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職場校園 > 一路官場

第二卷 省城生涯 第五百九十一章基層調研 文 / 石板路

    第五百九十一章基層調研

    「劉市長,玉霞***,按照中央的文件精神,要打破我們在幹部的任用上只能上不能下的慣例,對一些不能盡心盡力幹好工作的人,要堅決換下來,讓能幹好工作的人上。這個事提了很久,可是一直沒有落到實處,導致有的幹部,在工作上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如果再不改變這種現狀,一定會影響我市的發展大局。我們市有六縣一區,各個區縣的領導大都能努力工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過,這些幹部在一個地方工作久了,難免會形成一種任人唯親的不良傾向,所以,我有一個想法,決定對這些區縣的主要領導進行恰當的調整,你們兩位有什麼意見?」吳獻中取下鼻子上的眼鏡,平靜地說道。

    劉思宇和孫玉霞相視一眼,劉思宇迅速理了一下,說道:「吳***,按照規定,這幹部任用,是市委的事,我們政府主要負責抓經濟,不過既然吳***提到這個問題,我也談一下我的看法,首先我覺得吳***的這個想法非常好,我們很多幹部出問題,就是因為在一個地方干久了,人也熟了,漸漸的就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所以,恰當對他們的工作進行調整,我認為是很有必要的,不但是對區縣領導,我覺得就是市直機關的幹部,也可以進行恰當的調整,把那些真正想幹事,能夠幹好事的人放到適合的崗位上去,這樣才能真正體現中央提出的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用人機制。只是,為了不影響我們市良好的發展勢頭,我個人認為這個調整的範圍不要太大,現在已近年關,有很多工作要做,如果因為調整的事,影響了下面的人的工作積極性,我怕會影響全市的大局。」

    劉思宇雖然支持吳***的提議,但是還是說出了自己的擔憂,畢竟現在上面考核下面的工作,經濟指標可是佔了很大部分的。

    「劉市長說得有理,玉霞***,你也說說。」吳獻中點了點頭,又望著孫玉霞說道。

    孫玉霞是分管組織和黨務的黨群***,對這人事調配上,有很大的建議權,她自然順著劉思宇的話,認為恰當調整幹部是必要的,但範圍不宜過大,為了保持政府工作的延續性,建議各區縣的班子調整,最好只動其中的一位,比如要動***,則縣長不動,要動縣長,則***不動。

    吳獻中聽了兩位副***的發言,在腦子裡也在緊張思索,其實他知道,在***會上,如果當起真來,自己並不佔優勢,劉思宇和孫玉霞是一系的,兩人只要聯起手來,自己在***會上和常委會上,不一定能佔優勢的,不過幸好這劉思宇和孫玉霞並沒有聯手壓制自己的意思,這次的幹部調整,他也抱著試探兩人的想法。

    「呵呵,兩位雖然比我年輕,考慮問題卻十分周密,我們市委有你們兩位副***,我這個***輕鬆多了。」吳獻中先笑了笑,算是一種姿態吧,隨後,他說道:「你們說得不錯,我也有這個考慮,我們調整幹部,就是為了更好地干革命工作,這次的幹部調整,我們市委要堅持一個原則,那就是堅決不影響市裡的工作。這樣吧,這事玉霞***多費費心,讓組織部按我們剛才說的要求,搞一個初步的方案出來,然後我們再議一議,爭取在年前定下來,過完年後,調整到位。」

    ***會後,孫玉霞和陳原發自然開始對下面的班子進行考察,當然像固原縣委***孫碧江和河源縣委***杜正山,已是五十多歲的人了,按照組織原則,明年底的換屆,也該下來了,這次自然就要調整到***或政協去,不然的話,到了明年底才考慮接任的人選,畢竟還有一個適應過程,搞不好就會影響這兩個縣的工作。

    另外,還有兩個縣的縣長年齡也到檻了,市委也得提前佈局。這樣算下來,到了明年換屆的時候,全市正處級幹部還缺六位,當然副處級的幹部,其缺口就更高了。

    孫玉霞和陳原發分別帶著組織部的人,到各區縣考察調研,劉思宇對這人事問題,並不是特別關注,這段時間,他帶著人不時到下面去調研,工業這一塊,有韓代能負責,劉思宇只是聽聽匯報,作作指示就行了,可是農業這一塊,卻讓他放心不下,分管農林漁牧的副市長叫李洪偉,今年已有五十四歲了,在仕途上沒有多大的作為了,所以其工作,就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再加上農業這一塊,現在全國的重視程度都不夠,自然他也很難有作為。

    前段時間,劉思宇的工作重心放在城市建設和企業改制上,現在全市的經濟發展勢頭良好,重點項目開展順利,終於能騰出時間,於是決定到下面的鄉鎮上去走走。

    這次下去,他並沒有讓政府辦的人跟著,而是叫上雷明鋒,連司機和秘書也不帶,從蘇鎮威那裡借了一個人來作司機,直接就下去了,雖然劉思宇作為二十一世紀的領導幹部,並不贊同微服私訪的做法,但現在的華夏國官場,要想看到一點真實的東西,有時還真的微服私訪不可。

    兩人這次下去,並沒有什麼明確的目標,市政府除了江風知道劉市長下去調研了,其餘的幹部都不知道,就是鄭艷茹還是後來才聽江風匯報的,不過江風轉告她,說劉市長再三強調,不要給下面的同志打招呼。

    鄭艷茹雖然有點擔心,但既然劉市長吩咐了,她自然不敢違背,劉市長的脾氣,她是知道的,如果有人敢違背他的指示,一定會吃不了兜起走的。

    小車在劉思宇的指示下,直接上了往固平縣的公路,富連市到固平縣並不遠,只有五十二公里,地勢平坦,從車窗裡望去,到處是一片收割了莊稼後留下的土地,偶爾有幾株農民還沒來得及砍去的玉米桿,枯黃地在冬風裡搖動。

    看看公路的上方有一個方框形的高大廣告架,上面寫著固平人民歡迎你,劉思宇知道已到了固平縣的地界,又往前走了幾分鐘,劉思宇看到路邊有一條岔道,上面的標示牌,寫著「鞏壩鎮,14公里。」劉思宇對開車的小章說道:「小章,我們先到鞏壩鎮去看看。」

    小章點了點頭,把車拐進了那條公路,這到鎮裡的公路,自然沒有到縣裡的公路寬敞,雖然都是水泥路面,但到縣城的是三級水泥路,到鞏壩鎮的,路面卻只有六米寬。

    十多分鐘後,一個場鎮出現在前面,劉思宇讓小章把車停在街口的路邊,然後和雷明峰下了車,三人向街上走去。

    小鎮並不大,所有的建築,很少超過五層樓的,街兩邊,更多的是一樓一底的建築,賣各種商品的小店一家挨著一家,街上人來人往的,劉思宇估計今天是鞏壩鎮趕集的日子,走到一個賣種子的小攤前一問,果然是趕集,這鞏壩鎮每月的一四七趕集,一個月九天。

    劉思宇和雷明峰邊走邊看,在市場上賣東西的,不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就是一些孩子,青壯年卻沒有看到幾個,而且這些趕集的人,身上的穿著,也顯得十分老舊。

    在街上誑了一圈後,三人隨便吃了一點東西,開著車沿著鄉村公路亂誑,看到前面的一個村子,劉思宇指示小章,把車停在村口,三人在村裡隨便走走,看到一家的小院裡,有一個四十歲左右的男人正在收拾院子裡的玉米桿,於是劉思宇帶頭走了進去,這個男人看到三個陌生的人走了進來,停住了手裡的活,警惕地打量著他們,「你們找誰?」

    劉思宇微笑著說道:「這位大哥,我們路過這裡,來討口水喝。」

    那個男人看到劉思宇和雷明峰三人雖然陌生,但一臉和善,態度這才變得和氣一點,說了一句,你們隨便坐吧,然後進屋去端了一個茶杯出來。

    劉思宇和雷明峰小章坐下後,打量了一下整個院子,邊喝水邊開始和那個男人拉家常,那個男人看到三人並不像壞人,話也就多起來,劉思宇從他的談話中,瞭解到了現在的農村,雖然日子比以前好過了,但也因為種子化肥價格的不斷上漲,再加上稅收和提留什麼的,扣除了這些後,辛苦一年下來,並沒有多少錢,特別是現在村子裡大部分青壯年都到城裡打工後,農村更是只留下一些老弱病殘和小孩,嚴重缺乏勞動力,到了收割莊稼的時候,連人也不好請。

    劉思宇靜靜地聽著,臉上露出關注的神情,他知道中央正在研究取消農業稅的政策,據說明年就要取消了,並且在以後,要加大對農業的扶持力度,據總理說,現在國家富裕了,有能力利用工業反哺農業。可以預見,今後農民的日子會越來越好過的。

    只是,到了下面,還是有不少實際的問題,其中主要的問題,就是農村的青壯年,都不願意在家裡種莊稼,都喜歡跑到城市裡面去做工,當然這裡面也有種地的收入,確實不如打工的收入。

    他這次帶著雷明峰下來調研的目的,就是具體瞭解一下農村的情況,無農為穩,發展農業生產,可是國家的一個重要戰略。

    劉思宇帶著雷明峰到下面的區縣,一走就是一個星期,這個星期,他並沒有驚動地方政府,而是通過走看訪談的形式,瞭解到下面存在的不少問題,比如鄉鎮級政府,對農業生產並不重視,熱衷於招商引資,各級幹部對服務農業的意識不強,各地的水利工程毀損嚴重,農民的耕種方式單調落後等等。

    回到市裡,他和雷明峰商量了一下,讓雷明峰籌備一下全市的農業工作會,到時劉思宇在會上詳細講一講關於全市農業上的一些問題。

    劉思宇還有一個想法,準備讓雷明峰到下面的縣裡去任職,爭取探索一條加快農村經濟發展的路子出來,然後在全市進行推廣,只是這事還是他的初步想法,並沒有向雷明峰透露。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