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職場校園 > 一路官場

第二卷 省城生涯 第三百一十三章 紅光機械廠的問題(一) 文 / 石板路

    第三百一十三章紅光機械廠的問題(一)

    隨著全省的地市級領導調整到位後,山南市委也對下面的區縣級領導進行了一些調整,白樹縣倒是沒有什麼變化,只是市裡下派了一個幹部去任副縣長,其餘的暫時沒動,顧順凱到了嶺北縣任縣長了,算是升了一級。

    陳遠華升任常務副市長後,劉思宇這個副秘書長,自然排名也跟著向前挪了一點點,成了市政府副秘書長、辦公廳副主任,負責市政府辦公廳常務工作,負責協助分管副市長處理財政、稅務、審計、統計、國資和開發區管委會工作,分管秘書二處的工作;完成市長、副市長、秘書長交辦的其他工作。

    明確了職責後,劉思宇在市政府辦公廳,一下子成了僅次於莫家山的人物了,當然這也是水漲船高,跟著陳遠華的緣故,還有就是葉煥鋒和陽遠和知道劉思宇是新任常務副省長的侄女婿,這重用劉思宇,也算是賣了柳副省長一個好。

    隨著文件的下發,孫平按陳遠華的吩咐,通知財政局、國稅局和地稅局,審計局、統計局、幾家大型國有企業及開發區的一班子人到市政府會議室開會,在會上,劉思宇算是和這幾個單位的領導們見了面,認識了一下。

    財政局長汪明志長得矮矮胖胖的,一雙小眼睛不時閃著狡黠的光來,一看就是一個不好對付的角色,昨天陳遠華在給劉思宇談起這幾個單位領導的時候,就特別點到這個汪明志,此人原來是嶺北縣的一個小幹部,後來和葉煥鋒攀上的關係,隨著葉煥鋒一路上來,最後坐上了市政財局長的寶座,祝書記在位上的時候,也曾動過調整他的心思,後來在葉煥鋒的極力反對下,再加上這汪明志在明面上還是賣祝天成的帳,所以最後才沒有調整。

    現在祝書記調走了,而他的主子葉煥鋒又成了市委書記,可想而知,今後在財政方面,他會不會弄點什麼東東來也說不定,所以劉思宇自然就對他多打量了幾眼。至於國稅局的成局長和地稅局的趙局長,神情就有點傲慢了,隨著國家的財稅改革,這國稅局和地稅局都實行垂直管理,比如山南市國稅局和地稅局的人事等,都受省國稅局和地稅局管理,地方上不過有點建議權。所以他們對市裡的一般領導,倒是不怎麼放在眼裡,當然主要領導,他們還是要搞好關係的,畢竟他們的單位也在山南市,而且地方黨委如果真的對他產生的看法,也會影響他的仕途的。

    開發區的朱主任是才由臨溪縣調來的,態度自然就和其他的人不同,他與幾家國企的領導人在一邊低聲說著什麼,不過那耳朵卻注意著陳遠華的動靜。

    會議由劉思宇主持,剛才在會議室門口等候的時候,孫平就把這些人給他進行了介紹,而且他還慇勤地摸出煙來,打了一莊的,現在這人來齊了,他也就認識了。

    陳遠華沉得臉走進會議室後,劉思宇就宣佈開會,他先作了一般自我介紹,然後就請陳副市長講話。

    陳遠華的話不多,也沒有講什麼大道理,只是講了根據組織分工,自己現在分管財稅,國資和開發區等工作,希望各位繼續發揚勤政務實的精神,繼續為山南市的經濟發展作出貢獻,隨後又把劉思宇向大家作了介紹。

    然後請在座的人自由發言,財政局長汪明志首先發言,他談到了今年財政局的開局雖然比去年好,財政收入較同期有較大幅度的增長,但今年市裡的預算開支也比去年大得多,比如根本中央的精神,給教師和公務員漲工資這一塊,就需要財政拿出一大筆錢來,所以,他希望市裡能多想辦法,廣開財路,不然,今年的預算就會像上一年一樣,有很大的缺口。

    至於國稅局和財稅局兩位局長,也只是談了今年預計的財政收入情況,不過聽他兩位的估計,這稅收雖然有增幅,不過還是不大,最多在全省能保住中等水平。至於國有企業的幾個領導,則是大為叫苦,說什麼這些企業設備老化,技術落後,再加上銷路不暢,現在只能勉強維持,要求市政府加大扶持力度,不然,後果還會更加嚴重等等。

    當然陳遠華在這樣的會上,是不會隨便作出什麼表態的,都用外交辭令虛以委塞,不過這些領導人也不是要陳遠華表態什麼的,只是要先把這些難處叫出來,為以後的事打下伏筆。

    劉思宇通過這個會,初步認識到什麼叫當官的藝術,他在白樹縣的時候,完全是憑良心做官,該幹什麼就幹什麼,該說什麼就說什麼,而到了這市政府辦公廳,才知道有些事是急不來的,有些話也是不能直說的。

    晚上的時候,陳遠華在山南大酒店擺了一桌,請這參會的領導喝酒,在酒桌上,這些人因為對劉思宇那天把宋副秘書長放倒的事,均有耳聞,知道這劉思宇的酒量應該不下兩斤,就沒有人敢輕易向他挑戰,而陳遠華是常務副市長,自然更沒有人想去把他灌醉的,所以這酒喝得倒是十分熱烈,但殺傷力並不大。

    第二天上班的時候,劉思宇接到孫平的電話,來到了陳遠華的辦公室,陳遠華待劉思宇坐下後,拿出一份申請,說道:「你先看看這個。」

    劉思宇接過一看,是山南市紅光機械廠申報財政補助的報告,說是要對機器設備進行更新,申請三千萬的技改資金。

    陳遠華也不插話,直到劉思宇看完,才問道:「思宇,你看了這份報告,有什麼想法。」

    劉思宇放下報告,想了一下,說道:「陳市長,這紅光機械廠的情況我不怎麼瞭解,但從報告上的數據來看,這個廠虧損的原因,恐怕不是機器設備老化這麼簡單,這個廠有三十多年的建廠歷史,全廠有職工兩萬餘人,可算是我市的一個大型企業了,不過我昨天回去翻看了一下市裡的幾個企業的資料,這紅光機械廠原是軍工企業,五年前軍轉民用後,其主打產品,就只有幾樣農用機械之類,而這次他們提出從國外購買設備,準備生產農用運輸車,我覺得這個項目前景並不好,不適合紅光機械廠的現實情況。」

    「你說得很有道理,這份報告,原來的侯副市長簽了字,正準備送葉市長審批,這不,祝書記在這時調走了,而葉市長和侯副市長也去了市委那邊,這不,陽市長就讓我先簽個字。」陳遠華說道。

    原來是這樣,如果不是遇到人事變動,這事也輪不到陳遠華去管了,現在葉煥鋒和侯鏡平都走了,這事就落到了陳遠華的身上,這陽遠林也是老奸巨滑,這報告上有侯鏡平的簽字,也算符合規定了,他卻又拿出個現在是陳副市長分管了,他應該先簽字。

    「哦,原來是這樣,那您的意見?」劉思宇不知道陳遠華是怎麼考慮的,就問道。

    「先不說我的意見,你再看看這個。」陳遠華從抽屜裡拿出一個牛皮信封,遞給了劉思宇。劉思宇接過來,抽出裡面的信件一看,卻是一封檢舉信,落款是紅光機械廠廣大職工。信上說紅光機械廠廠長張道奇等大肆侵吞國有資產,造成紅光機械廠巨額虧損,還說他和幾個領導人大搞貪污腐化,其中還舉了幾個例子,比如兩年前從美國購進了設備,其實是國內出口到國外又轉回來的等等。要求陳市長查處這些侵吞國家財產的蛀蟲。

    劉思宇越看臉色越凝重,從信上的內容看,這封信不像是污蔑,因為有幾件事,時間、地點和人物都說得清清楚楚。

    看到劉思宇把信裝入信封,又放到桌上,陳遠華說道:「思宇,我知道你曾是省企業改制辦公室的成員,參與了前年省裡的中小企業改制試點工作,這方面你有經驗,你知道,我市的國有企業,除上次列入省企改試點企業的電機廠因為實行了股份制,現在情況良好外,其餘的企業,只有三分之一在盈利,而另外的三分之二,則有大部分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虧損,全靠銀行貸款和財政補助才勉強維持,這紅光機械廠,就是一個虧損大戶,我的意見是這件事先不忙,你帶著人到紅光機械廠瞭解一下情況再說。這紅光機械廠已出現幾次職工上訪了,你去處理的時候一定要小心一點。」

    看到陳遠華說得如此慎重,劉思宇站起來說道:「請陳市長放心,我這就帶人先到紅光機械廠瞭解一下情況。」

    從陳遠華的辦公室出來,劉思宇直接到了三樓的秘書二處,現在的二處暫由副處長周明國負責,這秘書二處的職責範圍是:負責受理和承辦給市政府、市政府辦公廳綜合管理和財經類的(發展改革、財政、稅務、人事、國資、開發區)來文來電;負責起草、審核、修改、呈批以市政府或市政府辦公廳名義行文的綜合管理和財經類文件;負責督促檢查上級機關和市政府、市府辦公廳綜合管理和財經類事項的貫徹落實情況;參與有關綜合管理和財經類問題的調研工作,協調和處理市領導和市府辦領導批示和交辦的其它事項。全處也是下屬三個科,其中一科負責來文來電和文件的起草,審核、修改和呈批等,科長是一個三十四五歲的女同志,名叫向雪梅,全科有六個人,佔了一間大的辦公室。二科負責督促檢查,科長胡光達,是一個相貌較為英俊的中年人,為人沉穩,全科是六個人,佔了一間辦公室,陳亮就在二科,三科負責調研工作和處理領導批示的其他事項。科長阮勇強,三十歲左右,全科也是六個人,佔了一間辦公室。

    至於周明國和嚴畢克,則兩人共用一間副主任辦公室,孫平一間單獨的辦公室,不過孫平在辦公室的時候很少,大部分時間都在陳遠華辦公室的外間上班。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