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亂三國之親兵傳奇

第七卷 荊棘遍地統一路 225 當頭一棒 文 / 風靈子夜

    225當頭一棒

    鹿門學院裡,龐德公等人對坐無言,北方霸者的回擊如此之迅猛讓他們措手不及,事先也曾想過會發生這樣的事情,然而預防措施卻嚴重不足,鋪天蓋地的流言幾乎是瞬間就席捲荊州,各部均對始作俑者心生不滿尤其水軍為甚,以蔡瑁為首的蔡家不甘失敗藉機擺出一副引人同情的受害者形象,掌握在劉備手裡的地方除了經營數年的長沙外,新近歸於他麾下的新野士卒紛紛不再配合,整編和訓練一下中斷,光是為了解決這次洶湧的民情就已經焦頭爛額,更別想他們策劃的全掌荊州。

    龐德公打破壓抑至極點的沉默:「此事是我考慮不周,太過小覷曹賊的實力,以致落到如此田地。」

    黃承彥一個勁搖頭:「不能全怪你,我們事前都沒想到北方的反應如此快,反擊如此激烈,不過也因此得知曹賊的細作究竟滲透了多少進來,有得必有失,相較而言我們不過小輸一場,今後謀劃必須更加小心,畢竟南方實力遠小於北方,除了水軍可堪一戰,陸戰絕無對抗可能,因此今後為保證荊州安危,水軍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可惜蔡家經營水軍多年,無法在裡面安置人手,何況蔡瑁的水戰能力不及江東卻仍然在諸人之上,文聘等人能進行水戰但缺乏水戰經驗,一旦換將被江東乘虛而入」

    司馬徽看的通透:「與江東的戰事必將持續,除非曹賊立即派兵南下,只有面臨強大壓力才有可能與江東停息戰火,否則前面的謀劃只能成為一場空,孫策雖然也參與了這次針對曹賊的行動,可他所面臨的壓力卻要我們小太多,長時間的統治加上當地世家地協助。形勢比荊州好上許多,利用軍心不穩的機會入寇」

    在座的臉上齊齊變色,內憂外困交加之下荊州極有可能不保,龐德公整張臉苦的扭成一團,弄巧成拙的感覺實在太差,為了劉備上位不惜犧牲埋伏在州牧府的暗子數名,還給江東世家許下好處,結果卻是這個樣子如何能讓他好受。絕對的實力面前計謀完全派不上用場。

    諸葛亮全無以往的意氣風發,緊緊皺著眉頭問道:「就算江東想打也不是這麼容易,江夏有文聘駐守,突襲可一不可再,強攻是打不下來地,廬陵方向出擊也難以逾越,劉磐駐守安城,魏延駐守攸縣。黃忠坐鎮長沙形成一個三角,要想通過也極為不易,惟一可慮的是荊州的謀士蒯氏兄弟要安穩人心無法脫身,劉備身邊僅有元直一人還要防備北方,怕是顧不過來。」

    龐德公考慮良久。最後頹然放棄:「本來還想再過段日子將孔明放出,現在看來必須提前行動,你們意見如何?」

    黃承彥和司馬徽同樣的無奈,本來還可以繼續造勢。但眼下情況已經不容許,唯有點頭同意龐德公的提議。

    龐德公獲得兩人的同意後,對諸葛亮說道:「孔明,你且回南陽,我將在半月後安排元直提醒玄德前去延請你出仕,至於士元,還要緩上一陣,出使江東獲得的成就與結果來看是失敗的。我想讓他前往許昌進入許昌學院探探虛實,先賢提出地士農工商分類他們憑什麼讓士人降低身價,鄭玄,孔融無一不是名士,竟然被墨家,商人欺負上來也不出聲,我看他們是老的沒救了。」

    諸葛亮心頭一陣輕鬆,面上卻為難的說道:「出仕並無問題。可北方和南方同樣重要。是不是讓元直回長沙主持大局,魯肅未能成功打下廬陵不是他能力不足。而是支援及時,元直事先定下的烽火求援發揮了作用所致,因此讓熟悉長沙的元直回來比較好,至於北方則交給我來辦,曹賊不來則已,來了必教他片甲不留。」

    龐德公沉思一會抬頭說道:「也好,有元直坐鎮南方必然無憂,江夏方面由老夫去親自和蒯氏兄弟交涉,相信他們還是會賣幾分面子,派大軍支援文聘,那裡一旦被破則荊州中間大門洞開,比長沙失守更為可怕,至於曹賊,估計多半不會出兵,荊州和江東打生打死才是他們希望發生地情況,孔明你留意一下,看有無機會挑撥曹賊引軍南下,間接促成荊州和江東的聯盟。」

    諸葛亮點頭應諾下來,接著又提出新的建議:「只憑荊州一地對抗北方仍顯不足,是不是聯絡一下蜀中吳家和漢中楊家,讓劉備入川獲得立足之地,就算暫時失敗也不必因為無後路而徹底失去希望。」

    黃承彥連聲稱妙:「不錯,西川易守難攻,自古就有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說法,昔日高祖就是從川中出發掃蕩天下最終擊敗項羽,此策可行,就由我去聯絡兩家,西川地劉璋那裡應該不成問題,其人闇弱無能又沉迷酒色,吳家應當願意接受,漢中張魯就難說,他完全放權給楊家,軍中,王府都是楊家的人,要說服楊家接受不太容易,楊松此人精明異常,借助五斗米教收攏民心,把漢中經營得如同鐵桶一般,除非答應讓楊家獨佔漢中,否則他不會同意換個主上。」

    諸葛亮眼裡閃過一絲殺意:「岳父儘管前去,只要能夠入川,漢中那彈丸之地想守住也要看我們同意不同意,只要聯合吳家施壓由不得他們不從,最好他們不要同意,這樣揮軍打下漢中就不必顧忌,趁勢削去楊家手裡所有的權力和軍隊,看他們還能蹦達到天上去否。」

    龐德公毫不動容,在他看來阻擋恢復漢室的都是敵人,楊家又怎樣,最多只是在大旗上添加一抹血色:「那就此決定,各人都去準備一下,情況緊急,先前我們借助北伐的機會爭取到的時間不多,,必須在曹賊可能的攻擊來臨前完成,我等共勉。」

    所有人立即行動起來。諸葛亮首先告辭,他要回南陽隆中等候劉備的到訪,需要準備地東西很多;黃承彥隨後離去,他的方向直指西川,與吳家交情不多但必須盡力,否則多年地謀劃盡付流水,孟建等四人則是前往南陽幫助諸葛亮造勢,不過孟建提出前去許昌聯同龐統盡力取得更多消息的想法得到允許。在諸葛亮出仕劉備後才會前去,龐德公最後也離開鹿門,在派出得力心腹去江東傳令龐統後,他就前去襄陽州牧府找蒯氏兄弟,獲得這兩人的支持後才好安排下面的事情,蔡家同樣也要安撫,這次蔡家損失慘重有他在出力,但形勢逼人下暫時還離不開蔡家。所以他不得不親自前往,必要時犧牲一些利益,只要穩住蔡家,恢復漢室後有的是手段解決這些沒有多少頭腦的人。

    柴桑孫府裡,孫策在那說話。臉色憋得通紅,但話裡地怒火任誰都能聽地出來:「公瑾,你不是說此次出戰絕無問題地嗎?但現在怎麼說,好不容易打下地江夏為了廬陵不得不再度交出。下次不可能再有這樣的機會出現,難得荊州不穩,我們卻面臨無法攻擊的窘境。」

    魯肅沉默不語,他幾度攻上廬陵城牆卻被趕了下來,最終被拖延到援軍趕來,被迫放棄,怎麼說都不甘心,但失敗就是失敗。不是隨口找個理由就能推卸責任的,何況他是老實人,戰況是什麼樣他就照著回報,弄虛做假不是他的作風。

    周瑜替魯肅分辨道:「廬陵之所以攻略失敗,在於長沙援軍到達過快,烽火台的存在事前並沒被細作所察知,哪知道驛站裡竟然準備著大量木柴,燃起後沿路直達。就算想撲滅也來不及。並不是子敬的錯誤,另外此戰目地已經達成一半。廬陵重回我手,使得荊州對江東再無機會從廬陵進軍。」

    孫策深呼吸數次,平復好心情向魯肅施禮道歉:「我脾氣暴躁,方才只是氣頭上的話語,還請子敬不要見怪。」他知道江東謀士實在缺乏,何況魯肅已經盡力,他的火發得毫無理由。

    魯肅連忙站起來回禮:「不敢,多謝主公不罪。

    周瑜待魯肅起身後對孫策說道:「其實現在才是江東的好時機,劉表剛去繼任的劉琦無力掌控荊州,現在劉備入主已成定局,不過曹操地謠言來得正是時候,軍心大亂之下數年內無力出軍,反而予以我軍機會,此時再度出兵必破荊州。」

    孫策喜動顏色,一眾大將紛紛請戰,以立下軍令狀來爭奪前鋒。

    魯肅打斷他們的爭吵,勸阻道:「主公,此時不是進軍荊州的時機。」在孫策和眾將的怒視,周瑜和一眾文臣地若有所思中油然說道:「肅這麼說是因為數點,一,山越未平,牽制我軍大量精力,此事必須想辦法徹底解決,否則日後必被拖累更多;二,糧草不足,發動大軍突襲江夏與廬陵消耗甚多,存糧已然不足,這點子布大人最為清楚;三,吞併荊州並不是短時間就可實現,大舉進攻會刺激到荊州,壓下矛盾同心協力抵禦我軍;四,萬一曹操在我軍與荊州相持不下的時候突然插手,如何應對?」

    四個問題讓一眾陷於興奮的大將冷靜下來,孫策輕輕敲下桌子,問道:「子敬既然提出這些想必對於解決這些問題有了萬全之策,不妨說來聽聽。」

    魯肅自信的說道:「遵命,先說山越,這點不難解決,這次隨我出征廬陵的賀齊將軍提出平越三策,肅仔細看過,確為上策,一會就將修改後的文書交與主公;糧草問題的解決則全在曹操,聽聞兗州試種名為稻穀的農作物,畝產六百石,如果在江南地方種植更可一年兩熟,推廣後相信後年開始即可不必再為糧草發愁;至於荊州,肅地意見是攻勢暫緩,與劉備達成聯合協議,兩家聯合就算曹操來犯也可高枕無憂。」

    孫策前面還聽得開心,到後面聯合劉備就漸漸皺起眉來:「我縱橫江東數載,憑什麼還要聯合劉備才能北據曹賊,此事不可再提,先把平越三策拿來,等我看完這個再說,至於稻穀,你們可派出細作前去偷種子或者打聽出處,一旦證實立即大量種植。」

    魯肅還要說話,周瑜拉了他一把,立即會意收聲。

    孫策看完平越三策立即把賀齊任命為平越將軍,派給三萬大軍由他統帥專職平定山越,然後宣佈今天到此為之,眾人紛紛告辭,隨後又偷偷叫人通知周瑜,魯肅和張昭去內堂議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