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獨舞的軍閥

龍騰世紀 第三十一章 總理逝世 劉楊叛亂 文 / 憂鬱的野狼

.    東征聯軍將士英勇奮戰,相繼攻佔海豐、陸豐等地。校軍與陳炯明主力之林虎部在揭西棉湖展開決戰,以教導第1團1000餘人,對抗萬餘精悍之敵,大敗陳炯明主力3萬餘人,奠定了第1次東征勝利的基礎。之後,校軍在東征前線節節勝利。

    然而,就在廣大民眾為東征軍的勝利歡欣鼓舞的時候,從北方卻傳來了一個讓於1925年3月12日不幸病逝於北京協和醫院……

    3月13日胡漢民令軍校下半旗,停止操課。留校學生一律臂纏黑紗,以志痛悼。為避免影響軍心,未告知東征軍前線,秘不發喪。

    3月21日校部行營在東征前線接胡漢民來電,才知道校總理孫中山病逝。

    黃埔軍校大操場中,胡漢民向留校人員宣讀著孫中山總理的遺囑(此為政治遺囑):

    余致力國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積四十年之經驗,深知欲達到此目的,必須喚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鬥。

    現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務須依照余所著《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及《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繼續努力,以求貫徹。最近主張召開國民會議及廢除不平等條約,尤須於最短期間,促其實現。是所至囑!

    王旭等留校三期入伍生在操場中默哀,無不悲痛萬分。

    「總理雖然逝世,但是總理的精神不死,總理彌留之際依然叮囑:『和平,奮鬥,救中國!』。我等身為革命軍人,應該秉承總理遺志,致力於救國事業,為革命而奮鬥不息!」

    「致力於救國事業,為革命而奮鬥不息!」數千個堅毅的聲音吼出,向世人宣告他們為革命事業一往無前的決心。

    就在舉國上下為孫中山總理逝世哀傷不已的時候,一些軍閥卻蠢蠢欲動,準備篡奪革命政府權力。

    遠居滇省地軍閥唐繼堯以為可以一舉吞併廣東。遂於3月18日發表通電。宣佈就任副元帥之職(1923年孫中山重建大元帥府時曾請唐繼堯出任副元帥。不過唐繼堯拒絕了)。企圖以孫中山合法繼承人自居。篡奪南方政府權力。唐繼堯還聲稱。要率兵10萬。進駐廣東。

    廣州軍民得知這一消息後。都憤怒不已。總理屍骨未寒。這裡軍閥就要撲滅革命之火。篡奪權力。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明令駁斥了唐繼堯地所謂「就職」通電。指出總理在世之時。顯抗命以縱恣。總理去世之後。假名義以專橫。

    「我就知道這些舊軍閥沒一個好東西。一個個就知道搶底盤。壓迫人民。應該請校長帶著東征軍把唐繼堯這樣地國家禍害全滅了!」李維藩此時恨恨地喊著。彷彿要把那些軍閥全震死。

    「少爺。我們要不要家裡出兵給唐繼堯找點麻煩?憑我們清風山現在地實力。要拖著滇軍還是很容易辦到地。」葉世平小聲問著王旭。

    以清風山自衛軍現在地戰鬥力。要製造麻煩不讓滇軍出兵確實不難。但是這樣一來就暴露了清風山勢力。以後會面臨滇軍地大力圍剿地。況且。王旭是知道滇軍最終也沒能力威脅廣州。自然不會多此一舉:「現在暫時不要輕舉妄動。滇軍一時半會是沒辦法把手伸到廣州來地。」

    吳守辰也一改常態。這次沒有和李維藩頂:「我們國家為什麼這樣貧弱。還不就是因為這些軍閥割據。我輩軍人。考入黃埔軍校。就應以打倒這些軍閥為已任!」

    王旭在一旁聽得背後有點冒冷汗,實話說,清風山現在也算是一股軍閥勢力了,雖然不怎麼為外界所知。要是讓這兩個情緒激動的傢伙知道自己就是一個小軍閥頭子,說不定會拿把槍就突突了自己。要真那樣可就冤了,王旭自認沒做過什麼對不起人民眾的事。

    五班裡最沉著冷靜的果然還是黃公略,他向大家分析著目前廣州的形勢:「其實對廣州威脅最大的並不是遠在滇地的唐繼堯,他即便要出兵也不是一時半刻能到的,真正迫在眉睫的威脅的是楊希閔和劉震寰。楊希閔雖然任東征聯軍總司令,但實際上抱消極觀戰之態度,總司令部形同虛設,與右路軍視同秦越。早在開戰之初,滇、桂軍就屯兵於增城、博羅之間,逡巡不進。由此可見,這些軍閥和革命並不是一條心的,現在總理不在了,他們更是蠢蠢欲動了。」

    「那還等什麼,趕緊上報軍校高層轉達校長,東征軍回軍先把楊希閔和劉震寰的軍隊控制住,先下手為強啊,否則晚了廣州就危險了。」李維藩一下叫開了。

    吳守辰質問道:「現在東征還沒有結束,如果撤回來,東征怎麼辦,萬一敵人反撲怎麼辦?」

    連三期的入伍生都能推斷出來的,黃埔軍校高層怎麼可能想不到呢?關鍵是高層現在對楊希閔和劉震寰採取什麼樣的應對政策,但無論如何都不是王旭這些入伍生能影響到的。王旭很清楚這一點,勸說道:「李維藩別衝動,我們能想到的,軍校高層能不考慮到嗎?真有什麼異變,會有命令給我們的。這些天大家執行警戒任務的時候多注意些就是了。」

    黃公略也贊同道:「王旭說得沒錯,今天以後,大家都要留心點,盯住附近的滇、桂軍隊。」

    李維藩聽後反而興奮了起來:「他們要是敢來正好,王旭你不是很遺憾沒能參加東征嗎?楊希閔和劉震寰要是真敢叛亂,那就是我們三期留守人員表演的時刻了!」

    軍閥和革命政府存在著根本性的衝突,楊希閔和劉震寰最終還是走上了對抗革命的自毀之路。

    唐繼堯不斷許以厚利引誘楊劉叛變,他允許楊希閔返回雲南大理招兵,而楊希閔則表示「擁唐入粵」。劉震寰親赴雲南,催促唐軍早日動身。此時,陳炯明、林虎、鄧本殷、申葆藩等,也公開或暗中向唐示好。

    4月初,劉震寰發表通電,指責國民黨中央通電討唐繼堯為「不當」之舉。5月初,楊希閔潛赴香港,會見段祺瑞的代表和唐繼堯。唐繼堯以副元帥名義,委劉震寰為廣西軍務督辦兼廣西省長,並認可段祺瑞委任楊希閔為廣東軍務督辦兼廣東省長。

    恰與此時,東征軍遠駐東江,廣州十分空虛。

    廣州危急!

    革命政府危急!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