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初唐第一猛將

第四卷 東征西討 第八十章 民心 文 / 我自漫步

    第八十章民心

    到大都督府還有一段距離,但是李恪並不著急回去。也並非是真的不著急,而是想好好的看看這座城市。一直以來,他的精力都花費在治軍和統軍作戰方面,即便是偶爾有了閒暇,也難得有機會像今日這樣在街上漫步。薛仁貴等將軍也已經現已不回家了,就連一直以來都寸步不離郝童,以及親衛中已經結婚的,都已經被他打發回家去老婆孩子熱炕頭了。如今的身邊只剩下五十名尚未成家的黑人親衛,要說這些個黑人親衛也有些可憐,一個個黑得珵光瓦亮的,雖說身材偉岸,掙錢也不少,而且很多人也是能說會道的,但是就是找不到老婆。大唐的女子寧可找窮困人家嫁了,也不願意選擇他們。

    街道上的行人不多,並不意味著沒有。李恪剛剛走出一條街道,便遇到了兩位迎面走來的城內百姓。如果說李恪的穿戴是平日裡的休閒服飾,對方還有可能認不出來,畢竟這個時代能夠有機會親眼目睹他的相貌的尋常百姓並不多。但是,李恪此刻剛剛從戰場之上回來,雖說全身的鎧甲早就已經在戰爭結束以後便脫下,但是此刻身上穿的輕甲仍舊是制式軍裝,畢竟他此番是出征,不可能穿戴著休閒的服飾去,明眼人仍舊是一眼便可以看出身份品序的。

    迎面過來的百姓顯然也並非是普通人,連忙讓開道路,閃身到一旁躬身施禮。唐朝的時候,百姓見到官員,即便是李恪這樣的親王,也不是一定要跪拜的。有百姓向自己行禮,李恪自然也不能無視,於是微笑著向他們揮了揮手。

    說起來瀋陽城的百姓,還是非常的愛戴這個遼王殿下的。首先李恪的產業遍及瀋陽城的各個行業,很多的百姓都要依靠給他打工來養家餬口。而李恪名下的產業,付出的薪水還是很優厚的,有一位宅心仁厚的老闆,夥計們自然是感恩戴德。其次李恪出台了很多對百姓有益的政策,再加上幾乎是整個東北地區的稅都非常的低,使得百姓們享受到很多的實惠。最重要的一點,李恪雖說經常的在外征戰,但是手下的傷亡卻不高,使得這裡的百姓既能夠安居樂業,又最大限度的避免了擊中損失頂樑柱的悲劇發生,有這麼一位保護神存在,他們又怎麼不發自內心的擁戴呢。

    當那兩名百姓離開以後,李恪也沒有過於在意。繼續開始他漫不經心的散步之旅,期間也會偶爾的和身旁的親衛們閒聊上幾句。但是他並沒有想到,一條關於遼王殿下在除夕親自帶隊巡街的消息,已經迅速的在百姓中間傳播了出去。

    就這樣原本是想步行回家,順便看看瀋陽城的決定,到了百姓的眼中,就成為了另外一種截然不同的意義。任何時候的任何城市,都會有一些擺不上檯面的勢力存在,而遼王殿下為了威懾這些宵小之輩,以便讓城中百姓過個安穩年,居然親自率領親衛上街巡視了!這就是傳到百姓耳朵裡消息。

    頓時間,幾乎是整個瀋陽城都為之沸騰了。很多的百姓都自發的拿出家中準備過年的食物,走出家門準備進獻給遼王殿下。只不過一時之間都不知道遼王殿下在哪裡,於是便開始四處尋找。每過一個街口,都會有人加入其中,這也使得尋找的範圍一點點的縮小。

    當李恪又經過三個街區,眼看著就要轉入到王府所在的街道之時,忽然間感覺到周圍正有大量的人向著這個方向湧來。純粹是出於保護李恪的目的,原本是站成兩排行走的親衛們,立刻把李恪圍在當中,迅速的往王府方向走去。

    等到他們轉入到王府所在的街道時,身後的各個接口也已經湧出了無數的百姓,並且疾步的向著這邊走來,而街道的另一端也出現了大量的百姓。王府位於整個街道的正中央,這也就意味著除非李恪他們飛跑入王府,否則的話肯定會在王府門口與百姓們碰面。

    李恪到現在還不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麼,不過有一點他倒是可以肯定,那就是這些個百姓應該是對他並沒有什麼惡意才對。至少到現在為止,他還沒有想出來自己曾經做過什麼天怒人怨的事情,所以他也就拒絕了親衛們提出來的跑回王府的建議。

    巨大的聲響顯然已經驚動了王府內的侍衛,原本緊閉的王府大門猛然間打開,數百名王府的侍衛邁著整齊劃一的步伐走了出來,然後將腰間的佩刀拔出,並且立於胸前,王府大門兩側十丈內的通道被他們堵得嚴嚴實實的。這也難怪他們這麼緊張,整個這條街道上就只有王府一戶人家,一下子有數千乃至更多的人湧入,換做誰也會緊張。

    很快的王府的侍衛們便看到了李恪,靠近李恪這一邊的侍衛連忙跑上前來,準備護送李恪進府,因為這個時候已經可以看到李恪來的那個路口,也已經有大量的百姓湧入,在沒有搞清楚情況之前,當然是以李恪的安全為第一位的。

    誰知道李恪來到王府門口以後,不但沒有著急進去,反倒不顧侍衛們的反對,執意要侍衛們全部退入府中。最後在侍衛們的一再堅持下,李恪也只能做出妥協,留下十名侍衛站在李恪的身前,而其餘的侍衛們則站在門口隨時候命。

    沒有侍衛們的阻攔,百姓們立即便衝到了王府門口。不過在距離大門還有一丈的距離,就不再前進一步,反倒是高舉著手中形形**的食物,整齊劃一的跪到了地上。

    直到這一刻,李恪這才終於明白過來,百姓們的這一舉動,只不過是想表達一下他們的心意。心中不免大為感動,高聲說道:「我李恪何德何能,怎敢接受你們如此大禮。地上冰冷如果你們因此而生病,豈不都是李恪的不是。大家還是快快起來說話吧!」

    百姓中一陣熙熙攘攘的商議過後,推選出幾位德高望重的長者作為代表,手捧著食物來到李恪的身旁,一名老者激動的說道:「遼王殿下這幾年為百姓們所做的事,我們心中都有數。尤其是今日,除夕夜遼王殿下居然還不辭辛苦的,親自率領親衛為百姓們巡街,好讓我們能夠過一個幸福平安的新年,真是令我們這些百姓們感激的無以復加。只不過我們這些百姓,想見到殿下一次並非易事,今日正好有這麼個機會,我們便自發的奉上家中最好的吃食,以表達我們心中對您的敬意。還望遼王殿下不要嫌棄我們的這些個食物粗鄙。」

    想不到自己還是猜錯了,原來是百姓們把自己回家,當成了除夕夜親自率隊巡街。這個烏龍可真是夠大的!當然,李恪是不會傻到把實情說出來的。上前兩步,將幾名老者一一扶起後說道:「眾位長者,你們的心意李恪心領了,只是你們看。」說著用手指了指另外一個方向,同樣的湧過來數不清的百姓。「近日來的百姓怕是要上萬吧!哪怕是一人只是送上一根蔬菜,只怕是也要夠我這闔府上下吃上半個月都不止了吧。李恪雖說並非窮人,但是也知道這些個食物來之不易。如果能夠全都吃了,也算是對的起大家,但是如果吃不了全都浪費了,豈不是非常的可惜!咱們瀋陽現在雖說是比較富足了,但是也不過是這一兩年的事情,所以我們還不能忘記以前那種食不果腹的日子。奢侈浪費會令人滋生懶惰的思想,對今後的發展沒有任何的好處。不知李恪的說法幾位長者是否贊同?」

    幾位長者互相看了一眼,然後齊齊的點了點頭。

    「不如這樣,李恪在這裡挑選上一些吃食,也算是李恪沒有辜負百姓們的一片赤誠之心。至於其他的,還是讓大家拿回去吧。李恪的府中實在是吃不完這麼多的食物啊!對此,還望幾位長者諒解。」

    「既然殿下如此說了,我們自當從命便是。」說完之後,幾位老者分別走向了王府兩側的人群,去向大家解釋李恪的想法。

    百姓們自然是明白李恪此舉的用意,但是誰都希望自己拿出來的東西能夠被李恪看中,這並不關乎顏面不顏面的問題,也沒有人想要通過此舉來獲取李恪的好感,只是單純的希望能夠表達出自己對於這位王爺的感激之心。

    經過再三的篩檢,最後還是送到了李恪面前近百斤的各式食物,至此李恪已經沒有辦法再拒絕什麼,他怕會由此寒了百姓們的心。於是在下令王府侍衛們,將這些個食物搬進王府之後,高聲地說道:「感謝大家對於李恪的厚愛。你們的心意,李恪愧領了,而那些個沒有被李恪選中食物的百姓們,李恪同樣也深表感激。在此,我宣佈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天取消宵禁大擺花燈。屆時本王以及本王的王妃們,將隨機的前往家裡拜訪城中的百姓,再送去本王的祝福的同時,也送上一些個小禮物,還望屆時大家不要將本王拒之門外!」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