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武俠修真 > 我謀洪荒

第七卷 西遊傳道,佛魔崛起 第十章 玄奘陳傳,西遊開幕 文 / 夜之冊

    人界東勝神州,長安城。

    大唐高祖李淵得天下後,因玄武門之變,故將皇位傳與了二子李世民,李世民是為唐太宗,年號貞觀,如今已是貞觀一十三年。

    唐太宗李世民文功武德,千古一帝!貞觀年間大治,大唐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民生殷富,兵馬強壯,海外萬國來朝!

    這一日,唐太宗正在午間小息,迷迷糊糊間竟已睡著,忽的一陣金光閃耀,有梵音陣陣襲來,異香徐徐飄過,一個光腳紅面大和尚從西方踏歌而至:

    「碧藕金丹奉釋迦,如來萬壽若恆沙。清平永樂三乘錦,康泰長生九品花。無相門中真法王,色空天上是仙家。乾坤大地皆稱祖,丈六金身福壽賒。」

    唐太宗見得來人不凡,倒也不敢怠慢,只上前問道:「高僧法號幾何?於何座古剎清修?」

    大和尚雙手合十,唱諾道:「貧僧法號如來,天地皆是貧僧清修之處!貧僧與陛下曾有過一面之緣!」

    唐太宗驀的警醒,趕忙行禮道:「原來是昔年賜予朕名字的西方佛教如來佛祖!卻不知佛祖此西大駕西來,有何見教?」

    唐太宗當年剛出生時,如來自西方而來,與高祖李淵留下「濟世安民」四字,故高祖將太宗取名為「李世民」。

    唐太宗一生戎馬,南征北戰。繼得大統後治國政策又以道教為表、儒法為裡,是以對佛教知之不多。不過唐太宗倒也沒有忘記昔日少林寺十三棍僧對自己的幫助,冊封了少林寺為皇家寺院。少林寺佛教禪宗一脈也正是在貞觀年間才開始大興起來。

    如來道:「陛下,我佛教一直以教化世人為己任。如今天道興佛,我佛教尚有經文九九八十一部,當於少林寺內流傳於世!」

    唐太宗如何不知如來之意?當下道:「朕昔日曾得少林寺十三棍僧活命之恩,安敢相忘?朕明日早朝便與群臣商議此事!力求佛經早日東來!」

    如來道:「南無阿彌陀佛,如此便有勞陛下了,陛下心胸寬廣,自當好人好報!」說罷,又是一陣金光閃過,人影消失不見!

    唐太宗一驚,突然便醒悟過來,原來方才只是南柯一夢。

    五嶽中,中岳嵩山最是雄壯魁偉、秀逸誘人。嵩山東西橫臥。雄峙中原,以中間少林河為界,東為主峰太室山,西為側峰少室山,一共有七十二峰!那名震天下的佛教禪宗發源地少林寺便位於這西為側峰少室山上。

    少林寺乃是禪宗初祖達摩所立,如今已歷經五代,方丈正是五祖弘忍。自從被唐太宗李世民冊封為國家寺院後,少林寺便一直香火鼎盛,發展迅速。

    少林寺後山面壁崖,相傳乃是當年達摩祖師在此面壁九年,創立禪宗之地,一直是佛教禁地,只留有一打掃之僧人,尋常人等不得近前。可今日這面壁崖上卻是有了四道身影,當先一人寶相莊嚴。紅臉赤腳,雙耳垂肩,正是那號稱萬佛之祖的如來佛祖。

    如來身後立著一位女佛陀,容貌端莊,面顯慈悲。手中端著一個玉淨瓶。瓶中插了一支楊柳,此人乃是那佛教東土事務管理者觀音菩薩。

    觀音菩薩身後又站著兩人。一人乃是白眉老和尚,身著金袈裟、手持金缽盂;老和尚身邊立著一個年輕人,容貌俊秀,一個眉宇間似有得色。此兩人正是那少林寺五祖弘忍與其門下大弟子神秀。

    如來抬眼望向那達摩面壁的面壁洞。此石洞高約一丈有餘,方方的洞門,正好向陽敞開,冬暖夏涼,空氣清爽。洞前有一塊緊湊的小草坪,周圍濃蔭蔽日,不見天空,真是好一個清修之所。

    如來近得前去,只見那面壁洞牆壁上,印出那達摩祖師的影子,正是達摩平時面壁姿態的形象,方頭闊目,虯髯滿面,衣褶皺紋處,隱約可見,宛如一幅淡色的水墨畫像。在達摩面壁形象旁邊,有一首達摩當初面壁修禪功成後親自刻上的小詩,詩曰:「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一花開五——悠準備著的西遊大計變得刻不容緩。

    再加上西方准提接引聖人經過暗中觀察,竟發現觀音原先為玄奘法師尋找的四個弟子中有三個出了問題,小白龍,沙僧,豬八戒這三個人雖然跟天庭糾纏不清,但卻是有人動了手腳,欲要迷惑佛門,混淆來歷,好進入取經隊伍。

    兩位聖人百般掐算卻不得結果,方知這三人背後站的恐怕都是聖人。沒想到佛門西遊尚未開張,這取經隊伍裡面已經充滿了奸細暗探。

    聖人長吁短歎之下也不由得作罷,命觀音如來趕緊啟動西遊諸事,免得又生事端。

    當然,先行一步,早日大興,佛門才能夠佔據主動地態勢。

    如來佛祖與觀音菩薩相視一歎,如來在手中變出錦蝠袈裟一領,九環錫杖一根,對菩薩言道:「南無阿彌陀佛,明日還要勞煩菩薩前去洛陽白馬寺一趟,可命陳玄奘和尚上長安面見唐王矣!這袈裟、錫杖,可與那取經人親用。若肯堅心西遊,穿我的袈裟,免墮輪迴;持我的錫杖,不遭毒害。」

    長安,大唐議事宮殿,眾文武齊聚一堂,分排而立,唐太宗李世民正在召開朝會!

    待得眾人三呼萬歲,行禮後,唐太宗道:「今日有一件事情要與眾位卿家明說!昨日朕午休時分,有西天極樂世界如來佛祖入夢,言佛經東來之事,眾卿家意下如何?」

    國師袁天罡乃是道門人教之人,早與佛教暗中苟合,自不會阻攔。當下上前一步,奏道:「佛教教義多有慈悲為懷之意,導人向善,陛下此舉自可行教化世人之意!」

    唐太宗還未回答,突然旁邊一聲冷「哼」傳來。袁天罡心中一驚,敢如此在朝堂之上冷哼的自然只有那闡教法家弟子魏征。

    魏征此人兩秀清風、剛正不阿,以勸柬而聞名於世,很多次據理力爭,將那唐太宗都弄得下不了台。偏生唐太宗對魏徵信任無比,常與人道:「魏征於我,有如一鏡子耳!」

    魏征自是對那佛教沒什麼好感,雖然他早知道無法阻攔佛門之舉,但身為闡教弟子,為難佛門也是不錯的。

    魏征上前一步,道:「佛教自傳入東土以來,其教義諸多偏頗,教人忍受苦楚,脫離紅塵,此舉實在是泯滅世人之本性,談何教化?」

    眾大臣聞得魏征之語,只連連點頭稱是。魏征說的卻也是有幾分道理,佛教在東漢明帝時傳入東土,後在南北朝時期實現了一個虛假繁榮,其原因便是這佛教教義被南北朝當朝者給斷章取義了,被宣揚成逆來順受之教派。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前車可鑒啊!

    也正是如此,佛教才迫不及待的想要佛經東進,佛經上自是有全面的佛教教義。

    袁天罡終究是道教之人,道教如今貴為大唐國教,自也不好為了佛教來與魏征打那口水戰,當下退到一邊,不再言語。

    唐太宗見得眾大臣似都贊同魏征之意,心道自己答應了如來佛祖要償還洛陽十三棍僧那番因果,君無戲言,總不好出爾反爾。

    當下唐太宗朝那李績道:「李卿家,你向來足智多謀,你且說說看,此事朕該如何處置!」

    李績原名徐績,因廣立戰功被賜姓李!李績是條老狐狸,如何不明白唐太宗之意?但又不願得罪諸多大臣,當下拜道:「臣謹尊陛下之意!」

    這不說了等於沒說,唐太宗一時氣塞。

    卻有那儒家弟子房玄齡出列道:「回秉陛下,我等大唐一統天下,民福國強,乃是天地三界之重,陛下被人界萬國尊為天可汗,自當有包容萬物之心!佛教雖有諸多偏頗,但終究是源遠流長,我等大唐大可存其精華,去其糟粕,為我等萬民所用爾!」

    此話自是深得唐太宗之意,唐太宗大喜。但太宗也有些疑惑,這儒家弟子向來跟佛門很不對眼,孔聖人更是講「子不語怪力亂神」,顯然對佛門的那一套賣弄不屑一顧,如今房玄齡這是幹嘛來著?

    卻是聽得房玄齡又道:「然我等東土也曾有諸子百家爭鳴,流傳下來者尚有儒、道、法等幾家,陛下文治武功,皆可稱千古一帝,陛下當也使我盛唐氣勢,遠播東土之外!」

    唐太宗馬上取天下,自是被這等意氣風發之語給說得熱血昂揚,彷彿又回到那率領眾將征戰沙場地歲月!

    唐太宗霍然站起,道:「房愛卿說的正是,我大唐有包容萬家之胸懷,有教化萬國之氣象!明日我便擬旨,佛經東進,百家西度,兩者同時進行!」一眾大臣皆是烈士末年,壯心不已!聽得唐太宗此豪言壯語,只一齊向唐太宗拜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至此,佛經東進,百家西度已成定數!

    長安,長孫無忌府!

    一干儒法兩家弟子,道門高人齊聚一堂,他們此行的目標卻是都針對一人而去--陳傳。

    此次「百家西度」,雖說只是蓬萊島靈教的個人行為,但好歹他們傳的學說可是遍佈東土百家雜學,天地除卻佛門外與各教息息相關,因此大家也不得不前來關懷一下。起碼陳傳這一傳經之人能夠在行囊中多塞幾本各教經書,日後各教也能夠享受點香火氣運不是。

    當然,蓬萊島靈教出了這種移花接木的絕招,用西地佛門氣運來彌補被佛門從東土竊走的氣運,各教聖人們也不是沒有不動心的,最起碼道門三清也準備著動手傳經之事。

    可惜他們都慢了一步,蓬萊島所為雖然沒有干擾天道進程,但也橫生許多枝節,混淆了以後的天機演變。這種取巧的事情可一不可再,天道因此拒絕再發生這種事情。幸運的是蓬萊島早早行動,終於是把他們的西遊打成了定數。

    六耳獼猴站在陳傳的身邊,看著陳傳一人將已經在陽光下乾燥過的百家雜學,經典書籍全部捆裝成冊,只待一齊進宮面見唐太宗,正式開始西行之事!

    旁邊,一干各教弟子正自面紅耳赤的爭論著應該選擇何種書籍傳道西土。

    儒家經文為以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六經(《詩經》、《尚書》、《儀禮》、《樂經》、《周易》、《春秋》為代表的著作,一共四八三十二本。

    法家經文為東土歷代君王變法故事合計二八一十六本。

    道家以《清靜經》、《道德經》為代表共二八一十六本。

    其餘則由其他學派分配,湊足九九八十一本,滿了這九九歸一之數。

    稍後,待眾人分配完畢,裝載成堆之後,蓬萊島方向飛來一靈獸,乖巧可愛,毫不費力的馱著那九九八十一本百家雜學,由六耳獼猴肩挑行李,跟著陳傳一切來到大唐國都城長安拜見唐太宗李世民,好領取那西進通關文碟。

    至於佛門玄奘法師,在觀音的催促下,迫不及待的上路,當然,他孑然一人,又沒人能夠理解佛門的教義精髓,體諒到他慈悲之心,故很是淒涼被唐太宗派上兩個士兵陪同,狼狽離去。

    時人界中心為東勝神州,東神神州在大唐的治理下,蒸蒸日上,國富民強。而其餘三洲人煙稀少,土地貧瘠,更兼民智為開,不過是些窮山惡水,鳥不拉屎的蠻荒之地罷了!

    唐時的老百姓,個個以自己為東勝神州天朝大國地子民而引為為傲,言行裡洋溢著自豪之情!遠不如後世一些阿諛奉承之人,總以為月亮是境外地圓,而崇洋媚外,忘記了自己民族的輝煌!

    大唐的老百姓前些日子聽得有唐僧去西天求取真經,個個不以為然,西天蠻荒之地能有些什麼好東西?所以老百姓們完全是抱著一種看熱鬧的心態,在冷眼旁觀著唐僧一行。

    而如今百家西進可就不同了,老百姓們一個個的都在交頭結耳:

    這行教化的是蓬萊島靈教,聖父逍遙道尊一脈啊!人族聖父蓬萊島一脈世世代代守護人族,行教化之事那更是擅長無比!

    我等東勝神州之所以如此繁榮興旺,要得益於當初聖父不辭辛苦,大行教化之道,方才有今日之文明呢!

    這不,為了感謝蓬萊島靈教一脈對人族的貢獻,逍遙以及他門下弟子個個都上了人族供奉的牌位上,香火旺盛,歷來為國君所尊崇,即使是道門三教在最強盛的時候也攀比不得。他們雖然佔得了這教化氣數,但依舊改變不了人族一顆崇尚靈教之心哪!

    尤其是多災多難的人族對蓬萊島向來百般聽從,經過逍遙點化的歷代人皇都能夠得到人族的鼎力支持,而他們也確實為人族立下汗馬功勞。天皇伏羲,地皇神農以及千古一帝的漢武帝莫不如此。

    如今這聖父又派下人來前去教化那些外族蠻夷,可真是宣我等大唐之國威,揚我等子民之豪氣,我等真恨不能同行啊!

    大唐地老百姓們一個個自發起來,清掃門前道路。而陳傳,六耳獼猴二人過時,更是家家戶戶焚香祭拜,敲鑼打鼓開道!

    唐太宗李世民在長安宮殿廣場前接見陳傳、六耳獼猴二人,長安大廣場早已經擠得人山人海,水洩不通!

    唐太宗李世民高立雲台之上,依稀間又感覺自己回到那「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青春歲月!

    對於一個君王來說,還有什麼比接受萬民歡呼,自己國威揚名海外更自豪的事情?

    儒家學子房玄齡與法家學子魏征兩人共同主持此次百家西進大會!

    待得吉時已到,房玄齡與魏征二人宣佈百家西進大典開始!

    突見天空一陣七彩霞光傳來,七彩霞光中,九條九爪金龍在長安城上空昂然長嘯!卻是那蓬萊島施法所為的景象。

    而後就在九條九爪金龍長嘯間,地界飛禽、走獸、鱗甲三族生靈也是一起朝著長安方向長鳴,聲音在三界大地上經久不消,原本七彩霞光竟破例的轉化成罕見的九彩光芒,震顫人心。原來是各教教主見百家西進有利自家,故出手慶賀,當做提前償還點因果吧。

    他們卻是沒有想到,他們的出手竟然讓這吉瑞之兆變得更具神色,已經超出了歷來人界的祥瑞之兆。不只有龍鳳呈祥,更添浩然紫氣,九彩光芒,這為百家西進增添了個大好的兆頭,或許也在預示著此行順順利利,兼具其他意思吧。

    這時候,有異香陣陣襲來,仙樂聲聲響起,五彩蓮花紛紛墜落下來,遍地氤氳氣息!老百姓們有如身處仙境,一個個的心曠神怡!

    天空中突然一聲霹靂橫貫長空,只見兩團氣彩霞光包裹著功德玄氣自蓬萊島飛來,逕直飛到唐太宗面前!

    一筆一尺,正是儒門求學問道,自省警戒之物!

    唐太宗首先朝蓬萊島方向拱手一拜,然後伸手取過這戒尺以及文筆,招來陳傳,恭敬地將這兩件寶物放到他的手上。

    長安廣場上老百姓見此情景,只一齊拜倒,道:「人族聖父逍遙道長與天同壽、孔子先師金安、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這是一個夢幻般的年代,這才是我東土大唐盛世氣象!

    威哉大唐!壯哉大唐!

    廣州亞運,學校放了一個月的假,雖然要做志願者,而且作業也挺多的,但畢竟有了許多可以自由安排的空閒時間,所以這段時間會盡量加快更新,請大家多多支持!!!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