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職場校園 > 一路官場

第二卷 省城生涯 第二百四十二章 喝口水,我們再去 文 / 石板路

    第二百四十二章喝口水,我們再去

    劉思宇和蔣明強、石剛在楊灣鄉黨政辦喝了半個多鐘頭的茶,才聽到門外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劉思宇他們並沒有起身,過了一會,就見門口走進兩個人,一個年約四十二三歲,一張國字臉,不過膚色較黑,另一個三十七八歲,穿著一件雪白的襯衫。

    那個國字臉跨進屋裡,口裡就連聲喊道:「劉縣長,你怎麼不事先給我們打個電話,我們也好迎接你。」

    這時胡春艷跟著跑了進來,她的臉上冒出微汗,指著那個國字臉說道:「劉縣長,這位就是我們的沈書記。」然後又指著那個穿襯衫的介紹道:「這是秦鄉長。」

    聽到胡春艷的介紹,劉思宇才站起來,伸出手去,和兩人親熱地握了一下。

    至於蔣明強,和這沈萬新、秦初平卻是熟人,幾人寒暄了幾句,就在沈萬山的帶領下,往他的辦公室走去,石剛則被胡春艷安排在黨政辦喝茶。

    沈萬新的辦公室就在三樓,佈置得比較簡潔,進了屋後,他把屋內唯一的一把皮椅子讓給劉思宇,在這些小事上,劉思宇自然也不會客氣,就大刀金馬地坐了下來。沈萬新看到這個比自己小十多歲的年輕人,竟然就是副縣長了,而且還這樣大刺刺的坐在他面前,自己卻是不得不作出恭敬聆聽的樣子,心裡多少有點不平衡。

    其實劉思宇原本是一個很平和的人,但他上次從程小倩的口裡知道這沈書記對她家的態度後,就知道這沈萬新應該是緊跟著陳光中的人,自然就不會給他好的臉色,該擺的架子還是要擺的。

    看到沈萬新和秦初平都在木椅子上坐好後,做好認真聽的準備後,劉思宇喝了一口茶,說道:「沈書記、秦鄉長,縣委今年關於防汛工作的文件,你們都看了吧?」

    沈萬新和秦初平點了一下頭,表示收到這份文件了,其實沈萬新在看到這份文件的時候,心裡就不由得嘀咕,這縣裡也是,怎麼讓這新來的劉副縣長分管了長嶺鄉和楊灣鄉的防汛工作,往年,這楊灣鄉都是由姜副縣長分管的。

    不過既然文件上已經明確了,自己自然只有服從,當然在心裡,他還是有點瞧不起這新來的劉副縣長,這劉副縣長聽說原來是省財政廳的,今年下來掛職鍛煉,而往年的掛職鍛煉幹部,在防汛這項工作上,一般都只是負責物資籌集等後勤事務,這次也不知是怎麼搞的,把這麼重的擔子放在一個年輕人身上,這簡直有點當兒戲,他劉思宇一個乳臭未乾的新毛頭,懂得什麼防汛工作。

    當然,表面上,他還是要做出一副認真傾聽的樣子。

    劉思宇看到面前這兩個貌似恭敬,實質應付的書記鄉長,臉上並沒有表情。「既然兩位都知道了,我就談了一下我的看法,據氣象專家預測,今年我省的防汛工作任務艱巨,去年厄爾尼諾現象再次出現,極有可能在今年引起我國氣候反常,出現洪災的可能性極大。所以,根據省委的指示,縣裡成立了防汛指揮部,負責統一佈署指揮我縣的抗洪搶險防汛工作。我們楊灣鄉,雖然處於白樹溪河的最上游,發生洪災的可能性較小,但也不能調以輕心。因此,我認為我們必須做好以下幾項工作,以確保我鄉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第一,鄉黨委領導班子要高度重視防汛工作,充分認識到防汛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牢固樹立把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的思想。第二,鄉里成立抗洪搶險防汛指揮部,全權負責指揮全鄉的抗洪搶險防汛工作,指揮部二十四小時要有專人值班,第三,組織力量,迅速查清全鄉防汛情況,特別是防汛工作的重點河段、楊灣水庫以及容易發生滑坡、泥石流的地方,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第四,根據可能出現的不同情況,制定出相應的抗洪搶險預案,做到防患於未然。第五,要加大宣傳力度,提高人民群眾的防洪防汛意識。沈書記,秦鄉長,防汛工作關係重大,希望你們能盡快行動起來,確保我鄉今年汛期平安渡過。」

    沈萬新原以為劉思宇只不過是一個新毛頭,對這防汛工作又是外行,根本不可能做出什麼有意義的指示,聽了劉思宇的這番話後,才感到面前這個一直淡笑的人不簡單。

    他合上筆記本,說道:「劉縣長,我們鄉黨委一定認真領會你的指示,盡快組織落實,我相信,在你的領導下,我們鄉今年一定能完成這防汛工作。」

    「你們有這個信心,我就放心了,沈書記,秦鄉長,我這次下來,就是想瞭解一下楊灣鄉防汛方面的實際情況,據我瞭解,這楊灣水庫已有幾年沒有大修了,現在能不能經受住洪水的考驗,這還是個未知數,下午我們實地查看一下,如果有什麼問題,也好盡快請水利局的技術人員前來解決。」劉思宇吸了一口煙,說道。

    沈萬新沒想到這劉縣長還要親自到楊灣水庫去實地查看,他忙說道:「劉縣長,你就放心吧,這楊灣水庫前不久我還去看過,應該沒有問題,前幾年的幾次大水,它不是一點事也沒有嗎?」

    看到沈萬新有點不以為意,劉思宇不假思索地說道:「沈書記,就這麼定了,吃過飯後,我們就到水庫上去看一看。」

    沈萬新看到劉思宇主意已定,不好再說什麼,就帶著劉思宇他們到街上的一家餐館裡吃了中午,當然鄉黨委的一干人自然作陪,在酒席上,楊灣鄉的幹部原本準備好好敬劉思宇幾杯,不料劉思宇卻說下午要去查看水庫,只是意思了一下。

    雖然楊灣鄉政府的幹部有點失望,不過劉思宇畢竟是上級領導,自然不好強勸,這倒開了個先例,這頓飯竟成了楊灣鄉政府接待上級領導花費最少的一次。

    吃過飯後,劉思宇在沈萬新和秦初平的陪同下,前往楊灣水庫,楊灣鄉政府有一輛老北京吉普,因為上面有一層黃色的帆布,所以又有人稱這種車為反毛皮鞋,就是這車,還是縣公安局兩年前淘汰下來,送給鄉里的。

    楊灣鄉政府的車走在頭裡,石剛開著車跟在後面,這鄉政府到楊灣水庫的路,全是泥巴路,路中間長著不少荒草,路上連碎石都沒有鋪,只有一些大大小小的塊石胡亂的鋪在路上,更有的地方,連石塊也沒有,全是黃泥,而且這路還是大坑連著小坑。

    兩輛車像蝸牛一樣爬了近二十分鐘,看到沈萬新的車在前面一戶人家的地壩裡停了下來,石剛也把車停下,秦初平走了過來,蔣明強問他是怎麼回事,秦初平不好意思地說前面的路,車子去不了,只有步行。

    劉思宇一聽,推開車門,和蔣明強一起下了車,石剛則把車開到那家的地壩裡。

    這時,一個五十多歲的男人跟著沈萬新迎了上來,沈萬新笑吟吟地指著那個男人說道:「劉縣長,這是上壩村的程支書。」劉思宇就伸出手來,那個程支書一看就是老實巴交的農民,臉上的皺紋顯示了他人生的滄桑,一頭亂髮和略帶菜色的臉,暗示了主人公生活的艱難,他一聽沈書記介紹說是劉縣長,頓時一臉激動,看到劉思宇向他伸出手來,急忙把手在衣服上擦了幾下,這才小心地握住劉思宇的手。

    「程支書,給你添麻煩了,過一會還得讓你帶我們到水庫上去看看。」劉思宇和氣地說道。

    「哪裡有什麼麻煩的,你這樣的大領導,能到我們這地方來,就是天大的榮幸了,劉縣長,先坐一會,喝口水,我們再去。」程支書忙不迭地說道。

    既然到了程支書家裡,坐一坐也是應該的,劉思宇笑道:「好啊,那就喝口水,我還正感到口有點渴了。」

    沈萬新和秦初平自然在一邊笑著應和,大家到了程支書的地壩裡,一個三十來歲的漢子從屋裡搬出兩條長木凳,放在地壩裡,程支書就指著那個漢子說道:「大山,還不喊劉縣長?」

    那個程大山看了劉思宇一眼,發現這個劉縣長比自己還小,只有中等身材,不過臉上沒有以往見過的縣長那居高臨下的神情,就好奇地仔細打量了一下,懷疑地問道:「你真是縣長?」

    「我不是縣長,我是副縣長。」劉思宇淡笑著答道。

    「大山,你這是什麼話?這樣沒規矩。」程支書看到兒子竟然這樣問劉思宇,嚇得慌忙喝道。

    劉思宇擺了擺手,說道:「沒事的,程支書。」然後轉過頭來,看著程大山魁梧的身材,說道:「大山,你當過兵?」

    「你怎麼知道?」程大山一聽,驚奇地問道。

    「我看你的動作,還保留著軍人的風格,我也是當過幾天兵的。」劉思宇笑道。

    聽到劉縣長說自己也當過兵,程大山被勾起了昔日軍營火熱生活的回憶,他陷入了沉思,低聲說道:「我是八七年復員的,我們班駐守貓耳洞,一個月下來,全班十一個人,就只剩下六個了。」

    劉思宇沒想到這程大山還曾蹲過貓耳洞,那段歷史,劉思宇是知道的,東南亞的那個忘恩負義的小國家,自認為背後有靠山,來了個恩將仇報,最後華夏國不得不進行自衛反擊,戰後華夏國主動撤兵,不料那個小國不思悔改,雙方在邊境上又進行了數年的小摩擦。而他的靠山,現在也成了歷史。

    「大山,我沒想到你還是參加過保衛祖國戰爭的軍人,你們是值得人民永遠記住的勇士,你放心,你的戰友雖然為國捐軀了,但他們的精神必將永垂不朽。」劉思宇語氣鏗鏘地說道。

    「謝謝劉縣長的理解……」

    兩人聊了會兒,自然頗為投緣。

    說了一會後,程大山端起面前的一個大茶盅,遞給劉思宇,說道:「劉縣長,你喝口茶。」

    蔣明強搶著把劉思宇帶來的茶杯遞過來,劉思宇橫了他一眼,接過程大山手裡的杯子,說道:「我好久都沒有喝這老木茶了,這茶解渴。」說完接過來,咕咚咕咚喝了兩大口。

    程大山見劉縣長並沒有一點嫌棄的意思,臉上的笑意更加真誠。

    在剛要起身的時候,程小倩跑了過來,對劉思宇說道:「劉縣長,我爸說請你今晚到家裡吃晚飯。」劉思宇笑著問道:「小倩,你的家在哪裡?」

    程小倩指了離程支書家不遠的一戶人家,說道:「劉縣長,那就是我們家,我大山哥知道的。」

    程大山笑著對劉思宇說道:「劉縣長,小倩是我五叔家的。」

    「哦,好吧,我們去看了水庫就回來吃飯。」劉思宇微笑著答應了。

    一邊的沈萬新和秦初平對視了一眼,臉上卻是驚疑之色。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