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初唐第一猛將

第四卷 東征西討 第六十章 鏖戰 文 / 我自漫步

    第六十章鏖戰

    大唐,關內道,北寧府。

    天空中,觸手可及的烏雲給人一種強烈的壓迫感,那種感覺令人窒息。城牆之上,大唐的士卒正在用盡一切辦法,把試圖登上城牆的回紇戰士阻截在城牆之外。

    一支來自城下的流矢,射中了正揮舞著手中鋼槍,準備殺敵的大唐主將秦瓊的頭盔,強勁的慣性使得他的整個頭部都不自主的向後一仰。即便是這樣,仍舊不能阻止他將手中的鋼槍,刺入一名剛剛登上城牆的回紇士卒的體內。

    看到自己的都督中箭,秦瓊身旁的幾名親衛驚呼著圍了過來。秦瓊這時才伸手抓住箭桿,一用力將它折斷後扔在地上。「他奶奶的,再往下一寸,老子就成了夏侯惇了!」自言自語的說了就一句後,轉過身對著圍上來的親衛們說道:「我沒事,趕緊去防守各自的崗位,別被回紇的兔崽子們趁機爬了上來。」

    見到秦瓊沒事,親衛們這才重新回到崗位之上。說來也怪了,自打回紇發動進攻開始,秦瓊已經至少被流矢擊中過十幾次,真不知道是他的運氣太好,還是對方的運氣太壞,總之每一次都是玄之又玄的被他逃過大劫,到現在也沒有受過哪怕是一點點的傷。

    自打十月底接到朝廷密報,讓他時刻注意來自回紇的動靜起,他便開始著手佈置防禦事宜。十一月初三,一場大雪過後,回紇那看起來無邊無際的大軍,便出現在了北寧城下。

    經過入冬前的最後一次突擊施工,北寧府的城牆高度已經接近四丈高,但是由於時間上太過倉促,城牆是用黃土堆建起來的,堅固度遠遠地比不上城磚建立的城牆,不過卻總比沒有要好得多。

    當見到回紇方面至少出動了十萬人馬攻城之時,秦瓊的心跳迅速的增加,既緊張又興奮,這種感覺已經不知道多少年沒有過了。雖說前一年也曾經跟隨著遼王李恪參加了兩次戰爭,但是這兩場戰爭的節奏自始至終的都掌握在李恪的手中,這樣一來即便是令人熱血沸騰,卻依然少了些許血脈憤張的感覺。說白了就是不夠刺激。但是現在就完全的不一樣了,對方至少出動十萬大軍,而自己一方只有三萬人,而且城牆還不夠堅固,這就使得這場戰役充滿了不確定性。但是越是充滿不確定性的戰爭,真正打起來的時候才會更加的過癮,如果一切盡在掌握之中的話,反倒是味同爵蠟般的無聊了。

    秦瓊自打十三歲參軍,到三十歲的十七年間,參加的大小戰役不計其數,每當遇到戰事的時候,他都如同下山的猛虎一般,衝鋒陷陣在最前面。他不在乎受傷,在他的感知裡,傷痛更加的能夠刺激他的發揮,傷得越重他的戰鬥力也就越加的驚人。他,就是為了戰爭而誕生的人,這一輩子都注定要在戰場上度過,沒有了戰事的話,那麼他也就沒有了存在的意義。

    回紇的部隊中並不存在試探性進攻的概念,只要是發動進攻,便如同水銀瀉地般衝了過來。

    面對著蜂擁而至的回紇騎兵,秦瓊有種哭笑不得的感覺。對方在早上才到的城下,如今連最起碼的攻城梯都沒有,便著急忙慌的發動進攻,對方的主將的腦子是不是被他的坐騎給踢了?不然的話他怎麼可能,會如此著急的便發動進攻命令呢。難道說他認為僅憑著坐騎便可以衝上城牆,或者說可以撞開城門嗎?

    儘管心中充滿了疑問,但是等到對方進入到神威大炮的射程範圍之內,秦瓊還是果斷的下令開炮射擊。

    北寧城建在黃河的北岸,城西不到五里就是仙人嶺,仙人嶺以山上一塊巨石外形酷似仙人而得名。回紇圍城之時,由於北寧城西、南兩個方向都不適合攻城,所以把重兵都安排在北、東兩個方向。

    一開始的時候,也曾經在城西安排了五千人馬,只不過城西緊臨仙人嶺,而且仙人嶺地勢陡峭,五千人馬到了這裡根本就施展不開,被城內的大唐軍隊一陣床弩的襲擊過後,丟下了幾百具屍體後,便撤離了這裡,再也不敢打這裡的主意。至於城南,出了城門以後七里便是黃河,雖說七里的範圍之內還是可以佈置一些人馬,防止對方見到情況不對時棄城逃竄的。但是這段路是一段小上坡,而且地面之上凹凸不平,列隊其間令人非常的不舒服,所以回紇方面在這裡派駐的五千人馬,第二天便主動的撤回到了主營地。

    沒有了西、南兩方面的襲擾,秦瓊把當初從長安城帶來的十六門神威大炮全部擺在了東、北兩面城牆之上,每面城牆上安置了八門神威大炮。而西南兩面城牆上則只是用床弩作為防禦力量。

    如今回紇的騎兵主動地前來送死,他也就不用和他們客氣。要知道北寧城中可是擁有四千枚炮彈,足夠那些個回紇兔崽子們美美的享受一頓大餐的。

    僅僅是第一天的交戰當中,秦瓊便消耗掉了近三百枚炮彈,但是令他無比失望的是,這三百枚炮彈所起到的作用可以說是微乎其微,製造成了一千多人的傷亡,這與他的預期目標差的太遠了。

    秦瓊就搞不明白,以前在李恪的軍中作戰的時候,他手下的炮兵每一炮都能夠造成二三十人的傷亡,怎麼同樣的東西到了自己炮兵的手中,為了就只剩下十分之一了呢。把原本在李恪手下當差,如今當了自己炮兵隊長的傢伙叫過來一詢問才知道,這個傢伙原來只是李恪手下的一名普通炮兵,很多炮兵知識還僅僅存在於理論層面上的掌握,實際上的操作還有所欠缺。來到這裡以後,自然不可能像在李恪那裡那樣,想怎麼訓練就怎麼訓練,炮彈就像不要錢似的。這裡的炮彈是朝廷統一調配,可以用於訓練的炮彈總量少的可憐,所以很多理論上的東西,只能通過戰場上才能得到實踐。連他都是這樣,就更不要說他手底下的那些個大頭兵了,很多人甚至在作戰開始以前,甚至都沒有過實彈射擊的經驗,所以想要達到營州兵那樣的高傷害率,在短時間內連想都不要想。

    聽完炮兵隊長的解釋,秦瓊不禁對李恪的做法有些腹議。明明自己手底下有那麼多的一流炮兵,卻只給他這麼個二把刀的炮兵來充數,真是夠小氣的。他只是直到埋怨李恪,卻沒有想到如今整個大唐的炮兵,幾乎都出自於李恪的手下,然而自打這個兵種誕生到現在,也不過才三年多的時間,想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培養出數量眾多的優秀射手來,簡直就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培養出來幾百名經過系統培訓,並掌握了一定的理論知識的炮兵來,已經是李恪的極限了,哪有可能讓所有的人都達到彈無虛發的地步。這不但要求有大量的實踐機會,更要有足夠的天賦才行。

    作為從李恪手下出來的士卒,自然會去替李恪說話。於是這名炮兵隊長比較隱晦的告訴秦瓊,用神威大炮去打對方的騎兵,實際上是一件得不償失的事情,騎兵的陣型畢竟要比步卒分散得多,而且還有馬匹作為保護,別說以他目前的水平,就是換做李恪現在手下的那些個炮兵,也不太可能出現大規模傷害的情況。他之所以會這麼說,是因為他還沒有掌握炮彈在空中爆炸的技巧,很多技巧目前都上處於摸索階段,他有離開的比較早,還不掌握也是很正常的事情。隨即他又提出,等到對方派出步卒攻城的時候,再度使用炮兵才比較上算。通過改變神威大炮的仰角,進行近距離作戰的方法他還是掌握了的。還有就是當對方的步捽髮動攀城戰時,直接把炮彈點燃引信,然後扔下去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秦瓊並非是只知道衝鋒陷陣的莽夫,所以炮兵隊長的建議,立即便獲得了批准。從第二天作戰開始,炮兵不再進行盲目的壓制性打擊,只要回紇方面不出動步卒攻城,便不再讓炮兵開炮。

    雙方交戰的第三天開始,回紇終於趕製出大量的攻城器械。如果說前兩天的攻擊只不過是試探性的進攻,那麼從這一天開始,雙方的進攻才真正的進入到了白熱化狀態。由於已經是十一月份,護城河中的水已經結了厚厚的一層冰,所以已經起不到阻礙對方進攻的作用,回紇的攻城部隊很容易的便可以衝到城下。

    這個時候的神威大炮,終於顯示出了它的猙獰面目,在攻城方密集的人群中爆炸,取得的戰果令人震驚,往往是一炮落下,就會有三四十人倒地,回紇部隊的第一波進攻,只持續了一炷香的功夫,便為此付出了上千人的傷亡代價。當他們倉皇的逃竄回去之後,整整一天的時間裡,都沒有再次發動進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