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龍騰世紀 第一章 關中經略 第三十節 陳倉故道 文 / 莊不周

    ,消讓韓信起來。韓信好久才把心情平復下尉出」削一會兒茶,若有所思的看著天空皎潔的明月,忽然說道:「你們說,陳余、盛荼他們想幹什麼?」

    韓李二人不吭聲,低下頭喝茶。共尉轉過頭看著他們,沉默了片玄,忽然笑道:「韓信,我記得你當初的志向是萬戶侯,現在你是萬戶侯了,可滿意?」

    韓信有些窘。剛才共尉說那句話,他和李左車沒有回答,並不是他們不知道其中的原因,只是不好說出口。說實在的,他現在雖然已經達到了當初的志向,做了萬戶侯,可是現在他的想法又不一樣了,他也希望能更上一層樓,比如做個王。按理說,共尉現在只是一個西楚王,他做個萬戶侯,等共尉統一天下,以他的戰功,封王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但是共尉的新官制中,連列侯都不能治民,那就算封了王又有什麼用,不就是食邑更多一點嗎,也就是個十萬戶侯又怎麼樣。不能治民,那就還是自己的封地。

    正因為如此,韓信也有些失望。他本來以為,共尉要抑制他的戰功,會不讓他再作戰了,但是現在共尉交給他這集重大的任務,又讓他有了一些想法。面對共尉的這個問題,他還真不知道如何答起。他想告訴共尉他想稱王,但是又怕共群因此忌憚他,乾脆不讓他帶兵了。不讓他打仗,那比不封他為王可嚴重多了。

    「你想封王嗎?。共尉又追問了一句,然後又把目光轉向李左車,問了同樣的一句:「左車,你想封王嗎?。

    「臣」李左車也有些結巴,他想了想,重重的點了點頭:「想」。接著又輕聲說道:「不瞞大王說,臣確實想過封王。

    「呵呵呵,」出乎他們的意料,共尉朗聲笑起來,擺擺手示意他們不要緊張:「我知道你們想,我也知道很多人都想。陳余、盛荼他們,都想

    韓李二人鬆了一口氣,這是實情,但是沒人敢在共尉面前說。現在共尉自己說出來了,反倒輕鬆了。韓信的臉紅了紅,下意識的看了李左車一眼,忽然覺得有些慚愧,自己就沒有李左車的膽量,當著共尉的面說希望能封王。

    「其實,王的稱號,我不是不能給你們。但是,就和列侯一樣,我不能給你們治民權共尉歎了口氣,喝了口水,潤了潤嗓子,眼神奕奕生輝,韓信和李左車知道,這是共尉要向他們這兩個親信吐露心聲了,共尉能把秦朝的宮室分給眾臣為府第,自己只佔了極小几座宮殿,就可以看出他不是個不能共富貴的人,但是他堅決不給治民權。他這麼做必然有他的道理。

    「你們都是熟讀史書的人,能不能告訴我,為什麼是與周王室同姓的鄭國先稱霸,向王權起挑戰?」共尉目光灼灼的看著韓信和李左車。

    韓信猶豫了一下,他是讀了不少書,但主要是兵書,對於其他的,他有所涉獵,但不是很關心。而李左車雖然也是以兵法為主,但是他讀書的範圍比他廣,思索得也比他深,想必有所知曉。

    李左車眨了眨眼睛,慢慢的說道:「鄭國雖然是與王室同姓但是時間久了,血脈遠了,這其間的親情自然也就淡了,所以」

    共尉笑了,點點頭表示贊同,又問道:「春秋五霸中晉文公姓什麼?。

    「也姓姬韓信和李左卓異口同聲的說道。

    ,萬

    「你們看,都姓姬,最後都反目為仇了,不過這也算不了什麼,東周西周都是周王室的宗室,照樣不是為了點水源而打得不可開交?。共尉拍了拍手掌,慨然歎道:「同姓如此,異姓就更不用說了,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前前後後幾百年,華夏的士伸君子們在幹什麼?在內鬥!堂堂的周王室居然被犬戎佔了鎬京,最後還要由當時還是蠻夷的秦人護送到成周。到了後來,更是什麼人都來對周王室踩一腳,有誰還記得他們當初是一個血脈?」

    韓信和李左車面面相覷,他們有些明白共尉的意思了。同姓都不能分封,更何況他們異姓了。但是共尉說得也有道理,如果現在分封諸王,共尉在,這些諸王還能安份守已,他們君臣之間還有情份,可過了若干年,情份淡了,那還不互相攻擊?到了那時候,共尉就是周王室,他們諸王就是春秋五霸,戰國七雄,一想到子孫之間會生死搏殺,他們就不寒而慄。

    「你們希望我們的子孫互相攻殺,然後你李左車的後人挖了韓信的陵,或者是你韓信的子孫挖了李左車的陵嗎?」共尉戲豫的看著韓信和李左車:「或者是你們哪一個人的子孫挖了我的陵?」

    韓信和李左車互相看了一眼,苦笑著搖搖頭,他們現在關係很好,那當然不希望後代反目成仇,但是這又似乎有些渺茫,周王室,鄭國,晉國都是同姓,最後還翻了臉呢,何況他們這些異姓。

    但是,不能封王,不能享盡富貴,那現在奮鬥又

    「你們說,如果歷史能重演一遍,或者周武王和周公旦他們知道會是後來這個結果,他們還會分封諸侯嗎?」

    韓信喃喃自語:「不會。」

    「再問一句,如果已經分封了之後才知道這個結果,他們會怎麼辦?」

    李左車和韓信互相看了一眼,寒氣頓生。怎麼燦一個個的收拾羅,把那些有可能威脅到王室的人先給收拾了,這樣王室才會安全。

    「如果現在我對齊王建說,封他萬戶侯,你說他會有什麼反應?」共尉臉集的笑容越的濃了。

    「他當然感激涕零了。」韓信脫口而出。齊王建是被餓死在松拍之間的,別說封他一個萬戶侯。就算封他一個幾百戶的侯,他都已經謝天謝地了。

    「韓信,你是希望能做一個能平平安安的傳下去的十萬戶侯,還是希望做一個。王?」

    韓信一下子愣住了,他想了好半天,才低下頭說:「臣還是願意做個十萬戶侯。」

    「你呢?」共尉轉向李左車。

    李左車卻沒有回答,他鎖著眉頭,凝視著案上的茶杯,茶杯裡倒著天空的月亮,一閃一閃的。過了很久,他才長歎了一口氣道:「大王思慮深遠,非臣所能及。」

    共尉沒有說話,重新看著頭頂的月亮。過了片刻,才慨然道:「鑒往而知來,歷史的作用,不應是讓人借鑒的嗎。明知是條死路,又何必再去重蹈覆轍。華夏大好兒郎,為什麼要把精力放在內鬥之中呢,大好的世界,有太多的疆土等待我們去征服啊。好兒郎,當放眼世界,縱橫天下,何必與自家人拚個你死我活的。」

    韓信的眉毛一挑,忽然問道:「大王,天下究竟有集大?」

    共尉轉過臉看了他一眼,忽然笑道:「你問我,我怎麼知道。你要真想知道,為什麼不用你的戰馬去丈量一下?看看你的戰馬走多少天,才能走到天盡頭。」

    「用戰馬去丈量天下?」韓信一時有些出神,就連李左車都有些神往了。

    共尉拿下了雲中郡和九原郡,項儒鬆了一口氣的同時,又把心提到了半空中。有西楚軍在北面擋著,匈奴人是不可能再侵入河東郡了,他再也不用面對來去如風的匈奴人,這讓他很開心。但是他隨即又現,西楚軍比匈奴人更可怕,匈奴人都被西楚軍趕出塞了,他們如果要南下,他豈不是更沒有還手之力?北有東柱國弗信,西有細柳將軍呂臣,項儒感到了一陣陣寒意。聽說共尉和陳余在雲中會盟,他們真的是只為了對付匈奴人嗎,會不會是針對他項傷?

    項住不敢大意,他在河東境內緊急徵兵,人馬總數增加到十萬,司馬欣兄弟防守蒲板,蔡寅、武滿駐守上黨的壺關,以防陳余突然襲擊,而他自己帶著五萬多人駐守在晉陽,兼顧雁門郡和恆山郡。他知道駐守在雲中的是西楚東柱國韓信,但是他並不擔心,他一直覺得,韓信那次戰勝他,只是機緣巧合,而後來他一戰克敖倉,二戰克函谷,都是他們的軍械犀利,並不是韓信有什麼能力。因此,他只要有同樣的軍械,完全可以擋住韓信。

    因此,他向彭城出急書,河東被共尉和陳余三面包圍,兵力捉襟見肘,同時境內的民力也負擔不起這麼多的兵力,長此以往,不用打就能被他們拖垮,請霸王立刻做出決斷。

    項羽接到項詫的報急文書時,剛剛脫去范增的孝服。三個月的守喪,讓他整整瘦了一圈,鬍子拉碴的,有些嚇人,乖女兒項琳見他終於脫掉了孝服,趕上來和他親熱,卻被他的鬍子刺得哇哇大哭,再也不沾他的身了。

    看了文書之後,項羽感慨不已,自己服了三個月的喪,共尉卻又打了個大勝仗,把匈奴人徹底趕出長城了,真是讓人意想不到。

    他站在地圖前想了很尖,最後把項悍找來了。

    「你再去關中一趟。」

    項悍躬身應諾,卻不離開。

    項羽接著說:「你告訴共尉,我已經服完喪,他也打完匈奴了,我們應該坐下來好好談一談。」他伸出手,在地圖上戈了一大圈,最後落在大樑上:「就在大梁吧。大粱,就是我們的分界線。」

    「大集,你是說」項悍有些遲疑的說道。

    「不錯,如果他願意,我可以與他平分天下,大梁以東歸我,大梁以西,歸他。具體怎麼分,我們到時再議。」

    「如果他不願意來呢?」

    「他會來的。」項羽笑了笑,神情很自然:「他不來,我就聯合齊趙,一起入關。」

    項悍點了點頭,轉身退了出來。他知道上次武涉去齊國見田榮談得不錯,田榮被項羽打怕了,如果能和項羽談判,對他來說是再好不過的事情。至於陳余,因為項羽一直沒有鬆口承認他這個代王,所以被逼得和共尉走到一起了,如果項羽願意承認陳余這個代王,承認趙王歇,那麼他沒有道理還跟共

    項悍匆匆起程,再次趕赴關中。武涉也沒有歇著,北上燕代。和盛荼、陳余會談,項聲南下,找九江王英布、衡山王吳苗,要他們調集兵馬,準備作戰。與此同時,他找來了張耳。張耳自從被陳余趕出來之後,一直呆在項羽這邊,項羽沒有虧待他,讓他擔任了自己的左尹。配合項伯管理民政,他的兒子張教也在軍中任職。這次因為可能要和陳余商談,項羽提前和張耳打了招呼,告訴他這只是權宜之計,事成之後,他一定不會虧待張耳。張耳雖然很懷疑他這句話能不能實現,但是人在矮簷下,不得不低頭,只得唯唯諾諾的應了。

    項悍趕到關豐的時候,共尉卻不在關中。

    他從雲中回來之後,就趕去陳倉。陳倉一帶清理出一條故道,對溝通漢中和關中有重大的意義。項悍問他什麼時候能回來,留守的上柱國白公一攤手,那可不知道,這修路的事情很難說,也許半年。也許一年,大王雖然不可能一直呆在那裡,但是兩三個月總是有的吧。他還安慰項悍說,你不用著急,馬上就到年底了,大王一定會回來主持審計的,對三公一尉的審計,向來是共尉重點抓的事情,他不會落下的。

    項悍一聽就急了,開玩笑,等到年底?那怎麼行。他二話不說,向白公討了一張關傳,直奔陳倉。白公倒也通情達理,馬上給他開具了軍用的關傳,不僅一路通行無阻,必要的時候,還可以到各地的駐軍白吃白喝,借調馬匹。

    項悍見到共尉的時候,共尉正在給開道的人慶功。陳倉道並不是新開的路,原本就有一條路從散關直到漢中,但是時間太久了沒人走,這條路已經被雜草淹沒了。共尉印象中有這條路,特地關照張良留意。張良到了漢中之後,軟硬兼施,憑藉著帶過去的區區三千人馬,收服了巴蜀一帶的富戶。在他們與關中的交易漸漸增加,苦於交通不便的時候,張良對他們說,有一種路可以直通關中,你們如果願意出錢,我可以招集民伏把這條路清出來,至於你們墊付的錢,到時候從稅收裡面扣除。

    巴蜀的富戶已經見識過這個長相俊美的張將軍的利害,別看他平時笑瞇瞇的和藹可親,真要翻了臉。那可是殺人不眨眼吧中蠻子多,向來不服管,有一次不知怎麼的惹了這位張將軍了,他也沒多派人,只派長史杜魚、親衛將王祥帶了三百人殺上門去,一夜之間就把那全部落給屠了,一千多口,雞犬不留。殺得那些平時眼睛長得天上的蠻子目瞪口呆,據說有一些部落接到了求援信趕過去救援的,卻被那三百人的凶悍給震住了,愣是站在一旁沒敢動手。特別是親衛將王祥,一人一椎,獨力擊殺了上百人,鐵椎所到之處,絕無活口,在崇尚勇力的蠻子看來,那豈直不是人,是戰神。

    蠻子們不通仁義,但是佩服勇敢的人。再加上張良又比較清廉,不像以前的那些官吏橫徵暴斂,只要老老實實的把應交的稅收交了,張良還是蠻好說話的。蠻子們很快就被他治服了,不僅聽話,還從每全部落裡抽調了五十到一百人不等的勇士交給張良,組建了一隻千人左右的蠻兵。張良也大方,專門給他們打造了適合的武器和戰甲,又針對巴蜀一帶的地形進行練,很快這支蠻兵就成了張良手中的一支精銳。按照共尉組軍的傳統,這一千蠻兵和張良帶來的三千人馬一樣領餉。一樣享受各種待遇,張良還請人給他們上課,讓他們讀書識字,在這些蠻兵中建立了很高的威望。

    有了這個做基礎,再加上關中強大的財力、物力支持,張良從入巴蜀到把巴蜀的富戶捏在手裡,不過短短的一年時間。一聽說張將軍提議修復陳倉故道,只需要各戶籌集一部分資金,以後還能分期償還,那些富戶們立刻爽快的掏了錢,只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陳倉故道就重新疏通了。

    網從雲中趕回來的共尉聞說,立刻帶著人趕到陳倉視察。與張良重新見面,共尉十分高興,張良的政績他已經通過報告瞭解了不少,現在再親眼看到張良在巴蜀百姓眼中的威信,他就更滿意了。兩人交流了情況,共尉特別向他提起了陳余和減荼的反應,張良考慮一陣之後說,看來要想平定天下,最後還是要用武力解決。項羽服喪快要結束了,他一定會做出反應,不會讓我們再這麼輕鬆的展下去。既然陳余他們不肯輕易低頭,那就聯合項羽,逼他們低頭,與此同時。在作戰中造成實際優勢,為最後和項羽對決作好準備。

    兩人意見一致,最後的焦點就焦中了驂國身上。韓國夾在東西楚之間,誰佔了韓國,誰就佔了先手。張良沉思片玄,說:「我讓關朝回去一趟

    共尉大喜。

    關朝剛剛走,項悍就到了。

    ,萬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