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龍騰世紀 第二章 巨鹿鏖兵 第五節 客大欺主 文 / 莊不周

    二小眾話來堵我。我就是那麼好欺負的嗎讓我去巨鹿;,肌笑。我會傻到去秦軍拚命,卻讓你在這裡安安穩穩的呆著,保證拿下敖倉,他心裡真的沒底,教倉有秦軍的重兵把守,萬一拿不下,豈不是又授人以柄?

    他眼珠一轉,正好看到撫鬚沉思的張良,忽然靈光乍現。他呵呵一笑:「正如君侯所言,能否拿下教倉關係重大,劉季雖然一片熱血,可是軍情不能兒戲。說實話,以我目前的實力要拿下教倉,最多只在五五之數。因此。我想請君侯允許韓軍配合我作戰。韓軍有五萬之眾,張司徒足智多謀,能征善戰,我們聯手,一定能拿下敖倉」

    共尉皺起了眉頭,轉過頭看向張良。張良愣了一下,沒有說話。他也在考慮如何配合共尉作戰,不僅要讓共尉滿意,還要適當的保存韓軍的實力,對他來說並沒有太多的選擇,而劉季的建議,卻是這不多的選擇中的一個。劉季一開口,他就意識到了這是個難得的機遇,只是他不能主動的說,以免共尉誤以為他私心太重,反而不妥。

    「張將軍以為如何?」共尉緩聲問道。他從張良遊移的眼神裡看到了猶豫,但是他能理解這份猶豫。作為一心要恢復韓國的張良來說,不為韓國考慮是不可能的,他能夠考慮到大局已經難得可貴了。前段時間魯山戰役,張良能拋棄私心,為吸引章平的注意力,讓他有足夠的時間擊殺李由,他就非常感激。

    張良站起身,拱著手緩緩說道:「良以為,武安侯之計可行。」

    共尉的眉梢顫了顫,捻著手指頭半天才說:「既然如此,那就這麼安排吧。

    張將軍,你與武安侯一起進攻教倉,我去巨鹿。」他頓了頓,凌厲的目光在張良的臉上掃了一下,最後落在劉季的臉上:「武安侯,你剛才也說了,軍中無戲言,教倉的得失決定著我軍的成敗。你們既然願意承擔這個重任,就要全力以赴。八萬大軍如果還不能攻下敖倉,可就有些說不過去了,到時候

    劉季大喜,應聲答道:「阿尉你放心,要是拿不下教倉,我也沒臉來見你,直接跳到大時裡算了。張司徒,你說是不是?」

    張良淡然一笑:「武安侯既然這麼說了,張良焉敢不從?」

    共尉一樂:「那就說定了。你們拿下教倉,大功一件,拿不下教倉,我一定會在大王面前參劾你們。當然了,如果巨鹿戰敗,大家都沒有好結果。」

    「正如君侯所言。」張良還是那麼平靜的淡然一笑。

    「教倉之事已定,接下來再議出兵巨鹿的事情。」共尉大步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朗聲說道。

    接下來的事情很好辦,共尉向南郡的趙青、南陽的呂釋之出調的將令,讓他們留下基本的守兵之後,盡可能的抽調出兵力,在巨鹿等著他們的是一場血戰,人越多,生存的機會越大。

    時間不長,幾匹快馬衝出了陽翟城。

    一回到內室,呂翌就迎了斗來,接過行群的尖娶掛到弈邊的幕架上,抱怨的說道:「夫君,你怎麼能讓劉季去攻打敖倉?」

    「為什麼不行?」共尉笑道。

    「他的用意根本不在打教倉,他是不想去巨鹿。」呂翌撅著嘴埋怨道:「去巨鹿不僅要拚命,而且也沒有搶先入關的機會了。打教倉多好啊,可進可退,一旦河北戰事順利,他隨時可以入關。這倒好,你費心費力的把南陽、穎川一帶的秦軍權清了,卻方便他入關稱王。」

    共尉皺著眉頭想了想,偏著頭問呂要道:「你是說,他會搶著入關?」

    「那還用說,這麼好的機會他如果會放過,他就不是劉季了。」呂翌撇了撇嘴,有些惱怒的往共尉對面一坐,翻著眼睛說:「要是你們打輸了,我保證他是第一個逃跑,要是你們打贏了,我保證他會甩下所有人搶著入關。」

    共尉眨了眨眼睛,忽然笑了:「那就讓他入關吧,關中稱王,嘿嘿嘿聽起來的確挺誘人的,不過,那也得有實力才行。巨鹿如果真的打贏了,天下的形勢又有誰知道會是什麼樣呢。」

    「你說什麼呢?」呂翌不解的看看共尉,忽然說:「聽夫君的意思,你對巨鹿之戰很有信心啊。」

    「信心?」共尉詭異的一笑:「多少還是有一點的。」

    「那你先前還猶豫半天?」呂翌更不解了。

    「哈哈哈」共尉顧左右而言他,轉身叫道:「來人,請桓楚桓將軍來。」

    桓楚正等得心急,他不知道共尉是不是做好了決定,決定又是什麼,正在驛館等得心急,一聽說共尉讓他請他,他很快就趕了過來。共尉沒有跟他廢話,直截了當的對他說,我已經出將令,抽調所有能抽調的人馬準備北上。但是,我們有約在先,我是去幫兄長的,不是幫宋義的我趕到楚軍大營的時候,不希望看到宋義那張臉。

    桓楚心領袖會,二話不說,立刻趕回安陽。

    項羽聽到桓楚的回報大喜,眉開眼笑的對范增說:「亞父,你著我說的如何,阿尉一定會來的。」

    范增卻沒有笑,花白的眉頭擰成了一個疙瘩,寒著臉對桓楚說:「共君侯帶了多少人來,現在已經到了什麼地方?」

    「具體多少人我不知道,但是我離開陽翟的二:二打聽了下,共君侯年下的諸將都在打理行裝,向。、南郡調兵的命令也已經出。我大致估計了一下,除去攻打教倉的武安侯和韓軍的八萬人馬,共君侯應該能帶來至少五萬人。」

    「五萬人?」范增的眉心一顫,有些擔心的看了看項羽,項羽恍若未見。

    「嗯,共君侯在南陽總兵力也就是七萬多人,這裡面還包括剛收攏的降卒,我聽說」桓楚忽然有些猶豫的看了一眼范增和項羽:「這次魯山之戰,共君侯收攏了不少秦軍敗卒。

    「哼!」范增不以為然,項羽卻笑道:「他是怎麼處理那些降卒的?」

    「聽說是讓他們到南郡耕地去了。」桓楚並不確定的說。

    「真虧他想得出來。」項羽連連搖頭:「不過這樣也好,秦人立國就是耕戰二事,既然不能用他們來與秦軍作戰,也只好讓他們去耕地了。南郡一帶地廣人稀,那地閒著也是閒著,有人耕種總能有點收穫。」說到這裡,項羽有些頭疼,楚軍雖然只有七八萬人,可是軍糧的問題已經很嚴重了,自從陳勝起義以來,楚地連續大戰,已經連續兩年欠收,軍糧不足已經成了迫在眉睫的問題,上將軍宋義只知道飲酒高會,士卒飢寒交迫,他也不管不問。而項羽既然決定動手,基於對共尉的信心,他已經開始以上將軍的身份開始考慮問題。

    「亞父,我們的軍糧怎備解決?」

    范增也很頭疼,揪著花白的鬍鬚半天沒有說話。情況真的不容樂觀,楚軍不僅兵力不足,而且軍糧的問題也很麻煩。與之相比,秦軍不僅人多,而且軍糧充足,有教倉這個大糧倉在後,章邯、王離胸有成竹,他們之所以能穩坐巨鹿城下坐等諸侯大軍,教倉是個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我也沒有什麼好辦法。」范增歎了口氣,「共君侯拿下了宛城和陳留,他手頭應該還有點糧,也許能幫我們解決點困難。唉,要是劉季他們能盡快攻克教倉,事情就好辦多了。」

    項羽無言,他沉默了片刻,森然說道:「阿尉到哪裡了?」

    桓楚掰著指頭算了算:「我出的第二天,共君侯就帶著一部分人馬先出了,按日程計算,他應該到大梁一帶了。」

    桓楚的話音剛落,丁固就大步闖了進來,喘著粗氣說:「將軍,共君侯的信使到了。」

    項羽大喜,連忙起身:「快。快讓他進來。」

    帳門一挑,滿面風塵的邸寄大步走了進來,在帳中掃了一眼,逕直走到,從懷中掏出一隻黑色的皂囊遞了上去:「廣陵侯帳下舍人邸寄見過項將軍,我家君侯有書致與將軍。」

    「你見過我?」項羽一邊接過皂囊打開,一邊好奇的問道。

    邸寄微微一笑:「我跟隨君侯雖然時間不長,可是經常聽君侯說起將軍的容貌。」

    「他經常說起我?」項羽更好奇了。

    「是的。」邸寄點點頭:「我家君侯常說,天下英雄雖多,可是能入他的眼的廖廖可數,將軍就是這廖廖可數的人之一。」

    項羽大樂,他掃了一眼竹簡,順手將竹簡遞給范增,大步走到邸寄面前,友好的拍了拍邢寄的肩膀:「你家君侯當世英雄,我項籍能入他的眼,幸甚幸甚。你辛苦了,暫且休息一日,等我把事情辦完了,再請你回報你家君侯。」

    邸寄躬身應道:「遵命。」說完,又向范增行了禮匆匆的出了帳。項羽回過頭,滿面笑容的看著范增:「亞父,阿尉來得還真是快,他帶著大軍居然只比桓楚慢了三天的路程,其心可知啊。」

    范增卻眉頭微鎖:「來得這麼快,恐怕只是他手下的親衛步騎,大軍並沒有隨行,他還在觀望。」

    項羽不以為然:「大軍度慢,落在後面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亞父何必疑神疑鬼的,我明日就去宰了宋義這個匹夫,報與阿尉知曉,他自然會立刻趕來與我相會。」

    范增歎了口氣,擔心的連連搖頭:「阿籍啊,你有沒有想過,共尉如果真的帶著五萬大軍到這裡,再加上營中他的舊部,他手上的實力,可就遠遠的過你了?」

    項羽聞言,頓時愣在那裡,臉上的笑容變得生硬起來,楚軍七八萬人,其中他可以掌握的不過兩萬,另外蒲將軍、英布等人加起來有兩萬左右,其他的人馬除去一些小勢力,大部分都是共尉的舊部,共尉不在這裡,他也許還有可能掌握住他們,一旦共尉帶著五萬大軍到了,這些人還會聽他的嗎?共尉的人馬比他多,他還會擁立他當上將軍,聽他的指揮?自己冒著大逆不道的危險殺了宋義,會不會是替共尉鋪平了道路?項羽一時心亂如麻,半天才說:「他和我是兄弟,就算這上將軍由他來做,又能如何?」

    「你忘了你叔父的遺願了嗎?」范增寒聲道:「難道你願意屈居共尉之下,做一部將嗎?」

    項羽臉色變幻不停,如同化石一般站在那裡一動不動,好半天才暗自歎了口氣,誠懇的對著范增一躬到底:「請亞父指教。」

    看著項羽臉上久違的期盼,范增撫著鬍鬚,微微一笑:「好在,共尉還有幾天才能趕到這裡。」※二漢言既出,四座皆驚。眾將都把目疙轉向了周叔,右二兒後面有什麼解釋。周叔是共尉的親信將領,這種情況下,他居然提議北上巨鹿,很有點把共尉往火坑裡推的感覺,他們都很急於知道共尉對這個建議的態度。

    共尉很坦然,只是看著周叔,點頭示意他繼續說。

    周叔指揮作戰的時候足智多謀,很多奇妙的主意是召之即來,但是說話卻不是他的長項,特別是被眾人這麼看著,他很不適應,剛才的鎮靜一下子不見了,他看了共尉一眼,見共尉並無不快的表示,心裡才放鬆了一些。

    ,君侯,秦火六國之時,並非兵力不如秦,而是各有其志,不能剛心共力,故而為秦所破。如今秦以重兵圍困巨鹿,諸國以自身存亡計,一定會兵援助,這是個集諸國之力與秦決戰的好機會。如果此戰能擊敗秦軍,則秦敗亡在即,就算有雄關在,他又能支撐到幾時?」

    周叔越說越流利,他站起身來走到正中,侃侃而談:「六國之中,魏已經名存實亡,韓燕兵力微弱,所餘者,趙齊楚三國也。趙之所以能死守巨鹿者,一來是巨鹿城堅,有地利可資利用。二來是趙國處於秦之腹心,失趙國。則秦軍無後顧之憂,鼓蕩而前,直破齊楚,所以趙國認為齊楚就是從自身利益著想也會出兵相救。如今齊國因為田角、田間的關係,一直沒有出兵。楚軍雖出,但是兵力不足,上將軍手下不過七八萬人,再對五十萬的秦軍,只能停滯安陽觀望,長此以往,趙國又能堅守幾時?趙國一失,又有誰能擋得住大勝之後的秦軍?秦人一掃天下的局面焉知不會重演?」

    「君侯不出,巨鹿必敗周叔斷然說道。

    「那君侯出兵巨鹿,就能勝了?」劉季陰陽怪氣的說道。

    「武安侯在扛裡大破王離軍,我家君侯在魯山一舉擊殺十餘萬秦軍,二位君侯都是新敗秦軍的英雄豪傑,有二位君侯助陣,楚軍總兵力可達十五萬,再加上二位君侯的威名,戰勝秦軍的機會總會更多一點吧?。周叔面帶恭敬的微笑,不卑不亢的衝著劉季行了一禮:「楚軍全力救趙,再加上弗燕齊趙的人馬,就算不如秦軍,也相差無已。且諸國援軍在外,趙軍在內,互相呼應,方才有取勝的可能,就算事有不諧,也總比秦軍攻破巨鹿之後分而擊之的好。如果有幸有重創秦軍,焉知天下事沒有其他的可能?」

    劉季撫著漂亮的鬍鬚,眨著眼睛沒有說話。周叔說的話有道理,如果大家都各自顧著自己的利益,那麼下場就是被秦軍一個個的收拾掉,全力與秦軍一戰,多少還有些機會。可是大道理都會說,要讓他和共尉一起去巨鹿拚命。他還是有些不願意。

    但是,鼓動共尉去拚命,卻未嘗不是件好事。劉季的眼珠一轉,計上心來:「周將軍言之有理,當此危急存亡之時,確實應該併力與秦軍一戰。」他抬起頭看向共尉,慷慨激昂的說道:「君侯,劉季不揣妄陋,也有一策。想請諸位商椎。」

    共尉見劉季突然像抽了大煙似的來了精神,不冉得宛爾一笑,連連點頭:「武安侯盡請直言

    劉季轉過身看了一眼眾將,拔步出眾,走到巨幅地圖面前,劈手奪過陳恢手中的竹鞭。先是指了指巨鹿城,然後又指了指敖倉:「大家都知道秦軍在巨鹿,但是,劉季以為,秦軍的根基在教倉。俗話說得好,大軍未動。糧草先行。秦軍五十萬大軍,每天消耗的軍糧就近三萬石,他們的糧食從哪裡來?就在教倉。我聽說大河之上秦軍的運糧船絡繹不絕,尾相望,從教倉一直進入漳水。大家可以想像一平,如果沒有了敖倉。局勢將會生怎樣的變化。」

    眾將互相看了看,都是眼前一亮,軍中無糧則自亂,這個道理大家都懂。劉季見眾將看向他的眼神變了,越的開心,他扔掉手中的竹鞭,轉身對共尉一拱手,朗聲說道:「劉季不才,願意攻擊教倉,斷秦軍糧道,以盡綿薄之力。不知君侯意下如何?」

    共尉不得不承認,劉季的這個辦法很有可行性。他本來也有奪取敖倉的意圖,只是被劉季搶先說出來了。更讓他佩服的是,劉季的主意不僅僅是斷秦軍糧道那麼簡單,他搶了這個任務,你就不好再讓他去巨鹿,他也就不用再和秦軍拚命了。敖倉當時也有秦軍,而且還不少,但是教倉秦軍的任務是守護,而不是攻擊,攻與不攻的主動權在劉季的手裡,與巨鹿大不一樣。

    「好辦法。」共尉點了點頭:「如果武安侯能拿下教倉,確實是破秦的第一功。」

    「哈哈哈劉季仰面大笑,連連搖手:「第一功不敢奢望,與君侯等在巨鹿大破秦軍的血戰之功相比,我只是盡一份心罷了。」

    共尉微笑:「可是,武安侯,你有把握拿下教倉嗎?」

    到季一愣,思忖了片刻:「沒有絕對的把握,盡力而為吧。」

    「不可,教倉事關重大,對戰事的影響不可估量,武安侯既然擔負了攻打敖倉的任務。就必須要拿下敖倉。」共尉站起身來,離開坐席,向前走了兩步:「如果武安侯沒有把握,不如請武安侯去巨鹿,我來拿下教倉。如何?」

    劉季斜著眼睛膘了共尉一眼,暗自撇了撇悄,這個豎子跟我一樣不敢去巨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