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初唐第一猛將

第五卷 東擴 第二十一章 敲詐 文 / 我自漫步

    第二十一章敲詐

    經過一個時辰的審訊,終於讓的所有的探子都交代了問題,並且在供詞中畫了押。那些護衛們以及幾名聞訊趕來的羽林軍將領,在見識了李恪沒有對任何人動刑,便令他們全部都交代了問題,感到發自肺腑的敬佩。李恪在拿著供詞準備進宮前告訴大家,今後這種事情還會發生。而這些探子都是經過訓練的人,普通的刑訊對他們不管用,即便是能夠令他們開口,也不一定就是真消息。要想讓他們交代問題,就要從精神上打擊他們,讓他們從內心深處感覺到害怕,他們才會老老實實的交代問題。說完後在一片崇拜之色下轉身離開。

    甘露殿內,李世民看完這些個供詞之後,臉色陰沉的抬起頭來,望著下面站立的一眾官員,說道:「你們也看看這些個供詞吧。然後說說你們的意見。」

    自打得知除了吐蕃的松贊干布以外,還有另外的四家番國國王,也派出求親的使節團前來長安,李世民便開始為這件事頭疼。原本吐蕃的求親,即便是之前有過和李恪的一番長談,他都沒有最終下定決心。如今又一下子多出來了四家,這不是給他添堵嗎。最重要的是,如今公主當中還沒有出閣的,年齡最大的也就是晉陽了,先不要說她今年只有十二歲,即便是她已經到了出嫁的年齡,他也捨不得將這個自己最心愛的女兒,嫁到如此遙遠的地方去。

    這些日子以來,滿朝都在為到底嫁不嫁,如果嫁的話由誰來當這個公主,又要嫁給哪一個的問題上爭論不休。自古以來,不管以何等借口將公主嫁與番邦,實際上都是變相的用女人去換取和平。所以在武將們的心中,大唐是不可戰勝的,不需要用女人去換取和平。用女人換和平是武將無能的表現,是對他們的最大的侮辱。不管是誰,敢拿這件事來說事,就直接出兵將之剿滅。

    相對於武將們的強硬態度來說,文官們的態度則完全的不同。他們希望能夠通過和親的手段,達到兩國和平共處的目的。年前的平定高句麗和百濟的戰爭,消耗了太多的錢財,前兩年積攢下來的家底,被消耗殆盡,兩年內國庫很難再支持一場同樣規模的戰爭。

    那些個腦袋裡長滿肌肉的傢伙,整日裡就知道打打殺殺的,完全不顧及徵兵有多麼的困難,調撥物資有多麼的繁瑣,尤其是大範圍的物資調撥,其中在路途上的消耗,要遠遠的高於戰爭中的消耗。他們就沒有想過,他們的一場廝殺的後面,需要多少人提前多長時間去為他們籌劃。

    文武官員的矛盾,最終還是要由李世民這個最高領導來做最後的決斷。如果沒有其他四家在其中搗亂,李世民還不至於這麼難受,如今多了這四家,如果不能妥善的處理好這個問題,將會嚴重的影響到西域地區的和平局勢。

    這樣一來出嫁公主就成為了勢在必行的事情。可是讓誰做這個遠嫁的人選,又嫁給誰呢?這正是李恪來之前大家正在談論的問題,原本還指望他來了能夠出點好主意,沒想到他不但沒有幫著解決問題,反倒提出了新的問題。

    當看完這些供詞之後,就連那些個文臣也變得義憤填膺。他們雖然有很多時候顯得迂腐,但是並不意味著他們就不明白事理。尤其是這些個老臣,當初都是跟隨著李世民征戰過天下的人。武器裝備上的優勢,在戰爭中份量他們還是清楚的。所以當他們看完供詞之後,紛紛表示這件事絕對不能就這麼算了,一定要讓他們給出個合理的解釋來,不然的話此事絕不能就此罷休。

    李世民的想法還和手下們有所不同,他正好想利用這個機會,把出嫁公主這件事往後面拖一拖,給自己留出充裕的時間去籌劃。不管是文臣還是武將,在看待問題的時候,都只是從他們個人或者所處的職務的角度去考慮,缺乏大局觀。他所要考慮的則是,既然公主出嫁已經不可避免,那麼嫁給誰才能令利益最大化,才是他要考慮的。

    眼前的這件事該讓誰去處理才比較合適呢?文臣們去了充其量也就是,將幾國的求婚使團斥責一頓,並不能從中獲利。而武將們去的話,則很有可能會因為一言不合而大打出手,最終導致雙方發動一場沒有任何意義的戰爭。這樣一來,合適的人選便呼之欲出。

    「朕決定,江夏王李道宗為此番公主出嫁的大使,全權處理從公主人選的甄選,一直到將公主送抵的所有事物。另外,遼王李恪為副使。江夏王到來之前,所有與此番番邦前來迎娶公主的相關事宜,都暫時由他處理。嗯,工部製造局所抓的藩國探子,也併入到這其中吧。為德,這件事你一定要處理好,不要引起戰事才是。」

    殿下的文武百官聽後不由得一愣:怎麼會這麼安排?不過再轉念一想,這件事處理起來很是麻煩,一個不好就有可能引起雙方間的衝突,有人去頂這個雷實在是再好不過了,也就不再去想。

    離開皇宮以後,親衛隊長李山問道:「殿下,我們現在去哪裡?」

    李恪的臉上流露出壞笑,道:「多帶上一些人,我們去四方館敲詐錢財去!」

    李山聽後一愣,但是還是點齊了五十名親衛,跟在李恪的身後前往四方館而去。

    四方館內,吐蕃大相正在房內喝茶。大唐的茶葉要比運到吐蕃的茶磚的味道好得多,來到這裡的第二天他便喜歡上了這裡的茶水,只要有時間他就會坐在桌前沏上一壺茶,一邊喝茶一邊看書。他所看的書,正是曾經打敗過他的大唐遼王殿下所著的《三國演義》。這是他來到長安後,無意中買到的。當初之所以會買,就是想多瞭解瞭解這位曾經以幾千人馬,打得吐蕃十餘萬大軍狼狽不堪的遼王殿下。誰知一看之下,便不由自主的被書中的內容所深深地吸引。

    通過這些時日的瞭解,他已經知道這位遼王殿下,不但在戰場之上戰無不勝,在文學上面同樣有著很高的造詣,而且還在短短的數年時間裡,創造出巨額的財富。林林總總的這些加到一起,給人的感覺是這位遼王殿下,簡直就是無所不能之人。有的時候他就在想,如果將來這個才華橫溢,卻又充滿戰鬥**的遼王殿下,要是能夠登上皇帝的寶座,這天下間還能否有他族容身之地。

    下人來報:大唐遼王殿下前來拜訪。聽到這個消息他不由得為之一愣。自己和他素未謀面,為何會突然間前來登門拜訪,莫非有什麼事情發生不成?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