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初唐第一猛將

第三卷揚威江南 第五章蒸汽機問世 文 / 我自漫步

    第五章蒸汽機問世

    聽完李恪對於軍校的定義以及構成,李世民思考了一會兒,點了點頭說道:「你的設想很有道理。當初跟隨朕征戰天下的那些個武將,如今是傷的傷、老的老,年青一代可堪重用的還真是沒有多少。民間或許會有報國無門之人,想必也是鳳毛麟角。真的如同你所說的,建立一座專門為我大唐培養軍事人才的軍校,還真的是非常有必要的。」說到這裡,李世民再一次考慮了一下,然後才說道:「這樣吧,這件事交給你去做,地點、人員都由你來擬定,選好以後我負責安排到位。至於校長一職,既然是由你提出的,那麼就由你來擔任好了……」

    不等李世民把話說完,李恪連忙打斷道:「父皇,校長一職萬萬不能由兒臣擔任!」

    李世民聽後一皺眉頭,問道:「為何?」

    「很簡單,這個校長一職必須由父皇親自擔任!要知道軍校所培養出來的人才,將是我大唐未來軍隊中的中堅力量。而校長之職勢必會在軍校學員之中擁有崇高威望,假以時日校長的門生也勢必遍佈軍中,屆時校長在軍中的威望也將一時無兩,所以校長一職絕對不能旁落,不然的話必將會對我大唐根基造成威脅。」

    「你是朕的兒子,難道說你也會有不軌之心嗎?」

    看到李世民真的生氣了,李恪也難免有些心慌,但還是繼續說道:「兒臣沒有,但是不代表今後的校長不會沒有。要知道人的**是沒有止境的,所以兒臣堅持認為,這軍校校長一職,必須由每一代的君主親自執掌!只有把軍隊牢牢地把握在手中,才能確保天下的穩定。父皇,古往今來的朝廷更迭,無不是因為喪失了可以鎮壓叛亂的武力,才導致先前的朝廷被推翻,所以軍權絕對不能旁落!」

    李世民深深地歎了口氣,有些無奈的說道:「哎……你呀……始終對權利沒有任何的**,不然的話以你的聰明才智,將來勢必會令我大唐更加的繁榮昌盛……」

    「父皇,兒臣一直以來不是都在為我大唐的強大而盡力麼!只不過是用兒臣自己的方式在為我大唐效力罷了。父皇還請放心,不管到什麼時候,兒臣都會永遠的效忠我大唐的。任何人敢對我大唐產生覬覦之心,只要兒臣還有一口氣在,就絕對不會放過他的!」

    李世民不管在什麼時候,只要有外人在的情況下,都會在座椅上坐得筆直。然而此刻,卻把身子完全的癱在了座椅之上,臉上也僅是疲憊之色。對著李恪揮了揮手,示意他先行退下。

    李恪見狀,也不敢再多說什麼。恭敬地施了一禮,然後倒退著離開了御書房。御書房的門外,年紀已經接近五十的王公公,一如既往的筆直的站在那裡,隨時聽後李世民的差遣。

    看到李恪走出來,立刻換上一副笑臉,客氣的問道:「遼王殿下,您這就離開了嗎?」

    李恪也連忙換上笑臉,說道:「是啊。王公公這般年紀,氣色還如此之好,真是令人羨慕啊。父皇有些疲倦,此刻正在小憩,還望王公公吩咐下去,莫要驚擾了父皇休息。」說到這裡,送懷中掏出一串用絲線串好的玻璃珠,遞到王公公的手中,說道:「父皇年紀一年大過一年,精力也不比以往。我們這些做子女的又不能隨時的侍候在身旁,一切都有勞公公費心了。」

    王公公一見是如此的貴重之物,連忙把玻璃珠串又遞還到他的手中,不迭的說道:「殿下這可是不得,侍候陛下是我等的本分,哪敢勞煩殿下破費。這可是不得,堅決使不得!」

    李恪又把玻璃串遞到他的手中,說道:「王公公,這也是本王的一點心意,還望公公莫要推辭。再說此物本就是本王府上所造之物,對於別人來講,也許是貴重之物。對於本王來講則不過是一件小小的飾物罷了,還望公公莫再推辭。」

    「嗨……既如此,那老奴就愧領了。遼王殿下儘管放心,老奴侍候陛下已經快二十年了,絕對不敢有半點懈怠的!」

    選擇校址並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首先作為軍校,在平日的訓練中就要經常在複雜的地理環境下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這就需要把校址建立在依山傍水之處。考慮到李世民不時的會前往考察以及一干武將的家眷都住在長安城內,所以校址又不能離長安城太遠。

    經過一個多月的實地考察,最終李恪把校址定在終南山餘脈,靠近藍田縣的一處山腳下。這裡山勢複雜,可以在軍事訓練中進行各種有針對性的訓練,而且不遠處有一處湖泊,南北長約十幾里,東西寬也超過五里,還可以在這裡訓練水上作戰。最重要的一點是,這附近居民相對稀少,基本上不會造成擾民現象的發生。

    確定好軍校的地址,剩下的事情就交由工部來負責建造。建造之前,李恪說動了李世民,由他親帥一眾在京的武將們前往觀察,並且由這些帶過兵、打過仗的人提出便於訓練的建造設想,然後再由工部的工匠根據這些人的意見,繪製出相應的藍圖,最後由眾人投票選舉出最能符合訓練要求的建築圖紙予以建造。

    前期的勘探任務已經完成,李恪就不再涉足後期的設計、建造等工序,而是把精力投向了工部的研發上面。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工部的那些個工匠們終於把李恪所掌握的物理知識都給學完,並且在研製蒸汽機方面終於有了進展。蒸汽機的原理工匠們都已經掌握,一些簡單的實驗也已經完成,但是真的要實際建造一個全金屬製造的蒸汽機時,大量的問題也隨之產生。首先,這個時代的所有零部件都是由手工打磨,所以也就不存在標準配件一說,這就使得在製作大型金屬部件的時候容易造成誤差,從而達不到密封的效果。後世最為簡單的螺栓與螺母,在這個時代就是無法用手工製作出來的。其實也並非不能,而是要求太高,一個熟練的工匠往往要花費幾個月才能打磨雕刻出一套來,這完全不符合大量使用的標準。對此,李恪也是有心無力,畢竟他以前只不過是一個玻璃廠的工人,對於金屬製品,尤其是標準件的製造可以說是一竅不通。

    就在整個研發被小小的螺絲給陷入困境的時候,李恪無意中想起,以前自己在修鞋的那裡,讓他給自己換牛仔服的金屬扣時,那個師傅所用的方法,再聯想到膨脹螺絲的作用,終於想出了解決之道。

    有經過一個多月的實驗,大唐貞觀十二年六月五日,史上第一部蒸汽機終於在李恪和工匠們的不懈努力下問世。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