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初唐第一猛將

第四卷 東征西討 第三十章 王妃凶悍 二 文 / 我自漫步

    第三十章王妃凶悍二

    可以這麼說,當今天下除了李恪手下的閃電部隊以外,就不再能有任何一支部隊能與靺鞨諸部的戰士,面對面的進行叢林廝殺。當然也不能說李恪的閃電部隊,就一定要比靺鞨諸部的戰士更加精於山林戰。如果說在冬季的雪地之上,閃電部隊是當之無愧的王者的話,那麼在其他的三個季節裡,靺鞨諸部的戰士在整體實力上還是勝出一籌的。在程懷亮和鐵牛帶領下苦練山地戰的閃電部隊,和自幼便生活在山林之中的靺鞨諸部的戰士比起來,還是差這一點底蘊。

    在平原作戰,高句麗的精銳士卒絕不會懼怕靺鞨諸部的戰士,但是到了山林裡就完全變了一個樣。首先來講,高句麗的弓箭兵所擅長的是壓制性、覆蓋性的射擊,但是到了山林之中,由於茂密的森林的阻擋,這種進攻便完全的失去了作用。其次是刀盾手,正常來說刀盾手是最適合山林作戰的兵種,但是高句麗的刀盾手手中的盾牌,是用於抵禦大唐的弩箭手而設計的,他們同時還肩負著掩護長槍兵的重任,這就要求他們手中的盾牌,要比正常的盾牌更加的巨大,所以他們的盾牌高度達到了五尺(一米五多),如此笨重的盾牌自然也就限制了盾牌手的靈活度,在雜草叢生的山林裡根本就翻轉不開身形,最後就是長槍兵,為了抗拒大唐的陌刀兵,高句麗的長槍兵的槍長超過了一丈,如此長的兵器一旦進入山林,便只有兩個字可以形容,那就是——杯具。超過一丈的長槍,在山林中根本就沒有施展的餘地。即便是看到了迎面射來的弓箭,想向兩邊躲避之時,不想長槍卻被兩棵樹死死的卡住,從不及防之下身體一時之間的停頓,卻造成了最終喪命的根本原因。當初很多長槍手因為手中的槍足夠長,而在與大唐陌刀手交鋒中僥倖活命的他們,這一次也是因為槍長的原因而喪失了性命,真乃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很多士卒都是死也難以瞑目。

    狹長的隊形也是導致高句麗士卒在第一輪的襲擊中,損失慘重的重要原因。如果在平原行軍,隊伍排成方陣向前推進,即便是兩側遭到伏擊,中央的大部分士卒還是可以安全的逃過箭雨的襲擊的。但是在山路之上行走,通常都是五列以內的隊形,埋伏於山路兩側的伏兵,可以輕而易舉的在他們的頭頂之上形成交叉火力,進行全覆蓋、無間隙的襲擊。

    頃刻之間,高句麗大軍便在對方的襲擊之下一片一片的倒下,剩下的士卒們則像沒頭的蒼蠅一般四處亂竄。等到軍官們好不容易穩定住了軍心,組織好防禦陣型以後,等待對方發動第二波襲擊的時候,對方卻像蒸發了一樣,消失得無影無蹤。

    眼見著太陽已過中天,隊伍還在山道之上小心翼翼的防禦著,對方隨時可能發動的下一輪襲擊,淵成惠心急如焚。一個非常緊迫的問題擺在了自己的面前,是繼續前進趕到山的另一側的平原地帶安營紮寨,還是退回到山下尋找一個相對寬敞的地方紮下營盤?這兩個選擇各有利弊,如果退回到山下安營的話,時間上沒有那麼的緊迫。可以有足夠的時間樹立起一道堅固的寨牆,以抵禦對方隨時都可能發動的襲擊。不利的地方是對方在自己一方安營時,隨時都可能依托山林的掩護發動襲擊。如果想要到山的另一側的山下平原地帶安營的話,時間上就顯得非常的緊迫,還要冒著對方再次發動襲擊的危險。但是好處是平原地帶,對方沒有樹木的掩護,很難對自己一方發動偷襲。

    思之再三,最終淵成惠還是選擇了翻越白石嶺,到山的另一側的平原地帶再安營紮寨。之所以這麼選擇,是因為進入對面的平原之後,樹木逐漸的變得稀少,附近也不再有大片的原始森林,隨著進一步的向東行進,對方可以發動偷襲的機會也就越來越少。如果退回到山下安營,就將面對著對方無窮無盡的襲擾,是否還有機會翻越白石嶺,都將是個問題。最主要的是,到目前為止,還不知道襲擊自己的這支部隊來自哪一方,大唐的主力明明還在瀋陽城外休整,這支部隊那倒是憑空變出來的不成?!

    下令隊伍繼續前進不久,淵成惠便發現對方就如同發現了一堆臭肉的蒼蠅一般,圍在整個隊伍的周圍不停地襲擾。用力一揮他們便會一哄而散,等到你剛想繼續前進的時候,他們便再一次「嗡嗡」叫著圍了上來,令人無比的心煩卻又無可奈何。

    一直到了黃昏時分,在損失了近四千人以後,隊伍才十分狼狽的拜託了對方無窮無盡騷擾,來到了平原之上。這個時候的太陽,已經即將落到西山之下,而自己的士卒們在承受了大半天的襲擾之後,已經顯得筋疲力盡。試著派出隊伍護送工兵營到附近的山林邊採伐木材被襲後,淵成惠徹底的放棄了搭建營寨的念想。吩咐輜重部隊把所有承載自重的車輛,沿著宿營地的外圍圍成了一個圓圈,用作防止對方夜間襲擊的圍牆以後,又安排了大量的士卒負責警戒。

    他只想到了這些個輜重車,可以抵禦或者阻擋對方可能再夜間發動的襲擊,卻忽視所有的這些個車輛都是木材製造的,而且還都是非常乾燥的木材這一事實。一旦對方在夜間發動襲擊,並且用火箭點燃這些車輛,他們將被大火圍困其中。

    不過高句麗的防禦還是嚴密的,直徑超過兩里的圓形營地內,安排了兩千名值夜的士卒,而且是一個時辰便會更換一次,盡可能的不給對方以可乘之機。

    寅時,人在一天中睡眠最為深沉的時候,高句麗營地四周的暗地裡人頭攢動,古麗娜親自率領所有的靺鞨諸部戰士,悄悄的逼近了高句麗的營地,他準備趁著夜深人靜,對方都在睡眠之時給予對方致命的一擊。

    就當他們做好準備,想要向對方發動致命的一擊的時候,對方的營地之內突然你見燈火通明,緊接著便是一陣密如雨點般的箭雨襲擊。頃刻間便有上百名靠前的靺鞨族戰士倒在箭雨之下。

    幸虧此次進攻的第一波採取的方式是火箭襲擊,所有的戰士都與高句麗的營地有著一定的距離,再加上高句麗方面的弓箭手數量並不算太多,只有五千左右的人手,這才使得靺鞨方面的損失並不嚴重。見到己方的計策被對方識破,古麗娜果斷的下令過有人立刻還擊。大部分的靺鞨族弓箭手由於事出突然,還來不及點燃火箭的箭頭,但是命令下達以後還是毫不猶豫地便射出了手中的弓箭。

    由於事出突然,加上雙方弓箭手的射程基本相似,所以第一輪的對射,儘管靺鞨族的弓箭手人數眾多,但是並沒有給對方造成多大的傷害。對於靺鞨族戰士來講,所有人都身兼兩職,拿起手中弓箭便是一名合格的弓箭手,掛起弓箭便轉眼間成為一名刀盾手,只不過他們手中的盾牌都比較小,只有兩尺左右,根本就不能護住全身。這種盾牌更加的適用於近身廝殺,而不適於遠距離防禦弓箭的襲擊。

    眼見第一輪箭雨沒有起到預期的效果,靺鞨族戰士的彪悍一面在這時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在點燃手中長箭以後猛地向前衝出了十幾步,射出手中長箭以後再返身回到安全的地點。

    高句麗的弓箭兵數量還是過於稀少,不足五千人的弓箭手想要嚴密的把守住諾大的一個防禦圈,再加上營地的燈火並不足以照到弓箭手的射程以外,防禦起來實在是有些力不從心。在面對對方悍不畏死的突擊面前,僅僅堅持了不到一炷香的時間,用於抵禦對方重逢的輜重車便被對方的火箭所引燃,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起火點也越來越多,由於營地並不靠近水源,想要撲滅大火便要依靠士卒們揮舞著衣物去抽打。而隱藏於黑暗之中的靺鞨部戰士們,則乘著這個機會利用手中的弓箭,對正在滅火的高句麗士卒進行逐一的點名。

    對於全民皆為弓箭手的靺鞨部戰士來說,只要繼續進行這種遠距離的射擊攻勢,很快的便可以令高句麗方面的士卒,進一步的加大混亂的狀況,或者說完全可以耐心的等待火勢的進一步擴大。這兩種方式不管採用哪一種,都可以在天亮之前令對方徹底的崩潰。

    但是,古麗娜在這時卻下達了一個更加凶悍的命令,那就是放棄弓箭襲擊,全軍向對方發動進攻,通過肉搏戰來消滅對方。

    實際上,她之所以下達這樣的命令,也有著他的無奈之處。眾所周知,一壺箭只有二十支,一名靺鞨族戰士在上戰場之時通常都只會攜帶一壺箭。他們和大唐以及高句麗的士卒不同,他們每個人都要同時扮演弓箭手和刀盾手兩個角色,除了要攜帶弓箭以外,還要隨身攜帶盾牌和鋼刀,如果再額外的攜帶一壺箭,將會帶來極大的不便。而一壺箭看起來並不少,但是真正等到雙方交鋒以後,一轉眼的功夫就會用完的。

    如果換做是大唐的士卒,也許會等到大火給對方造成嚴重混亂或者損失之後,才會發動最後的進攻。這個季節非常的乾燥,一旦燃起大火將很難被撲滅,萬一或是得不到控制的話,很容易引起森林大火。作為生活在山林裡的他們來講,是不願意看到這種事情發生的,所以他們才會通過點燃用於防禦的輜重車,來引起對方的慌亂,卻要在火勢失去控制之前解決掉戰鬥,並且留出足夠的時間撲滅大火。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