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揚威異域之東方大公爵

龍騰世紀 第二百五十八章 再布奇兵 文 / 橫耳

    第二百五十八章再布奇兵

    九月中下旬之時,克林斯堡一方已經在從傑羅爾三城至大君堡之間佔據了長達四百哩,寬一百餘哩的地域,大軍有了一定的迴旋餘地。帝國東南部三個行省,匈人紛紛撤離,得知霍青率軍在東部登陸的消息傳開,帝國民眾在匈人撤離之後,自發地組織起來,建立臨時的自治機構。而安德羅和瓊馬克,一人代表帝國元老,一人代表帝國舊軍方,呼籲各地潛藏的官員出來維護地方秩序,盡快使匈人撤出的地方形成正常的行政機構。

    傑德的一萬多人最終在安托奧與威科勒的交界處止步,前方一百多哩處,已經有另外一支部隊佔據。這支部隊,便是黑人王子芒德拉的逃奴軍。在匈人入侵時,逃奴軍趁機出了葉雷溫山脈,佔據了威科勒東南半部。帝國守軍懼怕匈人,向南逃竄,而匈人在全力奪取大君堡,只派出小部隊略取威科勒土地。威科勒東南半部,成了真空地帶,芒德拉趁機出山,進入平原,把這一片地方括為已有。

    瓊馬克待要進軍奪回整個威科勒,但傑德與安德羅甚為持重。尤其是安德羅,他熟知當年老奧斯汀征剿逃奴軍的整個過程。逃奴軍的戰鬥力,與帝國騎士相比並不弱小。如今手上一萬多帝國行省守備軍團,雖然經過半個月的整訓,但戰鬥力似乎還比不上以前老奧斯汀率領的禁衛軍騎士隊。傑德派人報告霍青,霍青回復暫且不動,目前大軍與匈人決戰在即,不可再惹上大敵。瓊馬克率軍團留在兩行省邊界處以作守備,防止逃奴軍進一步擴張地盤即可。命傑德回歸克林斯堡主力軍中,安德羅前往瑞林根,為大軍組織後勤支援。格涅斯身有殘疾,再隨軍奔波怕是支持不住,霍青請他回大君堡,負責黃金海峽上的軍資運輸。

    俄提洛在主力軍恢復體力之後,馬上發起了反攻。兩軍在斯塔勒一線以小規模部隊接戰,霍青穩守防線,並不出擊。而俄提洛也在小心試探,希望能找出帝國防線的漏洞,也未開展大規模進攻。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九月底。

    在九月底時,雙方的戰線大致穩固下來。克林斯堡一方,形成了以斯塔勒三城為前方前進基地,以瑞林根為前線支持中心,大君堡為後方支持中心的戰略態勢。匈人一方,以克魯伯為防禦核心,克魯伯西南二百哩處的隆科城為前進基地的態勢。在北方戰線上,由於博龍泰的兩萬生力軍加入,格雷芬斯的前進勢頭受阻,雙方在葉爾尼北部山區形成僵持。格雷芬斯佔據了哈洛爾河一線,與匈人原來在山區建立的各個據點相持。此外,布瑞克因尚有近兩萬匈人,處於德羅維奇率領的數萬鄂斯大軍圍困之下。但鄂斯大軍新兵甚多,德羅維奇不敢急於攻城,只作圍困打算。等到新兵整訓完畢,再拿下此城不遲。

    戰事進行到這一地步,霍青必須考慮如何才能打破僵局。雖說相比之下,匈人的困難比已方要大,但他們實力尚在,要破敵並非易事。霍青心中雖已有妙計,但目前還不是時機,尚需進一步創造機會。

    在瑞林根拿下之後,克林斯堡方面一直處於守勢,時間在霍青這一邊,他並不著急。但俄提洛不能不急。十幾萬大軍集中在科科勒,南鄂草原的後路又被截斷,如果不能盡快擊破克林斯堡大軍,長此下去,軍資供應必然不足。一進入九月底,俄提洛便加大了攻勢,斯塔勒、莫甘斯等三城的壓力驟增。

    俄提洛等不及了,霍青心中瞭然。斯塔勒等三城處於平原地帶,無險可守,並不是作為防線的好地方。況且他心中另有打算,遂命三城的守軍後撤。在大部隊的掩護下,三城守軍離城南下,到達瑞林根附近。這裡是東中央特別區與科科勒的交界處,有深而寬闊的第斯裡河,匈人想要在克林斯堡大軍的嚴密防守下渡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數天之內,雙方的戰略態勢又為之一變。克林斯堡方面成了以瑞林根為支撐中心,沿第裡斯河佈防之局。而匈人則前進至河北。俄提洛雖未獲得大勝,但能夠進佔數十哩,將克林斯堡軍隊壓縮到第裡斯河以南,也算得上是一次勝利。自己固然難渡大河,但對手渡河進攻自己也有困難。

    進至第裡斯河以北後,俄提洛留下部分軍隊在北岸防備敵軍渡河,便立即率主力向河上游進發。有了兩次入侵帝國東部的經歷,他對第裡斯河流域的情況頗為熟悉,知道三百哩外的上游河水較淺,有利於騎兵渡河作戰。

    俄提洛知道地理情況,霍青又何嘗不知。三城守軍退回河南後,他同樣立即率主力沿河東進,與俄提洛爭搶上游的控制權。兩軍在大河南北齊頭並進,不分前後。俄提洛趕到三百哩遠的俄裡翁鎮,正想渡河,卻聽人報告說克林斯堡軍隊已經進佔南岸的荷裡克斯堡,正好能夠控制此地的渡口。俄提洛眉頭一皺,下令繼續東進,又行至百哩外的赫克托城,遙望南岸,克林斯堡大軍蜿蜒而來,又攔在渡河要地米拉要塞處。如此雙方並行進軍,俄提洛始終甩不開霍青的盯防,匈人前進,克林斯堡人也前進,匈人折返,克林斯堡人也折返。科科勒一馬平川之地,任何佯動也逃不過對方的眼睛,俄提洛一時無計可施。

    十天之後,在第裡斯河兩岸長達五百哩的區域內,匈人處處留兵尋找渡河良機,而克林斯堡方面則處處設防,形成了極寬正面對峙的態勢。俄提洛對這樣的態勢倒是正中下懷,畢竟匈人現在是攻方,敵軍處處設防,這是給了自己集中力量突破的機會。只要克林斯堡方面一有疏忽,渡河的機會就來了。他不相信,霍青總是能夠準確無誤地判斷出自己的主攻方向。而這樣的局面,難道又不是霍青有意為之?

    在霍青的謀劃之中,另有一支奇兵,此刻也到了應該動用的時候了。霍青一番佈置,意在將匈人的大部隊調開,使之分散,正好便於這支奇兵行動。早在斯塔勒三城守軍後退之時,一個長期在帝國東部活動的神秘人物便到了瑞林根。他,便是火焰天使騎士團的副團長列那。

    在497年的十月之後,小約夫洛率火焰天使騎士團和殘餘的起義民眾退入沃克索山脈與葉雷溫山脈交界處,一直隱於深山不出。不到二十萬的民眾,在山中生活,幸好山區極為廣大,雖然生活艱難,但也沒到了餓死人的地步。497年之後,帝國東部雖無太多動亂,但西部一直緊張,朝廷教廷的內鬥也從來無休,哪有精力去管這支躲進深山的隊伍?小約夫洛帶著起義民眾和騎士團,在山中安靜的過上了四年平安日子,直到匈人的第三次入侵。

    霍青詳細地向列那詢問火焰天使騎士團的狀況。現在,整個團在小約夫洛的組織下,建立了一支約一萬人的輕步兵部隊,他們的訓練十分嚴格,但裝備卻比較簡陋。靠月夜寒光的偷運,無法支持起這麼龐大的隊伍。並且團裡的軍資儲備也不多,不足以支持長時間的出山戰鬥。沃克索山區,少有平地,能夠生產糧食的盆地不多,供應一支萬人的軍隊十分困難。小約夫洛建立的這支部隊,也只是一支半脫產的隊伍,農忙時大多數必須散回各處協助民眾耕作。幸好此時已經到了十月份,收割季節的農忙剛剛過去,部隊正在集結中。

    霍青一邊詢問著列那,一邊仔細地觀看地圖。小約夫洛的這支奇兵,雖然必在俄提洛的意料之外,但他們的實力有不少缺陷。兵力少,裝備差,作戰行動不能持久,無論是攻擊力、防禦力還是機動性,他們與匈人相比都差得太遠。要收到奇兵的效果,霍青還得仔細考慮。

    必須在第斯裡河沿線打上十天,一方面給火焰天使騎士團以集結準備的時間,一方面要讓俄提洛的注意力被吸引到南邊來,放鬆對北方的警惕性。另外,霍青還得給小約夫洛一個突破的地方,這個地方首先必須是匈人佔據區域的要害之處,做到一擊必殺,其次必須是匈人防守薄弱之處,能夠讓小約夫洛做到一擊必中。

    然而,以俄提洛的謹慎,在匈人佔據的區域裡要找到這個點並不是容易的事。葉爾尼和科科勒,在匈人盤踞的地方,所有的戰略要點匈人都駐有守軍。即使只有一千人,也不是火焰天使騎士團簡陋裝備的輕步兵能夠迅速攻克的。大範圍地調動敵人,扯開匈人的防守體系,這是唯一的取勝之道。霍青的手指在地圖上輕輕劃過,心中大略有了一個腹案。

    十月初,得到霍青詳細指示的列那,向東進入葉雷溫山,繞道趕向起義民眾的聚居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