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初唐第一猛將

第五卷 東擴 第八十四章 平倭 二十 文 / 我自漫步

    第八十四章平倭二十

    早在陵州城被圍的第十三天,姜文暉便派遣出一支五千人的騎兵部隊,穿過了沙漠地區直奔鹹海,他交代給這支部隊的將領的任務就是,盡可能的破壞突厥和大食國聯軍的運糧隊。

    實際上早在聯軍的第一支運糧隊抵達陵州之前,這支部隊就已經發現了他們,只不過當時這支運糧隊是由五萬步兵,已經三萬死囚和俘虜所組成的押運隊伍,由於對方押運的部隊人數太多,再加上他們發現的時候,這支運糧隊距離聯軍的大營還只剩下數十里,一不小心就會引來聯軍的圍剿,最終只能放棄對這支運糧隊的襲擊。

    其後的一個月的時間裡,他們便一直在鹹海附近遊蕩,目的就是要襲擊聯軍的第二波運糧隊。供應二十萬人消耗的糧草絕對是個極其龐大的數字,一次運送的糧草再多也不可能堅持太長的時間,而對方派出數萬人押運根本就是一個意外,不可能每一次派出如此多的人,否則的話單單是路上的消耗,就足以令大食國承受不起。

    整整的一個月時間,才令他們終於等來了對方的第二波糧草,這一次雖然押運的士卒仍舊達到了萬人,不過卻是以步卒為主,五千騎兵對陣一萬步卒勝率還是非常大的,所以他們便毫不猶豫的對運糧隊發起了進攻。經過三天的苦戰,終於以近兩千人的傷亡代價,將這支運糧隊全部殲滅。

    由於返回夷州的道路只有一條,那就是順著藥殺河經過陵州城返回夷州,如今陵州城正在交戰,自然就不能這麼走。但是不這麼走的話就只剩下穿越沙漠返回夷州了,不過這麼走的話騎兵部隊倒是沒有問題,運糧車卻是不可能這麼走的。所以在將押運的聯軍士卒全部消滅以後,這支騎兵部隊除了隨身攜帶了一部分,供他們在路上消耗的糧草外,其它的糧草全部都被他們給一把大火給燒了個乾淨。

    姜文暉在得知這個消息後,作為一名久經沙場的老將,自然會用最快的速度將這個消息送與李忠知曉,以便他能夠提前做好對方發動最終決戰的準備。

    李忠在接到姜文暉送給他的信後,立即便反應過來,城外的聯軍現在一定還不知道他們的糧草已經被劫,並且已經全部被焚燬。一旦發現他們的糧草被劫,就只剩下兩條路可走,一是迅速的率領大軍撤回本國,不過要想這麼做的話必須要保證他們的軍中,還有足以供十幾萬大軍消耗一個月的糧草。第二條路就是在最短的時間內攻克陵州,然後從陵州城內獲得糧草補給。

    這兩條路不管做出什麼選擇,都必須要在三天內做出,並且立即付諸實施。否則的話,不管是猶豫不決和拖拖拉拉,都將只有一個下場,那就是全軍覆沒於此。

    至於對方會先擇哪一條,只要稍稍有些軍事常識的人都會知道,城外的聯軍是絕對不會選擇第一條路的,先不說他們的軍中是否存有足以令大軍消耗一個月的糧草,單單是他們此次前來作戰的目的,就不允許他們退兵。二十多萬大軍去攻打一座只有三萬駐軍的城池,最終卻大敗而歸,他們的主子不將所有的將領都大卸八塊才怪呢。

    那麼剩下的唯一一條路就只有攻城了,而且是不惜一切代價的攻城。這樣一來就意味著,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守城的大唐士卒們將面臨著開戰以來最為嚴峻的考驗。

    就在李忠接到姜文暉送給他的信件的第三天,天空中突然間開始陰雲密佈,僅僅不到一個時辰的時間,天色便完全的暗了下來。明明是還不到午時,天色卻像太陽落山後一般,站在城牆上竟然看不到四里以外的情形,要知道在正常的天氣下,看到二三十里意外的情況那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天上不停翻滾的烏雲,甚至會令人產生一種,站在城頭之上只要將手向上伸出,就可以觸碰到烏雲一般。緊接著強勁的西北風便吹上了城頭,凜冽的寒風刮到臉上,會令人產生一種被刀割過的感覺,風中夾雜的沙粒更是令人難以睜開雙眼。

    甚至都不用等到李忠下令,西、北兩面城牆下軍營中正在休息的部隊,便已經自覺的來到了城牆之上。如此惡劣的天氣對於守城的大唐士卒來說是個災難,但是對於身處城外西、北兩個方向的聯軍來講,卻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順風發動攻擊的他們根本就不用考慮這些不利的因素,甚至於這些因素還能成為他們進攻的極大助力。

    自從上次夜襲損失了全部的攻城器械後,城外的聯軍就再也沒有拿出來過攻城器械,但是這一次他們接著強勁的西北風作為助力,再一次將攻城器械推了出來,而且在數量上還要多於上一次,密密麻麻的遍佈了整個戰場之上,令人見過之後不由自主的升起畏懼之心。

    城外的聯軍還在排兵佈陣,並且向前方運送攻城器械的時候,城牆之上的神威大炮已經率先發動了進攻,一顆顆三十斤左右的石彈,被設置成最大射程發射了出去,不過在六七級以上的大風,以及視野受到極大限制的情況下,這些個石彈能夠起到多大的作用誰也不知道。不過大唐的士卒們還是一顆接著一顆的將這些個石彈發射出去。即便是不能夠起到殺敵、破壞的效果,能夠阻止對方的向前推進也是好的。總之,只要能夠不讓對方順利的進入到射程之內就是勝利。

    連續近兩個時辰的瘋狂炮擊,城外的聯軍始終無法將大型的投石車運送到距離城牆兩里以內的區域。聯軍的騎兵在這兩個時辰的時間內,接連不斷的向著城牆附近發動了數十次的衝鋒,但是在城牆之上三倍於平時的刀盾兵的嚴密防守,以及連弩兵閉著眼睛向城外拋射弩箭的打擊之下,只能一次又一次的徒勞而返。

    未末申初,經過近三個時辰的努力,城外聯軍的攻城器械部隊,終於有七架投石車被成功的架在了距離北城牆四百步的地方,並且在一輪齊射過後,有兩塊投石成功的突破了城牆外的攔網,重重的落在了城牆之上,並且造成了五名大唐士卒的傷亡。

    這七架投石車之所以能夠突破大唐炮火的封鎖,並且成功的架了起來,並且造成大唐士卒的傷亡,究其原因還是由於大唐方面的神威大炮出了故障,才使得他們覓得了良機。神威大炮上面負責將炮彈彈射出去的彈簧,由於連續幾個小時的最大頻率使用,使得彈簧的溫度大幅的提高,然而此刻城牆上的氣溫又是非常的低,在這種不停地冷熱交替情況下,彈簧的使用壽命自然是大大的降低。這一點從炮彈的最大射程便可以看出來,發射出去的石彈已經從最開始的四里開外(受惡劣天氣的影響,站在城牆之上的可見距離在四里以內),降低到了目前的三里左右。

    在城外聯軍的投石車不計損失的向前推進的時候,城牆之上的神威大炮曾經有一段時間火力明顯的減弱,這也就造成了其中七架投石車成功的立了起來。而火力減弱的原因就是神威大炮負責發射炮彈的彈簧斷了,而且還不是一個而是接二連三的出現了問題。雖說更換一個新的彈簧並花費不了多少時間,最多只要不到一炷香的時間,但是如果接二連三的出現問題,火力便不可避免的會大幅的減弱,這也就給對方製造了突破封鎖的良機。

    這七架巨型投石機的成功架起,也給大唐方面製造出了一個非常大的難題,這個難題就是:在如此大的風勢下,神威大炮的精確度受到了很大的干擾,很難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將這七架投石車摧毀。可是要是在它們的身上浪費太多的時間,就會給後面那些尚未來得及進入到有效射程內的投石車以機會,從而使得它們可以趁著這個機會順利的突破封鎖,並且在有效射程內成功的將投石車架起來。可是如果繼續全力的去阻止後面的投石車趁機架起來,這已經架起來的七架投石車就會不停地對城牆發動進攻。

    經過短暫的考慮,正在北側城門樓上指揮作戰的李忠,果斷的下令繼續對尚未進入到有效射程內的投石車進行打擊,同時分出四門火炮負責清理那七架已經架起來的投石車。即便是拼著遭受一些損失,也絕不能讓其他的投石車再有機會架起來,否則的話造成的傷亡只會越來越大,到那時可就不是現在的傷亡人數了。

    為了防止意外發生,李忠又下令從東、南兩面沒有受到攻擊的城牆上,各調集十門神威大炮來支援西、北兩面城牆。

    又過了一個時辰以後,按照正常的情況下,這個時候已經是太陽落山的時間了,強勁的西北風也小了一些,不過仍舊還有四五級以上的樣子。天色此刻已經完全的暗了下來,但是城外聯軍卻絲毫沒有要退卻的打算,仍舊是拚命的向前推進。

    不得已的情況下,李忠只好下令每隔三發石彈,就要向城外發射一枚燃燒彈以照亮城外的戰場。這倒不是因為城內的彈藥緊缺,他捨不得再浪費燃燒彈,實在是因為風勢太大,在沒有附著物的情況下,燃燒彈內很難長時間的燃燒,往往連平時的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堅持不下來,便會被強風吹滅。

    曾經趁著神威大炮出現故障的時候,城外的聯軍架起來的那七架投石車,如今已經全部被摧毀,但是趁著夜色的降臨,對方又在城外四百步到五百步之間架起來十多架投石車,雖然在風勢的幫助下也不一定全部都能射到城牆之上,但是有一部分的投石卻都能落入到已經結冰的護城河內,一旦他們將護城河全部掩埋起來,隨之而來的就將是瘋狂的登城戰了,那才是真正殘酷的戰鬥。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