。她撲到一根石柱跟前,仔細數著石柱上那一層層的紋理,就彷彿是在數這一頁頁書本一樣。小苦自然不會去拂她的好心情,雖然他心裡更急切地是找到那位神秘npc,但是依舊是耐心地蹲下身來陪著紫星認真地完成這一遊戲,呵呵,這對於他們來說可能是遊戲,但對於1.8億年的歷史可真不是遊戲。

    小苦數著那石業,突然心有感悟,這一頁頁石頭書簡,詳細地記錄了這裡多少滄海桑田的變遷啊?把石頭解讀開,跟閱讀人的經歷就有很多類似的地方。要不一部《紅樓夢》,最初的名字怎麼會叫做《石頭記》呢?

    一時之間,他突然忘記了此行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心中只有強烈的願望希望能親身去一趟這片神奇的土地。在他的腦海裡,竟然慢慢浮現出這一地區的整個地質變遷過程和這些石林的孕育形成過程來——

    它們花了1.5億年初成胚胎,之後經歷800萬年的哺育,期間又在260萬年前被冰川打散,在經歷了1.8億年時光的聚散離合之後,才猛然撞進人們的視線。這些和侏羅紀的恐龍們曾經愉快地朝夕相處了億萬年的石頭們,經歷了第四紀的冰川運動和數不清的地殼變遷,從當初巨大無比的花崗頑石變成了如今形單影隻的伶仃個體,現在靜靜盤踞在大興安嶺的脊背上,已經遠遠不去在乎什麼往日的矯寵,只是就那樣安靜地佇立著,在從西伯利亞吹來的刻刀般鋒利的北風中一層層撣掉歲月不停駐留在身上的鉛華。

    當然,小苦後來自然找機會在現實中去了一趟阿斯哈圖石林,而且發現了更多的東西,收穫到了更多的感觸。比如說阿斯哈圖石林的代表是擎天柱,也就是他們上山過程中第一眼看見的那個雄偉的剪影。以前知道這片石林的人很少,克什克騰旗整個地區地廣人稀,除了個別地質工作者對這裡比較瞭解以外,恐怕只有為數不多的當地人了。

    小苦和紫星親身到石林的旅途中獲悉了一件趣事,那便是關於那根擎天柱,當時他們和一個放羊的老頭打聽一根高高直直的大石頭該怎麼走,那老頭大嘴一咧笑道:「什麼擎天柱,你們在找的就是那個驢的那玩意」,這一句話聽得小苦哈哈笑,聽得紫星羞答答。原來他們要找的要找的擎天柱確實很像驢的那根東西——其實這裡人對那些石頭很熟悉,只是在他們眼裡,那稀奇古怪的石頭比較像生活中牲口的物件,所以一直沿用自己的叫法。

    不過老百姓的叫法往往比較形象生動。除此之外,他們給石頭起了很多名字,比如有的叫栓馬樁,有的叫將軍床,還有的叫駱駝脖子等。但後來修建地質公園的時候,當地領導把那個標誌性石柱的名字改了,幾經討論叫擎天柱,因為他們覺得太生活化的名字實在太俗;但是老百姓卻一直沒有改口。

    其實擎天柱也好,驢的物件也好,自然的事物一旦和人發生了關係,就屬於人文的範疇了。令人欣喜的是,這樣一些散落在山上的石頭,沒有被老百姓忽視,他們按照自己的生活為其逐一命名。

    小苦倒沒覺得大俗的名字有多麼淺薄,反而覺得可愛,因為它所記錄的符號是老百姓的語言。時間向後幾百萬、幾千萬年,這裡進一步變遷,如果那時還有人類的蹤影,他們也許能從駱駝脖子和栓馬樁等名字上讀出一些關於祖先的歷史和記憶,擎天柱呢,只是一個名字。

    ##########

    另外,提供一些有關於去阿斯哈圖的消息:

    從北京西直門火車站乘2559次火車一夜可達赤峰,然後在赤峰汽車站轉乘到克旗的長途汽車,在克旗汽車站可乘到白音郭勒的車前往阿斯哈圖,由於路途較遠,一般需要在阿斯哈圖山下蒙古包住宿一晚,食宿全包可談到100元/人。

    石林大門票100元/人,園內免費大巴送上山,沒有額外費用。

    自駕車全程往返約1400公里,建議仍然走北京—赤峰—克旗—阿斯哈圖的線路——

    網.;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