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初唐第一猛將

第五卷 東擴 第四十七章 k98誕生 文 / 我自漫步

    第四十七章k98誕生

    貞觀十八年的春節在一場不大不小的將雪中到來,一大清早李恪便按照慣例給王府中的所有人發了一個紅包。紅包內的錢並不多,只不過是討個綵頭罷了,不過王府上下卻是一片喜慶,畢竟不是所有的大戶人家都會發紅包的,再說這些錢對於李恪來說不值一提,但是對於那些個下人來說,卻也是一筆不小的額外收入。

    一大清早,瀋陽城內的大小官員便陸陸續續的來給李恪拜年,使得李恪一直忙碌到中午時分,才有了空餘時間。

    吃過午飯,李恪前往李靖的府邸,去給唯一需要他親自登門拜年長者拜過年以後後,便趕往了製造局。製造局屬於特殊部門,為了防止洩密的事件發生,製造局的工匠們以及他們的家眷,是不允許離開專門為他們建立的大院的。在這裡居住的所有人,他們的衣食住行全部由製造局統一採購,然後分發到各家各戶。由於是李恪親自命人督辦此事,所以製造局家屬院內的人,除了無法外出以外,其他的生活條件還是非常的優厚的。

    按說李恪完全沒有必要去給這些工匠們拜年,但是李恪知道必要的懷柔政策,往往能夠起到出乎意料的效果,所以才選擇了大年初一的下午,便帶著老婆孩子以及準備好的禮物,前往製造局的家屬院挨家挨戶的登門拜年,並且送上新年的禮物與祝福。

    他的這一舉措出乎所有工匠們的預料,當見到遼王殿下和王妃殿下居然給他們來拜年的時候,一個個都激動得傻了一般連一句整話都說不出來。這裡的住戶比較多,往往是工匠們還沒有反應過來,李恪就已經帶著王妃去了另外一家。

    他的舉措所帶來的好處就是,正月初二一大早,工匠們便自發的回到各自的崗位之上,重新投入到緊張的研製工作當中。李恪也沒有想到會是這麼個結果,他這麼做的用一起是非常簡單,就是希望那些個工匠們瞭解到他還是非常關心他們的,僅此而已。在他得知工匠們自發的投入到工作當中去以後,愣了許久才對身邊的親衛說了一句令人琢磨不透的話:這個時代的人果然是誠不欺我!

    正月底,北海城的房遺愛派人給李恪送來了整整十口木箱的金銀珠寶,卻什麼也沒有解釋。李恪知道這些財寶的來歷,一定是與自己上一次去北海港時,給他提出的練兵方法有關,於是讓那名押運財寶的副將帶話給房遺愛:做的不錯繼續努力。同時,又讓他給房遺愛帶去了一瓶專門為他煉製的丹藥。

    三月底,經過無數次的實驗後,紙質的彈殼終於被研製成功。這種通過底火引燃彈殼內的火藥,然後將子彈頭發射出去的紙質彈殼,已經與後世的金屬彈殼沒有什麼區別,而且製作工藝也比較簡單,一名經過培訓的熟練工匠,通過簡單的模具一天的時間便可以生產上千顆的紙質彈殼。

    和後世的武器製造不同的是,在李恪的監督和指導下,瀋陽軍械製造局的工匠們,是先實驗製造出了子彈,然後再著手研究槍支。對於一名武器愛好者,甚至可以說是發燒友來說,後世的大部分槍支的構造圖,都是他們必須掌握的基本知識。有了這些知識,再加上一幫能工巧匠們的配合,研製出一種結構簡單的步槍,簡直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只用了半個月不到的時間,模仿二戰德國名槍k98製造出來的第一支步槍,便擺在了李恪的面前。這支步槍的圖紙是李恪親手繪製的,摸著這支與印象當中毫無二致的步槍,李恪有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在那個時代裡,他無數次的在睡夢中擁有過這樣一直步槍,如今當它真的出現在了自己的面前的時候,他甚至很久都無法相信眼前的這一切都是真的。

    「這個槍的性能如何,有沒有經過試射,射程是多少?」

    「回稟殿下,已經試驗過了,不過效果不是很好。」負責把試驗型步槍送給李恪的那名工匠畢恭畢敬的說道。「射程可以達到兩百步左右,不過一百步到一百五十步的距離內殺傷力非常強大,到了二百步的時候就很難穿透生牛皮。除此之外,連續發射十五發子彈過後,槍口就會逐漸變紅,再繼續射擊就會嚴重的影響子彈的射程。」

    「哦?這麼說來還是製作槍管的鋼鐵硬度和散熱性不過關啊!」李恪聽後不由得歎了口氣,自己只是知道後世的鋼材中有錳鋼、碳鋼工具鋼等高硬度的鋼材,但是具體的製造方法就不是他這個玻璃廠的工人所能知道的了。如此看來,要想研製出適用於製作槍管的優質合金鋼來,絕非是短時間內就可以達到的,這些也就只能依靠工匠們自己進行反覆的試驗了,自己是什麼辦法也沒有了。

    不過以目前的技術來看,能夠一口氣射擊十五發子彈,本身就已經是一個了不起的事情。要知道一般的戰鬥中,弓箭兵是根本就沒有機會射出十五支弓箭的,當然弩箭兵不包括在內。

    再說了,能夠在一百五十步的距離外發射,這本身就已經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了。要知道弩箭兵雖然可以在一百五十步連續發射,但是屬於不可控的覆蓋式射擊。但是步槍卻可以做到精確射擊,而且在穿透力和殺傷力方面具有優勢,如果真的可以在軍隊中普遍開來,其殺傷效果遠遠要大於弓箭和弩箭。

    想到這裡,李恪的心思再一次的活泛起來,一把抄起桌上的步槍,對著前來送槍的工匠說道:「走,隨本王去試槍,如果能夠令本王滿意的話,一定重賞所有參與研製的人。」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