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龍騰世紀 第二章 溪雲初起 第二十一節 勢如破竹 文 / 莊不周

    共尉第一次看到了真正的車戰,這才發現與以前影視劇裡的情況大相逕庭。戰車之間相隔得十步,而前後兩排之間相距也有四十步--大概是為了防止前面出現意外情況時,後面來得及反應。乍看起來,戰馬狂奔,車輪滾滾,徒兵揮舞著兵器在後面緊跟,確實氣勢驚人,可是實際效果卻很一般。每輛戰車配備十人,其中車上有三名甲士,一個是御手,他的全部注意力都在操縱戰車,根本沒有攻擊能力,剩下的兩名甲士,一名用弓箭發射,一名手持長戟準備刺殺,後面跟著的七名徒兵在急速奔跑中根本不可能放箭,他們只有等待著與敵軍相遇之後進行肉搏時,才能發揮作用。一百乘戰車,一千名士兵,卻只有一百人能夠利用手中的弓箭進行第一波攻擊,射出的箭陣稀疏之極,與強大的氣勢一點也不相符。

    難怪車兵會很快成為歷史。共尉冷笑了一聲,決定回去立刻把葉青的戰車編製取消,寶貴的戰馬全部調歸騎兵使用。戰車既然注定要消失,那就由他來第一個做吃螃蟹的人吧。

    「散--」灌嬰舉起手中的長戟,厲聲長嘯。身後的傳令兵敲響了隨身的小鼓,隨著急促的鼓聲,騎兵象雲一樣分成左右兩列,向迎面撲來的車陣兩側飛馳。

    「射--」又是一聲令下,所有的騎兵都舉起了手中的弓箭,「嗡」的一聲悶響,上千支長箭離弦而去,轉眼間飛躍過六七十步的距離,呼嘯著扎進車陣之中。

    長箭入體,撲撲有聲。

    拉車的戰馬被長箭射中,慘嘶著撲倒在地,戰車傾倒,車上的甲士頓時滾做一團,車後狂奔的徒兵被密集的長箭射中,一個接一個的栽倒,擋住了後面戰車的道路。有的戰車來不及收勢,直接從那些倒地的士卒身上輾了過去,有的則竭力的調整著方向,有的則乾脆停住了腳步。看似來勢洶洶的第一波攻擊,還沒有碰到對方,就失去了戰鬥力。

    戰場上到處都是受傷的戰馬、翻覆的戰車,狼狽不堪的甲士,和屍橫遍野的徒兵,混亂之極。而灌嬰趁著這個混亂的時機,左右兩列騎兵已經從張立的左右軍前面飛馳而過,又放出一輪箭。

    張立的佈陣是比較規矩的五陣式,前後左右四軍,再加上他自己所在的中軍,共是五軍。中軍有車三百乘,其他四軍各有一百乘。除前軍、中軍全部面向前方以後,左右後三軍各有一列面向外圍,以防側翼有敵軍偷襲,而其他的人馬仍然面向前方。面向外的那一列,主要是起警戒作用,發現有敵軍偷襲時發出信號,提醒中軍的主將,同時本軍轉向面對敵人來襲的方向。一千多人轉向,並不是個輕易的過程。而且這一千人裡面,前面四排都是手持長劍、長戟的士卒,只有站在第五列的伍長才是使用長箭進行攻擊的。換句話說,這一千人,也只有二百人能夠進行遠程的打擊。

    相比於人手一弓的騎兵來說,這之間的懸殊就是五比一的比例。

    兩軍對射一輪,騎兵飄然遠去,戰果分明,飛馳的騎兵只有十幾人中箭落馬,而左右兩軍的士卒則遭受到了重創,這一通箭雨至少造成了二三百人的傷亡,本來整齊的戰陣立刻滿目瘡痍,慘叫聲此起彼伏,撕聲裂肺。

    灌嬰率領騎兵以來,一直在對付小股的流寇,通常都是衝上去先是一通箭,然後直接用長戟去捅,主要練習的是長戟的使用,並沒有充分發揮出騎兵集射的威力。今天面對著張立的七千大軍,他不敢大意,充分利用騎兵騎射的特長,用密集的箭集給對方沉重的打擊。騎兵每人帶箭兩壺一百支,在從敵軍陣前馳過的時間內,每人可以射出兩到三支箭,一次就是兩三千支箭的箭雨,相比起步兵稀稀拉拉的箭陣來,簡直是烏雲一般濃密。

    七千大軍,在兩千騎兵的攻擊下,僅僅在箭陣上就落了下風。

    看著在遠處調轉馬頭,再一次衝殺過來的騎兵,張立的心沉到了谷底,他對自己剛才的決定後悔莫迭。他萬萬沒有想到,兩千騎兵就具有這樣的殺傷力,那如狂風一般的箭陣帶來的厲嘯聲,讓他的心跟著不由自主的顫抖起來。看著被密集的長箭射中的士卒倒在哀嚎,張立感到一陣陣絕望。

    照這樣打下去,用不了多久,他的七千人馬就會被對方射殺乾淨。張立緊張的思索著對策。

    騎兵再一次從張立的戰陣前呼嘯而過,又一次傾瀉下一陣箭雨,這一次比上一次來得更加猛烈,更加集中,造成的傷亡也更加慘重。左右兩軍的陣地上還能站著的人和馬都不到三分之一,到處都是被長箭射得像刺蝟一樣的馬和人。

    「戰車出擊!」張立怒聲大喝,斷然下令。不能再與共尉這麼對射了,再射下去,自己這仗就不用打了,全得被他們的箭雨射死。與其如此,不如讓戰車出擊,至少可以打亂對方的衝鋒陣形。

    所剩無幾的戰車開始發力,御手奮力的抖動著手裡的韁繩,戰馬狂嘶著,拉動馬車,輾過地上密密麻麻的屍體,巔?著向前,車上的甲士根本站不穩身子,只有拚命的抓住車軾,才不會被甩落到車外,更顧不上放箭了,面對著再次來襲的騎兵,他們成了絕佳的靶子。

    七千大軍,轉眼之間,就剩下中軍還是完整的,其他四軍都已經殘破不全,失去了戰鬥力。

    張立的心像是被刀割一樣的難過。他好容易才整合起的一萬大軍,就這麼被共尉的兩千人馬屠殺掉了一大半,自己卻連他的一根毛都沒有撈著,這個虧吃大了。

    「中軍出擊!」張立紅著眼睛,怒聲大吼:「向南突圍。」

    中軍的三百乘戰車隨即開始發力,他們不再與騎兵對射,而是把方向集中到了南面,奮力突圍。共尉見張立已經失去了戰鬥的**,立刻傳令灌嬰讓開正面,任由張立突圍,然後從後面進行追擊。張立被逼急了要玩命,他可捨不得把這兩千人和張立對攻,用騎兵阻攔車兵,那是以已之短攻人之長,代價太大了。他寧願跟在後面,慢慢的壓搾張立的精神。

    張立順利的衝出了包圍圈,落荒而逃。他驚慌之下,連進城的打算都取消了,他只想跑得遠遠的,離共尉越遠越好。向南,一直向南。

    共尉將人馬重新聚集在一起,留下敦武打掃戰場,收攏降兵,他和灌嬰綴著張立一路追了下去。跟追趕那三千前鋒營一樣,他也不急著將張立一巴掌打死,就不緊不慢的跟著,張立一旦停下來,他就衝上去咬一口,放一陣箭,張立擺下了車陣要玩命,他就遠遠的看著,張立逃跑,他就繼續跟著,反正不讓張立休息,逼得他不停的逃跑。

    張立很快就共尉這種流氓打法逼瘋了,騎兵象狼一樣的在後面跟著,打不到,又甩不脫,始終像一塊石頭一樣壓在他的心頭,白天要跑路,夜裡休息也不敢閉上眼睛,時刻要提防著騎兵衝過來。強大的精神壓力對士卒的精神和體力都造成了極大的傷害,先是步卒的體力跟不上了,隨即車兵和騎兵也承受不住壓力,開始大規模的潰散。剛剛過了泗陽不久,張立的身邊就只剩下了十幾個親衛,一萬大軍煙消雲散,化為烏有。

    張立走投無路,在一個叫南昌的地方悶坐了半天,前思後想,越想越覺得窩囊。他拒絕了親衛要他向共尉投降的建議,憤然『自殺』身亡。

    共尉接到消息,立刻趕到南昌亭,看著張立倒在血泊中的屍體,默然半晌,歎了一聲,命張立的親衛去找口棺材來收斂張立,送他回鄉安葬--張立是高郵人,離南昌不遠。

    打完了仗,共尉也覺得疲憊湧了上來,連續行軍五六天,追擊了三天,他基本上就沒怎麼下過馬,縱使他身體強健,也覺得有些吃不消。大戰過後,將士們亢奮的心情也漸漸平復下來,被建功立業的豪情壓倒的疲勞也泛了上來。灌嬰向共尉請示,是不是休息兩天,調整一下。

    共尉想了想,讓人找來了南昌亭長,詢問附近的情況。南昌亭長是一個四十歲左右的中年男人,圓圓的臉,稀疏的眉毛,一見人就一臉的笑,兩隻本來就不大的眼睛更是笑成了兩條縫。

    「將軍,這裡離淮陰只有二十里,將軍可以去淮陰城休息,那裡有吃的有喝的,一定可以滿足將軍的要求。」亭長謙卑的笑著,滿臉的笑容卻藏不住眼底的緊張。這麼多渾身帶血的士卒,他一個鄉亭肯定滿足不了要求,趕緊把他們送走才安全。

    「淮陰?」共尉聽到這個名字,沉吟了片刻,似乎想起了什麼。他想了半天,忽然想起一個人來。這個時代最牛逼的軍事家韓信就是淮陰人,按照歷史,他這個時候應該還沒有投入到項羽的帳下,更別提劉邦了。自己既然到了這裡,安然放過這個牛人?

    「淮陰有個叫韓信的人,聽說他深通兵法,你可聽說過?」共尉對亭長擺了擺手,客氣的問道。

    亭長聽了,先是一愣,隨即又笑著搖了搖頭:「將軍,我認識韓信。」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