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初唐第一猛將

第五卷 東擴 第十四章 滅百濟 九 文 / 我自漫步

    第十四章滅百濟九

    不到一個時辰的時間,將近五萬名百濟的士卒,赤手空拳的排著隊走出了城池。跟在他們後面的數十輛牛車,牛車上面裝滿了各式的武器。牛車一直走到大唐軍隊的前方一百多步的地方,這才停了下來,而趕牛車的人在到了大唐軍隊的面前以後,也離開了牛車拱手站在牛車的跟前,等待大唐士卒前來接收。

    直到這時,扶余文思這才繼續說道:「皇帝陛下,泗沘城內所有的士卒與武器盡數再次,請您檢閱。」

    將百濟的所有士卒,都集中到城內的兩座軍營之中看管起來,並且接替了百濟士卒把守城池的任務以後,李世民這才率領著麾下的部隊進入城中。

    前往百濟王宮的路上,李世民看到街道兩旁的店戶,全部都已經關張。不過卻可以發現,許多人正通過門縫向外偷偷的張望。想必這些來不及離開泗沘城的百姓們,正在惴惴不安的猜測,即將到來的會是什麼樣的一種命運。

    也不等來到王宮,便吩咐扶余文思派人去張貼安民告示。安民告示的內容很簡單:只要不聚眾鬧事、不與大唐的士卒發生衝突,大唐就會像對待自己的子民一樣,對待泗沘城內的百姓。同時還強調,城內的商戶儘管放心的正常營業,百姓也可以隨意的走出家門,大唐不會干涉他們的正常活動的。

    來到王宮以後,李世民又讓扶余文思給他的祖父扶余義慈以及他的父親扶余隆送信,在最短的時間內來這裡向自己請罪,如果三日內不到的話,他將視他們為叛逆,將會統帥大軍前往討伐。

    扶余義慈以及手下文武百官所在的熊津城,距離都城泗沘城只有百里左右的距離,即便是走路,三天也足以令他們來到這裡。扶余文思不敢怠慢,趕緊吩咐手下人立即啟程趕往熊津城報信,唯恐會出現什麼意外,從而導致大唐皇帝借題發揮。

    就在李世民進入泗沘城的之前,先期在新羅登陸的劉仁軌部,便在新羅軍隊的配合下,盡數收復新羅被佔的領土。並且先李世民一步,在朝鮮半島的南部新羅與百濟交接的地方,發起一連串的攻勢。

    進攻之初,由於李世民所率領的大軍尚未登錄,百濟方面尚有反擊之力。新羅的一支兩萬人的部隊在與百濟作戰之時,被百濟的部隊擊潰,一口氣向後潰退一百餘里後,才在劉仁軌麾下的一部協助下,止住了潰勢。這一戰兩萬新羅人馬,居然被一萬多百濟士卒,從正面殺得丟盔卸甲,其實力實在是令人不敢恭維。

    劉仁軌的本部相對之下,行動則要謹慎得多,雖然有當地嚮導的帶領,但是卻沒有著急冒進,而是採取步步為營、逐步蠶食的策略,緩慢的向前推進。剛剛佔據了四座百濟的城池,便遇到李世民派往南部的艦隊,有了艦隊的協助,劉仁軌的行進速度立即大幅的獲得提升。只用了不到十天的時間,便一口氣從新羅與百濟的交界處,一口氣殺到百濟的西海岸,期間共攻下百濟大小城池二十餘座。

    這些城池之前都曾經被大唐的艦隊攻擊過,城牆早已經破爛不堪,城內的居民也大都早已離開,只留下一些不方便行動的老弱。而且城內的財物也早已經被盡數帶走,根本就沒有值得搜刮的物品。對於這樣的城池,劉仁軌甚至連留下士卒看守的興趣都沒有。在到達西海岸以後,轉而向北推進。

    劉仁軌的大軍在推進到發羅郡的時候,終於遇到了像樣的抵抗。發羅郡中有約五千左右的駐軍,而且整個百濟南部的百姓以及富商,大多都逃進了這裡以及東北部的武珍郡。在城內的軍民看來,他們沒有退路可言,左右也逃不過一個死,還不如轟轟烈烈的戰死在這裡。所以,當劉仁軌的兩萬多大軍開到這裡的時候,遭受到了守城官民的殊死抵抗。即便是在遭遇大唐猛烈地炮火襲擊之後,城內的軍民仍舊堅守在城牆之上。

    連日來都沒有遭遇到百濟方面的像樣抵抗,劉仁軌和他麾下的部隊都難免有些鬆懈,以為這裡也會像之前遇到的城池那樣,只要經過一番炮擊,城內的百姓便會四散而逃。於是,在進行完例行的炮擊之後,便率領著隊伍向城池靠近。結果在進入到守城器械的射程之後,突然間遭受到了百濟方面強有力的反擊。猝不及防之下,大唐的士卒在頃刻之間便損失了近千人。這還是劉仁軌自新羅登陸以來,頭一次遭受到如此重大的傷亡。

    當大唐軍隊倉皇的逃出百濟方面的攻擊範圍之後,這才重新整理好隊伍。惱羞成怒的劉仁軌在盛怒之下,下達了全部炮火對發羅郡進行無差別的炮擊。一百餘門神威大炮,足足對著發羅郡城內進行了半個多時辰的炮擊,直到整座城池都陷入到沖天的火海之中,劉仁軌這才下令停止炮擊。再看發羅郡的城牆,此刻早已經千瘡百孔,破爛不堪,根本就無法再站人。

    這一次,大唐的軍隊又變得有些過分的小心,並沒有著急攻城(城中到處都在起火,也無法進入其中),而是把城池的四門給包圍了起來。他們現在的舉動似乎是有些小心的過分了,發羅郡的城牆周長也不過十餘里的模樣,剛才的無差別炮擊,早已經將四面的城門樓炸毀,這無異於斷送了城中百姓外逃的可能。

    城內的大火整整的持續了一天也要還有餘,一直到了第二天夜間城內的大火這才漸漸的平息。

    到了第三天中午,劉仁軌指揮大唐軍隊清理出一座被堵的城門,進入其中的時候才發現,城池之內到處可見被燒焦的屍體,城內的慘狀令那些久經沙場的大唐士卒都不忍目睹。

    劉仁軌也沒有想到,自己情急之下的舉動,會造成如此嚴重的後果,一時之間也不知道該如何處理。這時一名上了年歲的將領提醒他,趕緊尋找城內的倖存者。只要能夠發現一定數量的倖存者,便不算是徹底的屠城。到時候不但對上面有個交代,就算是對百濟方面,也可以說是由於守城方殊死抵抗,迫不得已才大開殺戒的。而且這些人都是死於攻城之時,大軍入城後並未屠殺城內的居民。

    儘管知道這麼做實在是有些自欺欺人的意味,但是為了讓自己的內心能夠好受一些,劉仁軌還是接受了這名老將軍的提議,迅速傳下令去,全力施救城中的百姓,除非遇到圖謀不軌者,否則嚴禁屠殺城中倖存的百姓。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