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武俠修真 > 東邪傳人

名傳天下 第一百七十七章 苒苒物華休 文 / 葉離歌

    第一百七十七章苒苒物華休

    楚邪心中頓時產生了一種厭惡之情,對於外國人他本身並沒有什麼討厭的想法,按現在的詞語來說,他不是一名憤青。對於曾經發生的歷史,他心中對那些國家也不會喜歡,但也不會無故而對他們國家的人不滿。

    只是他卻從來不想讓自己的東西流落到國外去,若是那樣,他情願毀掉。在他心中,自己的字帖只有中國人能夠欣賞,而口木人可能連漢字都不認識,又怎麼有資格擁有自己的作品。

    楚邪看了一眼王墨文,含笑說道:「王老,你也來算計我了,不過你也把我給看透了」。

    王墨文聽了神色尷尬的笑了一笑,孔儒指著他說道:「老王,這手你以後還是少對小楚用的好,有什麼事還是直接對他開口說吧,小楚不是那些平常的人可比」。

    王墨文紅著臉道:「我這也不是著急麼,」

    同為文人,自然知道文人的一些習性,越是技藝高超的人,傳世的作品就越少,這是為何?是因為技藝已經基本到了巔峰,再想要做出令自己滿意的作品,必須要講究心情,靈感等諸多方面的因素,那時已經不能通過勤練提升技藝了。而若沒有靈感,意境,那就算勉強而為,作品也定然不能讓自己滿意,所以很多文人寧願把作品毀掉,也不想讓作品流傳出去。也因為這樣,就算關係極好的好友,一般也不會向那些名家求作品,所以名家一般在一幅作品成名之後,以後面世之作會極為罕見,不過一旦有新作面世,必定是超越以前的作品。

    而另外名家的通病就是絕不會想讓自己的作品流傳到粗俗之人手中,就算是沒有名氣的人也想看自己作品的人是有品味的人,這裡說的品味是真正有鑒賞能力的人,而不是那些只為展露虛榮的人。楚邪年少輕狂,自然也不例外,如果聽到自己的作品很可能被外國人給買走,又豈會無動於衷。

    不過王墨文當然沒有什麼惡意,若是直接說明,楚邪也極為可能會應允,所以對此楚邪才會一笑而過。

    林千習看楚邪答應了下來,接道:「既然小楚答應了,那等後天我們直接來這裡接你吧」。

    楚邪點頭同意,二人這才放下心來,在桌子旁坐下,孔令曦早已準備好了茶水,喝了一口清茶,林千習道:「這兩天為了這幅字帖,可把我和老王給累壞了,」

    孔儒疑惑的問道:「怎麼?難道這張隱很難找麼?以你們的身份還不容易見到他?」

    這樣問自然是因為王墨文和林千習在書畫界名氣極大,張隱是混這一行的,又怎會不知道,若聽到這他們找自己,肯定不會拒絕。

    林千習搖搖頭,「這張隱精明的很,電話倒是很快聯繫上了,不過一聽到我們介紹自己,那傢伙就猜到我們的目的了」。

    看到孔儒臉露詫異,林千習搖頭道:「這不是因為他太精明,而是這段時間他一直有意為那幅字帖造勢,聯絡了幾乎所有和他打過交道的人,向他們宣傳這幅字帖,包括國外的一些喜愛書法的人,每個人都掃瞄一分清晰的圖片傳真過去,看他的樣子,極為看重這幅字帖。不過以他在這圈子中混了數十年,有這份眼裡也不奇怪」。

    「讓我們生氣的是這傢伙剛開始找了各種理由推脫,連和我們見面都不原見,最後還是唐老出面他才答應見面談談的」,林千習神色氣憤的說道,

    孔儒心中恍然,此時見到王墨文和林千習找自己,張隱自然知道二人的目的,畢竟二人的身份不但是國家書畫協會的幾個負責人之一,而且在博物館裡也有著不輕的職務。

    在這個時候找上自己這個倒賣字畫的人,不問就可知道必定是想要讓自己把這幅字帖捐獻或者賣給國家。

    賣給國家,雖然說的是賣,但其實只能是半賣半送,張隱心中自然清楚,打個比方,若是一件文物價值400-700萬,那一般賣給國家的價格就是400w,也就是最低的價錢。

    若想要賺錢,他自然不願意把這幅字帖賣給國家,若是讓國家給估價,這幅完全是當代一個年輕人所作的字畫,那些評估專家絕對會給一個低的可憐的價錢。而張隱自己找買家就不一樣了,憑他自己的門路和這些天的宣傳,這幅字帖的價值絕對不可預計。

    再者說,這幅字帖完全算不上文物,只是一幅經典之作,就算是賣給外國人,在張隱看來也算不上什麼,所以才不想和二人相見。

    林千習歎道:「說句實話,上面撥給我和老王用的錢只有500萬,若以這幅字帖本身的藝術價值而言,絕對無法估計。只是就這500萬,還是我和老王幾人靠著面子爭來的,若說用這500萬買回字帖,依現在的形勢無疑是笑話,這次去也只是想要盡力而為,如果可以我們自己掏腰包,爭取把字帖留下來,這樣一幅字若是流落在他國,實在太讓人可惜了」。

    500萬,孔儒聞言翹了翹嘴角,若真有那麼容易,他和唐言早就直接聯繫人買下來送給國家了。以孔家的財力想要買回那幅字帖,自然沒有什麼麻煩,但他與楚邪的關係,和楚邪的性格,卻讓他不能那樣做。

    以楚邪的性格,若是孔儒想要買回字帖,楚邪肯定心中不願,寧願再書寫一幅送於孔儒,也不會讓他那樣做,因為在他心中,那樣完全沒有必要。

    但孔儒和唐言又清楚的知道,國家肯定不會拿出錢來買這樣一個年輕人的字,博物館,說的直白一點,收藏的都是歷史上的名人佳作,對於當代的作品,他們認為完全沒有必要花費錢財。王墨文和林千習能要來500萬,這完全是看在二人的地位身份上才給的,中國很多部門雖然錢少,帶絕對說不上窮,不過想讓負責人花錢可難的多,他們更願捂在手中。

    對此,王墨文二人自然比任何人都清楚,他們這樣做完全是為了藝術,在他們而言,就算自己掏腰包為國家買下,那也值了,等以後總有人能發現這幅書法的價值。

    楚邪聽到他們的話,心中暗歎,隨口說道:「世事隨緣,二老對此只要盡心,結果如何不用太過計較」,

    若說年齡他的確沒有資格去指點他們,不過若論見識,楚邪卻並不低於他們,在宋末元初那個紛亂的年代,在江湖中行走一年,就足以見識到世間百態。再者他對於字帖的歸屬並不在意,只要能不落在外國人手中,無論是否被國家收藏起來,都無所謂。若說可以,他更願意自己留著,只是已經說過和張隱交換,以他的為人,自然不會反悔。

    「是呀,你們兩個不用這麼費心,這些事情我們能管就管一下,畢竟現在社會很多事情都是以錢說話,沒錢做補了什麼事情的」,孔儒在旁安慰道,

    楚邪笑道:「二老若是願意,等明天得閒我送於你們一幅畫如何?」

    林千習和王墨文抬頭驚喜的看著楚邪,異口同聲的問道:「當真?」

    「自然當真,小子雖然年少,但說出的話卻從來沒有做不到的」,楚邪點頭,

    若說作畫,在他而言其實並不費什麼心思,也就頓飯功夫,只是沒有心情而已;仔細想來,大概是從來到現代後吧,琴棋書畫漸漸的越來越少碰了,可能是沒有人相陪或者沒有知音之人吧。

    二人自然知道楚邪不會欺騙自己,心情頓時高興了起來,平常雖然有心想要楚邪的畫,不過他們知道這件事勉強不得,就算對方答應,若沒有心情,畫出來的作品可能不會令他本人滿意,送人自然更是為難。所以從來沒有主動求過畫,求畫求字這點本來就是書畫界的忌諱,當然若是本人主動送的,當然是皆大歡喜。

    林千習笑呵呵的說道:「那我們可要好好想想明天讓你畫什麼了,可不能把這個機會給浪費了」。

    楚邪笑道:「二老放心,小子既然答應了,自然會用心去畫,必定讓二老滿意,」

    兩人樂的滿臉笑容,剛才心中那些諸多不快果然已經不見了蹤影,孔儒在旁含笑沖楚邪讚歎的點點頭,他最是欣賞楚邪這點,雖然平常看似為人漠然,但總是不經意間對人關懷備至,只是若不用心體會不到罷了。

    若楚邪知道孔儒心中所想,肯定會搖頭感歎,對人關懷備至,這樣來形容他偏差實在太大,只能說他對於自己欣賞的人很不錯。

    ……

    晚上在趙月英那讓楚邪有些恐懼的招待下吃過晚飯,楚邪一個人走到庭院中,坐在院中的石凳上。

    天上的明月今晚皎潔明亮,透過頭頂的樹梢,看著那輪殘缺的明月,楚邪驀然感到心中微酸。自己是看著養育了自己二十年的師傅離開世界的,那時雖然悲傷萬分,但身邊卻始終有個無微不至的郭姐姐來照顧自己。

    但自己莫名其妙的離開桃花島時,卻沒有時間和任何人打聲招呼,郭姐姐雖然留言相告她並不為自己擔心,但那只是安慰之言罷了。

    想郭姐姐身在那裡,雖然還有一個曲師姐,但她的神智本來就不好,又豈能照顧郭姐姐。有自己在時,郭姐姐心中雖然有些憂傷,但總算不是一個人,還有自己這個親人,但現在呢,整個天地中只有郭姐姐一個人,無依無靠的浪跡天涯,說的好聽是無拘無束,逍遙自在,但誰人又曾瞭解到她心中的悲與苦,依郭姐姐的性格,在他人面前又怎會流露出來。

    楚邪每每想到這點,心中都不禁為之心酸。更讓楚邪放心不下的是張三豐的留言,若那留言無虛,郭姐姐在自己來到現代後,大概只在江湖中浪跡了短短幾個月,就再也沒有出現過了,張三豐留心一生,年過百歲也沒有探得一絲消息,才最終放下心中的那一份牽掛。

    若是如此,郭姐姐又會去往哪裡呢?以楚邪的瞭解,她絕對不會也不可能尋得一處安靜的地方隱居一生的,若是那樣,她也不會為情而苦一生,為情而浪跡江湖了。

    輕緩的腳步聲在楚邪耳邊響起,楚邪回過神來,卻見是孔令曦走了過來,衝她點點頭。

    「楚大哥,你剛才再想什麼人呢?」孔令曦輕聲問道,

    她剛才在門口已經看了楚邪好久,雖然是晚上,但在明亮的月光下,,她依舊清晰的看得到楚邪臉上那種相思,那表情是她從來不曾在楚邪身上看到的。

    是在想親人麼,孔令曦心中暗自搖頭,雖然也能感覺到那種濃濃的對親人的思念之情,但楚邪臉上卻另有一種表情,也許因為女人特別敏感,孔令曦清晰的感覺出那是一種依戀不捨,是除了親情外的另一種相聚相攜的依戀,想要和他人共處一生的依戀。

    平常的灑脫此時在楚邪身上沒了蹤影,看著那挺直的背影,更多的是孤單。

    楚邪回過頭去,淡聲說道:「在想過去十多年那些幸福的畫面」。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