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隋霸天下

龍騰世紀 第四十五章 詩會 文 / 美麗的阿朱

    不知楊勇跟李德林說了些什麼,反正等楊堅回到家的時候,那老頭子就好像已經換了個人,顯得容光煥發,他長得本就漂亮,這時腰桿挺拔,立時顯得年輕了好幾歲。

    楊堅見那一老一小談興正濃,見他進來,那李德林忙過來參見。楊堅忙以禮相待,與語,大悅,果然是個人才。

    楊堅忙推薦給武帝。李德林在齊官中綠色∷小說羅人才,善待賢良,見楊堅舉薦,甚為高興。又派小司馬唐道和去宣旨慰問,派內史宇文昂向他請教北齊的風俗政教,人物的善惡。留他在門下省,住了三個晚上才讓他回家。武帝甚至高興的道:「朕討平齊國後得到的最大利益,就在於得到你。」

    對其評價之高讓文武群臣盡皆忌妒,楊堅因此也大獲嘉獎。

    後梁國主蕭巋聽說北周滅北齊,忙到鄴城朝見周武帝。

    自從秦始皇兼併天下以後,朝見禮制久已廢缺,這時才開始命令有關部門擬訂禮節:如致送薪米、致送活羊,設九個賓相、九個傳達,在宗廟中設宴款待,三公、三孤、六卿向後梁國主獻食,慰勞賓客、還禮、宴享賓客等,都依照古禮。武帝設宴款待梁王,酒喝到高興時,武帝親自彈琵琶。蕭巋見狀,忙起立而舞,說道:「陛下既然親自演奏琵琶,臣怎敢不像百獸那樣起舞!」

    其時春暖花開,陽光明媚。原北齊皇宮富麗堂皇,雕樑畫棟,極盡美麗奢侈,大家酒興濃時,走出宮室,來到後花園,只見桃李繽紛鬥艷,鳥兒嘰嘰喳喳於枝頭,小溪流水,假山池沼,竟不似在宮中,倒似到了大自然。

    群臣皆讚歎不已。武帝卻看得直皺眉頭,道:「如此奢華,都是民脂民膏所築成,何能長久?」

    眾人見皇帝不悅,也都紛紛批判高氏荒淫無道。

    武帝又道:「在長安的宮殿,也太過華麗,都是當初晉公宇文護專政時所建,其壯美華麗甚至超過了宗廟的規模,不但奢侈太過,而且不合祖制,只怕容易養成奢靡之風,所以朕早就有心拆掉,若把磚瓦雕飾賜給平民,他們足可建造美麗的房子了。」

    蕭巋聽說,便感歎道:「陛下英名,今日臣方知高氏之所以被陛下所滅了。」說著便賦詩一首,以歌功頌德。

    眾人聽了,都紛紛讚歎皇上仁義之心,勤儉之德。又拍手讚美梁王才詩敏捷,詩才非俗。武帝聽了大悅,值此良辰美景之時,歌功慶德之日,頓時來了興致,便命眾人作詩以賀。

    眾臣見皇上有興致,自然不敢怠慢,紛紛竭盡才思,獻上妙言佳句。蕭巋本以文名,此時自然不甘落後,心想自己雖然向周稱臣,可畢竟也是一國之主,非其餘臣下可比,武不能興邦,若文亦被人比了下去,那可丟人得很了。所以一時之間,才思泉湧,連做四首,皆合景合情之作。眾人看時,只見詩句煌煌,字字生輝,實是不可多得的佳句,這一來,眾人所作,便不覺黯然失色。

    眾人見大家都被蕭巋比了下去,不禁都覺面上無光。畢竟,蕭巋雖然向周稱臣,可畢竟名義上乃一國之主,想不到泱泱大國,一群文人,竟比不過區區彈丸小國的一個人。中國人本來就好面子,尤其在皇上面前如此丟臉,不禁都感到慚愧。就連武帝也心中不快,失去了興致,便要叫大家回宮。

    蕭巋見自己才華壓眾,心中十分得意。

    忽然,一個大臣越眾而出,笑道:「陛下,梁王詩才果然敏捷,臣等無能,竟無一可敵。不過臣聽說吾國出了一個少年天才,其人雖幼,其詩卻美,據說有當日曹子建七步成詩之才,不如叫他來一試?」卻是宇文孝伯。

    「哦?」武帝聽說出了少年天才,不由得大喜,笑道:「不知是哪家公子,可在軍中嗎?若在的話,便請快快宣來。」

    宇文孝伯道:「便是隨公普六如堅之子。」

    武帝聽說,大喜,他早知道隨公之子是個天才,這次出兵,其預言北齊可滅,竟果應其言,實在是可喜可懼。但倒從未聽說他竟還能寫詩,心中也不禁萬分好奇,急切道:「如此,隨公,快宣公子進駕賦詩。」

    其餘群臣也是一臉憧憬,楊堅無法推脫,說道:「犬子倒也隨軍在此,只是他小小年紀,如何能夠與眾大儒相比?何況梁王,乃詩壇奇才,犬子不過一小孩子而已,豈能相提而並論?」

    武帝道:「隨公別謙虛了,快速速宣公子到來。」

    楊堅沒辦法,只得叫人去把楊廣叫了來,心想廣兒早有詩名,難怪宇文公推薦他,但他小小孩兒,縱有才華,也畢竟有限,若是寫不出好詩來,只怕倒出醜了。所以心中倒平添憂慮。他也想到過楊勇,但楊勇雖然別的聰明,但寫詩倒非其所長,那次便是聽信梁王所言,叫他作詩,誰知他竟一片兩片三四片,一片到底,若是到皇上面前也如此胡鬧,如何了得?所以根本就沒考慮叫楊勇來。

    楊廣聽說皇帝宣召,並且是叫他作詩以與梁王相鬥,不禁大是興奮,他也不怯場,進宮來,禮貌的拜見了皇上,又拜見了各位前輩,武帝便命其速作幾首詩來。

    楊廣也果然是個天才,思索片刻,便沙沙的走筆如飛,一連寫了四首。其詩倒也靈秀優美,眾人看了,一面驚奇他的才思,一面也不禁失望,原來楊廣畢竟年幼,所寫四首詩都失之稚嫩,別說與蕭巋的傑作相比,就是與眾文臣所作,也無法相比。

    有一個與楊堅相熟的大臣見皇上與眾人失望,便笑道:「隨公,這是你的小兒子吧?怎麼不叫你大兒子來呢?」

    「是呀,是呀。」不待眾臣說話,武帝已經率先說道:「朕聽說愛卿長子聰明靈秀,出塵脫俗,甚至這次征齊,他都早料必勝,如此人才,想來詩才也是好的。」

    楊廣本來為自己的詩才敏捷正得意著,誰知上至皇上,下到眾臣,竟都流露出對自己的失望之色,不禁又愧又怒,現在聽他們談到楊勇,更是無限忌妒。

    楊堅卻感覺甚是尷尬,怕武帝怪責,忙向前稟道:「皇上有所不知,臣長子普六如勇平素確是有聰明之名,但謠傳往往誇大,至於做詩,臣倒真不見其有詩才,前些時日,臣也曾命他做詩,誰知他作得竟是一點都不通,所以臣不敢叫他前來,怕鬧出笑話。」

    「哦?」眾人想不到如此聰明的人一個人竟不會做詩,都露出將信將疑的神色。武帝笑道:「不知普六如勇所作何詩?竟至於叫愛卿發笑?你且如實奏來,讓朕與眾位臣躬點評點評。」

    眾臣皆道是。楊堅只得把楊勇所作「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的詠雪詩說了出來,眾人一聽,果然都轟堂發笑,武帝也不禁忍俊不禁,笑道:「莫非他其實並非沒有詩才,卻是小孩子故意跟你耍笑?」

    卻聽站在一旁的蕭巋忽然道:「陛下,隨公之子所作詩句,雖然普通,但若與第四句聯起來,卻有點鐵成金、畫龍點睛之效。」

    眾人聽他忽然說這話,都不禁好奇,問道:「梁王如何知道?那第四句卻又是什麼?」

    蕭巋道:「實不相瞞,隨公長子曾經當小王之面做此詩,先時小王亦如諸位一般,覺得可笑,但第四句一出,可謂石破天驚,愣是把小王驚得目瞪口呆。」

    「真有此事?」

    「那第四句到底是什麼?」

    蕭巋也不說話,卻提起筆來,在紙上寫下「飛入梅花總不見。」眾人見了,與前三句連起來反覆吟誦,果然是化腐朽為神奇,平平淡淡的句子頓時耀眼生輝,成為千古好詩。

    「果然是才子。」眾皆讚歎。

    楊勇尚未出場,竟已經驚倒一片。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