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初唐第一猛將

第一卷初回大唐 第三十八章 班師還朝 文 / 我自漫步

    第三十八章班師還朝

    二十天後,李恪的隊伍終於與討伐吐谷渾的主力部隊會合。也終於見到了一直以來都想見到,卻一直沒有機會見到的李靖和李績。

    後世傳說中,李績(評書隋唐演義中的徐茂公,原名徐世績,歸唐後被賜姓李,李世民登帝位後,要避諱所以又去掉名字中的世字)可是諸葛亮一樣的人物。留給後世的印象那是仙風道骨、手持羽扇,多智近乎妖的人物。實際當中,李績卻是一名智勇雙全的勇將,根本就與仙風道骨沒有任何關係。而李靖在傳說中,更是風塵三俠之一,大有散仙的味道,實際中雖說沒有神仙的味道,但也算得上是魅力十足的老男人。見到這兩人之後,李恪心裡有種怪怪的感覺,既有興奮又是失望。造成這種想法的根本原因其實也很簡單,李績現在已經四十出頭的年齡,而李靖更是已經六十五歲高齡。任何人的心理都是希望自己所崇拜的英雄,永遠年輕、永遠光芒四射。

    在等待李恪到來的這段時間,這些個老將們早已經和薛仁貴等三人詳談過。老將們對於三個人還是很滿意的,尤其是薛仁貴,雖說年齡不大,言談舉止之間已經流露出名將才具備的大家風範。最開始,當他們聽到這些人從言語中流露出對李恪的崇敬之意時,還認為那是出於對他們提拔的感激。畢竟這個蜀王小的時候,他們也曾經見到過,也都知道當今天子對於這個兒子非常喜歡,常說和他很相像。在當今天子的眾多子嗣中,不可多得的文武全才。但是,他們很難相信一個才十六歲的王爺,能有多麼了不起的能耐。但是在接下來的日子中,不管是指揮士卒操練,還是做軍事推演,這三人總是顯得與眾不同。每每問及為何如此之時,這三人總會說當初蜀王殿下曾經說過如何如何。幾員老將不由得對這個恪殿下產生了好奇。一個尚未成年,而且從未掌過兵的少年,為何會有這麼多與眾不同的軍事知識,又是如何令這些個上過戰場的將領對他如此敬服。不由得產生了,見到這位殿下後,好好聊聊的想法。

    軍人對於那些繁文禮節的重視,遠遠不如文臣那樣看重。再見到李恪時,說了一些場面話之後,很自然的便把話題扯到了軍事上面,大有要考較一番的意思。

    李恪在前世的時候,雖說沒有正經的鑽研過什麼兵書,但是孫子兵法和三十六計的漫畫書卻是看過的。這兩部兵書,在後世已經不僅僅局限於軍事當中,商業領域也是廣泛使用。任何一個對軍事有興趣的人,對於這兩部兵書都更不會感覺到陌生的。至於那些戰略戰術問題,後世的二戰題材的電影中更是演繹的淋漓盡致。用於對敵時,李恪有可能做不到臨機應變,但是口頭上的軍事推演,對他來說還是可以輕鬆應付下來的。

    李恪到來的第三天,大軍班師還朝。在還師的路途中李靖等一眾老將們,對於李恪那層出不窮的新鮮戰術思想大感興趣,一有機會就會和他一起探討。李恪呢,空有一千多年的書面理論知識,卻對於現實中的兵種配置,多兵種協同作戰以及攻城器械的應用等等實際作戰經驗極度匱乏。所以,也正好藉著這個機會好好的學習了一把。

    回程的路上,沒有了滑雪板,行軍的速度也就慢了下來。整整兩個月的時間,大軍才算進入長安地界。而李恪通過這段時間不但學習到很多軍事知識,更是和這些老將們建立了良好的私人關係。

    長安城下明德門外,太子李承乾代天子迎接大軍還朝。李靖、李績、李道宗三人帶領眾將官上前參拜太子,交出虎符,並且進行完獻俘後、進獻臣服國書、獻出傳國玉璽等禮儀後,騎馬跟隨太子進宮覲見天子。沿途受到百姓山呼海嘯般的歡迎時,薛仁貴等人不由得流露出發自內心的驕傲。

    太極宮內,李世民接見班師還朝的眾將,並對有功之人予以封賞。由於吐谷渾王慕容伏允被俘後服毒自殺身亡,這樣一來,俘獲吐谷渾太子慕容順光並繳獲了吐谷渾傳國玉璽的李恪自然也就領了頭功(李世民也有偏袒他的意思),被改封為遼王,領營州大都督,授開府儀同三司。這就意味著,李恪擁有了掌管東北地區軍政大權的資格。薛仁貴則被封為忠武將軍,李恪的營州大都督府折衝都尉。其餘眾將也各有封賞。

    原本,李世民有意改封李恪為楚王,但是李恪在班師回京的路上給李世民上了一道折子。上面說,自己已經成年,想在外歷練幾年。為朝廷盡力,為父皇分憂。折子上還說自己自幼尚武,希望能夠去東北或者西北任職。李世民考慮再三,最終還是決定讓他到遼東任職,一是離京城近上一點,二是東北相對來說還安全一點。除去高句麗的國力還算強盛,其餘各部族都不足以對當地造成威脅。還有一點就是,李孝恭就鎮守在河間府,一旦遼東有事,自己的這個兄弟(叔伯)肯定會第一時間趕去支援。自己的眾多子嗣當中,也唯有他向自己似的,文武雙全,如果不是他要去這兩個地方,自己又怎麼忍心讓他去受這份罪。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