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初唐第一猛將

第二卷鎮守東北 第十三章令人哭笑不得的開戰理由 文 / 我自漫步

    第十三章令人哭笑不得的開戰理由

    轉眼進入四月中旬,李恪被程懷亮和李鐵柱拉著,去檢閱了一番閃電部隊的訓練情況。

    從瀋陽回來以後,李恪就告訴他二人,要好好訓練這支閃電部隊,他的要求很簡單,這支部隊必須既可以上馬馳騁天下,又要能夠下海遨遊四方。畢竟即使在東北地區冬季也不過四個多月的時間,不能讓一支特種部隊一年之中只有四個月的出戰時間吧。

    一開始的時候,這兩個不善於動腦子的人可謂是一夜之間愁白了少年頭。經過幾天的冥思苦想,實在想不出什麼好辦法的鐵柱提出,要不然他先把自己擅長的打獵那一套教給部下得了。程懷亮好歹還有個武勳名滿天下的爹,自幼好歹也在他爹的棍棒下學過幾天兵書,在詢問了獵人在山中打獵的方式後,立即覺得是個很不錯的設想,非常適合小股部隊偷襲、設伏、騷擾敵方。

    兩個人也乾脆,一旦拿定主意,立刻拉著部隊前往營州城西北的小青山一帶展開訓練,為了加快訓練速度,還特意從山村中請了一些獵戶前來幫著訓練。兩個多月下來,成果還是不錯的,所以才把李恪叫過來,說是讓他觀摩觀摩,實則是想表表功順便要些好處。

    能在兩個月內把手下的三千人馬訓練的小猴子一樣,在山間上躥下跳的,其間還能佈置一些陷阱、障礙、絆馬索之類的阻敵工具,並且還可以利用樹木、山石作掩護進行交叉進攻,李恪看後還算滿意。答應給他們送過來五十壇白酒,另外每人還可領取二兩紋銀的獎勵。臨行前叮囑他們一定要苦練殺敵本領,如果能有更好的表現,各種獎勵絕不會少了他們的。這番話使得閃電部隊上下士氣無比高昂。

    早在二月中旬,李恪剛剛回到營州大營的時候,朝廷派來的那二萬援兵就已經分批的調往七松嶺一帶的軍營,為了不引起高句麗方面的注意,每次增兵都採取換防、巡邏、實戰演練的方式進行,而且每次都是採取少出多進的方式。

    經過一個多月的不斷增兵,七松嶺一帶的兩座兵營的總兵力已經達到兩萬人。這兩萬人可不是普通的府兵,而是李世民特意從西北調過來的,久經戰火考驗的老兵,絕對算得上是一支精銳之師。

    李世民當初肯從西北方向調兵給李恪,就是看出自己的這個兒子,絕對不是那種肯於老老實實的守好自己領地的那種人。再加上七松嶺一帶發現大型精鐵礦,這就更加加大了發生大規模衝突的可能性。為了保護好李恪,同時也為了能夠佔領這座鐵礦,李世民這才決定從西北調動精銳部隊支援東北。

    三月底,李恪藉著契丹遭遇雪災,圈中牲畜損失嚴重的機會,向契丹提出出兵協助大唐奪取七松嶺鐵礦的要求。代價是提供十萬斤糧草以及此次戰鬥中的所有俘虜。

    契丹在與高句麗的冬季戰爭中損失了大量的青壯,再加上糧食的嚴重匱乏,使得他們不得不接受這個其痛苦又幸福的要求。

    李恪也沒有一棒子將對方打死的想法,畢竟還指望契丹替自己抵擋住來自西北的回紇以及北部的室韋部的威脅,所以只交給他們一個守住,高句麗軍隊退往本國內部的通道口的任務。這個通道口相對來講易守難攻,只要有五千人馬就足以抵擋住至少兩萬人的進攻。也正是考慮到此次的任務損失不會很大,又有足夠的油水,契丹才最終決定答應李恪的請求。

    高句麗方面在七松嶺附近一共有三萬餘人的隊伍,分別駐紮在與契丹處於對峙狀態中的七松嶺下以及鐵礦所在地梨樹溝的護礦大營。其中七松嶺方面有近兩萬人的部隊,目的是防止契丹人發動突襲,搶奪鐵礦,而梨樹溝的護礦大營有近萬人、除了這兩個地方以外,還有一座與大唐駐紮在劉家集相距十餘里的兵營,這座兵營內有兩千人,主要目的就是注意大唐軍隊的動向。

    這座兵營與高句麗七松嶺營地和護礦營地的距離都並不算遠,也就只有三四十里的樣子。原本這裡只不過十一個烽火台,之所以擴建為駐紮兩千人的兵營,就是因為大唐方向的增兵,以及鐵礦的發現。

    雖說與大唐劉家集駐地只有十餘里,但是由於兵營是建在山上的,而且面向大唐一方的山勢比較陡峭,即便是大唐想要拿下這裡,兵營內的兩千人馬也足以支撐到七松嶺方面大部隊的救援。

    李恪能夠前往程懷亮和李鐵牛統領的閃電部隊視察,就是想看看這支閃電部隊近一階段的訓練成果,是否可以在即將發動的戰爭中起到一定的作用。沒想到兩個人歪打正著,沒有訓練部隊騎馬作戰,反倒是搞起了山地游擊作戰的訓練,這倒是正好符合了此次作戰的性質。於是他下定決心動用這支部隊,用他們戰爭初期阻攔高句麗部隊對劉家集山上兵營的增援。只要佔領了這座兵營,就等於說把高句麗七松嶺與梨樹溝的兩支部隊分割開來,使其首尾不能相顧,便於分割開來逐次消滅。

    就在李恪這邊一切準備就緒,準備發動戰爭的時候,接到了兩份報告。一份是來自幫助古麗娜奪回統治權的閃電部隊發來的,報告中說,由於冬季的時候,黑山部派出部隊去支援西室韋部與回紇東圖斯部的作戰,導致了黑山部駐地實力比較空虛,再加上古麗娜是前任首領的女兒,所以很輕鬆的便收復了黑山部。並且在黑山部主力部隊回來的路上設伏,打了對方一個措手不及,多魯特率領殘兵五百餘人逃亡西室韋部。如今古麗娜正在整合部族,並讓轉告李恪此生定不負他。只不過她剛剛接手部族,再加上黑山部與大唐之間相距甚遠,所以現在還不是她率領部族回歸大唐的上好時機,還望李恪能夠諒解。

    看完這份報告,李恪覺得古麗娜所說的很有道理,這種事確實不是能夠操之過急的。於是回復那支閃電部隊的臨時統領,讓他們短時間內先留在那裡輔佐古麗娜。同時又給古麗娜寫了一封信,除了鼓勵她管理好部族之外,信中還流露出幾分思念之情。

    另一份報告則來自打探回紇東圖斯部與西室韋部交戰情況的探馬發回的。這場從去年冬季就開始,到現在愈演愈烈的戰爭的起因,說起來簡直是令人哭笑不得:雙方轄下的小部落首領在冬季圍獵過程中,也不知道是哪一方先打到了一隻獵物,誰知獵物並沒有死,在逃跑的過程中無意中又被另外發現並且打死。在爭搶獵物歸屬的過程中雙方各有損傷,更為湊巧的是雙方的隊伍中都有來自大部落的貴族子女死亡,於是引發了在大興安嶺南部的第一次戰爭。

    而在第一次戰爭中吃虧的西室韋部不甘於此次的失敗,於是緊接著又展開了報復行動,從而引發了更大規模第二次的戰爭。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