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初唐第一猛將

第五卷 東擴 第七十章 平倭 五 文 / 我自漫步

    第七十章平倭五

    李世民走進中軍大帳之內的時候,發現李恪正兩眼通紅、無精打采的坐在几案旁,立即便反應過來他這是一宿未眠,便不無關懷的呵斥道:「為德,須知做主將者最為忌憚的就是喪失信心和鬥志。如果你都沒有了信心與鬥志,你又如何讓你麾下的部隊繼續保持高昂的士氣和鬥志?屆時你又如何駕馭麾下的部隊?」

    李恪起身施禮道:「父皇訓斥得對,兒臣知錯了。」

    李世民走到李恪的身邊說道:「為德啊,你這些年過得太過於順利了!須知一個人如果過得太過於順風順水,也未必就是一件好事。世人都把你看作是戰無不勝的一代名將,但是你要知道人總是要經歷過一番風雨,遭受過一番挫折,才能夠真正的成熟起來。」

    李恪抬起頭來看了看李世民,深出了口氣後欲言又止。

    歎了口氣後,李世民繼續說道:「朕知道你的心思,你是想盡快的將倭國全部拿下來。雖然你這些年發明了許多可以令大唐變得異常強大的武器,可是你要知道上蒼是公平的,他不會輕易地厚待某一些人,更不會輕易的拋棄另外一些人。既然你能夠做得到,那麼對方能夠想得出應對的辦法,也就是非常的正常了。那麼現在就要看是我們能夠堅持到最後,還是對方能夠堅持到最後了。記住,不要輕言放棄,任何事情往往都是到了最後,才能知道真正的結果。這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堅持,你哪怕只比你的敵人多堅持出一點,就能獲得最終的勝利。嗯,還有一點你也需謹記,那就是不管做什麼事情的時候,都要心無旁騖的去做,就好比此番作戰你只需去想如何才能取得勝利便可,至於其他的方面那不是你因該現在考慮的。須知欲速則不達!」

    李恪渾身一震,抬起頭說道:「父皇,兒臣明白了,真的明白了!」

    早飯過後,李恪正要下令全軍開拔,忽然有信使快馬趕到,送來一份最新的戰報:昨夜左路軍遭到倭國人襲擊,經過兩個時辰的鏖戰,終於將前來偷襲的倭國人盡數消滅,後來從一名被擒獲的俘虜口中得知了倭國人藏匿的地點,隨之前往進行剿滅,戰鬥於凌晨時分結束,共殲敵六萬七千餘人,據悉大隅國境內目前最多不超過兩千人,而且這其中十至六十五歲之間的人口不會超過百人。

    李恪聽完報告以後便知道,這大隅國算是被徹底的滅國了,當即下令全軍改變行軍目的,轉而向北直奔肥後國,同時派出斥候前往左右兩軍,通知他們前來與中軍會合。

    三日後大軍會合,之前分出去的左右兩路軍,由於右路軍沿途之上並沒有遭遇到倭國人的襲擊,所消耗的彈藥全部用於對可能會有倭國人藏身地點的轟炸上,所以彈藥的消耗量相對較小,只消耗了不到分兵時所攜帶的總量的兩成,不過左路軍由於與倭國人發生了決戰,所以彈藥消耗量就顯得非常的大了,分兵時所攜帶的彈藥基本上已經消耗一空。不過卻也是值得了,總共消耗了大軍攜帶總量的兩成多一點,便將整個大隅國境內的倭國人基本上全部殲滅,值了。

    左路軍所俘獲的俘虜並不多,總共只有不到三十人,不過最終只有兩個人活了下來。而這兩個人之所以能夠活下來,就是因為他們會說大唐話,而且說的還非常的流利。這兩個人之所以會說大唐話,是因為他們是大隅國國君名下商會的管事,經常要乘坐海船去新羅、百濟去做生意,當然偶爾的也會前往大唐,大唐話作為當時的通用語言,自然也就成為了他們必須掌握的一門外語。

    商人重利,而重利之人自然也就比較怕死,當時在大隅國國主傾舉國之力,對李恪麾下的左路軍發動進攻的時候,身為成年男子的他們二人無可避免的被編入到了進攻隊伍當中,不過比較幸運的是,他們被編進了後軍當中,從而逃脫了第一時間便戰死的下場。等到大唐軍隊發動反攻的時候,這兩個人趁人不備之際躺在地上裝死,等到大唐軍隊打掃戰場的時候,他們在第一時間跳了起來,並且大聲的用大唐話告訴大唐的士卒,留下他們會非常有用的,他們可以替大唐的部隊提供很多急需的情報。後來也正是在他們的引路下,大唐的軍隊才找到了倭國人的藏身地點,並將他們一網打盡。

    李恪在召見他們二人的時候,不禁有些感歎只要能夠活命,任何國家都不會缺乏賣國者,而且這些個賣國者往往還都是這個國家中的所謂精英。而真正悍不畏死的,往往就是那些個平日裡最不為這個國家所看重的,生活在這個國家的最底層的那些個貧苦百姓們。

    看了兩眼跪在自己下首的兩名倭國人,李恪有些不屑的說道:「既然你們經常來往於大唐、新羅以及百濟之間,想必一定聽說過本王。本王不妨告訴你們,本王最看不慣的就是那些個什麼本事都沒有,只懂得阿諛奉承的人,這種人在本王面前是沒有立足之地的。但是,只要你有真本事,能夠替本王做事,榮華富貴想要什麼就有什麼。所以,在你們開口說話以前一定要想清楚,機會只有一次,一旦錯過了就什麼都沒有了,這其中也包括你們的生命。」

    李恪是個什麼樣的人,還真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在朝廷官員的眼中,武將們認為李恪是個戰無不勝的常勝將軍,而且能夠和善於發現人才,只要你有本事又有幸成為他的手下,那麼出頭之日就不遠了。在文官們的眼中就顯得有些複雜,首先文采舉世無雙那是肯定的(咳咳……),接下來就不容易評論了,善於理財那也是不容置疑的,至於其他的,好像是無所不能啊!貌似沒有他不懂的……不過到了禮部那裡,對他的評價可就糟糕透頂,在這些老傢伙的眼中,什麼仁義禮信、什麼尊師重道都與他靠不上邊,他就是從古至今最為粗鄙不堪的一個糙人!

    不過在民間,李恪的口碑可就是相當的高了。第一,李恪麾下的商會在民間建立了數不清的學堂,供窮人家的孩子免費的讀書;第二,李恪麾下的商會每年都會在很多地方收糧,收糧的價格相當的公道,而且不存在任何的欺詐;第三,他麾下的商會幾乎在所有的州縣城內都設置了一種叫做彩票的遊戲,每隔幾天就會開獎一次,很多人已經通過這個遊戲掙到了錢,甚至一夜之間成為了大富之人。僅憑前兩點,他就已經成為了百姓心目中的大善人,再加上第三點的話,民間已經有人將他稱之為財神,並且供上了他的長生牌位。

    當然這些都是大唐人對於他的認知,但是到了外族人的眼中,尤其是那些個曾經與之交戰過的民族的眼中,他就是個不折不扣的殺人狂。招惹到他的唯一下場就是殺人盈野、血流成河,傳說中無比殘暴的魔王,到了他的面前都忍不住要為之戰抖。

    所以,當兩名倭國人聽完李恪的話以後,都不由得打了個冷戰,仔細的將自己想要說的話重新的打了一遍腹稿後,這才戰戰兢兢的的說道:「遼王殿下,我等二人常年遊走於各國之間,熟悉通往各國的道路,瞭解所有國家的國主的喜好,可以幫著您勸說他們……」

    說到這裡兩個人已經說不下去了:在這位殺人不眨眼的魔王面前,說什麼勸說國主投降的屁話,這不是自找不痛快嗎!可是自己僅僅是一名商人,也就懂得這些個東西啊!也不知道他會不會認為我們什麼用都沒有,一怒之下砍了我們?想到了這裡,兩個人不由自主的對視了一眼,見到對方和自己一樣早已經渾身都濕透了。

    李恪覺得給兩個人施加的壓力已經足夠了,如果不見好就收的話,沒準會造成對方萌生死志,於是臉上流露出了笑容,說道:「其實本王對你們的要求並不高,只要在需要的時候,你們可以給本王指明該選擇哪條路前進,必要的時候替本王做通譯就可以,我想這兩點對於你們來講並不難做到吧?」

    「我二人定當竭盡全力的為遼王殿下做事!」

    「這樣就最好。相信你們很快就會明白的,只要你們肯為本王辦事,本王對於你們的獎勵就絕對不會令你們失望的。好了,現在你們就說一說,從這裡前往肥後國怎麼走最方便吧。」

    「回殿下的話,從這裡前往肥後國有兩條路可供選擇,一條路是從我們現在所在的位置向北,然後沿著山梁前行大約九十里就可以越過山區,進入到平原地區。不過這條路比較陡峭,並不利於如此龐大的隊伍前進。另外一條就是先向西走四十里,然後再向北大約八十里,也可以到達平原抵達。不過這條道路也並不好走,充其量也就是比第一條道路稍微好走一點。小的倒是建議殿下改走水路,雖說要比山路遠出一百多里,但是卻可以令大軍避免長途跋涉之苦。不瞞您說,小的們以前前往肥後國的時候,通常都是寧可繞出數百里走海路,也不願意走著山路,太危險了。」

    李恪聽完之後不置可否的問道:「走哪一條路比較快一些?」

    「走海路。」兩個人毫不猶豫的齊聲說道。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