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驛唐

第二卷大展宏圖事可期 第一三八章 渭水之盟(二) 文 / 蕭化雨

    第一三八章渭水之盟(二)

    李潛抬起頭看了看賀彬之腳下依舊沒停,「賀令史,你說這次突厥人的目的是什麼?」前世李潛看過渭水之盟的相關資料,只是李潛卻始終沒有搞清楚,為什麼來勢洶洶地頡利、突利等人會在李世民登上渭水便橋後就立刻嚇軟了,根本沒敢進攻長安便答應了李世民的求和?難道頡利不明白只要將李世民一刀斬於馬下大唐就會群龍無首陷入四分五裂的境地,這對突厥人豈不更有利嗎?更確切的說這不是頡利一直想要的結果嗎?

    賀彬之思忖了片刻,「下官覺得突厥人是想獅子大開口趁機撈些好處多佔些便宜。」

    李潛不置可否繼續在廳中散步。李潛心中的想法現在不能對任何人說。若被別人知道了肯定會大禍臨頭。賀彬之見他不再說話也不好開口,靜靜站在一旁等候。

    過了一會,李潛覺得腿上腫脹感減輕了很多便坐下來用力揉捏小腿肚子。賀彬之見狀上前為李潛捏腿。賀彬之的手法不錯,輕重緩急把握的很好捏的李潛很舒服。

    李潛在公事房等了一個多時辰,沒等來陛下的召見卻等來了杜如晦的召見。

    李潛匆匆趕到杜如晦那裡時見劉、楊兩位侍郎和其他三個司的郎中都在。杜如晦見李潛來到,望著眾人道:「突厥人已到涇州兵鋒直指長安。陛下已命尉遲將軍為涇州道行軍總管率軍前往涇州禦敵。關中十二軍在長安兩翼集結。自今日起長安戒嚴,兵部所有人要日夜值班,各司要各負其責不得有誤。李郎中。」

    「在。」李潛上前一步拱手應答。

    杜如晦拿出一個檀木匣遞給李潛,「即刻將陛下詔命送到各軍。」

    李潛接過木匣躬身退出去,然後安排人快馬將詔命送出去。緊接著他叫來張希元、何岳、謝慎思安排好公務。大軍出動肯定要徵調附近州縣的騾馬等畜力,他必須讓人盡快將附近州縣的畜力文籍抄寫出來分發給統軍的將領。考慮到這幾日要在兵部值班,李潛讓賀彬之去通知麥紫瀾給他送些吃食和換洗的衣衫來,順便將馬三寶的戰馬送回去。

    馬大貴將馬送到李潛府中,正巧碰上賀彬之。賀彬之在兵部多年,馬大貴也認識他私下向他打聽了一番,得知十二軍要集結於長安兩翼的消息,馬大貴不敢久留立刻趕回去。

    馬三寶得到消息既驚訝又興奮。他現在是左驍衛大將軍,不過已經好久沒率軍出征閒的骨頭都快散了,現在有機會上陣殺敵他怎麼不興奮?讓他驚訝的是突厥人這次推進的速度實在太快了,大唐這邊根本沒來得及反應過來突厥人便已兵臨城下。

    「看來得有場惡戰。大貴,趕緊把我的盔甲擦拭乾淨。你們也抓緊準備好,等詔命到了即刻出發。」

    類似的事情在李孝恭、李靖、李績、秦瓊、程咬金、侯君集、段志玄等人的府邸裡也同時上演,無數將領都已做好準備就等陛下的詔命下來即刻奔赴戰場。

    八月二十一日,李孝恭、李靖、李績、柴紹、秦瓊、程咬金、尉遲恭、侯君集、段志玄等人手持兵符各自奔赴相應州府徵調府兵。

    八月二十二日,突厥一支軍隊逼近武功縣。柴紹奉命率部分平道軍進入京畿屯兵於司竹園,馬三寶率左驍衛屯兵新豐縣。尉遲恭抵達涇陽接管兵權。

    八月二十四日,尉遲恭組織反攻。他率軍與突厥軍隊在涇陽打了一場惡戰。此戰尉遲敬德親自持槊出擊。尉遲恭本身武功高強勇不可擋,所率麾下也是他精心挑選出來的勁卒。再加上看到突厥人都快打到長安城下了,尉遲恭和士卒們早都窩了一肚子火,所以這次反擊他們打的非常勇猛。此戰他生擒突厥將領阿史德烏沒啜,並且斬殺突厥騎兵一千餘人。突厥人的攻勢受阻,只能暫退避開尉遲恭的鋒芒。

    雖然尉遲恭在涇陽取得了一場勝利但並沒扭轉整個戰局,也沒有遏制住突厥人前進的步伐。八月二十六日,頡利可汗率領的突厥主力進抵渭水河畔直逼長安城。突厥的二十萬雄兵,列陣於渭水北岸,旌旗飄飄綿延數十里。

    而此刻長安已兵力空虛人心惶惶。幸虧早已實行了戒嚴才沒發生騷亂。事實上長安雖然有十六衛,但真正兵員充足的只有擔任皇宮宿衛的左右監門衛和左右千牛衛,其他十二衛的兵力並不多,何況馬三寶還將左驍衛帶去了新豐縣。為了迷惑突厥人,李世民下令撥一半監門衛、千牛衛的士卒去守城,徵召長安勳貴的親兵上城牆協助守城。另外徵召民夫發給盔甲兵器一同上城牆守城,城牆上多設旗幟,讓突厥人錯以為長安兵力充足。

    二十七日突厥人休整沒有任何動作。長安城內氣氛極為壓抑,所有百姓都被勒令不准出裡坊,百姓聚集在裡坊中緊張焦灼地等待,互相低聲打聽消息。東市西市已經暫停,大街上官府的衙役、兵丁在來回巡視,防止奸人伺機作亂。

    二十八日李世民召集重臣議事。

    李世民讓杜如晦將戰況向眾人簡單說明,待杜如晦說完李世民道:「從太上皇自晉陽起兵以來大唐時刻面臨突厥人的侵擾欺凌。這些年來突厥人嘗到了甜頭,每年都要侵擾一番藉機向大唐獅子大開口索要糧食、綢緞、布帛。武德七年有人竟然建議陛下遷都,若非當時朕在豳州五龍阪計退頡利只怕現在長安已不存在了。眼下朕剛登基突厥人又來找麻煩,二十萬人屯兵渭水對長安虎視眈眈,諸位有何對策?」

    蕭瑀道:「臣以為眼下最要緊的是如何讓頡利退兵化解長安之圍。」

    「陛下,」房玄齡首先開口,「臣以為突厥此次的目的依然是想索要財物,不妨給他們財物與他們簽訂盟約。」

    「不可。」長孫無忌搖頭道:「突厥人是頭餵不飽的狼,這次給了他們下次他們還會來。何況城下之盟極為屈辱,必為後世詬病。臣覺得正好能趁機一勞永逸的解決突厥人。」

    「如何解決?」杜如晦道:「城外有突厥二十萬人,眼下長安城中只有六萬宿衛。再者長安城佔地寬廣,城牆也不高,突厥人可以從任何地方攻打。臣估計想要守住長安沒有二三十萬人根本不成。」

    李靖和李績聽到杜如晦的話輕輕點頭。兩人都是軍神級的人物,說到行軍打仗兩人可以說是絕對的權威。當然,李世民本身就是軍神級的統帥,他心裡也非常清楚杜如晦說的乃是實情。

    蕭瑀道:「昔日漢高祖也有白登之圍。漢武帝不一樣將匈奴人打的被迫西遷嗎?現在看白登之圍,誰又會認為漢高祖是膽小怯懦?若非漢高祖當日和談簽訂盟約,為大漢爭取了休養生息的時間,漢武帝豈有機會積蓄實力反擊匈奴?長孫尚書想以長安為戰場可想過這樣做的後果?若長安被突厥人攻破,大唐可就完了。」

    房玄齡點點頭,「蕭相所言甚是。與突厥人開戰我們很吃虧。突厥人長於騎戰,戰馬充足來去如風。而長安卻不能挪動只能被動應戰。即便我們能抗住突厥人的進攻,若他們發現不能攻下長安定然會捨棄長安侵擾其他地方。反觀我們,大軍缺少戰馬,騎戰也沒有把握能戰勝突厥人。說的難聽點,甚至我們派出的軍隊連追都追不上突厥人。這樣一來其他州縣難免百姓遭殃生靈塗炭。」

    蕭瑀和房玄齡的話雖然極為刺耳不過卻是實情。李世民登基後大唐並不平靜,李建成的忠實擁躉還未完全清理乾淨伺機蠢蠢欲動。那些被大唐打敗的各地群雄的勢力也未完全消除,若長安真被突厥攻破,不知會有多少人趁機作亂,中原肯定會四分五裂重現隋末時的亂局。

    李世民雖然很清楚這點,不過看到大舅子吃癟也不能不給他的台階下,「無忌所言不是沒有道理,只是不是現在。眼下長安被困,若以長安為戰場不知有多少百姓遭殃。縱然我們能勝也是一場慘勝。朕不能拿整個大唐的國運來賭。朕相信等過幾年我大唐準備充分,朕派一支勁旅便可解決突厥人。所以為了爭取時機,朕決定,」說到這李世民掃視一遍群臣,看到他們都目不轉睛地望著自己,李世民一字一句地道:「繼續向突厥稱臣納貢以換取休養生息的時間。」

    李世民正與群臣商議時頡利的特使執失思力來到渭水便橋告訴守橋的唐軍,「我奉頡利大可汗之命去長安見你們的陛下。你們讓開,我要過去。」

    負責守橋的旅率回道:「我們奉命鎮守此橋,沒接到上司的命令,不能放你過去。」

    執失思力冷笑一聲抬起馬鞭指著背後,「你們想清楚,是讓我過去還是讓我身後的二十萬大軍過去。」

    那旅率看了看渭水河畔密密麻麻的突厥人營帳感覺手腳冰涼頭皮發麻,頓了頓道:「你先等著,我去向將軍回稟。」

    執失思力得意地笑了笑,「你得走快點,我可沒那麼好的耐心。」

    執失思力要來長安的消息很快傳到李世民耳朵裡。李世民思忖片刻,讓人將執失思力從玄武門帶進來。之所以讓執失思力從這條路走是因為這裡進入皇宮最快,可以避免讓執失思力看到百姓的惶恐。趁著這個當口李世民招來樂伎,令他們在列坐一側,待執失思力進來時演奏破陣樂。

    執失思力走在殿外聽到樂曲驚訝地對引路的宮人道:「此曲莫非是陛下當年還是秦王時所作的秦王破陣樂?」

    引路的宮人點點頭。

    執失思力道:「吾聞陛下每臨陣必遣人奏此樂以鼓士氣,不知可有此事?」

    宮人搖頭道:「奴乃殘廢之人不曾追隨陛下於沙場故不知此事。不過每逢陛下凱旋回朝太上陛下便命人奏此曲。」

    「太上陛下可好?」

    宮人道:「太上陛下龍體安康。每日觀賞歌舞研讀典籍心情極好。陛下晨昏兩省太上陛下,父子其樂融融。」

    執失思力聽了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宮人將執失思力引入殿內。執失思力上前躬身拜道:「頡利大可汗命吾前來告訴陛下,他與突利可汗率兵百萬屯於渭水之畔馬上就能到長安。希望陛下能夠讓他們進來。」

    李世民冷笑一聲,「執失思力,你們的頡利可汗就是這樣來祝賀我登基的嗎?」

    執失思力道:「陛下登基之事頡利可汗也是剛剛知道。」

    李世民滿懷怒氣地質問:「那你們來長安想幹什麼?」

    聽到李世民滿懷怒氣的詢問,執失思力不敢回答。怎麼回答?難不成讓他說我們來是想攻佔長安的?那樣說的話只怕執失思力的腦袋首先得被李世民砍了。

    李世民見執失思力不語,怒沖沖地呵斥道:「朕與你們的頡利、突利兩可汗曾在武德七年當面締結和平盟約難道你們不記得了嗎?這些年大唐給你們的金銀財帛數不勝數,難道你們也不記得了嗎?在你們牛羊多被凍死時大唐給你們送去了救命的糧食,這些你們也不記得了嗎?你們的可汗寡廉鮮恥背棄盟約帶著大軍侵犯我大唐,直接屯兵於我大唐的國都之外,對此還得意洋洋,你們就難道不覺得羞愧嗎?你雖然是個戎狄之輩不過也一樣是人,應該知道廉恥!為什麼偏偏就忘記了大唐對你們的恩德,若沒有大唐的財帛糧食你們能熬得過去年冬天的雪災嗎?現在你們卻倚仗兵強馬壯來侵擾大唐,真是恩將仇報!此等背信棄義的行為是可忍孰不可忍!朕今天先斬了你以儆傚尤!來人!」

    值守的禁衛立刻跨步進來。禁衛身上盔甲葉片的碰撞聲令執失思力心驚膽戰,他連忙拜道:「吾不識陛下威嚴,冒犯了您懇請您原諒,饒恕吾的罪過。」

    李世民見他求饒心中怒火稍息擺手揮退禁衛。

    這時蕭瑀開口道:「陛下,既然執失思力已知錯,不如禮送他出城也好彰顯我大唐泱泱大國禮儀之邦的氣度。」

    封德彝亦道:「臣以為蕭相所言極是。有道是兩國交兵不斬來使,執失思力雖然冒犯陛下,但念在他乃化外之民不識陛下威嚴且已幡然悔悟的份上肯請陛下從輕發落。」

    李世民心中暗忖,執失思力一路走來肯定看出皇宮內兵力空虛,也可能會由此推測出長安兵力不足,若放他出去頡利得知此事誰知道會不會直接進攻長安?為了安全起見絕不能放他走。於是李世民思忖片刻道:「若是放他回去,頡利等人一定會以為朕怕了他們,他們會更加囂張。來人,將執失思力押到門下省,讓他好好反省。」

    兩名禁衛近來左右看住執失思力。執失思力見李世民態度堅決只得無奈拱手道:「謝陛下不殺之恩。」說完起身跟著禁衛出去。

    蕭瑀道:「陛下,既然執失思力不放回去頡利那邊需得派人去。陛下看派誰去合適?」

    李世民擺擺手,「不必。朕親自去。」

    「陛下不可。」房玄齡急忙道:「有道是千金之子不立危牆。突厥人陳兵二十萬對長安虎視眈眈,陛下若前去他們發了瘋要對陛下不利怎麼辦?萬一他們動手陛下麾下縱有雄兵百萬也無濟於事啊。」

    「陛下,不能去啊。」蕭瑀也急切地道:「國家安危繫於陛下一身,陛下萬萬不能冒險。臣願代陛下走一趟。」

    「陛下……」封德彝和長孫無忌、杜如晦機會同時喊道。

    「不必說了。」李世民打斷了他們的勸諫,「朕知道這樣很冒險。但這個險必須要冒,而且冒的很有價值。你們想想,頡利非常瞭解朕,若朕不去他肯定以為朕怕了他,朕若去了他肯定會覺得朕已經做好了準備,這樣他就更不敢冒險了。杜尚書。」

    「臣在。」

    「秦瓊、尉遲恭、程知節、段志玄等人已到哪裡了?」

    「剛剛傳來的消息,他們還在路上最快大約一個時辰可以到達長安城外。」

    李世民點點頭,「讓他們到達後沿渭水列陣。」

    「臣領旨。」杜如晦立刻退去傳達李世民的旨意。

    「陛下。」房玄齡道:「若陛下執意要去,臣請求跟隨陛下左右。」

    「臣等也請求跟隨陛下。」其他人也連忙道。

    李世民看著眾人都願意陪他冒險心裡很滿意,點點頭道:「宮中需有人主持,你們怎能全都過去?蕭相、房中書、長孫尚書、高侍中你們隨我去。藥師兄、懋公兄,你們兩人留下與杜尚書一道居中調度。」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