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漢之帝國再起

龍騰世紀 兩百四十.倭人的命運 文 / 白軍皇

    兩萬大軍被全殲,足足一萬五千人被抓了俘虜,當這個消息傳回邪馬台國以後,這個日本列島上最強大的國家幾乎是在一夜間處在了崩潰邊緣,包括生口和奴隸在內的兩萬大軍幾乎佔了全國近一半的青壯,這種打擊幾乎是致命的。

    不過帝**沒有任何動手的意思,只是把抓到的一萬五千俘虜送到了沿海,不緊不慢地修建著港口和道路,此時的趙雲已經更接近於一個統帥,而非一個戰場上的猛將,他明白自己要做到是將日本列島完好無損地納入帝國的統治,那些倭人都是寶貴的人力資源,帝國本土的建設和日本列島的礦產開挖都需要大批忠實本分的奴隸。

    鹿見城大捷之後,觀戰的倭人中,已經歸附的大唱讚歌,而幾個小國的使節回去後,更是竭力勸說國王投降,於是在鹿見城之戰結束後的一個月內,日本列島上剩下的小國全部投降,而帝**也派兵到了邪馬台國的邊境,依然只是一個旅和難米波的兩千倭人僕從軍。

    結果邪馬台國連像樣的抵抗都沒有,當邊境的幾個大人主動投降以後,帝**一路無阻地直接到了邪馬台國的王城下,然後面對不過丈高的土牆,只是用攜帶的三十架弩炮和一個步兵隊的弩陣齊射,就讓城中的大人嘩變,綁著他們的國王出城獻俘了。

    就這樣。帝**完成了對日本列島地統一,雖然還有北方的俠夷人和阿伊努人仍未收服。但那已是被征服地倭人的事情了。

    不得不承認,倭人天性中服從強者的一面讓他們成為了很好的奴隸,再加上劉宏開明的奴隸政策,日本列島上地普通倭人幾乎是歡天喜地接受帝國的統治。

    原本各小國的國王被廢除了王位,甚至連貴族的地位都沒有保留。但是帝國商會帶給他們的各種奢侈品和修建的宅子,讓他們心甘情願地去當個富家翁。

    僅僅三個月時間,帝**就在日本列島重建了新秩序,而帝國本土派遣地第一批官吏和地質勘測隊伍也陸續到達,由於日本列島相對的封閉性,再加上遠離帝國本土。因此趙雲並沒有繼續扶植難米波的意思。

    整個日本列島為帝國新增加了四個郡,從帝國本土挑選的精幹官吏很快便接管了對倭人的管理,而帝**則以或五十人或百人的規模進駐日本列島各地,至於原本打算用來進行長久作戰的物資則成了讓倭人死心塌地接受統治地重要武器。

    到昭武八年末的時候,一份更加詳細的報告送到了劉宏的案頭,根據初步統計,日本列島上地倭人人口總計在兩百萬左右。其中被帝國直接統治的有一百三十餘萬,剩下地則分佈於各地,由於生產力過於低下,帝國本土只要能在三年內保證充足的糧食供給。新地四郡太守有能力將全部倭人都置於管理中。

    對於日本列島,劉宏沒有多餘的情緒。既然已經被帝國所征服,那他所要做地就是保證漢人對日本列島的徹底控制。拿起另一旁黃河工程和各地水利道路工程的公文報告,劉宏決定在五年之內。從日本列島征招四十萬青壯男性,用於南方地區的建設,同時遷徙二十萬漢人男子逐年進入日本列島,從事農業,至於日本列島上剩餘的倭人男子則全部從事礦產業,日本列島上豐富的金礦儲量對帝國三大銀行的作用不言而喻。

    半個時辰以後。內閣省得到了劉宏一併送來地報告和批示。對於內閣省地帝國官僚們來說。從日本列島徵召四十萬青壯男性並不是什麼大問題。從日本列島上帝**發回地報告看。那些倭人對於前往帝國本土為奴沒有絲毫牴觸地情緒。反倒是以此為榮。比起帝國本土境內地其他各族奴隸。這些倭人幾乎是最好地奴隸範本。現在讓他們頭疼地是遷移到日本列島上地二十萬漢人男性。天子地要求是必須是帝國本土地真正漢人。而不是這十幾年裡併入帝國地新漢人。

    要是放在天子剛登基地前五年。內閣省地帝國官僚們並不會為此發愁。因為那個時候中原地區有地是無地地流民以及吃不飽地窮苦百姓。可是這些年。帝國不斷向南北和西域三個方向移民。不但早就解決了流民問題。甚至於土地兼併地問題也看上去被解決了。對於目前帝國本土地漢人來說。就算日子過得稍微窮一點。恐怕也沒多少人願意去日本列島。畢竟那裡可是和帝國本土隔著大海。

    但是天子地命令是不可違抗地。內閣省地帝國官僚們雖然頭疼。可是也不得不硬著頭皮去解決這個問題。只有徹底地移民才能讓帝國完全佔領日本列島。這個道理他們很清楚。現在西域和遼東就是靠著遷移過去地漢民在一點一點地完全成為帝國日後不可撼動地領土。

    劉宏自然不會把所有地事情都交給內閣省去處理。尤其當事情超出了他們地能力範圍之外時。對他來說向日本列島遷徙漢人居住。只是日後帝國全球擴張地第一步。在帝國本土地漢人不願意再向外移民地時候。他必須要打破那些生活得到好轉地普通人小富即安地心態。讓他們意識到。只有闖出去才有更好地生活。

    劉宏控制地帝國輿論機器很快便開動了起來。連篇累牘地宣傳日本列島地氣候和地理有多麼適宜居住和耕種以及遷徙過去地各種好處。然後劉宏更是親自出面號召帝國地百姓前往日本列島定居。為帝國做出自己地貢獻。

    以劉宏在帝國如日中天地聲望和在年輕人心中神一樣地地位。讓內閣省地帝國官僚們頭疼地問題似乎一下子解決了。那些狂熱地年輕人主動要求前往日本列島。為帝國看守這塊新征服地土地。

    當孫堅再一次帶著大西洋艦隊和滿載貨物的帝國商會船隊前往羅馬時,第一批自願前往日本列島定居的五千名適齡青年也登上了帝國艦隊,開始了他們的旅途。

    對於日本列島上的倭人來說,去心目中的神國高天原顯然比留在本地要光榮得多,當帝國商會公開宣佈徵召青壯奴隸的時候,沿海地區的生口和奴隸幾乎擠破了頭,爭搶著去帝國本土當奴隸的機會,不得不承認帝國派遣的第一批官員和趙雲很清楚自己手上最犀利的武器是什麼,在控制整個日本列島以後,他們並沒有濫用帝國本土運送來的糧食,只是讓倭人的生活比原先好一些,但是絕不讓他們吃飽穿暖,這樣一來帝國本土對奴隸管飽的待遇足以讓他們奮勇爭先。

    很快首批五萬人的倭人先被運往了幽州,然後再沿著大運河一路南下,在揚州等地服役,開挖河道,修築道路,與此同時,帝國首批遷徙的漢人青年也到達了日本列島,他們被免去了長達十年的賦稅,同時帝國商會還會向他們提供各種農具,耕馬,至於土地,更是任由他們挑選。

    當然最讓這些登上日本列島的帝國青年們驚訝的是,當地的帝國官員們告訴他們,他們每個人必須娶三個當地女子,那麼先前給予他們免除十年賦稅的條件才會被執行。

    很顯然,他們並不需要為這個問題煩惱,至少對那些倭人少女來說,嫁給來自高天原的帝國青年可比嫁給本地的男子要好得多,於是對五千名漢人青年來說,他們唯一要煩惱的問題就是自己到底要娶幾個。

    對於這種不對稱的通婚,日本列島上的倭人卻是歡迎得很,那些原本屬於貴族階層的倭人也是熱衷於把家裡最漂亮的女兒嫁給這些遠道而來的漢人青年,甚至於讓家族跟女婿的姓氏,似乎這樣家族就能變得高貴起來。

    伴隨著帝國對日本列島統治的全面展開,倭人中的青壯不斷流出,而女性則不斷嫁給遷徙的漢人青年,當十年以後,劉宏二十萬漢人男子遷入日本列島的計劃完成以後,漢人已經成了日本列島上的主體民族,因為在這個時代出生的孩子血統都是以父系計算,而女性更是依附男性生存,至於剩下的二十萬倭人男性則依然從事著挖掘礦藏的工作,其中得以成家的連半數都不到。

    從昭武八年到昭武十三年這六年時間裡,整個日本列島上有超過四十萬的青壯男子被運送到帝國南方各地,而最後這些人無一例外都被送往了南洋地區,而那個時候他們已經都獲得了漢人的身份,語言風俗習慣都已經被徹底漢化,被劉宏用來漢化南洋土人。

    而這六年時間裡,帝國本土的水利建設也基本全部完工,除了浩大的黃河工程只進行了一半以外,整個帝國日後的發展已經打下了最堅實的基礎,儘管這六年裡帝國本土風平浪靜,但是在帝國以外,卻早已是風起雲湧,烽火不休了。(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