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初唐第一猛將

第二卷鎮守東北 第二十四章李恪升天 文 / 我自漫步

    第二十四章李恪升天

    大唐貞觀十年,七月三十日,有史以來第一次飛天實驗,在營州城遼王府別院進行。按說這一歷史性時刻,應該廣邀好友前來觀禮才對。但是李恪自己心裡也沒有底,到底能否成功。所以事先也沒有跟任何人說,只是讓別院的護衛們前來幫忙。

    一大清早,李恪就吩咐十幾個護衛拿著自製的手搖式鼓風機給熱氣球充氣。十幾個護衛忙活了一個多時辰,一個個累的直吐舌頭,這才算把熱氣球給充滿了氣。又在幾十個人的忙活下,終於讓熱氣球進入了指定位置。

    看看兩旁顯得有些多餘的架子,李恪覺得這不像是熱氣球準備點火,倒更像是火箭準備升空。李恪暗自想道:嗯。也許幾十年以後,還真沒準有人能吧火箭給造出來。

    正準備點火給熱氣球加溫的時候,手下人來報李靖等人正攜帶者大量侍衛在門外求見。李恪先是一愣,馬上就明白了過來:這都是衝著這個熱氣球來的。這破東西還沒完全立起來,就已經接近四丈高了,又這麼大的體積,別人看不到才是新鮮呢。

    吩咐下去,請各位大人們到這裡來觀禮,地方有限那些侍衛們就在外院候著吧。

    時間不長,營州城內的文武官員近百人陸陸續續的進入院中。

    李靖帶頭給李恪施禮過後,來到李恪的身邊小聲問道:「殿下,這個龐然大物是為何物?不知將派何用場?」

    「此物本王起名為『熱氣球』,前些日鬼節時,看到園中之人放飛孔明燈,心中偶有所感,這邊試著做了這麼一個。至於具體的用場,還是等這一次放飛成功後再說吧。萬一失敗,也省得別人笑話。」

    李靖點了點頭,也就沒有繼續再問。

    李恪見到時間已經不早,也就不再耽擱。叫上雲兒陪著自己一起進入到熱氣球下的籐筐之中。

    點火之前,李恪再三叮囑侍衛們,一定要看好拴在筐下的四根長達百丈的粗纜繩。一旦盤在地上的纜繩不足十丈的時候,一定要同時抓住纜繩往下拽,使熱氣球不會繼續上升。

    一刻鐘後,熱氣球內部的溫度達到臨界點,熱氣球開始擺脫地球的吸引力,帶著李恪和雲兒離開地面緩緩向上升起。

    地面上正在圍觀的眾人哪曾見過這等場面,不約而同的驚呼出聲。而籃內的的雲兒更是興奮地又蹦又跳的,抓住李恪的胳膊不停地用力搖晃,一邊晃還一邊不停地喊:「升起來了,升起來了!」

    很快的,熱氣球的高度超過了十丈。雲兒此刻已經不再蹦跳,而是趴在籐筐邊上下四處張望,進入眼簾的一切都是那麼的新奇,使得她再也沒有時間去給李恪搗亂。

    不知不覺中熱氣球已經上升到五十丈以上,從籐筐中向下看,地面上的人已經和螞蟻差不多大小。雲兒再也顧不上興奮,坐在筐內的地上,雙手用力的抱著李恪的雙腿瑟瑟發抖。

    李恪見狀,便不再加溫。蹲下身把雲兒摟入懷中,柔聲安慰。雲兒心中雖然十分的害怕,卻只是用力的摟著李恪,既不哭也不說話。

    不再有熱氣注入氣球內,熱氣球開始緩慢的下降。空中有著一絲若有若無的輕風,使得熱氣球已經偏離了升起的地點。在降到約二十丈高的時候,李恪開始在籐筐內指揮下邊的侍衛用四條纜繩去控制熱氣球的運動軌跡。

    經過一番手忙腳亂之後,侍衛們開始摸清套路,在李恪不時的點火加溫的配合下,終於又落在了起點之上。

    抱著雲兒走出籐筐,吩咐侍女們先送她回去休息後,李恪來到李靖等人的身旁。此刻的眾人一個個張口結舌的不知道說些什麼才好。李恪卻笑著說道:「幸好不辱使命,一次便僥倖成功。」

    「殿下。如果李靖沒有猜錯的話,這熱氣球應該是用作軍事上的吧?如果軍中有此物,只怕再也不會有敵襲一說!」

    「伯父不愧我大唐名將之首!沒錯,只要在籐筐內安排兩個人,五十里之內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即便是在夜間,只要天空中有星光便可看到十里之外的景象。」

    李恪的這番話,文官還覺不出有何稀奇之處,武官們卻能明白其中的含義。提前十里就可以發現敵人動向,那麼己方就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有針對性的部署。屆時就不是敵方在偷襲,而是己方設好口袋等著敵人自動的往裡鑽。這仗還沒開打就已經勝了九分……

    「其實,這個熱氣球並非是防禦之物。這一次只不過是第一次實驗,主要的目的是確保它能夠順利的升起來。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想過,如果這熱氣球下面的籐筐再大一些的話,譬如說可以一次乘坐一百名士卒,一百個弓箭手。在距離地面五十丈以上的高空,那將是什麼樣的情況呢?我想怎樣射便怎樣射,敵方卻拿我無可奈何!」

    「嘶……」這一次李恪的話一出口,連文官們都不由得吸了一口涼氣。五十丈啊!任何弓箭都不可能射出這麼高,而從上向下射就沒有任何問題。如果遼王說得真的,那今後這打仗還不像吃飯睡覺一樣的簡單!武將們的神情開始變得狂熱。

    「先不要高興得太早。你們是沒有上去試過,這高空之上可是冷得要命。即便是現在,在上面停留一個時辰也保管你凍成冰坨。這個熱氣球以目前來看,還只能用作放哨。距離協同作戰還遠得很,你們萬不可因為有他而忽略了日常訓練。」

    「大都督,我等可否上去嘗試一下在天上飛的感覺?」一名低級軍官問道。

    「今後肯定是可以的,不過今天還不行。第一次試飛,難免會有很多地方有遺漏或者需要改進的地方。總的來說就是還不夠安全,而你們都是我大唐的棟樑之才,損失你們中的任何一個人,都將是我大唐不可彌補的損失!所以,在本王沒有確定它的安全性之前,是不會讓你們中的任何人去冒險的。」

    文武官員聽了他的話以後,先是互相對方望了一眼,在確定對方的含義之後,齊刷刷的跪倒一大片。

    「你們……你們這是何意?」

    「殿下(大都督)乃千金之軀,怎能讓您涉險做如此危險的事情。我等寧願沒有此等作戰利器,也絕不願看到殿下(大都督)再做如此危險的測試。還望殿下(大都督)能夠答應我等的請求。」

    「你們這是……好好好,本王答應你們就是。」李恪在感動的同時,也暗自深出了一口氣。這上天飛行還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不但不好玩兒不說,還非常的辛苦。他還真不想再這麼做,如今手下眾人一起請求自己,正好順坡下驢應承了下來。

    試驗還是要繼續的。他不願意再上天,可並不代表別的人也不願意。當時他駕駛著熱氣球飛上天空時,整個營州城內的百姓都看到了這一前無古人的創舉。他的這一舉動不知讓多少人羨慕不已。所以在得知當他公開徵求試飛人員的時候,報名點前來排隊報名的人,密密麻麻的擠滿了人,也不知排出去有多遠的隊伍,等候排隊報名的人格式多得數不過來。

    最後經過一番精挑細選,終於從近萬人中挑選出二十人作為第一批重點培養對象。這些人並不是直接就進行飛行試驗,而是先在李恪的耐心指導下,於一個懸在半空的吊籃內練習各種基礎操作知識。與此同時,李恪還根據此次的飛行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對熱氣球的各個組件進行有針對性的修改,盡量減少可能存在的隱患。

    軍部為此還專門成立了一個熱氣球研發部門,招集了數百名與熱氣球生產有關的熟練工匠,就熱氣球從他們所從事的行業的專業角度提出修改意見,並照收予以改進。

    不得不說民間的力量是無比強大的。在這些人挨個進行了一次低空飛行過後,就立刻就其中可能存在的各種問題,提出了他們的整改意見。最最令李恪發愁的燃料密封以及輸出管道問題,在這些人的群策群力下終於得到完美的解決

    李恪名下的高粱酒作坊,也終於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充。只要可以保證有充足的糧食做基礎,日產上千斤高粱酒也沒有任何的問題。這也就在源頭上保證了燃料的供應。

    八月底,李恪再一次進行試飛。當然這一次他是不會再去親自駕駛,而是交給招募的那些個試飛員。這一個月中,又有兩個熱氣球被那些個能工巧匠們製作了出來。這兩個不但從外觀上,就連裡面的各種配件也比李恪當初做的那個要精美得多。不但如此,實用性、安全性以及舒適性都遠遠高於第一個。

    時間上選在八月底,這也是有講究的。營州的農田一年只收一季,而且是春天播種,秋天收割。到了八月底,地裡的莊稼都已經收完,農田里便有足夠的空間供熱氣球起降。

    經過反覆試驗,熱氣球一次至少可以搭載四人同時上天。也就是說除了負責操作的人以外,還可以一次性的搭在三個人。

    這一次,李恪不再阻攔文武官員登上熱氣球。想嘗試一下上天的感覺的人,都可以前來報名。在這一天的時間內,盡可能的滿足所有人的願望。

    不出李恪的預料,幾乎所有人在落地後離開籐筐的時候,都是手腳並用的離開的。文官們是說什麼也沒有人再肯乘坐第二次,而武官們則恰恰相反,儘管一個個的也是面色慘白、腿腳發軟,卻沒有人退縮,紛紛表示只要有機會還願意繼續乘坐。

    再問道李靖以及薛仁貴的時候,他們卻送軍事用途上給出了自己的見解:發生戰爭時,為將者如果能夠從熱氣球上,審時度勢的根據對方的變化而進行相應的調配,將戰無不勝!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