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初唐第一猛將

第四卷 東征西討 第三章 回馬槍與地雷戰 文 / 我自漫步

    第三章回馬槍與地雷戰

    李恪告訴他們,他已經想好了計策,讓他們稍安勿躁。現在士卒們都已經疲憊不堪,並非是出擊的最佳時機。現在的當務之急就是讓士卒們休息好,同時等候劉蘭的消息。到那時一定會給吐蕃一個永世難忘的教訓的。

    中午時分,劉蘭的信使終於到來。根據信使的奏報,劉蘭目前率領一萬兩千人馬正埋伏在距松州城約一百六十里外的臥牛嶺。臥牛嶺形似臥牛,地勢並不算十分險要,主要由牛頭以及牛身兩座山峰組成。兩座山峰間有一處寬大概七八十丈通道,遠看正好處於臥牛的脖頸處。此處地點雖說不夠險要,而且地勢過於寬廣,但是卻要經過一個將近五里的上坡。尋常人經過連續五里地的上坡以後,很難再有力氣提高行進速度,所以從這裡阻擊吐蕃大軍也倒是個不錯的選擇。再說,這裡地勢比較寬闊,一次性可以通過的人數也比較多,這就會給對方造成一種錯覺,那就是並沒有選入絕境,從心理上可以減弱吐蕃軍拚死抵抗的意志。畢竟加上韓威的剩餘部隊,大唐軍也不過五萬多不到六萬人的部隊,指望全殲吐蕃軍無異於癡人說夢。能夠將吐蕃軍擊潰,給他們留下一個永世難忘的噩夢就已經足夠了。

    另外,信使還帶來一個消息,就是在來的路上看到了吐蕃大軍正在六十里外駐紮休整,由於信使反應比較機敏,在發現吐蕃大軍後便立即轉道繞行,從而避開了對方,沒有被對方發現。

    信使的這個消息令所有的人都陷入了沉思,吐蕃軍並未像預測的那般一潰千里,反倒是駐紮了下來,這就值得商榷了。夜間的交戰,吐蕃軍雖說狼狽逃竄,但是卻未傷及其根本,對於二十萬大軍來說,損失了五千餘人實在算不得什麼,只要穩定下軍心以後,完全可以重新與大唐交戰。在吃過一次虧以後,防範必然會加強。不能採取奇招,在人數處於絕對劣勢的情況下,兩軍正面交戰勝算實在是不高。即便是最終可以僥倖取得勝利,也將會是一場慘勝,這絕對不是李恪希望得到的結果。

    「殿……主任。」秦瓊一時間還難以適應對於李恪的稱呼。「我認為要當心吐蕃捲土重來。」

    「叔寶說的有道理。」柴紹接口說道:「依照為德剛才所說,吐蕃此番是以炫耀武力為目的的話,那麼經過夜間這一戰,吐蕃方面被打得灰頭土臉的威信全無,但是實力並未受損,這樣一來一定難以嚥下這口氣。惱羞成怒之下,一定會翻過頭來與我大唐決戰的。依我看,還是早做安排為好,以免被吐蕃軍打個措手不及。」

    李恪點了點頭。把親衛隊長郝童叫了進來問道:「郝童,此番出征我們帶了多少火藥過來。」

    「每人隨身攜帶兩隻牛皮口袋,三百六十人共計七千兩百斤。」

    屋中之人都只是聽說過火藥的威力巨大,但是卻誰都沒有親眼見到過,當聽說李恪的親衛們居然隨身攜帶有幾千斤火藥時,都不由得眼前一亮,大有馬上就要見識一番的架勢。

    李恪自然明白眾人的心理,吩咐郝童去取一袋火藥給大家觀賞的同時,讓韓威在最短的時間內準備出大量的可以裝納下二十斤以上物品的大肚小口的陶瓷罐,同時還要盡可能多的準備出陶瓷碎片、鐵釘,碎鐵塊等堅硬鋒利的物品以供使用。

    很快的郝童便拿著一個平日裡用來裝水的牛皮袋走了進來,在桌前打開牛皮袋的木塞,把火藥緩慢的倒在了桌上。柴紹和秦瓊在郝童拿著牛皮袋進來的時候就已經想起,在他們離開京城的時候就已經發現,李恪的親衛隊的所有人的馬匹之上,都掛有三個這樣的牛皮袋。一開始他們還覺得有些好笑,此番出征又不是前往沙漠,怎麼會帶著這麼多水袋。沒想到水袋裡面居然裝的都是火藥。

    柴紹非常好奇的伸出手指捏起一些黑色粉末狀的火藥,使勁的捻了捻,又放在鼻子前面聞了聞,然後有些不確定的問道:「這裡面有硫磺?」

    李恪點了點頭,說道:「這些是工部製造的,由於邊軍大都沒有經過培訓,還不能夠正確的使用,所以目前還沒有配發下來。學員們年底前將有機會先進行實驗性教學,到時我會親自教授他們該如何正確的使用火藥。」

    「哦?工部已經掌握了火藥的製造方法嗎?」

    「當然。不止於此,目前工部正在研究製造蒸汽機的縮小工藝,一旦成功的話,我大唐勢必將無敵於天下。」

    「蒸汽機又是何物?難道會比這火藥還要厲害嗎?」

    「該怎麼形容蒸汽機呢?它並不能直接用於戰爭,但是用處非常廣泛。比如說可以利用蒸汽機生產鋼鐵,只要兩個人一天便可以生產上萬斤的優質鋼鐵,如果把蒸汽機和馬車結合到一起,一天可以行駛兩三千里。總之蒸汽機的用途非常的廣泛,可以應用於很多方面。只可惜我要忙的事情太多,沒辦法把時間都消耗在研究這些東西上面,不然的話此番出戰我們就不用辛辛苦苦的騎馬趕來了。」

    「你所說的可都是真的?能有如此的神奇?」

    李恪故作神秘的笑了笑,說道:「你們只管看著吧,不出五年我所說的這些都會成為現實的。」

    時間不長,有士卒進來奏報,陶瓷罐等已經準備好。李恪讓眾人跟著自己來到院中,先把所有的要用到的陶瓷罐清洗乾淨,並且徹底的擦乾以後把火藥、碎陶瓷片、鐵釘、鐵片等物混合到一起,裝入陶瓷罐密封起來以後,一個簡單的地雷便已經製作完畢。為了滿足圍觀者的好奇心理,李恪吩咐眾人站到遠處,然後找一個大水缸倒扣在地雷的上方,然後引燃地雷。一聲巨響後扣在地雷上面的大水缸碎成碎片,並且飛濺的到處都是。圍觀的人被這一壯觀驚得目瞪口呆。

    李恪早已經習慣了這種表情,也就不以為怪。也不向眾人解釋其中的原理,帶著自己的親衛們到一旁繼續製造地雷。由於這個時代的條件有限,製造出來的引火裝置不過關,所以地雷的追後一道工序,也就是安裝引火裝置,要等到安放地雷的時候才能安裝。

    把火藥全部裝進陶瓷罐中以後,李恪帶著手下的親衛們騎馬前往城外掩埋地雷。一直等到天色漸暗,李恪和他的親衛們才在十幾里方圓的範圍之內安裝下將近三百枚地雷。在沒穿越到大唐之前的年幼之時,電影院和電視中經常會播放『地雷戰』,這部中國人都知道的電影。那個時候的劉子光對於那裡面的各種地雷的製造使用方法,簡直是欽佩的五體投地。以前是不允許私人製造使用炸藥,現如今沒有人對他進行約束了,他終於可以把在電影中學到的知識,應用於實踐之中。親衛們在看到李恪的佈雷方式後都大感驚訝,想不到地雷居然可以有這麼多種安置的方法,不但在對方的行軍路上埋下了大量的地雷,還在對方引發地雷後可能採取躲避措施的地方安排下了地雷,甚至連道路兩旁的樹上都掛了十幾顆地雷,這哪裡是在安放地雷,簡直是在不知天羅地網。在見識到了他那花樣百出的佈雷方法後,對於他簡直是欽佩得五體投地,就差趴在地上一邊叩頭一邊大聲呼喊仙人。

    佈置完地雷以後,李恪率領大部分親衛返回松州城。剩下的一百名親衛則另有任務。他們的任務就是,在當地嚮導的帶領下,迎著吐蕃軍的方向前行,並且在吐蕃軍的集結地外十餘里的地方隱藏起來。在吐蕃軍向松州城方向進軍以後,在他們的退路上埋下剩餘的近百枚地雷。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