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倚天屠龍飛鷹記

龍騰世紀 no.069 治骨 文 / 猛太奇

    「閣下真乃信人!」

    殷揚和俞岱巖幾乎同時出口,說得都是同一句話。

    一語即畢,空曠的內室裡,兩人均是微微一楞,接著齊聲笑了起來。世間之事本就是這般離奇,昨個兒還是仇人,今天就能變成朋友。殷揚本非此世之人,看待事情的角度自然不同。而俞岱巖殘廢了十年,什麼痛苦都已受過,相對於「恩仇」二字早已觀得透徹。

    這種人,若非心死如灰、行屍走肉,便是心存偏激、陰險滋生。不過,若有一線生機,能讓他逃脫、擺脫這命運的桎梏,無論他已變成了什麼樣,其內心裡,做出的選擇必然會有所改變。

    俞岱巖是不幸的,但在同時,他也是幸運的。說他不幸,是因為其悲慘的經歷。而道他幸運,則因在這一世裡,俞岱巖碰見了一個「本該」並不存在的人。

    殷揚與那俞岱巖彼此對視了片刻,又是心照不宣地互相一笑,便從懷裡拿出了一個深黑如漆的精緻小盒來。殷揚把玩過此盒多次,現在已知它乃是由一塊大玉雕成,形有特異,勝在觸手生溫,古意盎然,確是一件極其珍貴的寶物。

    殷揚揭開盒蓋,滿室頓聞一陣芬芳冰涼的清爽氣息。

    殷揚笑道:「俞三俠,你的舊傷早先已經癒合。此刻醫治,在下須將你的手腳骨骼重新折斷,再加接續,望你忍得一時之痛。」

    耳中,聽著對方沉著的語氣,俞岱巖又見到他信心滿滿,暗中本還有些患得患失的心態,登時一定,竟似十分信任殷揚。眼見自己這將近十年的殘廢,竟然真能重行痊癒,哪還怕什麼一時之痛,當下禁不住又有些激動地言道:「閣下動手便是。」

    殷揚知道俞三是屬於硬漢一流的人物,便也不再多言,直接走上前去,解開俞岱巖全身的衣物,仔細回想了一下,之前從剛英口中敲來的金剛門治骨秘法。

    一柱香後,殷揚已向俞岱巖簡單地描述了一下待會兒的施術步驟,又把幾處要緊的地方,跟他逐一說明,要求其給予配合。便伸出雙手,將俞岱巖斷骨處的位置,盡數摸得清楚。

    為了效果的完美化,作好準備工作的殷揚,也不去點俞岱巖的昏睡穴,直接雙手扣爪,十指運勁,便如行雲流水一般地捏壓下去。只聽得那喀喀喀喀的磣人聲響連綿不絕,便將那俞岱巖的斷骨已合之處,給重行地一一錯開折斷。

    俞岱巖雖然癱瘓,但此時也被痛得雙目圓睜,汗流滿面,整個人頗有些死去活來的樣子。可儘管疼成這樣,他卻始終未有開口呻吟、痛呼,甚至,連悶哼都沒有過一聲。

    殷揚見他如此,心下多少也有些佩服。當即出手如風,盡力施展出自己引以為傲的手速,把他大骨小骨一加折斷以後,立即以快捷靈敏的手法拼到準確部位。最後,敷上黑玉斷續膏,纏了繃帶,夾上木板,然後再幫他點上諸穴,稍減痛楚。

    這時候,俞岱巖早已暈了過去。殷揚在他「承泣」、「太陽」、「膻中」等要穴上推拿數下,將他救醒過來。

    對上俞岱巖隱含著深切期待的眼神,殷揚微笑著點了點頭,說道:「俞三俠只需再服些貴派鎮痛安神的丹藥,便可無礙了。兩三月後,即見成效!」

    殷揚此句,令俞岱巖驚喜莫名,倒未有半點說謊之處。

    這黑玉斷續膏的確功效如神,據他估計,只需兩三個月左右,俞岱巖的雙手便能自由活動。若恢復的不錯,那麼半年之內,已可下地行走。而且,由於殷揚的手法,乃是承自西域金剛門的正宗手段,比原著裡面少癱了十年時間的俞岱巖,只須安養一年過後,便可慢慢重習武功。

    雖然時間、修為上的大損,已成必然。但如俞岱巖肯憑著自己那顆百折不撓的堅毅之心勤奮苦練,終能彌補其殘廢已久的缺失。到時候,別說要盡復舊觀,就算是超越之前,亦非甚難事!

    從這點上來說,作為外行人的骨外科現任主治醫師殷揚,卻是要比原書裡邊,怎麼看都有點「蒙古大夫」形象的張無忌,強上不少。

    殷揚這一通忙完,又朝室外專職伺候俞岱巖起居的清風明月二道童,吩咐了些尚需注意的事宜,才終將自己首次的手術生涯告一段落。等他走出房來,卻立時遭遇到張老爺子和武當諸俠的群起圍堵,一一介紹完此次「手術」的順利順利之後,才得以脫身出來……

    接下來的幾日,殷揚在客串導遊的姑丈帶領下,一一參觀了武當的名山古勝。又與俞蓮舟、張松溪等幾人逐一切磋。除了尚在傷癒恢復狀態的俞岱巖,以及忙的不得了,並且不愛打架湊熱鬧的宋遠橋外,就連張三豐這位曠古碩今的超級大宗師,也親自指點了殷揚幾招,使內功才剛突破的他得益非淺。

    其間,殷揚還小心翼翼地透露了些後世太極拳的眉目,讓張老爺子很感興趣。有時,問起他是從何處「感知」這許多「理論」,殷揚則又滿嘴跑馬的說,是從他娘親慕容家的一套絕學裡參悟,使得張老神仙再是一通口頭表揚。

    一周之後,已是殷揚帶著張氏一家三口,返親回歸天鷹教的時候。張老神仙近日來,聽得殷揚謹慎胡謅,似乎另有領悟,在三天前就又回到後山的清淨居,閉關去也。於是,來送者只有武當諸俠。

    雙方客套完畢,殷揚一行人便於清晨下山,延著官道,浩浩蕩蕩地向著江南天鷹山進發。

    眾人中,張翠山夫婦和小無忌共乘一輛雙轅馬車,殷揚與方西墨坐一輛,最後的一輛則留給俘虜剛英,以及他的看守者唐斬。至於其他手下,則策馬在旁,侍應護衛。

    行到半途,殷揚按照預前所定的計劃,與方西墨改車換馬,離開大隊,直往武昌馳去。

    殷揚和方西墨各駕一駒,並無旁物拖沓之下,速行甚快。

    這一日,兩人快馬加鞭,已到武昌附近。

    其刻正處夕時,看那紅日照漢江、禰衡鸚鵡洲。殷揚突然之間,便有些觸景生情,心中想起了一首崔顥的名詩來: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