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網游動漫 > 大航海之科技奪寶

第一卷 134 產業擴張之路 文 / 魂魄二代

    134產業擴張之路

    李華梅最終還是沒有買下速射炮,上次的交易的確已經把她的那些富裕神力家底挖的差不多到底了,雖然從那天開始李家在整片控制下海域對於寶物的需求迅速激增,但短時間內填不滿王海冬日益增長的胃口。

    李家艦隊中並非沒有炮術高手,想李華梅和楊希恩這兩位本身就在炮術,特別是在群體炮術齊射指揮上有著極高的造詣,可是速射炮也不是能夠隨便擺弄的玩具,以李華梅的本事也只能達到和孫二娘相當的水準。

    而海上的情況風雲變幻,三炮頂多能夠重創一艘敵艦的幾率,這門速射炮頂多能夠讓對方損傷三艘戰艦,雖然這門火炮在王海冬手裡的確能夠達到扭轉乾坤的程度,但是在其他船上,如果不把目標放到300米左右的位置休想達到某人使用下的效果。

    李華梅不買王海冬也不強求,至於蒸汽機李華梅對於這個吃煤和木頭的大塊頭倒是挺感興趣,和王海冬一番討價還價後同樣為她的主艦下了一份訂單,至於價格方面,王海冬看在「老客戶」的面上還是只賺了一倍「而已」……

    當然在艦船改造上並不能馬上進行,兩人的交易也只是放在口頭上,反正李華梅也知道只要是從王海冬這裡買來的寶物都是可以返還給女巫進行折現,當然這個折現的價格同樣也黑得很,只有出售價的一半而已。

    這份價格當然是王海冬自己定下的,既然打算開放科技類寶物的銷售,自然要有完善的渠道,而且這樣的折現對於他所製造的寶物將來的流通和升級有著極大的便利。

    雖然這些神力並非不會計算到吸收神力的部分中,可是對王海冬而言,就算這些客戶折現,一樣還是要在自己這裡換取商品,無非是左手進右手出,而這些「消費中」手中的神力,在這一進一出以後可能只剩下了不到四分之一的購買力,這世界上還有什麼比這個更暴利的產業麼?

    對阮家動手的計劃雖然已經和李華梅達成了共識,不過王海冬並不打算馬上就開始動手,畢竟自己身後還有些人需要自己交代,在和李華梅的艦隊分別後,王海冬再次把艦隊的控制交給了尤里安,當然這次是整整5跳船載滿了貨物的艦隊,而不是之前用來釣魚的模樣。

    提升了速度後,一路南下的速度自然快了不少,至於那位重要的人證呂志也被王海冬交給了李華梅,而那份合約?這種沒有任何難度的物品難道還需要麻煩麼?只花費一點神力,王海冬就輕鬆地讓三無女複製了一份一摸一樣的出來。

    艦隊又航行了4天,海冬艦隊再一次來到了泉州港,當然這次海冬艦隊的到來與以往已經有了極大的差別,如果在過去泉州港還會有人不知道王海冬是何許人也,但是現在如果你在碼頭上告訴別人你不認識王海冬,那你根本就不配在這座碼頭上混。

    半年不到就崛起的中型商會的會長,旗下擁有15艘大型帆船的船隊,在整個東方帝國海域中除了李家商會外待遇最好的商會,和福州鄧家的掌權的鄧大少交情不淺,當然除了這些主流消息外,還有什麼一夜十次郎,賭坊小郎君這樣的小道傳聞。

    總之整個泉州港的那些水手們在海冬商會那面別具一格的旗幟進港後,那些大小商船上的水手們就傳來了羨慕的眼神,畢竟在他們看來能夠在海冬艦隊上做工的話,工錢也會比其他船隊中多上一些。

    王海冬雖然不經意間引燃水手待遇提升的問題,不過大部分水手依然還是拿著他們一金幣的月俸,當然船上的骨幹水手也或多或少漲了些錢,不過沒有王海冬給的這麼闊綽,多是增加個一兩百枚銅子這樣的程度。

    對於那些船隊和商船主,王海冬的作為的確讓他們虧了錢,可是王海冬擴張的能力卻是以讓人驚歎的速度遞增。

    而這個擴張速度絕對不止是在海上,就連那些在地面上的產業也在那幾位老爺子和鄧掌櫃的操縱下緩步增長!

    在王海冬完成第一次艦隊擴張後,除了交易必要的資金外,大部分利潤都讓王海冬「暫借」給了杭州五老和鄧掌櫃,而拿著這筆錢的他們當然不會堆在房裡發霉,而是直接把這筆錢投入到收購和擴張自己名下產業的過程中。

    杭州五老不用說他們本來就是杭州城本地的大戶,除了那些桑園繡房,名下的田產數量更是眾多,而王海冬的這筆錢就直接相當於買下他們名下的田產。

    然後再用這些只生產糧食作物的田產,去和那些對田產有需求而且還有零散產業的商人地主們,去置換回大量能夠擴充自己本身所擁有產業的資源回來!

    如果只是普通的金錢贖買,自然需要大量的資金,可是以杭州本地的田產,再加上幾位老頭在杭州的人脈,這項擴張並沒有受到任何阻礙,畢竟在那些地主看來,那些桑園繡房什麼時候都可以再建,田產土地才是根本,特別是那些肥沃的良田,更是比金幣還要有用的硬通貨。

    而杭州五老的家族雖然損失了看似很重要的天地,可是對他們而言,換來的那些產業等於直接把占杭州城運輸呃接近三成比例的散貨全都吞到了自己嘴裡,而且不僅有王海冬給予的資金,五老更是看到了其中的好處把自己的家底都拿了出來進行這場瘋狂的擴張!

    而他們擴張後需要還給王海冬的只是這些資產換回來產業所生產的貨物,這樣的舉動不僅讓他們的家族產業有序擴張,更是讓海冬商會擁有了更加充足的貨源。

    當然相比起杭州五老來,在泉州不過兩代的鄧掌櫃就沒有這麼多優勢,本身就是靠著茶山起家的他,並沒有多餘的土地去置換田產,再說泉州港本來就是糧食的高產區,土地比起杭州城的價值遠不如被海洋貿易刺激起來的茶葉更為有價值。

    不過鄧掌櫃能夠發展到如今連鄧家都眼饞的規模自然有他的方法!

    「大哥,您可真是大手筆啊,這一買就是整整4座荒山,這要全部開墾出來,這茶葉的產量豈不是要翻上兩番?」王海冬一邊品著鄧掌櫃沏上來的好茶一邊讚歎道。

    聽到王海冬的誇獎,鄧掌櫃也是開心的笑道:「老弟你可真是抬舉老哥了,哪裡有這麼多,要不是你這麼能賺錢,老哥我哪來這麼多錢去買荒山呢?不過說起來能夠買下這幾座山頭還多考了李家的幫忙,也不知道老弟怎麼就這麼有本事,竟然連李將軍都如此欣賞老弟你啊!」

    鄧掌櫃摸著自己的鬍子笑道,他那裡知道王海冬這完全是靠利誘外加死皮賴臉和人家姑娘家套關係的結果,當然要讓他知道王海冬在那些交易中還佔了李華梅多少便宜後,恐怕這位縱橫商場這麼多年的老大哥也只能驚掉了下巴。

    依靠各種關係,鄧掌櫃在泉州附近從官府那購買了大量的山田,而且還因為李家的影響力,這些山田都是十分適合種植茶葉的上好山頭,如果放在以往這些山頭的出售必定會觸動本地的那些勢力,可是偏偏泉州港擁有最大佔有率的兩家紛紛都默不作聲地承認,這才讓鄧掌櫃佔了如此大的便宜。

    這其中雖然鄧大少的默認也幫了點忙,不過鄧掌櫃還不是這麼大度的人,只認李家給自己的好處,畢竟他也從信件中得知王海冬和李家的秘密聯盟,而且的確李家在這件事上是主動讓步,而不像鄧家還出現了一些糾葛。

    「可惜,雖然老哥在收購後馬上栽種,可是要等到出產也最少要兩年時間……」鄧掌櫃也會通過往來艦船瞭解杭州的情況,五家的底蘊的確不是他可比的。

    王海冬不在意地喝上一口茶,放下茶杯後輕飄飄地說道:「何須兩年?老哥信不信只要兩個月的時間,小弟我就能讓您在泉州的產業翻上一倍否?」

    「一倍?老弟你是在開老哥玩笑麼?老哥可沒聽說泉州有哪家商會準備出售茶山,這裡可不必杭州,田產土地可換不來那些茶商的心頭肉!」鄧掌櫃以為王海冬在開玩笑。

    想要擴張一倍,就算有人願意平價出售,也最少要花上15萬金幣,以泉州現在的行情,你拿不出50萬金幣想要收購根本想都不用想,至於憑空種植茶山,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僅要有適合的山林,還要有充足的茶園工人,再加上天氣氣候在茶苗初期會造成的影響等各種的因素,就連鄧掌櫃也不敢保證他那4座茶山到兩年後還能剩下多少。

    要不是鄧掌櫃過去就一直善待茶工,並配不斷培養,想要同時栽種四座茶山想都不用想,而且就算順利,能夠活下一半的茶苗就算是幸運了,到時候還需要不斷的補種修建,在充足資金和人力再加上老天爺幫忙的條件下,或許等上10年後才能真正把這幾座山頭都種滿了茶樹。

    所以鄧掌櫃認為王海冬對他在開玩笑,或許是並不知道茶樹種植的辛苦才有這麼一說,可是他卻沒想到王海冬從胸前掏出了一支竹筒放在了他的面前,而這份竹筒中正是他偽造的那份呂志和阮家的約定文書!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