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揚威異域之東方大公爵

龍騰世紀 第二百二十九章 少男少女 文 / 橫耳

    神歷498年年初,一支不到兩千人的小部隊出乎意料的行動,導致了西王朝整個戰局的大變動。.加百列軍團從赫爾堡下一路東進,沿途衝破了匈人的幾道防線,於二月初成功抵達阿莫色港。阿莫色的匈人守軍猝不及防,尚未全員登上城頭便被加百列軍團的戰士們攻破城池,不到千人的守軍倉皇逃跑,將城池完整地留給了加百列軍團。

    阿莫色港一丟,烏威便覺大事不妙。這座海港處於佛特勃半島東部沿海平原的南端,加百列軍團佔據了這裡,對半島東部沿海平原造成了直接威脅。而沿海平原則是匈人大軍的後勤供應要地。烏威萬萬沒有料到,一支不到兩千人的隊伍,竟敢遠離後方,直接插入到自己的要害之處。加百列軍團的行動,導致了他不得不從前線抽調大量部隊,回頭來對付這支不知死活的西王朝部隊。這樣一來,在那波利方向上的攻勢只得暫停,讓西王朝的主力部隊難得地喘了一口氣。

    而加百列軍團攻下阿莫色港之後,特梅爾立即向梅洛琳和路西亞引見了一位至關重要的人物。格昆——此時他的身份是從穆爾莫半島來的西王朝大商人格萊菲——應邀晉見女先知梅洛琳和軍團總指揮路西亞。自從加百列軍團決定東進之時,摩可斯便將此消息緊急通知了格昆。格昆立即動身,從海路直奔阿莫色。當然,格昆此來,不僅僅是來一個人而已,他帶來的是送給加百列軍團的大禮。

    梅洛琳和路西亞見到格昆,對他無私的援助深表感謝。但格昆並沒有多說什麼,只是拉著二人直奔港口。港口外的海面上,一支由數十艘海船組成的船隊已經駛進港口。梅洛琳和路西亞上船一看,每一艘船都裝滿了兵器、盔甲、糧草、油料,甚至有三艘船上裝載的是重弩、拆開的拋石機、狼牙拍等各種重型守城器械。路西亞看過,目瞪口呆半晌說不出話來。他到底是從小學習軍事的高級貴族軍官,看得出來這些重型武器無一不是精品,對加百列軍團下一步的守城戰有極大的助力。

    「這些東西,您是從哪兒弄來的?」路西亞不禁問道。「說實話,我不相信朝廷能夠從軍火庫裡調撥出這麼多東西。況且有一些裝備我從來沒有見過,王朝的工匠們未必能夠做得出來。」

    「請原諒。」格萊菲低聲說道,「從朝廷的軍火庫裡我調不到任何東西。這些裝備,是我從另外的渠道弄到的,當然這小小地違背了王朝的法律。但是為了軍團的安危,我必須冒著違法的風險。路西亞大人,你得諒解這一點。」

    路西亞深深地望了格萊菲一眼,道:「看得出來,您不是一位簡單的商人。」

    格萊菲微笑道:「我只是生意做得多了,結識的人難免多一些。」

    在接收了這批糧草裝備之後,格萊菲招募的又一批戰士一千多人乘船到達阿莫色,同時,阿莫色港的市民們也被組織起來,加百列軍團達到了將近五千人的規模。

    二月底,烏威從各地調集來的一萬匈人精銳逼近阿莫色港,加百列軍團又將進入一次艱苦的守城戰。

    在克林斯堡,霍青對特梅爾的行動為之擊節讚賞,深覺克林斯堡方面的巨大付出很是值得。

    「特梅爾幹得不錯」他道,「在佛特勃半島的東部取得一個海港作為基地,這是他到達西王朝後不久就向我們提出的想法,如今他做到了。有了一個海港,我們對這個加百列軍團的後勤支持就有保障了。特別是阿莫色又處於威脅匈人後方的要地,我看烏威的這次冬季攻勢就要無疾而終了。」

    傑德點頭道:「大人說得不錯。在那波利戰線上,匈人已經無力再發起進攻,除非他們能夠盡快解決掉阿莫色這個紮在背後的釘子。只要我們能夠持續地對加百列軍團進行援助,我相信特梅爾能夠堅持住的。」

    「特梅爾顯示出了他的才幹。」霍青道,「但我們也不能忘記了,梅洛琳女先知和路西亞也是不錯的。老實說,我很欣賞梅洛琳這樣堅強的女人。或許她的信心來自於虔誠,但她肯定是一個能夠將虔誠和智慧結合得很好的人,既有狂熱的執念,帶動戰士們的熱情;又能夠冷靜地對待現實,作出正確的決策。在加百列軍團中,無論特梅爾和路西亞有多大才能,但主心骨始終是梅洛琳。這一點,是我們今後必須注意的。」

    傑德道:「很傑出的一個女人,或許能夠與克莉絲娜公主相比。說起來,奧蘭格那爾從西王朝帶回了特梅爾的口信,其中提到這個女先知似乎與您有某些淵源。她手中那柄『天使之劍』,應該就是您拋在希阿那斯某個村落一個農家女孩面前的那柄。嗯,難不成那個農家女孩現在已經變成了西王朝的希望之星了?」

    霍青哈哈大笑,一面努力回憶著將近一年前在希阿那斯的某次邂逅,一面說道:「如果真的是那個女孩,那可真叫做天意。一番無意之舉,竟然引發不可測的變化。或許至高神也在討厭貪得無厭的匈人吧。」

    在克林巴斯山口一戰後,克林斯堡已經有一將近兩年的時間未經戰火,成為西大陸上最後一片樂土。帝國國勢日衰,鄂斯草原和彼德草原備受匈人奴役,西王朝又陷入亡國的邊緣,處於大陸中部的克林斯堡便成為了各地尋求和平安寧的人們投奔的對象。西王朝東北部的難民們湧入羅伯曼城附近,人數不下五萬。而彼德草原北部的東哥昂人和哥盧高原上的西哥昂人,想方設法逃脫匈人的奴役,每月裡總有幾百人悄悄潛入漢克士行省境內。自從依麗婭帶著沃特佳的鄂斯人遷移到克林斯堡之後,就連遠在千哩之外的鄂斯人也有三三兩兩逃來的。當然,來投奔的最多還是帝國人。在克林巴斯山口外克林斯堡佔據的達拉尼亞行省區域內,從帝國核心地帶來托庇於克林斯公爵治下的,更是達到了二三十萬人。

    克林斯堡治下的區域更為廣大,人口更為眾多,行政官僚體系也日漸健全。從帝國內地投奔來的人中,不乏具有一定知識的中下層貴族。霍青不拘一格,凡有才能者不論地位高低,一律委以重任。甚至一般平民,如果顯示出領導才幹,也能夠當上官堂而皇之地與貴族平起平坐。這也客觀上打破了帝國原有的貴族治國體制。帝國的高層貴族對霍青的做法腹誹不已,但以霍青的地位並非這些無能的貴族所能撼動的,他們所能做的,只有選擇離開。

    阿瑞芬現在已經年滿十八,雖然還是個少年,但長年接觸行政事務,已經顯得頗為老成。霍青有意交給他一些擔子,為將來接掌整個政權作準備。阿瑞芬在很大程度上沿循了霍青大氣的施政風格,並且由於又師從以嚴謹治學著稱的格林,顯得更為細緻。霍青看了他處理政務的方法,很是放心。只唯一有些擔心的是,他的性格仍然有些陰沉。少年時代在帝國宮廷中所受的屈辱,與母親長期分別的憂心,讓阿瑞芬有一種難以拋卻的心結,始終不能做到與其他少年一樣的開朗和樂觀。

    但這兩年來阿瑞芬的心態似乎有一些好轉,這主要是他的身邊多了另外一個女人——他的遠房舅舅克雷特德.威格的女兒艾麗克斯。

    克雷特德這一輩已經只是平民,但他的父親是一個有騎士封號的小貴族。艾麗克斯自小跟隨爺爺長大,培養出了貴族淑女的氣質,又由於在鄉間長大,兼具農家女兒的健康與開朗,善解人意。威格家的人前來投奔阿瑞芬,自然不會不抱緊這棵大樹。克雷特德便時常帶著艾麗克斯前來拜訪阿瑞芬和老威格,一來二去,兩個少年便熱絡起來。

    老威格是個細心的人,見阿瑞芬與艾麗克斯在一塊,往往能夠忘記心中的煩悶,便有意邀請艾麗克斯留下做客。克雷特德也是頗為世故的人,對老威格的邀請心知肚明,當然樂見其成。從此,艾麗克斯就成了公爵府的常客。霍青時常在外奔走,對此事也有耳聞,能夠讓阿瑞芬快樂一些,霍青自然不會反對。況且霍青也見過艾麗克斯兩回,艾麗克斯總是彬彬有禮,顯示出一個貴族少女的良好教養,配得上阿瑞芬的身份和地位。

    也該有個人來照顧阿瑞芬的生活了,霍青這麼想到。老威格年紀已大,況且事務繁多;而肯特雖然很巴結,但霍青總覺得他有點靠不住,不放心。阿瑞芬身邊有這個女孩,或許情況會好得多。這是威格家和阿瑞芬的私事,霍青在這件事上沒有多想,他還有更為重要的事情要考慮。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