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初唐第一猛將

第一卷初回大唐 第二十七章 又見該死的穿越 文 / 我自漫步

    第二十七章又見該死的穿越

    「岫雲小姐,可否給在下再彈奏一曲昭君出塞曲呢?」

    「唉。我又產生幻覺了嗎?」楊岫雲聽到李恪的說話聲後幽幽的說道:「這裡是大哥家的後花園,他又怎能出現在這裡呢?李恪啊李恪,你為何就不再來看我了呢?難道我就真的對你沒有吸引力嗎?」

    「怎麼會呢?岫雲!恪早就說過,你我的緣分是天注定的,上一世你便是我的妻子,這一世也注定還要做我的妻子的。我這幾天有事耽擱了時間,你不會怪我吧。」

    「啊……」突然間被人從後面攬入懷中,楊岫雲下意識的驚叫了一聲。但是當她聽清對方的聲音後,便不再掙扎。伸出手輕輕地在對方交叉在自己胸前的手上點了一下,又如觸電般的迅速離開。過了一會兒,這才再次把手放在對方的手上,頭也輕輕地向後靠在對方的胸前,柔聲說道:「你,來啦?!岫雲還以為你不會再出現了呢。」

    「怎麼會呢。我……這幾天有事,所以沒有前來看你。今日一有空閒,這便趕緊的趕了過來。你不會怪我吧?」

    「你……能來看岫雲,已經令岫雲喜出望外,又怎會生你的氣呢?……不知公子因何事而不得分身?如果不便,只需遣一奴婢前來知會一聲便可……」

    「也沒什麼,就是近些日子正在家中寫書,一時之間太過投入,這才耽誤了幾天……」

    聽李恪說自己正在「著書」,不由得大感驚奇,回過身凝望著李恪。過了許久,這才毅然說道:「公子如此年紀,便開始著書立說,著實令岫雲佩服。岫雲雖然不才,不敢耽誤公子時間。如蒙公子不棄,岫雲甘心等公子書成之日再來與岫雲相見。否則,岫雲寧死也不能耽誤公子!」

    看到楊岫雲的神情如此的毅然決然,他不由得深感頭疼。據他所知小說一詞起源,一般來說起源於唐朝中葉以後開始流行的「傳奇」(俺知道小說的起源遠遠早於唐朝,為了故事情節的需要,在此就按「傳奇」作為小說的起源,還望各路神仙們莫要以此笑俺無知哈。)。也就是說此時的人,還不知小說為何物,該如何向她解釋呢?「岫雲,你不要這麼緊張,我所說的寫書,並非是要著書立說。而是……講故事……對就是講故事!」

    「講故事?」

    「對。就比如說,當年西楚霸王項羽與漢皇劉邦爭奪天下,前後近四年時間,史書記載不過寥寥幾句。如果我能把這段歷史用講故事的形式把它講出來,比如講講項羽是如何的武勇過人,劉邦是如何的善於用人,韓信是如何的善謀等等。那麼看了這部書的人,在記住這段史實的同時,也不用覺得枯燥。再有就是那些買不起書的人,也可以通過別人的講述瞭解到這段歷史。那些有條件讀書,但是又不想讀書的人,也可以通過這種形式吸引他們去讀書……」

    「岫雲明白公子的意思了。真是難得公子有這份苦心。」

    「每個人生下來就注定有他要走的路。我雖然不能像父皇那樣去治理天下,但是我可以用我自己的方式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蒙公子不棄,岫雲雖女兒之身,但願終身隨公子左右,以為公子大業盡微薄之力。」

    「岫雲……對了,我來前曾經進宮面見父皇,懇請父皇賜婚,想來近日便會有消息」

    楊岫雲聽後臉上一紅,小聲說道:「蒙公子錯愛……」

    「好了好了,就不要再說這些客套話了。這幾日一直忙於寫書,腦袋都大了。岫雲可否再撫琴一曲?」

    「公子有話,岫雲自當從命。」

    ……

    九月初九重陽節。

    散朝之後,李世民攜眾子於御花園假山之上登高遠眺。期間,李世民令眾子各賦詩一首其間,太子及魏王泰搶先賦詩一首,李世民聽後極為滿意,其後齊王佑、蔣王惲也先後賦詩,就連年僅六歲的晉王治也在隨後賦詩一首,唯獨李恪一直站立一旁不曾發言。

    李世民覺得有些奇怪,看了他一眼並未說話。倒是魏王泰在一旁說道:「近日來京城內外無不勝傳三哥急智,為何今日一言不發?莫非心中有事?」

    李恪輕聲歎了口氣,搖了搖頭還是沒有說話。此刻,連李世民都不禁開口問道:「恪兒今日為何興致如此低迷?」

    李恪行了一禮後說道:「兒臣剛才見眾位兄弟之中,唯獨少了六弟愔。心中忽有所感,又怕壞了大家興致,故而才不曾發言。不到之處,還望父皇恕罪。」

    李世民聽後臉色一沉,便要開口訓斥李恪一番。轉念一想,又把到了嘴邊的話嚥了回去。深吸了一口氣,道:「也罷。愔雖頑劣不堪,但是念在你兄弟情深,朕也就不再責罰於你。如果你能在十息之內,以重陽登高為題,賦詩一首。朕便允他回京養病。」

    李世民的話音未落,眾位王子不由得同時吸了一口氣:這哪裡是讓李愔回京啊,分明是以此為借口,變相的拒絕!

    誰知更加令人吃驚的是,李恪向李世民施禮謝恩之後,便脫口道:「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這……」眾王子瞠目結舌:這也太快了吧!緊跟著太子以及魏王泰把目光轉向了李世民。他們的下意識告訴他們,接下來的將是李世民的不快。

    就在他們琢磨該怎樣安慰父皇,讓他不要生氣之時,李世民卻哈哈大笑道:「哈哈哈哈……恪兒啊恪兒,你還是那個脾氣!朕就知道,不逼你的話,你是不會乖乖的賦詩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好詩!好詩!!更難得的是,你居然在不加思索的情況下,出口成章!朕的諸多子嗣當中,你文采當屬第一!」歎了口氣後又說道:「如果愔這個混賬東西,能有你十分之一,朕也不至如此對他!等到他回來後,就讓他暫住在你的府中吧。平日裡你可要對他多加教誨,如果他還是如此頑劣不堪,朕當拿你一同責罰!」

    「謝父皇!兒臣自當盡力。」

    「恪兒,你的三國演義寫到第幾章回了,為何自從上次進宮便再無消息?」

    「回父皇,兒臣已經寫到第四十二回張翼德大鬧長阪橋劉豫州敗走漢津口。」

    「這樣啊……」李世民略作遲疑,喃喃自語道:「寫得太慢,讓人著急……」

    李恪聽後不由得暗自嘟囔道:靠,咋這古今看書的都一樣啊,恨不得一天就看完!咋就不考慮考慮寫書人的辛苦!再一想自己當初,天天在起點等著更新時的心情,不由得汗流浹背。唉!人啊……就怕換位思考……

    「恪兒,朕准你每日進宮,並把當日所寫章節也一併帶進宮中。」

    ……「是,兒臣遵命!」

    ……

    一月後,李愔奉旨回京養病。

    進到蜀王府客廳之內,剛剛年滿十三歲的李愔小手一揮,對著僕從說道:「你們都下去吧。我與王兄有日子不見了,要說幾句貼心話,沒有我和王兄的吩咐,任何人敢接近客廳十步之內,當心我打斷你們的狗腿!」

    蜀王府的僕人們在看到李恪點頭之後,紛紛離開客廳。

    僕人們一離開,李愔便迫不及待的坐在了太師椅上,一邊扭動著屁股,一邊自言自語道:「靠,我當初咋就沒想到要造兩把椅子出來呢!……」

    聽到對方那後世所獨有的口頭禪,李恪震驚了!即便是口水順著張開的嘴角流了下來,也毫無知覺。

    看到李恪吃驚的樣子,李愔神秘的一笑,跳下太師椅,來到他的近前,跳起來用力的在他的胸口捶了一拳,說道:「我的好三哥,您剽竊詩仙的詩也就罷了,好歹人家也是唐朝人。你盜用周董的菊花台就過分了吧?你就不怕人家也穿越過來,找你維護版權!」

    「你……你……你……」李恪伸手指著李愔半天沒有說出一句完整的話來。

    「你什麼你,難道就允許你穿越不成!好啦,趕緊擦擦你的口水吧,衣服都濕了,噁心不噁心啊!」

    直到這時,李恪這才算回過味兒來,用衣袖擦去口角的口水罵道:「靠,這叫什麼事兒!穿越還帶大波兒哄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