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龍騰世紀 第三章 秦亡楚興 第九節 東海來客 文 / 莊不周

    麼倉城建在激山之上,與廣武城相隔十餘里,與榮陽相幅工川昱,正當大河與濟水分流之處,殷商之時。帝仲丁遷都於此,築城於其上,這便是現在的教倉城。敖倉城時雖然不大,但是地勢極佳,濟水從教讓的西南流入,在教山的西北轉了個彎拐向東,護住了教倉城的西北兩個。方向。東面則是濟水的一條支流。水面也很寬,如果想要築堰聚水淹城。那先要築起一個比敖山高的圍堰,工程量大得足以讓所有腦子清醒的人直接把這個方案忽略掉。能夠向教倉城動攻擊的方向只有敖山的南側,這裡坡勢很徒,又沒什麼遮攔,秦軍既然在這裡築了教倉。當然不會忘了準備充足的軍械。軍械庫幾乎和敖倉時一樣巨大,足夠上面的守軍用上一年。

    說這裡易守難攻簡直是太謙虛了,應該說是根本就沒法攻。

    有糧有軍械,又有這樣的城。教倉的守軍心定得很,他們根本不懼怕任何企圖攻擊教倉的敵人,在他們看來,即使對方有再多的人馬也是送死,他們先要冒著秦軍犀利的攻擊爬上那三四百步的山坡,然後才有可能摸到城牆,而那三四百步的山坡陡得讓他們空手爬都吃力,更不要說帶著盾牌,拿著武器了,至於大型作戰器具那就更不可能了一

    山坡上根本沒有安置這些大型器械的地方。

    這就是散倉雖然多次受到攻擊。卻安蔡無恙的原因。

    共尉瞭解了這些信息之後,更沒有強攻教倉的興趣了,在他看來,敖倉雖然難打,但是不讓他揮作用卻不只要卡斷他們的運輸線就行了。秦軍在敖倉城的北側設計了運糧的通道,把教倉城裡的糧食直接從山上裝載到大船裡,進入濟水。再轉入大河,然後經由6路運到章邯的大營,這長長的運糧線在秦軍勢強的時候當然是安全的,可是現在不一樣了,沒用共尉出手,申陽和司馬印帶著兩萬多趙軍勢如破竹的收復了大量的失地,章邯大營已經成了一個勢力範圍不足百里的孤島,用共尉熟悉的前世流行語說,殘暴而腐朽的秦軍已經被淹沒在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

    共尉也沒閒著,他讓張良和劉季回去,不管教倉的事,就讓他們在那裡守著,放開手腳掃蕩河南的殘餘秦軍,什麼鞏縣啊,榮陽啊,全部拿下,把教倉所有的外援全部切斷,然後再來收拾教倉。

    對於張良他們來說,這些任務中除了洛陽和豪陽比較難打一點之外。其他的都不成問題,只是需要一點時間罷了。得知了共尉的安排之後,他們歡歡喜喜的去了。走之前,張良特地找共尉深談了一次,至於他們究竟談了什麼,誰也不知道,劉季十分好奇,幾次試探張良的口風,但是張良守口如瓶,一個字也沒透露,這越的讓劉季心裡不安。卻什麼辦法也沒有。

    共尉取道邯鄲城向前行軍,在經過邯鄲的時候,他特地停了一天。派人到處貼出安民告示。安民當然是一個方面,但卻不是主要目的。邯鄲城被王離攻破之後,章邯拆除了邯鄲城,然後把絕大部分百姓都強遷到河內郡去了,大軍走了一天也沒看到幾個人。共尉之所以派人到處宣揚,其實是希望武嫖還躲在附近的某個地方,聽到他的大軍經過後會找上門來。

    可惜,直到大軍再次出,也沒有得到任何一點關於武嫖的消息。李左車看著共尉沮喪的面容,心裡七上八下,比共尉還緊張。他入共尉帳下之時向共尉提出一個條件,希望共尉能看在他效命於他的份上,饒李良一死,共尉答應了他,釋放了李良。但是卻沒有立即授與官職,他希望找到武嫖之後再來考慮這件有李左車知道李良是個富貴心很重的人,雖然生命無憂,可是如果不茶帶兵打仗,不能建功立業,和殺了他沒什麼區別。

    李左車心裡很著急,生怕找不到武嫖,共尉心結難解,李良重新帶兵的時機遙遙無期,可是他又不能催共尉,只能心裡著急。耶食其看在眼裡,也有些著急,他著急的不是李良自己,而是生怕共尉一時意氣用事,浪費了李良這個人才事這樣的人除了共尉可能收留他,他已經無處可去了壞了名聲事大。如果真的因為武嫖而棄用李良,到時候別人就不是說李良反覆,而是說共尉沒有容人之量了,對於本來名聲上就不如項羽的共尉來說,這個傷害實在不

    「將軍,邯鄲的百姓都被遷到河內去了,武家小姐說不定也在河內。」邸食其輕聲勸道。

    共尉苦笑了一聲:「但願如此吧。」他沉默了片刻,又對李左車說:「你放心好了,如果真的找不到她,我也不會為難李良的,這件事」,唉,現在也說不清了,武臣都已經死了,追究也追究不起來。只是不管怎麼說,李良脫不了干係,我一時半會還緩不過這個勁來,你給我點時間。」

    李左車鬆了口氣,拱手說道:「將軍性情中人,左車焉能勉強將軍。但願將軍還能找到武家小姐。那我們兄弟心裡也好受一些。」

    「我也這麼想啊。」共尉長歎一聲。有氣無力的揮了揮手,岔開了話題:「二位先生,我們還是說說戰事吧。」

    李左車和邸食其相視一笑,共尉能把心思放在戰車上,說明他還很清醒。李左車衝著邸食其拱了拱手,示意請他先說。邸只共山不謙讓謙讓不是他的風格他挽了挽酒清斑璇瞪咒制,伸出瘦長的手指在酒爵中瞧了點酒,然後在共尉面前朱紅色的漆案上畫了一個草圖,一個圈代表項羽的大軍,一個圈代表教倉,一個圈代表章邯的大軍,又在後兩個,圈之間劃了一條長長的線:「將軍,我軍的任務,就是切斷這條糧道,糧道一斷,章邯就會斷糧,他就會急於求戰

    「嗯。」共尉撓了撓鼻翼,看著案上的草圖,有些猶豫:「我們是靠上將軍近一點好,還是遠一點好?」

    「依臣看。遠一點好。」哪食其道:「越是離得遠,越是容易調動秦軍,我們的活動範圍越大。」

    共尉點點頭,沉默不語。

    李左車補充道:「申、司馬二位將軍攻城掠地,劉、張二位將軍在河南攻取蒙陽、洛陽,他們的兵力已經足夠,君侯的大軍卻略嫌單薄。章邯得知教倉危險,一定會派兵來救。我軍現在只有四萬餘人,恐怕不敷使用,君侯看是不是再補充一些人馬?。

    邸食其也點點頭:「廣武君抱歉,前面一直把李左車寫成廣野君了,應該是廣武君,廣野君是邸食其後來俐寸號,這個時候應該還沒有出現。

    說得有理,秦軍有三十萬之巨,上將軍也有十幾萬,我軍和他們相比差得太多了,而且還分散在各地;實在不是個好現象,應當適當的把諸軍集中起來應敵

    共尉抬起眼皮看了一眼邸食其。又看了一眼李左車,見他們都目不轉睛的看著自己,不由得笑了笑,以他們的智商,當然不會看不出自己玩的那一套虛虛實實的把戲。眼下明面上和項羽鬧了一場,名正言順的接受了懷王的詔書,引兵入關,兩面討好。但是這其實也是危險的。一旦中間有了差錯,左右逢源就變成了左右支絀,所以最關鍵的還是要壯大自己的力量,不讓任何對手有可趁之機。正因為如此,他才下令一直被他雪藏在東海的韓信率部西進。項羽如果還相信他,讓他安穩的入關,那當然最好,如果萬一聽了范增的話,和他反目為仇。他也不至於沒有還手之力。

    「二位先生放心,我已經下令調集南陽和東海那邊的人馬支援,屆時我軍可達八萬人左右。」共尉頓了頓,又惋惜的搖了搖頭:「可惜那些秦軍還不能用,要不然的話我們現在的兵力

    共尉前前後後收攏了六萬多秦軍降卒,但是現在主要敵人還是秦軍。他根本不敢把他們調出來用。包括章平、馮敬、李托那些將領,他也只能先閒置著。現在只等入關,一旦入了關,他成了關中王,那些秦軍就成了他的子弟兵,他的實力將和項羽平起平坐,甚至有可能過項羽一些。不過,從長遠考慮,他還不能太過張揚,以免引起項羽的警惕,打亂了他未竟的借刀殺人計劃。

    「八萬人雖然不是很多,但是足以平衡形勢了。」李左車淡淡的說道:「章邯曾在東阿城下擊殺武信君,上將軍恨不得食其肉、寢其皮,有上將軍在側,他不會把主力派來救教倉的

    邸食其頜附和,接著又說:「但是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糧道對於章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雖然不會主力盡出,但是也不會派出烏合之眾,我們面對的再力不君侯還是小心些的好。有備而無患,方是萬全之策。」

    共尉點頭稱是,隨即讓人招集眾將議事,不大一會兒,周叔、趙青、邸商、田壯等人來到大帳,濟濟一堂,開始研討如何阻止秦軍的事宜。

    彭城,韓信在軍謀王員、都尉高寶龍的陪同下,鑽出了船艙,看著高大的彭城城牆,被海風吹得黝黑的臉上露出了一抹久違的笑容。副將黃元安、張安平跟在後面,東張西望,感慨不已。

    「我們終於又回來了韓信長長的吐了一口氣,這一年多悶在東海,聽著不斷傳來的戰報,他這心裡蠢嘉欲動,一直盼著哪一天能等到共尉讓他出征的軍令。等啊等,等得他心裡都快長了草了,終於在收到巨鹿大捷的消息後不久,他接到了共尉讓他帶兵西進的軍令。韓信心花怒放,撇下鬱悶的陳樂一人,立即帶著人上路,趁船溯水而上,直達彭城。一路上他日夜兼程,連淮陰都沒有停,但走到了彰城,他一定要停一下。

    因為藏在心底的一點不能為外人道的情愫。

    「韓將軍」岸邊等候的人群中,一個穿著儒服的中年人舉起手臂大聲叫道。韓信舉目一看,卻不認識,他回頭看了王晨一眼:「這人是誰?你認識嗎?是不是君侯府上的人?。

    王晨搖了搖頭:「不認識,以前都是和6家承會面,從來沒有見過這個人,會不會是,」他猶豫了一下,用疑惑的眼光看著韓信,不會是懷王的人吧?

    「不見韓信皺了皺眉頭。轉身就要退回船艙,正在那時,那人又高聲叫了起來:「在下廣陵侯府庶人叔孫通,奉6家承命,在此等候將軍多時,請將軍上岸說話。」

    「原來是君侯府上的新人高寶龍咧著大嘴笑了。

    韓信這才鬆了一口氣,重新踩上了跳板,大步走下戰船,衝著迎上來施禮的叔孫通點了點頭,算做回禮。叔孫通滿臉笑容,熱情的將韓信引到路邊的馬車邊:「將軍請上車吧,兩位老大人和夫

    韓信心中一動,一絲得意油然而生,除了他韓信,誰有這麼大的面子。能讓共敖、白公和白媚三個人一起等?看來這一年多的等待沒有白費。終於等到自己建功立業的機會了。

    「不敢有勞。」韓信心悄好了,態度也溫和了不少,對著叔孫通欠了欠身。

    韓信上車坐好,王員坐在他的左側,高寶龍騎著馬跟在車側,黃元安、張安平各帶著幾十個親衛一前一後護衛,近百十號人的依仗一擺。將軍的威風頓顯,行人為之側目。叔孫通跳上御手的位置,準備親自趕車,韓信眉頭一動,卻又泰然受了。馬車粼粼,不大一會兒就進了城,穿過高大的城牆,直奔共府而去。

    城牆上,年輕的宋昌看著在彭城大街上威風凜凜的車隊,無聲的歎了口氣,快步走下城牆,向王宮方向走去。宋昌是宋義的孫子,宋襄的兒子,宋義父子被殺之後,宋家就是彭城最不受人歡迎的人,懷王雖然沒有殺他,但是也沒有用他。沒有了俸祿,宋昌一家立刻陷入了困境。

    宋昌能夠理解懷王的態度,這個時候懷王都朝不保夕,沒殺了他全家取悅項羽已經算是有良心了,當然不會為了他而和項羽生衝突。

    曾經錦衣玉食的宋昌現在要為生存奔波,要為一家人的生存奔波。他不會種地,也不會經商,想給別家當個下人都沒人敢接收他,他簡直被逼到了絕境,但是他沒有絕望,他有一副好頭腦,有一副他的大父和父親沒有的好頭腦,他相信自己能夠讓宋家起死回生,不憑家世,不憑強大的武力,就憑他對當前楚國形勢的過人判斷。

    懷王和令尹呂青正在下棋,下的是兵棋,就是共尉明的象棋,一個個栩栩如生的模型在花梨木棋盤上廝殺,不見鮮血,沒有殺聲,卻殘酷異常。東海進貢來的魚燭明亮而穩定,照得兩張臉上的皺紋清晰可見。懷王深陷的眼中透著三分得意,呂青的眼中透著絕望和懊喪,肥白的手指捻斷了一根鬍鬚都不自知。

    「大王,宋昌求見。」一個中郎站在門口,聲音不大不正好能提醒懷王而又不讓他覺得刺耳。

    「宋昌?」懷王沉吟了片亥。看著猶自苦思冥想的呂青,擺了擺。」

    不大一會兒,宋昌邁著小碎步走了進來,一見兩人正在下棋,不由得有些猶豫。

    「什麼事?」懷王的聲音很冷淡。透著三分不耐煩。

    宋昌偷眼看了一眼剛剛抬起頭的呂青,欲言又止。呂青一下子明白了,連忙長身而起:「大王,臣請告退。」

    懷王擺了擺手,示意呂青坐下。指著棋盤笑道:「勝負未分令尹大人莫非怯戰了?」

    呂青自失的一笑,見懷王神色堅決,只好重新坐下,目光凝視著棋盤。耳朵卻豎了起來,傾聽宋昌的話。眼神恰到好處的注視著懷王的臉色。懷王等了一會,見宋昌還沒有說。皺起眉頭對宋昌喝道:「有什麼事就快說,不要耽誤寡人下棋。」

    宋昌一愣,臉立刻紅了,宋義在的時候,他無數次的跟著宋義現見過懷王,懷王對他從來都是喜愛有加。宋義父子死的時候,懷王正打算讓他做中郎呢,誰曾想現在他冒險來報信,懷王卻是這樣的一個模樣。他幾乎想扭頭就走,可是想了想。又站住了。他咬咬牙,唾了口唾沫,舔了舔嘴唇:「大王,韓信韓將軍從東海回來了,有」兩萬多人。大船無數,不知大王,,知否?」

    「弗信?」懷王遲疑了片亥。很茫然的轉過頭看著呂青:「韓信在東海?」

    呂青連連點頭:「是啊,韓信一直在東海,他,」呂青撓了撓頭,想了好一會才想起來:「當然他誤燒了項陀的軍營,共尉對他很不滿。把他趕到東海曬鹽、屯田去了。大王現在用的這個魚燭,就是他們的產品,跟他在一起的,還有陳公的次子陳樂,聽說」還有一些秦軍的降卒。」

    「是這麼回事啊,我說這麼好的東西是哪來的呢。」懷王比然大悟的一笑,對宋昌說:「啊,是韓將軍從東海回來了,怎麼了?」

    宋昌被他問得愣住了,他本來以為他把這個消息告訴懷王,懷王肯定會追究其中的原因,那樣他就可以獻上自己的分析了,可是沒想到懷王根本沒興趣,反倒一副嫌他多管閒事似的神情。

    宋昌很不解,他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從宮裡出來的,站在宮門外,他欲哭無淚,老半天不知道自己該往哪個地方邁腳,突然之間,曾經信心滿滿的他變得無所適從,項羽是他的仇人,共尉是項羽的幫手,大王現在又只知道在宮裡下棋,自己到哪裡去?

    宋昌不能在宮門口久立,他信步在彭城的街巷裡亂轉,腦子裡亂成一鍋粥。

    「唉!你走路不帶眼睛的?」一個粗魯的聲音打斷了他,宋昌定睛一看,只見一個長相清瘦的中年人不快的站在他的面前,手中端著一隻空碗,幾隻紫紅色的梅伐落在地上。有兩隻已經被他踩爛了,像一灘乾涸的血。

    宋昌認得這個人,他是武安侯劉季府上的家承審食其。

    宋昌忽然靈光一閃,頓時喜上眉梢。閱讀最新童節就洗澗書曬細凹曰甩姍」說齊傘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