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初唐第一猛將

第三卷揚威江南 第四十四章 策略 文 / 我自漫步

    第四十四章策略

    離開京城已經九個多月的李恪,終於回到了長安。由於回家心切,頭一天夜裡連夜趕路,凌晨時分來到長安城明德門外的時候,城門尚未打開。親衛們想上前叫開城門,卻被李恪制止。當時的律法森嚴,他們又沒有十萬火急的緊急情況,沒有必要給城門官找麻煩。再說距離打開城門的時間已經不長了,不在乎多等著一會兒。

    不到半個時辰的光景,城門打開李恪等人陸續進入城中。儘管非常惦念家中,李恪還是決定先到朝中覆命。

    李恪在宮門口只是稍作停留,便有宦官宣他進殿。正值早朝時分,李世民也沒有時間詳細問他此次出行的細節,只是讓他交回江南、嶺南兩道巡察使的印綬,吩咐他明日早朝後到御書房議事後,便放他回家休息。

    回到遼王府的時候,府中的人已經提前得到了消息,幾個王妃早早的便守在了大門口等候他的歸來。也顧不得驚世駭俗了,李恪走上前去把幾個王妃分別摟入懷中,重重的親了一口以後,才在府中家丁、婢女們驚詫發呆的表情中,坦坦然的邁步走向客廳。

    來到客廳,接過婢女遞過來的茶水一飲而盡以後,這才把目光投向正抱著孩子的格根塔娜,問道:「男孩還是女孩,幾個月了?」

    「女孩,兩個月零三天了,等著您回來給孩子起名字呢。」

    李恪聽後歎了口氣。「唉!我這個做父親的還真是不稱職,孩子都已經兩個多月了,我才見到頭一眼。」說到這裡,看到身邊的幾個人的眼圈都有些紅,連忙轉移話題說道:「孩子出生的時候,我正在南方,乾脆小名就叫南南吧。大名還是過些日子再說吧。」

    這時楊怞雲開口說道:「夫君連夜趕路,想必一定是非常疲憊。不如先去歇息一會兒,有什麼事都等睡醒以後再說。」

    李恪點了點頭,無意中發現幾個人的目光中都充滿了殷切的神情,不由得一陣頭疼:找這麼多老婆有啥好處,出趟遠門回來,都不知道該去那裡睡覺才好了。

    楊怞雲顯然看出了他的心思,笑著說道:「天也亮了,我們幾個也該做事了,夫君不如先自行去休息吧。至於晚上到哪裡休息,那就看你自己的意願了。」

    李恪醒來之時,看到楊怞雲正坐在房中的窗旁看書。一時興起,想悄悄的走到她的身旁嚇她一跳,誰知他剛一坐起來,楊怞雲便放下了書笑著問道:「夫君醒了,要不要吃點東西?」

    自己的小伎倆沒有得逞,李恪的心裡難免有些失落,不過經她這麼一問,還真的覺得有些餓了,於是說道:「被你這麼一問,還真的覺得有些餓了。現在是什麼時辰,如果晚了的話,就等到晚上一起吃吧。好久沒有和你們一起吃飯了。」

    「還是多少吃一點吧。你不知道你這一回來,她們幾個立即像是沒了魂兒似的,幹什麼都沒有心思了。」

    李恪聽後臉上露出了壞笑:「難道你就不想我嗎」

    第二天上午,李恪來到了李世民的御書房,給李世民見過禮以後,李世民說道:「為德,和朕說說你這次江南之行的經過吧。那些奏章上已經寫過的就不要說了。」

    「回稟父皇,兒臣以為有幾件事有必要考慮。首先是兒臣覺得有必要在各道設置專門的官員,以方便統籌道內各州的事物。此次江南之行兒臣最大的感觸就是,雖說江南普遍遭受洪災,但是各州的情況並不相同。如果設置道一級的官員的話,可以先行根據各州的實際情況,先做一個統籌,然後根據受災的情況先行在道內進行物資調撥。這樣一來可以省去很多時間,可以減少很大的損失。」

    「這個建議你並沒有在奏章之上提及,可是有什麼緣由嗎?」

    「沒有,只是當時這個想法還不成熟,所以沒有提及。」

    李世民稍作思考後說道:「你的這個提議很有道理,回頭在朝堂之上討論一下具體的措施。還有別的嗎?」

    「有是有,不過都是建立在先前一個條件的基礎上的。」

    「無妨,你先說來聽聽。」

    「兒臣以為,既然要設立道一級的官員,那麼現在將我大唐劃分為十道就有些不妥。就拿江南道來講,所轄的範圍過大,即便是設立道一級官員,一旦境內出現災害,也很難在短時間內在道內執行自救措施或者物資調撥。兒臣以為,全國應該至少劃分出二十個以上的道,這樣一來才便於管理。」

    「嗯。還有別的建議嗎?」

    「目前我大唐非常的缺乏人口,兒臣這次在嶺南發現,來自海外諸國的商船,都會運來奴隸在我大唐販賣。價格方便也還算便宜,一名精壯且上過戰場的奴隸,五匹絲或者綢便可以換取一名。兒臣就在想,如果能夠召入我大唐軍隊,也是個不錯的辦法。如果父皇同意的話,兒臣願意自己出錢購買兩萬奴隸士卒補充進我大唐軍隊。」

    「這個辦法倒不是不行,只不過這些個奴隸們毫無戰鬥**,如果大量的召入,反倒會降低我大唐整體實力。」

    「父皇多慮了。兒臣這次在泉州和廣州共計購買了近四百名黑人奴隸,目前都暫時算是兒臣的親衛隊。兒臣倒是覺得,並非是這些人沒有戰鬥**,而是我們採取的方法不正確。就拿兒臣這次購買的這一批奴隸來說,兒臣只是答應他們,只要他們肯奮勇殺敵,便可以獲得自由身,如果有立功表現甚至可以成為我大唐的將軍。只此一條便使得他們甘願為兒臣效命。父皇不妨這樣看,這些個奴隸都是在他們那裡戰敗才淪落成奴隸的,如今更是遠離家鄉,今生今世都難以再返回萬里之外的家鄉。我們實際上只要把他們當做自己人一樣看待,讓他們看到希望,他們還是很容易為我大唐所用的。」

    「如果真的如你所說,倒也不失為一個好主意。不過此時稍後再議,我大唐這兩年連續受災,實在是沒有精力對外發動戰爭。」

    「父皇,漢時的匈奴,前朝的突厥為何強大?就是他們採取的策略是以戰養戰,通過戰爭大肆的擄掠周邊國家的人口財產以強大自身。我大唐也完全可以採取這個策略來達到增加人口的目的啊。」

    「我大唐乃天朝上國,當以仁義道德令四方臣服,哪能採取這等極端的手段。」

    「父皇,對待那些個有虎狼之心的國家,和他們講仁義道德是不管用的。與其讓他們年年犯邊,騷擾我大唐子民,不如直接把他們滅掉,然後把他們的子民遷往我大唐內部分散開來,再把我大唐的子民遷往那裡。都不用五十年,就不會再有人記得曾經還有過這麼一個國家的存在了。」

    「為德啊,為何你此次去了一趟江南,回來以後性情大變,做起事情來變得偏激,這可不是什麼好現象。」

    「父皇,並非兒臣變得偏激,實在是兒臣想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國與國之間根本就不能講什麼仁義道德,仁義道德不能對他們產生絲毫的威懾作用。只有把他打怕了,打服了他才會真心的臣服我大唐,或者說表面上看來是真心的服從我大唐。」

    「你說的這些朕又怎麼會不知道,別忘了朕可是馬上皇帝!你這次出去這麼長時間,一定也是非常的辛苦,先回去歇息幾天,過幾日朕還有事和你商議。」

    「是,兒臣告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