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初唐第一猛將

第四卷 東征西討 第五十章 積極備戰 文 / 我自漫步

    第五十章積極備戰

    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當中,回紇方面則是毫無動靜,好像是李恪率隊的千里突襲,對他們所造成的打擊比較嚴重,使得他們很難在短時間內再一次組織起人力和物理,發動新一輪的進攻。

    對方越是平靜,李恪的心裡就越是忐忑不安,早在回到瀋陽之初就已經派出了十幾路的游商,前往草原之上探聽消息,但是卻至今也沒有一個游商回到瀋陽。也正是這樣,才使得李恪更加的懷疑,目前的平靜時暴風雨來臨前的平靜。

    大唐的騎兵大多都駐紮在長城沿線各州府之內,李恪的營州府轄下的騎兵隊伍只有區區的五千人馬。一直以來都是在同高句麗作戰,用到騎兵的機會並不多。雖說年初在與回紇的作戰其間,李恪曾經通過千里奔襲的手段,出其不意的從東溫可汗的大帳,搶來了兩萬多匹上等的好馬,並且已經著手開始訓練騎兵,也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效果。但是和那些個自幼便在馬背上長大的回紇人比起來,兩者差距還是非常巨大的。

    雖說所有的營州士卒,都可以通過滑雪板在移動當中,熟練的使用弓箭和弩箭,但是一旦騎到馬背之上,就完全是另外的一種感覺。

    首先來講,在滑雪板上無論怎麼改變方向,總體來說都是平穩的,但是到了馬背之上就不一樣了,上下起伏顛簸使得絕大多數士卒很難熟練地使用手中的弓箭或者弩箭。

    其次就是,回紇人可以長時間的生活在馬背之上,甚至可以在行軍之時在馬背之上睡覺。不要小看這一點,在平時作戰的時候可能還覺不出它的重要性,但是一旦需要千里追擊或者千里逃亡的時候,這一點就顯得無比的重要。一方可以在馬匹還有體力的前提下,進行無休止的前進,而另一方卻必須要停下來宿營,這其中的差距也就不言自明瞭。根本就沒辦法相比較。

    在廣袤的草原之上作戰,如果對方故意要躲避的話,即便是大唐的軍隊擁有在強大的武力,最後的結果也只能是被對方一點點的拖垮。這也是為什麼農耕民族不管有多麼的強大,在機械時代到來之前,一直無法從根本上將遊牧民族打敗擊垮的根本原因。

    擁有著這個時代的人所不具備的豐富的知識的李恪,自然也是知道這個道理的。所以在制定策略之初,他便沒有想過要通過一場戰爭便可以征服對方。他所採取的策略是,在訓練自己的騎兵隊伍的同時,一點點的蠶食對方的生存空間。也就是穩紮穩打,打下一片地方來就在那裡建立一座城池,等到草原之上遍地都是城池的時候,也就是草原遊牧民族的末日來臨之時。

    當然,要想實現這個目的,絕非短時間內便可以實現的,不過李恪最不缺乏的就是時間,時間拖得越久,大唐的人口就會越來越多,相反的草原上的遊牧民族不管是回紇還是突厥,隨著他們生存空間的日益萎縮,人口只會是越來越少。所以與回紇的戰爭將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一場純粹的消耗戰。

    經過上一年的大水災,今年的夏收居然是個豐收之年,糧食的產量比起正常年份來要高出近兩成,不得不說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但是高興之餘,農民們又忍不住要為之發愁。豐收就意味著產量大增,隨之而來的將是糧食的價格貶值。但是等到出售糧食的時候,整個東北地區的農民們驚喜的發現糧食的價格不但沒有下降,每擔糧食反倒比往年高出了五文錢。

    江南以及兩場戰爭使得李恪存放於藥瓶內的糧食,早就消耗的一乾二淨。為了不打擊農民的種糧積極性,以及盡快的使自己的糧食儲備充盈起來,同時也是為了即將到來的,與回紇間的第二輪交戰做準備。李恪一反常態的將糧食的收購價格做了少許的提高,並且以佈告的形式告訴農民,如果不是歉收之年,這個價格將維持至少五年時間不會變動,如果遇到災年的話,政府收購價格將會做出相應的提高,但是銷售的價格則會相應的降低。他之所以會做出這個決定,並非是有錢沒處花,而是為了提高農民的種糧積極性。他可不想仗打到一半的時候,因為斷糧而不得不中途停止。

    李恪剛回到瀋陽城的時候,就曾經交代給營州城外清風觀的張老道一個光榮而艱巨的任務——研製水泥。如今的清風觀早已經不是當初那個窮得要依靠賣假藥維持生計了。自打李恪將大都督府遷徙到瀋陽以後,清風觀便也遷徙到了瀋陽城內。如今的清風觀可謂是大變樣,前後八進的大院子內有近千出家人居住在內。張老道如今雖然還掛著個觀主的名號,實際上早已經把所有的事情都交由清風去處理,自己則在一處專門劃分出來的院落內,按照李恪的吩咐進行各種科學實驗。他所居住的這個院落一般人是不得入內的,如果進入其中不難發現,這裡面到處都是瓶瓶罐罐,就像是個後世的科學實驗室。

    李恪當年在上學的時候,曾經在化學實驗課上做過製造水泥的實驗,這麼多年過去了,早已經不記得正確的比例了。不過有一個整日裡無所事事的張道長在這裡,而且還是個煉丹的高手,這種活正好適合他去做。憑借不太清晰的記憶,水泥中的石灰石好像要佔據百分之**十的份額,粘土好像也需要一些以及微量的鐵礦粉。把這些都交代給張老道以後,李恪就像個甩手大掌櫃的,什麼都不去管了。

    這個張老道還是個很不錯的老同志,不管領導佈置的工作有多麼的辛苦,都會任勞任怨的去完成。居然只用了短短的兩個月的時間,就成功的研製出了第一種水泥,並且當著李恪的面進行了一番實驗,效果雖然比起後世來講要差了很多,但是已經令李恪非常的滿意了。

    要知道那個時代建造城牆所用的城牆專用磚,那是有著嚴格的要求的,一塊磚從最初的取土到最終的烤制完畢,通常要花費三年左右的時間,程序非常的繁瑣和複雜。如今有了水泥,一切都將變得簡單,只要水泥的生產供應的上,完全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生產出大量的城牆磚。如果不是因為現在的鋼鐵還是依靠手工鍛造的話,他甚至會考慮在城牆磚內增加鋼筋,以增加水泥城牆磚的堅固度。

    時間在不知不覺中流逝,一轉眼間便到了深秋。回紇方面還沒有任何的動靜,李恪的老婆們卻開始有些迫不及待,一個個的肚子上就如同扣了個大鐵鍋一般。也不知道是不是李恪當初交給房遺愛的那些個丹藥發揮了作用,高陽公主的肚子,經過房遺愛臨走前的那幾日辛勤耕耘,也日益的大了起來。房遺愛由於要戍守松漠城,不能在她的身邊照顧她,於是李恪便把自己的這個妹子接到了自己的府中,和自己的那幾個老婆們住在一起,俗話說一隻羊也是趕,一群羊也是放,反正都是挺著大肚子等著生產的孕婦,每日裡湊到一起閒聊,倒也是個打發時光的好辦法。

    不過這倒是苦了李恪,整日裡一大群美女為在自己眼前晃,卻是只許看不許吃,心裡別提有多懊惱了。善解人意的楊怞雲倒是想讓幾個模樣長得還算清秀,人也還算得上機巧的婢女來侍寢,卻被李恪給拒絕了。這倒並非是他有多麼的正經,不屑於此,實在是對於那些沒有感覺的女人,一點興趣都提不起來。當初和格根塔娜的新婚之夜,他不就是把自己灌得爛醉,然後才稀里糊塗的進得洞房嗎。沒有任何感情交流,單純的為了發洩,實在是讓他無法提起一絲一毫的興趣來。這種事對於他來講有一次便足以,實在是不想有第二次。

    經過近一年的調理,柴紹和秦瓊已經徹底的擺脫了昔日傷病的困擾。重新恢復了活力的秦瓊,再也忍耐不住心中渴望戰鬥的**,經過了多次的請求,李世民終於答應了他的請求,在北魏時代建立,如今早已經廢棄的懷朔鎮上,重新建立一座城池並取名北寧,並設立都督府,任命秦瓊為北寧府都督,麾下統領騎兵一萬人,步卒兩萬人。由於時間比較倉促,只能先發動五萬民工在短時間內,先築起一道三丈左右高的土牆作為臨時的城牆。

    李世民做出這一決定,還是因為李恪的緣故。他在給李世民的一封信中,詳細的闡述了目前東北與草原的形勢,又再三的強調與回紇的戰爭已經不可避免,並且說明了戰爭的起因,以及自己所要採取的作戰方式。希望朝廷能夠及早的做好準備,以免到時候會被回紇突然間發動的戰爭打個措手不及。

    在李世民的心裡,回紇是個永遠揮之不去的傷疤,也只有通過戰爭,才能夠徹底地將這道傷疤抹平。只不過一直以來,都沒有一個比較好的時機讓他去對回紇發動戰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前面提到的關於草原作戰的諸多問題)。此刻自己的兒子主動的承擔起這個任務,而且是在不用朝廷增加任何開支的前提下,已經開始著手準備,李世民又怎麼會不去全力的支持。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