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武俠修真 > 東邪傳人

名傳天下 第一百三十五章 得見三豐言,驚聞郭襄事(3) 文 / 葉離歌

    第一百三十五章得見三豐言,驚聞郭襄事(3)

    張君寶?聽到真恆這句話楚邪心中已經瞭然這位武當祖師肯定就是與郭姐姐相識的那個,聽郭姐姐說他原本是少林弟子,師從覺遠,之所以離開少林還和郭襄有些關係,在覺遠圓寂坐化後,郭姐姐曾經贈與他一隻金絲鐲為信物,讓他投奔自己的爹爹郭靖,但最終張君寶並沒有去,而直到楚邪來到現代前,郭襄也再未見過張君寶。

    聽到真恆說得自張三豐流傳下來的手記之中,楚邪忍耐不住開口說道:「不知道長是否能讓楚某看一下三豐前輩的留言?」

    真恆聞言稍稍猶豫一下,答道:「也罷,那是我們在一本手跡中發現的,和桃花島有些關係,看看也沒什麼,請少俠稍等,我這就去取來」。

    楚邪道了聲多謝,看著真恆離去,真修在旁邊開口說道:「紅塵俗事人人都不可避免,我們修道之人也不過是較之常人少了許多,就連三豐祖師年輕時也被紅塵煩心,直到百歲之時才放下心中之事,但雖說是放下,最終還是留下了遺訓,」

    道家意在修心,對談論祖師的一些俗事倒不會太過顧忌,對他們而言祖師的一切都是值得推敲研究的。尊重只在於心,並不在於言論,所以在楚邪面前說祖師的一些凡塵俗事並沒顧忌。

    楚邪聽後心中暗思,難道說這張君寶年輕之時喜歡郭姐姐,要不然這真修怎會那般說話,正在尋思時,腳步聲響起,真恆手中托著一本書卷走了過來。

    來到楚邪身邊,對他說道:「楚少俠,祖師這本手跡之中記載了煩擾他一生的一段事情,若是他人,我武當派絕對不會讓別人觀看,但不管是這手跡中還是祖師遺訓都對桃花島有密切關係,所以才拿來給少俠看的」。

    楚邪神色一整,說道:「道長心胸讓小子敬佩,請道長放心,小子看後絕對不私自傳播,此一生不傳他人」。

    他自然清楚聽真恆之言其中記載的肯定是張三豐的一些私密之事,雖然並無什麼見不得人之事,但張三豐被道家尊崇,身份地位均不一般,這些事如果被他人傳出,很可能對其名聲產生影響。真恆身為武當前任掌門,能親自拿出讓楚邪觀看,足矣顯出他的心胸之寬,修為之深完全把虛名拋開。

    雙手接過真恆手中已經泛黃的書卷,看封面上四個毛筆字「修心歷程」,觀其紙張年代,明顯以有數百年,能保存的這般完整定然是精心照顧的結果。

    從這四個字中也知道這肯定是張三豐一生修道所遇到的種種心劫,對修道之人和練武之人的珍貴程度自然不可估量,中華武功主在修心,千百武功不管招式萬般變化,但究其根本是以心為主。只是心的修煉卻比形的修煉難的多,每一階段都可能遇到心劫,如同心魔一般,如果跨不過去,可能終生無緣踏入武道。

    真恆看楚邪接過書卷,說道:「那段話就在書的最後兩頁,據說那兩頁本來是白紙一張,傳了數百年也無人發現其中奧妙,直到近代一些科學常識流傳起來,一位師祖才覺得最後兩張白紙可能另有玄機,所以頗費了一些功夫,果然顯現出來字跡,看記載這無疑是三豐祖師年輕之時所書,可能最後哦看到也不在意了,所以就留了下來。

    楚邪翻開書的最後兩面,看向留言,開頭卻是一首簡單易懂的詩句「華山相見手帕留,心生感激不敢忘。少林再見贈手鐲,恩深義重難相忘。」

    看了一遍下面的記載,只有數百字,但其中包含的意思卻頗多,楚邪看過回味一番,這上面記載的正是與自己的郭姐姐相遇時的情景,大概意思是張君寶與郭襄相遇兩次,第一次是在華山相見,張君寶跟隨師傅追尋經書,當時郭襄見到張君寶頭上流血不止,所以拿出手帕,替他包紮,張君寶自然好生感激,本想出言道謝,卻因為見到郭襄眼中淚光瑩瑩,心中不解,所以忍了下來,分別之後這一畫面卻一直不能忘記,一是因為郭襄對自己的好,二則是心中奇怪郭襄為何流淚。

    第二次相遇卻是在少林,當時看到郭襄之後心中欣喜萬分,只是卻不敢喜形於色,而郭襄更是把鐵羅漢送給自己,對郭襄更是感激,在他眼中郭襄身為郭靖黃蓉的女兒,更是黃藥師的外孫女,而且楊過為了她的生日而送的三件禮物,這些都是郭襄身上的光環,而且郭襄本身清雅秀麗,雍容大方,為人豪爽,讓張君寶自生慚愧。

    待郭襄下山時,也只是跟在她的後面,不敢走近,聽她和自己說話,忍耐不住,臉色頓時羞紅,心中也蹦跳不止。

    最讓張君寶感激的是在師傅覺遠圓寂後,郭襄怕自己獨自一人受人欺負,更贈送了自己金絲鐲,讓自己去投奔郭靖郭大俠,這幾番恩情讓他終生無以為報,但郭襄家世顯赫,顯然用不到自己這個無名小卒的幫忙。自己自然不願寄人籬下,所以獨自一人在武當山潛心修煉,十多年裡不問世事,唯獨卻不能忘記郭襄,待出山後才得知襄陽以被攻破,而郭靖黃蓉更是戰死城中。心中頓感無限傷悲,聽到郭家二小姐城破之時並不在城中,才鬆了口氣,於是浪跡天涯想要與郭襄相見,卻再也未聞她的消息。

    心中放心不下,最終踏上了桃花島,只是還是毫無所得,島上只有曲傻姑一人,問她郭襄消息,只是她言辭混亂,自己只聽出什麼小師弟突然不見,郭襄在島上呆不住,就到江湖上去了。

    就為此言,張君寶在江湖上遊蕩數十年,只為了聽到郭襄的消息,但依舊無所得,桃花島更去了數次。期間偶然聽聞峨嵋山有一道姑自稱是郭襄的傳人,把郭襄奉為峨嵋派祖師,張君寶欣喜若狂,當即趕到峨眉山,見了風凌師太才得知,她原本就是峨嵋派的傳人,在峨眉山上自小被山中師太收養(峨嵋派起於戰國,成於南宋),十多年前在峨眉山山頂偶遇郭襄,當時只有十多歲,郭襄當時手拿長劍站在山崖邊,看到風凌長歎一聲,隨手從身上拿出兩本秘籍交給她,吩咐她勤加練習,並把手中長劍一併交給了她,告知那把劍正是倚天劍,讓她以後若遇到明智之人把劍中之物送與那人,吩咐完之後,郭襄就轉身離去。

    風凌當時年小,對這番機遇自然有些疑惑不解,不過卻記著了她吩咐的話,回到庵內勤加練習秘籍中的武功,加上峨嵋派本身所流傳的武學,十多年學有所成。看到元朝殘暴,想起了郭襄送劍時的吩咐,所以才廣招門徒,奉郭襄為師正式開創峨嵋一派,目的是為了滅除元庭。

    聽了風凌的話,郭襄出現在峨眉山時,正是自己出關之時,從那以後再無蹤跡,張君寶長歎一聲,最終無奈放下心思在武當出家為道,最終開創了武當一派。

    雖然開山立派,心中卻始終沒有完全放下,期間時刻留意著江湖上的事情,生怕錯過什麼有關桃花島的消息,順帶的對風凌的峨嵋派也照顧有加,桃花島更是去過數次,但卻次次失望而歸。

    他自己一生從來沒有考慮過自己這番心思是為了報答郭襄對自己的幾番恩情,還是因為心中喜歡郭襄,也許是在逃避吧,所以不敢想,只是簡單的尋找她的消息,至於找到以後,怕是也不知道怎樣開口,只是兩人終是緣分已盡,終其一生,張君寶也沒有再見到過郭襄。

    隱在武當山,潛心修道,而百年沒有悟道,可以說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心中放不下這段相思,這就是他的心劫,只是卻不知是他不能斷了這段相思,還是他不願。

    終於在百歲之時,把攜帶一生的鐵羅漢送與了徒弟,心中最終決定放下這段相伴一生的思念。

    歷經百年,鐵羅漢扔藏身邊,只是卻不知那隻金絲鐲何在?留言之中卻再未提起,楚邪心道怕是最終心中留有那一寸思念吧,要不然也不會讓武當代代對桃花島照顧了,想不到情之一事這般了得。

    真恆四人在旁邊沉思不語,他們對這書中的留言自然清楚,只是卻並不如楚邪知道的那般清楚,他們想的是留言最後所說的悟心之歷程,那是張三豐化解掉這最大的心劫以後所留下的心得,心道祖師學究天人,同樣被心劫糾纏一生,歷經百年才最終化解掉,心劫果然是學武修道之人最大的劫數。

    忽的,楚邪猛然站起身來,臉色突變,心中思緒翻滾。

    真恆四人嚇了一跳,看著楚邪不斷變化的臉色,連忙問到:「楚少俠,出了什麼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