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初唐第一猛將

第三卷揚威江南 第四十七章 男兒行 文 / 我自漫步

    第四十七章男兒行

    離開皇宮,李恪家也不回,只是吩咐郝童回去報信,就說自己即將出征,如果有時間這兩天就抽空回去一趟,沒時間的話就直接帶兵前往戰場了。同時還讓郝童把留在王府中的一百名親衛們,除去留下二十人負責守護王府安全外,其餘的人全部帶到軍校與自己匯合。

    剛剛進入軍校的大門,李恪便下令出響了緊急集合的號角。等到他來到演武場的時候,全部二百四十名軍校學生以及二十六位在校執教老師一個不落的全部到位。

    看到一直以來身體都不是很好的柴紹以及秦瓊此刻也站在了台上,李恪連忙走到近前,說道:「兩位將軍身體不好,何苦要參加這緊急集合。」

    柴紹聽後微微一笑,說道:「那孫真人的醫術果然了得,不過才半個月的時間,那些個陳年舊傷居然大有起色,這一聽到軍號響起,整個人都不自覺跟著動了起來。」

    秦瓊則要嚴肅的多,正色說道:「軍號便是命令,只要一息尚存就要遵守軍規,為將者更是要帶頭遵守才是。」

    李恪聞聲正色說道:「兩位將軍實乃我等之楷模,李恪受教了。」說完後,李恪轉過身面向著台下的學員們高聲說道:「今日朝廷得到六百里加急,吐蕃松贊干布親帥二十萬大軍進犯我大唐邊境,日前正在松州與我大唐軍隊交戰,你等有何看法?」

    台下的學員們聽到後先是一愣,緊接著揮舞著手臂高聲喊道:「進犯我大唐者,雖遠必誅!」

    李恪聽後點了點頭,說道:「好,很好。有我大唐軍人的威風!但是,不能只是嘴上說說便算完,本王問你們,你們可敢隨同本王前往松州與吐蕃大軍血戰到底?」

    「誓死追隨教導主任,不破吐蕃絕不還朝!」

    「本王相信你們都將是我大唐未來的擎天巨柱。稍晚本王會將我軍校的校歌發到你們手中,明日一天準備個人隨行物品,後天辰時出發。記得臨行前把家書交到本王的辦公室。校歌務必於出發前所有人都要學會,本王屆時會抽查的,不合格者將失去跟隨本王出征的機會。現在解散。」

    學員們散去,所有的老師們,不管是武職出身的還是純粹的教書先生,都來到李恪的身邊向他請假。

    李恪看到所有人都來請假,腦子有些轉不過彎兒來。問道:「好端端的你們怎麼都來請假?」

    武將們紛紛說盔甲、兵器、馬匹都在府中,如今要出征了,自然要回府取來,不然如何上戰場。那些個負責教文化課的教員們則說,他們都沒有打過仗,得抓緊時間回長安城購買戰馬以及盔甲兵器。

    直到這時,李恪才算反應過來,是自己沒有交代清楚,這些個教員們還以為他們也要隨同出征呢。連忙解釋給他們聽,此次出征目的就是要考核一下,這批學員們近一年來的學習成績。所以僅限於學員跟隨自己出征,教員們並不在出征的序列中。

    這些人一聽,立刻就不幹了,也不顧及什麼體面不體面了,一個個臉紅脖子粗的和李恪在這裡據理力爭。一開始,李恪還耐心的和他們解釋,可是見到這些人根本就聽不進去,無奈之餘只要以教導主任兼行軍大總管的雙重身份拒絕了他們的要求。

    回到自己的辦公室,李恪用飛白體工工整整寫下了辛棄疾的《男兒行》

    男兒行

    男兒當殺人,殺人不留情。千秋不朽業,盡在殺人中。

    昔有豪男兒,意氣重然諾。睚眥即殺人,身比鴻毛輕。

    又有雄與霸,殺人亂如麻。馳騁走天下,只將刀槍誇。

    今欲覓此類,徒然撈月影。君不見,堅儒峰起壯士死。

    神州從此誇仁義,一朝虜夷亂中原,士子豕奔懦民泣。

    我欽學古風,重振雄豪氣。名聲如糞土,不屑任者譏。

    身佩削鐵劍,一怒即殺人。割股相下酒,談笑鬼神驚。

    千里殺仇人,原費十周星。專諸田光,與結冥冥情。

    三步殺一人,心停手不停。血流萬里浪,屍枕千尋山。

    壯士征戰裡,倦枕敵屍眠。夢裡猶殺人,笑靨映素輝。

    女兒莫相問,男兒凶何甚。古來仁德專害人,道義從來無一真。

    君不見,獅虎獵物獲威名,可憐麋鹿有誰憐?

    世間從來強食弱,縱使有理也枉然。

    君休問,男兒自有男兒行,男兒行,當暴戾。

    事與仁,兩不立。男兒事在殺鬥場,膽似熊目似狼。

    生若為男即殺人,不教身軀裹女心。

    男兒從來不恤身,縱死敵手笑相承。

    仇場戰場一百處,處處不願與野草。

    男兒莫戰慄,有歌有君聽。

    殺一是為罪,屠萬是為雄。屠得九百萬,既為雄中雄。

    雄中雄,道不同。看破千年仁義名,使得今生逞雄風。

    美名不愛愛惡名,殺人百萬心不懲。

    寧教萬人切齒恨,不教無有罵我人。

    放眼世界五千年,何處英雄不殺人。

    上下五千年,英雄萬萬千,壯士常懷報國心。

    黃金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作為後世穿越而來的人,他非常的崇拜大唐。擁有五千年歷史的中國,大唐是中國歷史中最為鼎盛的時期。正是應了盛極而衰的那句老話,大唐以後便再也沒有恢復往日的榮光。由於佛教的興盛,中國的百姓失去了血性,沒有了開疆拓土的將精神。自從來到大唐以後,李恪就一直在想,該如何才能讓大唐人保持住這股血性,進而把這股血性發展壯大。當他成立軍校以後,第一時間就決定把這首《男兒行》設立為校歌,他要讓所有的學員都能記住這首令人熱血沸騰的詞,進而傳遍軍中,讓軍中所有的士卒都能記住這首激勵人心的詞。等到軍中的士卒回到家鄉,就可以把它傳遍大唐的每一寸土地,使得這股血性能夠長久不衰的保持下去。

    果然如同他所料想的那樣,當他把這一首《男兒行》發下去以後不久,整座軍校都沸騰了,到處都可以看到正在大聲背誦學員,那聲音直衝霄漢。

    柴紹手持著一份《男兒行》推門走進了李恪的房間,神情激動地說道:「為德,這可是你所做的詩嗎?」

    看到柴紹走了進來,李恪趕緊起身迎接,論輩分柴紹可是他的姑父,禮數可是不能少的。「是的。姑父有何指教嗎?」

    「太好了,寫的真是他好了,讓人一看之下便忍不住熱血沸騰!十年了,原本還以為自己已經老朽,難再有什麼事能夠令我熱血沸騰了!」說到這裡,柴紹深深地吸了口氣,又猛地吐了出來,說道:「想不到看了你的這首《男兒行》以後,已經是波瀾不驚的心,又再次活了過來,一下子就像是年輕了十歲,不!是年輕了二十歲!彷彿自己又回到了當年兩軍陣前搏命廝殺的年代!我跟你說……」

    不等他把話說完,李恪便打斷了他的話,歎了口氣滿是無奈的說道:「唉!姑父啊……您老今年已經六十一歲的高齡了,您這是……」

    這回還不等李恪把話說完,柴紹便忍不住一瞪眼,怒吼道:「胡說,我還沒到生日呢,應該算是五十九歲。再說,古有廉頗八十三歲尚可披掛上馬,今有李藥師(李靖)六十有八仍舊平叛吐谷渾。我如今比他們都小許多,為何就不能上陣殺敵!」

    看到柴紹真的發怒了,李恪也不敢讓他過於激動,這要是一激動出點什麼事,自己可是吃不了兜著走的。要知道根據史書記載,他老人家可是早在去年就應該歸天的,現在還能活蹦亂跳的在這裡和自己吼,就已經是逆天而行的奇跡了。連忙上前扶著柴紹坐了下來,又給他倒了一杯茶水,還沒等他開口相勸,門外傳來炸雷般的吼聲:「末將秦瓊有事奏報!」說完後,也不等李恪說話便推門大步走了進來。

    李恪此時正要把端在手中的茶水遞給柴紹,被他這麼一吼給嚇了一跳,手一抖差點把手中的茶杯掉到地上。

    秦瓊比柴紹更加的過分,好歹柴紹還是身著便裝來找的李恪,這秦瓊居然是全身的鎧甲,外加他那根自打軍校開學便擺在他的辦公室裡的鋼槍。秦瓊歲數並不大,今年才四十一歲。李世民繼位以後的歷次戰爭,之所以沒有再排他出征,就是因為他渾身的傷病。和那些個演義裡說的不同,秦瓊當兵之時還不到十五歲,十餘年的拚死征戰使得他渾身都是傷病,以至於到了三十歲以後就一直在家養病,再也難有所作為。根據史書記載,他是和柴紹同一年病逝的,能活到現在也同樣是超過了史書的記載。

    秦瓊這一進來,便把他手中那桿雞蛋般粗細,純鋼打造,足有六十多斤的鋼槍往地上一杵,雙手抱拳說道:「請恕末將秦瓊盔甲在身,不能……」說到這裡,他才發現原來柴紹也在這裡。「嗣昌(柴紹的字)兄,你也在這裡啊……」

    在這些人面前,李恪算是一點脾氣都沒有,先是走到門口把門關上,然後又來到秦瓊的身邊,把他手中的鋼槍接了過來,掂了掂。嗯,還真挺沉!估計自己舞起來會有些吃力。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