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揚威異域之東方大公爵

龍騰世紀 第二百八十五章 招安逃奴 文 / 橫耳

    第二百八十五章招安逃奴

    要解決這兩個問題,都不是簡單的事。逃奴們在葉雷溫山舉旗反叛已有二十多年,根基甚深,帝**幾次三番圍剿皆是無功而返。二十年中與帝**血戰無數次,雙方結下的仇怨難以輕易化解,況且逃奴們都是在帝國貴族手中活不下去才逃往山中的,對帝國本就十分仇視。艾根因波特大陸遠在兩千哩的大海另一邊,以現在帝國之衰弱,不可能組織起大規模的海上遠征。霍青苦思冥想,與重臣們商議了無數次,才定下初步計策。艾根因波特大陸遠在兩千哩外,一時顧不上,只能是先解決逃奴軍的問題。

    政治為主,軍事為輔,以軍促談,以談促和,這便是霍青定下的解決逃奴軍問題的原則。與帝國以往不同,霍青手上,有小約夫洛和列那這張牌可打。火焰軍團的前身——火焰天使騎士團在496年與逃奴軍合作無間,共同對付歐蘭、坦提烏斯等諸多軍團的圍剿,雙方的情誼很深。借用這層關係,可以輕鬆建立一條逃奴軍談判的渠道。

    七月份的某一天,身為帝國東部情報總負責人的列那孤身一人進入威科勒南部,在逃奴軍的駐地阿卓德鎮與芒德拉會面。如今的列那,不再是以往在沃克索山脈中的寒酸打扮,而是身著帝國顯貴的袍服,有十分大國高官的氣派。芒德拉看著他,心中有一股世事顛倒的感覺。曾經與自己並肩作戰的民間義軍首領,現在竟然成了帝國高高在上的掌權者。這種不可思議的變化,卻是曾與自己有一面之交的霍克一手導演。誰能想到,當年如火如荼的帝國東部民眾起義,竟受到遠在漢克士的他暗中操縱,這等超常的謀略,讓他驚心不已。

    列那此來,帶來了小約夫洛和霍青的信。小約夫洛在信中回顧了老火焰天使騎士團和逃奴軍的情誼,向芒德拉指出帝國已經告別戰亂進入和平時期,希望芒德拉能夠與朝廷和平解決問題,為逃奴們爭取一個新的出路。而霍青的信中,則是詳細開列了為招安逃奴們提出的條件:赦免全部逃奴反抗帝國的罪過,但凡放下武器者自動獲得自由民身份,與其他轉為自由民的無主奴隸一樣有權從帝國官方獲得租用土地,如有意加入帝國軍隊者帝**方將擇優選入軍中,如願意回鄉者帝國負責路費,如此等等。

    如此優惠的條件,芒德拉看罷,卻不置一詞,把兩封信擺在一邊,只管和列那閒談當年往事,不提招安一句。

    列那耐心地與他閒談,從早晨直到中午,芒德拉也不提正事。眼看要到吃飯時間,列那終於忍耐不住,道:「芒德拉首領,你對霍克大人提出的事到底是什麼態度?」

    芒德拉神色不變,道:「要我們下山投降,這事做不到。」

    列那急問道:「霍克大人開出的條件,能稱得上讓你們投降嗎?」

    芒德拉只搖頭,道:「你不必再提這件事,我們不會和帝國和談。」

    列那正欲再說,卻見芒德拉已經離座轉身出門了。

    列那一頭霧水,再請見芒德拉,卻是見不著了。逃奴軍們都說芒德拉已經離開了阿卓德。列那心知他是有意避開自己,只得怏怏而返。

    此時霍青已經來到安托奧,就近處理這件事。聽得列那回來報告,霍青再次深思。以逃奴軍的弱小,不可能願意繼續與龐大的帝國對峙下去,葉雷溫山並不是什麼洞天福地,生活條件極是艱苦,芒德拉能夠在短期內成為逃奴軍無可爭議的首領,不會是不為逃奴們的將來考慮的人。要麼是芒德拉在有意吊自己,讓自己開出更為優惠的條件,要麼是自己開出的條件有疏漏之處,不能打動逃奴們。

    但霍青自認為朝廷開出的條件已經是非常優惠了,無論如何,逃奴軍是要解散,威科勒全境必須收回,否則東南部始終會有隱憂。威科勒行省東南,在逃奴軍身後,是建立於叢林中的波羅芒王國。兩國交界北邊是葉雷溫山餘脈,南邊是尤法拉大沙漠,中間是魯斯河谷。波羅芒王國在數十年前與帝國交惡,老奧斯汀曾經率軍征討過,波羅芒王國慘敗,數十年不敢西窺帝國邊境。但威科勒東南不受帝國控制,魯斯河谷這處戰略要點沒有帝國駐軍,難保波羅芒王國不起異心。

    但芒德拉到底意在何處?這點卻是頗費思量。霍青命令威科勒和科科勒兩行省總督小切肯,將防備逃奴軍的擒王軍團後撤五十哩,以向逃奴軍表示和談的誠意,另外命列那派人前往威科勒東南,收集各類情報,瞭解逃奴軍的需求到底是什麼。另請小約夫洛的火焰軍團繞道沃克索山中秘密南下,以作最後的打算。熟悉葉雷溫山的格雷芬斯也受命來到安托奧。

    威科勒西北的帝**忽然北撤,這事倒是出乎芒德拉的意料。逃奴軍中頗有人建議趁著帝**北撤之機,擴大一些地盤,再不濟也能搶劫幾家大戶,弄點軍需。芒德拉搖頭不肯。現在帝國也不富裕,戰爭中匈人在此劫掠一空,大戶人家早逃得精光,打劫不到什麼東西。更重要的是,芒德拉對於和談並非完全抗拒,他是對霍青抱有一點期望的。

    芒德拉深知,逃奴軍之所以能夠堅持到現在,完全是由於老帝國的腐朽。兵無戰心,將無鬥志,唯一一個能夠打仗的奧斯汀公爵,卻因朝廷百般掣肘而不能成事。加上帝國各地逃奴源源不斷地投奔葉雷溫山,才能夠讓屢屢受到征剿的逃奴軍維持一定的規模。但現在不同了。帝**全是能打的部隊,善於山地作戰的輕步兵不在少數,帝國總參謀部的格雷芬斯對葉雷溫山的地理十分熟悉,當年他指揮的一支部隊給自己造成的麻煩不小。如果只是帝**能打的話,芒德拉還不很畏懼,他真怕的是,霍青下達的解放奴隸的命令。在戰亂中,帝國東南一帶因主人逃走而無處可去的奴隸大批來到葉雷溫山中,使得逃奴軍勢力大為增強,由原先的數千人猛增到一萬餘,幾乎翻了一番。如果不是兵力大增,芒德拉還不敢長期佔據威科勒東南平原。但霍青的赦奴令一下達,這些無主逃奴全成了自由民,逃奴軍中頗有些人心浮動。除此不算,從長期來看,帝國的奴隸們已經有了一定的人身保障,下一代能夠擺脫奴隸身份,讓奴隸們有了長遠的希望,只怕是日後會來投奔逃奴軍的寥寥無幾。再與帝國長期對峙下去,還能堅持多久呢?

    芒德拉憂心以後,但以目前霍青開出的條件,他還是不能答應。只因這些條件,還不能解決更深遠的問題。

    七月中旬,霍青一番部署已經到位,於是再次派出列那,前往阿卓德與芒德拉會談。

    這一次,似乎是由於帝**後撤表現出誠意的原因,芒德拉十分痛快地提出了自己的條件:帝國將威科勒東南劃為自治區,由逃奴軍統治,自治區法律由逃奴們自行制定,帝國軍隊不得進入自治區,自治區只是名義上屬於帝國,有權發展自己的外交關係。列那事前已得霍青交待,不管芒德拉提出什麼條件,只將這些條件帶回安托奧,不必與其爭論。

    得知芒德拉開出的條件,霍青呵呵冷笑。他如此漫天要價,再加上這段時間情報人員報來的情況,已經讓霍青充分瞭解到逃奴軍在威科勒東南的尷尬處境。

    逃奴軍是由逃亡奴隸組成的,而奴隸在帝國畢竟是少數人,威科勒東南也是一樣,更多的是自耕農、佃戶、工匠和小商人。這些人無緣進入逃奴軍,成為統治者。換句話說,逃奴軍的政權,是極少數人的政權,並沒有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同。再加上逃奴軍以往多是以劫掠為生,雖然大多數情況下是以貴族富商為目標,但也不可避免地傷及普通民眾,民眾對逃奴軍並無愛戴之情,他們的統治很不穩固。芒德拉如此向霍青要價,便是打算以帝國對逃奴軍政權的認同,來取得普通民眾對他們的認同,穩固政權,以求轉型。從一支盜匪式的部隊,轉變為統治一方的軍事政權。

    但霍青怎肯如此?答應芒德拉的條件,豈不是在帝國內部形成了一個獨立王國?有權發展自己的外交關係,更是顯得他野心不小。如果他們與波羅芒王國交好,那不是對帝國造成重大外患?

    此後整個七月份,霍青與芒德拉之間,一直在討價還價。雙方都在小心試探對方的底線,在爭吵中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案。一直到七月底,芒德拉的底氣突然硬了起來,堅持威科勒東南自治的要求不放鬆。霍青敏感地察覺到,似乎有某個方面的勢力在暗中支持他,要解決逃奴軍的問題,必須採取非常手段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