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職場校園 > 未來接收器

第一卷 第579章 四有實幹家 文 / 大秦騎兵

    第579章四有實幹家

    在場這麼多的中央首長,既有中央政府的,也有燕京市政府的,還有軍方的,他們的目光齊聚在劉士卿身上,如果換成是一般人,可能都沒有辦法承受這種關注的目光,可是劉士卿卻是淡然自若,鎮定非常,不慌不忙的把他跟總理說的那番話又說了一遍,核心內容無非是強調做這個科研項目所面臨的巨大困難以及巨大的風險。

    劉士卿說的內容不大,也就幾分鐘的時間,就把他想講的話講完了。隨後會場就陷入到了一片沉默之中,中央首長們都在細細的咂摸著劉士卿話裡話外的含義,估量著其中的得與失。

    一號首長也沒有急於讓大家發表意見,而是給了在座各位五分鐘左右的緩衝時間,去消化劉士卿的話。五分鐘後,一號首長開口道:「小劉同志已經把話說完了,大家發表一下意見吧。嗯,老單,你是主管科技工作的副總理,你先說說你的看法吧。」

    單良坤清了清嗓子,「好,我談一下我個人的看法。首先,對小劉同志搞這個方面的科研,我是贊同的。這個項目一旦成功,意義非凡呢。把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提取出來,壓縮成乾冰,進行保存,這種方法嚴格來說對於治理二氧化碳排放,是一個治標不治本的辦法,卻是一個能夠快速見到成效的方法。我們可以假設,如果每一家二氧化碳處理廠,每年都能夠從大氣中提取一萬噸的二氧化碳,如果在全國範圍內建設一百座這樣的工廠,我們至少減少一百萬噸二氧化碳的排放。如果每家處理廠的提取能力不是一萬噸而是一百萬噸的話,就等於我們變相的減少了一億噸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在座各位一起點了點頭,這個簡單的道理,誰都清楚。

    單良坤又道:「如果小劉同志的研究能夠取得成功,那麼對於緩解我們國家所承受的國際壓力,還有改善全國乃是全世界的環境,還是非常有效的。對這樣的科研項目,斷無不支持的道理。不過,對於小劉同志的科研建議,我有兩個技術方面的問題,需要小劉同志解答一下。

    首先,我們知道乾冰的密度是1.56,大約是水的一倍半,十五點六億噸乾冰也才佔據一立方千米的空間。但是存放這些乾冰,卻不是這麼點空間就足夠用的,由於乾冰稍微受點熱,就會快速昇華,一下子從固態變成氣態,如果將之放在密閉環境之中,將之極為危險的事情。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的出現,勢必需要大量的倉庫,這對目前就很緊張的城市用地,是一個極大的考驗。這個問題,不知道小劉同志考慮過沒有?

    其次,就是乾冰的處理過程,是僅僅針對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還是還包括其他的主要空氣污染物,那些迫切需要進行二氧化碳提取的地區,通常也都是大氣污染比較厲害的地方,顆粒物、硫氧化物、碳氫化合物、一氧化碳、臭氧等等這些大氣的主要污染物,小劉同志想過如何解決沒有?他們會不會成為你所設想的二氧化碳處理廠的主要技術障礙。如果你在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提純出來的時候,把這些大氣主要污染物重新排放到空氣中的話,勢必會造成這些污染物的區域性富集,加重該區域的污染,甚至把該地區變成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區,這個問題,小劉同志是否又想過呢?

    我的看法就發表到這裡了。」

    等到單良坤講完,在場不少人連連點頭,對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進行提純,是個好想法,但是在實際執行過程中,不能夠讓這個項目成為一個新的污染源,否則的話,就不是造福於民,而是於民有害了。

    劉士卿沉吟半晌,說道:「單副總理的擔憂,我也想過,不過現在我也沒有辦法給予大家肯定的回答,畢竟這項技術能否成功,又該如何從現階段的完全空白走向成熟應用階段,我是一點底都沒有,我現在也只是有個想法罷了,這也是我說成功的可能性不到一成的主要原因。

    至於單副總理的擔憂,我既然要做這個項目,那麼就一定要做好,不敢說做到十全十美吧,但是一定會盡全力做到最好。乾冰的存放,各位首長不用擔心,現階段的乾冰存放技術就比較成熟了,最多在現階段進行一些必要的改良就可以了,再加上乾冰可以作為一種工業原料使用,相應的也會減少乾冰庫存擠占的空間。

    還有,如果這項技術真的能夠走向成熟應用,那麼我希望在座的各位首長,能夠通過一項決議,禁制在全國範圍內,使用其他的方法製作乾冰,因為不管用其他什麼方法製作乾冰,都是對環境的破壞,而且還會加大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另外首長們也可以放心,我不會謀求壟斷乾冰這個行業的,在適當的前提下,我會向全世界開放這項大氣提純二氧化碳的技術的,屆時首長們手中也多了一個和外國人談判的籌碼。這種開放,於國家於世界於我都有利。「

    劉士卿把話都說到了這種份兒上,顯然一號首長他們已經沒有辦法在技術問題上,詢問劉士卿更多的問題了,因為問了,劉士卿現在也回答不出來。於是,他們開始在技術層面之外的問題上,對這個科研項目的可能性展開了討論。

    會議整整開了兩個多小時,最後達成了一個一致的意見,同意劉士卿搞這個科研項目,國家會在政策、資金、工廠建設、用電、稅收等多個環節給予劉士卿必要的支持。另外,這次中央政治局會議還決定把隴西省省會金城市作為該項目的試點城市。

    當然,劉士卿得到的不僅僅有好處,還有伴隨著好處而來的責任和義務,就是在今年七月份,莫斯科世界氣候大會召開之前,劉士卿一定要搞出個眉目來,不一定要走到成熟應用的階段,至少也要在實驗室中看到成功的希望。只有這樣,華夏才能夠在今年的世界氣候大會中,增加一份兒最有力的籌碼。

    兩個小時的會結束的時候,劉士卿是頭昏腦脹。他也不是沒有開過會,只是在銀河實業內部,他召集開的大部分都是碰頭會,特點是參與人數少,會議時間短,目標明確,氣氛也比較輕鬆。但是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這些特點全都蕩然無存,尤其是會議的氣氛,沉重非常。不過劉士卿也能夠理解,畢竟中央首長們討論的每一個議題,都關係非常,稍有行差踏錯,就會釀成嚴重的後果,這也導致了各位首長們不得不慎之又慎,慎之再慎。

    會議結束後,大部分首長都拍屁股走人了,他們都忙得很,很難找到清閒的時間。一號首長握著劉士卿的手,「小劉同志,我本來還想留你深談,可是等一會兒,我還得去參加一場國事活動,沒時間了。我呢,就再對你說幾句勉勵的話吧。好好幹,不要有什麼思想負擔,國家還有人民需要你這樣有才幹、有能力、有想法、有責任的四有實幹家,你不要有什麼擔心,不要有什麼思想顧慮,思想包袱,放心大膽的去幹,我還有其他的中央同志,都會支持你的,做你最堅強的後盾。」

    在一號首長之後,總理和其他幾位常委也都跟劉士卿說了幾句勉勵的話,就紛紛忙他們的事情去了,畢泉水把劉士卿送出了中南海。

    從中南海出來後,劉士卿長出了一口氣,在這個被紅牆包圍起來的院落中呆著,一分鐘比一年的時間還要長,心情沉重,遠遠比不上在紅牆外面輕鬆。想想,這還僅僅是一個二氧化碳排放的問題,就勞動二十多位中央首長湊在一起,討論了這麼長時間,而在劉士卿不在場的情況下,他們想必就這個問題,一定是討論了再討論。而治理一個十幾億人口的國家,又怎麼可能僅僅是一個二氧化碳排放的問題呢。

    相比之下,還是做自己的銀河實業董事長輕鬆自在。相知相愛的人陪伴在左右,忙的時候,一起就感興趣的項目做做實驗,閒下來的時候,摟著美麗的愛人,擠在一張椅子上,曬曬太陽,是多麼愜意的一件事。有什麼髒活累活,盡可以丟給王澤偉、丁崇祥他們去幹,更多的時候,承擔的最大壓力的不是他,而是王澤偉、丁崇祥他們。

    不過劉士卿也知道接手了這樣一個科研項目,那種舒適的日子只怕要遠離他而去了,在提取大氣中二氧化碳這個科研項目有結果之前,只怕他會累的比拉磨的驢子輕鬆不了多少。

    回到燕京大學,劉士卿把他在中南海下的軍令狀,告訴了郭倩蓉、楊諾婷等人,兩女都非常的驚訝,郭倩蓉知道這個科研項目的難度究竟有多高,而楊諾婷則是從經濟的角度進行判斷,她認為這個項目只怕投入的資金絕對不會是個小數字,光科研經費,估計就得以十億華夏幣為單位進行計算。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