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初唐第一猛將

第一卷初回大唐 第二十三章 父子談心 文 / 我自漫步

    第二十三章父子談心

    時間回到八月初,李恪印刷《論語》成功的第二天,李世民將《論語》以及活字帶到朝堂之上,讓眾臣予以評論。此時,朝中眾臣早已習慣了這位蜀王殿下所發明的新奇玩意。不管是茶葉還是太師椅,都已經深為眾人所熟知與喜愛,就連幾日前剛剛開業的那家酒樓,殿上之人也大多已經光顧過。就比如說那家酒樓所特有的「辣椒」吧,剛入口時,如同吞火一般,可是卻令人回味無窮。這位蜀王殿下,雖說善於創造新奇玩意兒,但是價格也是高的離譜,在令你愛不釋手的同時,又忍不住心有餘悸。

    就當所有人認為,此書一定又是天價之時,這個王爺居然定價每本只有五百文。要知道,之前雖說也已經有雕版印刷供批量印製書籍,但是限於雕版不易、雕版容易耗損且不易保存的諸多因素限制,刊印出來的書籍根本就不是普通人家所能夠買得起的。如今,這位蜀王殿下定價如此之低,還真如陛下所說那樣,要讓平民百姓也買得起書,看得起書。這位蜀王殿下,行事還真是與眾不同。不由得對他的這一舉動大加讚賞。

    李世民趁機提出要給李恪授以「開府儀同三司」,卻不料公孫無忌、魏征等一干老臣則大加反對。理由是:蜀王尚未成年,此時不宜操之過急。

    李恪雖說當時並未在場,但是事情發生在每月初的大朝堂之上,好巧不巧的是殷洪悅這個世襲的混混公爺也必須參加。於是,下了朝會便立即趕往蜀王府。由於這段時間,一直在四處忙碌而中暑,正在家休養的李恪,聽到這個消息後一個高從躺椅上蹦了起來,跺著腳破口大罵長孫無忌、魏征不是東西。緊跟著派人傳話,今後凡是長孫無忌以及魏征家到店裡買東西吃飯,價錢一律加倍。

    殷洪悅一看事情要壞,連忙勸解道:「恪,不要生這麼大的氣。不管怎麼說,長孫大人也是你舅父。鬧得太僵了,,大家面子上都過不去。」

    「呵呸!這老匹夫哪有個當舅舅的樣子啊,一家人不知道幫襯著說點好話,反倒把好處往外推。我沒有這樣的舅父!還有那個魏征……」李恪這一口氣就足足罵了有十分鐘。

    勸了一陣,見到沒有效果,殷洪悅只好先行告辭。時間不長,魏奕氣喘吁吁的跑了進來。氣都沒喘勻,便連忙不迭給李恪賠禮道歉。好話說了一籮筐,直到拍著胸脯說要在最好的酒樓擺上一桌,給他賠禮道歉,李恪這才勉為其難的答應不再在價格上為難魏家。

    轉眼間中秋佳節將至,家家戶戶都在準備中秋食物,李恪名下的天下一品酒樓也不失時機的推出了象徵月圓人團圓的月餅(月餅一詞,最早出現的文字記載於北宋年間)。由於做工外形精細、味道鮮美且口味獨特又種類繁多,價格也適中,所以一經推出立即便風靡京城。甚至還出現了供不應求,排起長龍購買的奇異景象。

    御花園內的涼亭內,李世民一邊品嚐著李恪送來的月餅,一邊語重心長的對他說道:「恪兒,你這一年來一直在忙碌,但是所做之事多於政事無關,關於這一點,朝中大臣對你多有詬病。你要注意一下自己的言行舉止。」

    李恪站起身給李世民的茶杯內倒滿水,說道:「他們那是在嫉妒兒臣,父皇不必去理會。」

    「據說你在自己的店舖之內立有規矩,凡長孫一族前去購物,價格都要貴上一倍,此時可否屬實?」

    「父皇,此等小事,您又何必費心。兒臣心中有數,不會做出過分出格之事來的。」

    李世民搖了搖頭,沒有就此事繼續糾纏下去。「恪兒,你自幼便聰穎好學,朕一直對你寄予厚望。轉過年,你便十七(虛歲)了。也該收收你這散漫的性子,幫著為父治理天下了。」

    「父皇,如今我朝人才濟濟,文有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魏征等能臣替您治理朝政,武有李靖、李績、程知節、尉遲敬德等人為您開疆拓土,戍守邊關。太子殿下更是文武雙全,大有父皇昔日風采。父皇又何必難為兒臣,讓兒臣涉足朝政呢?」

    「你這話似是另有所指,是否有事瞞著朕?」

    「父皇,您看兒臣如今,雖說並未涉及朝政,但也是在為民出力。兒臣早就聽說,朝中之人有人抱怨,說兒臣恃寵生嬌,藉著父皇的寵愛大掙黑心錢。但是父皇不妨想想,兒臣牟取暴利的行當都是哪些?都是那些奢侈品,都是那些與平民百姓沒有什麼關聯,或者說都是普通平民消費不起之物。再說,兒臣又沒有逼著他們去買,是他們自己願意去享樂,與兒臣何干?但凡與百姓有關之事,兒臣可否有肆意哄抬物價。兒臣這也是用另外一種方式在為朝廷盡力罷了。兒臣一直認為,民富才能國強。當然兒臣所指的『民』不是那些少數的地主富商,而是那些貧苦的百姓。這有這些佔著絕大部分的人都富了,國家才能真正的富強起來。」

    「恪兒,你的想法很好,非常有道理。但是這些都充分說明你有心為朝廷出力,可是你卻不這樣做,為什麼?朕要知道真正的原因,而不是那些借口。」

    「父皇真的想知道嗎?」

    「當然。」

    「那您要保證不會生氣。否則的話,兒臣寧可讓您責罰也絕不會說出來的。」

    「說吧。朕不生氣。」

    「父皇可知道長孫無忌那個老匹夫……」

    「恪兒,不管怎麼說,他也是你的舅父……」

    「他不是我舅父,是太子殿下、魏王泰以及晉王治的舅父。他針對我,其實也沒有什麼,他的外甥是太子,自然要凡事向著太子,這些我都可以理解。所以,兒臣這才會故意要造成我們對立的態勢。」看了看正在認真聽自己講的李世民,李恪繼續說道:「如果說太子殿下不像現在這般英明果斷,那麼兒臣也許會去在父皇面前表現一番,爭取得到父皇的歡心。但是現在不一樣,所以兒臣只好退而求其次,徹底退出朝廷,轉而用別的方法替父皇出一份力。」

    「恪兒……」

    「父皇,難道您希望您的兒子們將來禍起蕭牆,骨肉相殘嗎?兒臣……」

    「恪兒,朕……為父真沒有想到,你居然會有如此心懷。唉,這些年真是苦了你了……今後你不管遇到什麼為難事,儘管和為父說。」

    「謝父皇。兒臣今後的志向便是在民間傳播知識。開民智,方可令百姓富足國家昌盛。像現在這樣,兒臣也不過是不得已而為之,沒有足夠的資金,便無法令更多的百姓受益。兒臣這也算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吧。」

    「嗯,恪兒說的有道理。這樣吧,年後你便去你的封地之官。蜀地富庶,人口眾多,正好適於你施展抱負。」

    「父皇,兒臣不能去蜀地。」

    「為什麼?……你是不是怕被朝廷中人所詬病?朕還沒有老糊塗!」

    「父皇,這方面兒臣並不擔心。只是蜀地與外界隔絕,進出極為不利。兒臣今年還不滿十八,難不成終生都陷於絕地。兒臣寧可不要封地,也不願遠離中原之地。」

    「也罷。待朕想想再做決定。」

    離開皇宮,李恪心中極為舒暢。今日一番談話,可謂意外驚喜。正不知該如何令李世民知道自己的心思之時,對方居然主動送上門來,自己的這個便宜老爸,還真是上道。

    中秋前夕,皇帝傳下旨意:中秋之夜將登上城樓,與民同樂。

    中秋夜,李世民率一眾子女以及眾臣一同吃過晚飯,並且在城樓之上接受萬民叩拜之後,這才放子女們去自由活動。李恪剛要走時,李治從一旁跑了過來抓住他的衣角,睜著那雙可憐兮兮的大眼望著自己。轉身望向李世民,見到他正目帶笑意的望著自己,知道他這是同意了,便將李治抱起邁步走下了城樓。

    走出宮門便是朱雀大街。朱雀大街寬150米直通長安南門明德門。長安城被朱雀大街一分為二,街東側歸萬年縣轄;街西側則歸長安縣管轄,取意萬年長安。平日裡這裡是不允許百姓們隨意出入的,但是今夜朱雀門之外遍地綵燈高掛,處處洋溢著歡聲笑語。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