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初唐第一猛將

第二卷鎮守東北 第四章 全面出擊 文 / 我自漫步

    第四章全面出擊

    王虎此刻正帶領他手下的一百名士卒,隱藏在梨樹溝的一片樹林內。也許是老天爺都在照顧他們,半夜他們來到這裡的時候還是滿天星斗,地面上的雪還不到一尺厚,根本就不可能完成潛伏的目的。誰知到了上午時分,突然間風雲突變,一陣大風刮過,天空中頓時烏雲密佈,時間不長便開始紛紛揚揚地開始飄落雪花。這場雪並不算很大,不過加上之前地面上積攢的雪,還是能夠達到潛伏的目的。最主要的是,這場雪徹底的掩埋了他們來時留下的痕跡。

    幽靈部隊所穿的衣服,和別的部隊都不一樣。據聽說,他們來之前換上的的棉服,裡面不是棉花而是鴨絨。當他們剛剛接過衣服的時候,心裡還有些犯嘀咕,他們幽靈部隊在執行任務時,和普通士卒有很大的區別。他們經常要採取長時間潛伏的方式,去等待敵人的出現。這就意味著,經常會遇到在雪地中一趴就是半天,而且是一動不動的那種。這也就需要棉服的保暖性能,要超過普通士卒的棉服。可是如今發的棉服,雖說比普通棉服看起來要厚實得多,重量卻輕了一半。這種棉服是否真的能保暖,非常值得懷疑。如果不是軍需官再三的保證,這是按照遼王殿下的指示製作的,而且絕對不存在偷工減料現象。這些人是不會穿上這種鴨絨服的。因為在他們的心目中,李恪就是無所不能的神靈,以為他在之前所做的事,雖然無不出乎所有人的預料,但事實證明,他所作出的任何決定都是正確的。

    除了棉服做了改動,還把披風也改成了用羊毛編織的。最後每個人還領到了一個圓筒狀的布包,裡面有一個用防水布料(棉布上塗了一層防水油料)和羊氈捲成的卷。打開來有四尺寬、八尺長。據軍需官說,這東西在執行潛伏任務的時候,鋪在身子底下可以起到防潮的作用。在具體的,軍需官也說不清楚,就告訴他們到時候用過以後,就知道其中的好處了。

    如今,王虎這些人已經在這裡潛伏了大半天,還別說,這些東西還真管用。至少到現在,王虎以及周圍的幾個人都說一點都不冷,而且渾身暖洋洋的。

    他們所潛伏的地點,距離契丹和高句麗交戰的七松嶺就隔著兩道山梁。這裡就是一起兩國衝突的鐵礦的所在地。再往前走上三里地左右,就是高句麗派出重兵把守的鐵礦外圍。雖說兩國還在為這個鐵礦石的礦場戰鬥,但是高句麗還是佔據著兵力上的優勢。不但把發現這一礦場的契丹人趕出了這一地帶,並且開始派出大量勞工搶挖礦石。他們所要執行的任務就是,找準機會偷襲運送鐵礦石的隊伍。鐵礦石雖說無法運走,但是可以消滅他們的押運人員,並且把高句麗的注意力引到契丹方面。

    這個任務說起來其實很簡單,幽靈部隊的番號還不為世人所知,只要是成功的偷襲運送礦石的人員,高句麗便會想當然地認為是契丹人所為。這樣一來,剛剛平靜下來的戰火,便會再度燃起。

    幽靈部隊的士卒都是驕傲的,因為他們擁有最好的裝備,以及最快的提升機會。就拿王虎來說,剛剛組建快速反應部隊的時候,他還不過是個大頭兵。就已因為他在戰鬥中殺敵最多,還善於動腦筋,所以在短短的一年時間內,他已經是仁勇校尉。不要小看這個正九品的芝麻綠豆大的官銜,能從大頭兵當中提升成為軍官,是一件非常難得的事情。也就是當初李恪下令,一切提升都以殺敵數為最重要的參考依據,而且發現有舞弊行為的一律開除出幽靈部隊。這才使得一批象王虎這樣的英勇善戰之人,有了出頭之日。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殺敵立功不過是為了多得到一些獎賞,可以令家人過得更好一些。陞遷無疑是做好的方法之一,每升一級所發的餉銀都會翻倍的提升,所以所有的幽靈士卒在戰鬥的時候,士氣總是非常的高,恨不得每次遇到的敵人都能再多一些,再多一些……

    潛伏任務無疑是所有任務中最考驗人意志的任務。由於誰也說不清敵人會在什麼時間出現,所以精神上總要繃著弦,一刻都不能放鬆警惕。運氣好的話,也許只需要幾個時辰,敵人就會出現,要是運氣不好的話,也可能幾天下來都遇不到敵人。所以潛伏任務無疑是對個人意志與毅力的雙重考驗。

    王虎這隊人的運氣還算不錯,第二天一早就有一隊共計二十兩牛車,以及五百人的押運隊伍,沿著山路緩慢的行駛。王虎迅速下達了準備出擊的任務。他們這一隊人馬,在出任務之前,還曾經專門花了兩天時間,學了幾句似是而非的契丹語以及高麗語,以便在襲擊他們的時候,進一步加深他們之間的矛盾與誤解。

    高句麗的人馬雖然在人數上佔據絕對的優勢,但是在移動速度上來看,無疑可以用龜速來形容他們。在幽靈部隊的快速移動攻擊面前,他們就是一個個的移動靶位,根本就沒有反抗的餘地。不過是短短的幾分鐘時間,五百名高句麗的士卒便全部倒在了冰冷的雪地上。

    對於那些已經失去了抵抗能力的士卒,王虎他們並沒有趕盡殺絕,畢竟還要依靠他們把被契丹人襲擊的情報,送到馬上就要趕來的援兵耳中。

    在殺死所有拉車的牛,並點燃牛車以後,王虎帶隊迅速離開。這裡距離鐵礦的防禦圈只有三里的距離,這邊剛剛開戰不久,那邊就已經得到了消息。此刻,已經可以看到高句麗的援兵正在風風火火的往這邊趕。臨走之前,王虎還特意假模假式高聲喊了幾句契丹語,這才帶領著部隊,迅速的消失在茫茫林海雪原之中。

    象王虎這樣執行潛伏、突襲任務的小隊一共有十組,其中的七組是針對高句麗方面的,另外的三組則是針對契丹方面。畢竟雙方的實力對比有著巨大的差距,如果不做出這樣的分派,只怕是契丹連十天都堅持不下來,就會被高句麗徹底摧毀。行動之前,薛仁貴便下達了指令,不求全部消滅敵軍士卒,只要令被襲的隊伍全部是去抵抗力,匾視同全殲敵人。這麼做的好處是既節省了作戰時間,同時還加重了敵人軍營的負擔。敵人的總體人數雖然沒有減少,但是可以作戰的人數卻大為減員,同時還要分出很多人去照顧這些傷員。薛仁貴的這一命令,真可謂是陰險之極。當然,這個計策是出自李恪之腦,卻由薛仁貴之口下達命令。所有的黑鍋都將由他來承擔(薛仁貴說:我比竇娥還冤!哦,薛仁貴貌似不認識竇娥。)。

    短短的十日間,但是高句麗方面,便有一千多名士卒喪命於幽靈部隊的偷襲之下,更有三千以上的士兵由於受傷,需要在軍營中至少休息半月以上。相對來講,契丹則損失小得多,那也有近千人傷亡。

    毫無疑問的,唐軍的行動徹底的點燃了兩國的怒火,在接下來的日子裡,雙方連續交戰十餘次,雙方都為此付出了巨大的傷亡。

    契丹的人口太過於稀少,在付出近三千人傷亡的代價後,終於經受不住這種損失,決定派出信使,前往大唐駐營州的大都督府,向遼王李恪求援。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