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科幻小說 > 迷失在星空

第二卷 潛龍 第四十一章 人工智能研究院 文 / 純牌老狼

    李莊回到家,想起以前一直記著的事情,便給在杭城某高校的兩個朋友打了電話。他這兩個朋友一個姓趙,一個姓王。電話接通後,那邊很驚喜,問起近況,李莊發現他們終於出頭了。智能機大熱,他們的水平不錯,已經被抽調到相關研究部門,現在收入頗豐。

    李莊放下心來,就沒提讓他們過來的事情,提前給他們拜了年,然後掛了電話。

    才一年多,已經滄海桑田,變得面目全非。

    得知李莊出關的消息,他的關係圈都上門來拜訪。他的學生們,也打電話給他,這讓他很欣慰,這世上還是有情有義的人居多。

    楊董和周董他們,這幾年是大大的發了一筆,李莊在自己家招待了這幫老人。他們精神還不錯,不過已經無法掩飾他們的衰老。這幫人裡面楊董還是最年輕的,也過了六十歲。

    「楊董,怎麼好意思讓你們上門啊,罪過罪過,我本打算過兩天到你們那邊拜訪的。」李莊確實有這個計劃,並不是客套。

    「小李,客氣話不用說了,看到你出來,我們都很高興,便過來問問那個啥智腦的事情。」楊董對李莊的稱呼一直沒改,都叫了快二十年。其他人則習慣於稱呼他為李工,知道他不喜歡「李總」。

    李莊暈倒,看著這幫老傢伙,心想你們都是什麼時代的人,也關心這個?看來這幾年智腦的宣傳力度很大。

    他的專業術語,讓這幫人云裡霧裡,張口結舌,無奈之下,只好改談別的事情。

    「李工,我小兒子周斌想加入智能生產實驗室,你這邊能接受不?」周董說。

    要說周斌,自從浪子回頭,技術提高還是很快的。他本身就聰明,周董看到大兒子很能幹,便息了讓他接班的想法,讓他選擇自己喜歡的事情,改從獵頭公司招聘合格的管理人員。

    李莊沒有猶豫,讓周董叫周斌直接去人事部報到。

    一幫人在屋裡有些吵,睡覺的兩個小傢伙被驚醒,嚎啕大哭。楊董他們一看,得,不要影響小孩子睡覺,就一起告辭。

    李莊自覺瞇了不長時間,醒來時已經臨近傍晚。天氣不錯,黃昏的夕陽讓他有一種出去走走的想法,便叫了麗莎,帶著雙威,抱著雙胞胎,一起在威森科技園區漫步。

    一年多不見,園區裡面改變了很多。當初這一切都是他經手的,主要路口還不至於記錯。

    路邊汽車的轟鳴聲讓他有些詫異,怎麼現在還這麼多汽油車?隨即醒悟過來,原來是電動車的喇叭模仿燃油發動機的轟鳴聲,不知道是誰想出來的注意,據說可以降低交通事故率。

    遠處的房頂上密密麻麻的排滿了太陽能電池,在冬日的夕陽下顯得有些溫暖。這些年k城工業區大發展,家在k城回來工作的不在少數,整個工業區已經成為k城的重心,百分之六十的勞動力都為工業區服務,收入也大大提高。

    不知道是誰趕時髦安裝了太陽能發電裝置,也許是有些富人想嘗鮮,k城這裡靠江,日照不是很強烈,但聚光太陽能電池這兩年技術進步很快,成本大幅下降。如當年的太陽能熱水器一樣,有人帶頭,國人愛湊熱鬧的習慣一直沒改過,覺得不缺錢的,就一哄而上,瘋狂大採購。缺錢的,為了面子,也咬牙買了。

    麗莎看到他盯著那些太陽電池板,就隨口說了一句:「市政府都用了,不過好像去年裝的時候鬥得很厲害,電網還拉了市政府的線路。」

    李莊笑了笑,這種情況肯定會出現的,群體的心思不難琢磨,難的是個人的想法。

    不知道供電部門會有什麼樣的反應,不過太陽能電池在k城的大流行,讓威森科技的一個小系統模塊賺了不少,家用智能交流直流電源管理系統。售價倒不高,實驗室的那幫人閒著的時候隨手開發的,當初的想法是給自己家裡用,沒想到居然流行起來,還被業務部到處推銷,這兩年賣了不少。

    不知道別的地方情況怎樣,至少在k城,電網在家用領域很吃力。工業領域,還不行,得催催新能源實驗室的那幫人,不要老是窩在化學蓄能電池上。

    李莊想到這,有些自嘲的笑了笑,這都是啥時候的事情?現在的新能源實驗室的進度,他根本就不瞭解。

    李莊以前讀社會學專著的時候,就想過一個問題,是不是人都這樣?

    一個擁有共同利益的團體組建後,根本不用創始人推動,會自發地運轉升級,來維護自己的利益,排斥另外的集團。

    他在國內建立起這種團體,正是利用了大環境之下的漏洞,要是花旗國那樣的相對完善的體系,就完全沒辦法。

    李莊很喜歡散步,散步可以讓他變得很輕鬆,十多年的老習慣。

    多了兩個小毛頭,岳父大面也過來了,李莊這個家變得很完整,年過得分外的熱鬧。

    初八上班,周奇森團隊自行處理了開年員工大會的事情,李莊就照了個面,讓新員工認個臉。他手下的智能生產實驗室,員工都已到齊,他最看好的四個學生,沒讓他失望,還在員工名單裡。

    初九一大早,李莊在辦公室籌劃人工智能研究院的事情。保安系統裡面有人說話,有客人拜訪,李莊便讓他們把人帶過來。

    來的人不少,有五六個,各種氣質的都有,一看就是來自於不同的部門,還是京城相關部門,挺大的來頭。

    領頭的姓金,名字很有意思,叫金石,某局的;四十來歲,說話倒挺客氣,一口一個李老師叫著。相比之下,姓祖的那幫人跟人渣沒差別。

    金先生一幫人道明來意,李莊心裡暗歎一聲,終於還是來了,但他現在已經不怕。

    快十年了,當初開發出第一款專家系統時的興奮和忐忑不安到現在還記得,生怕他這個無依無靠的人被人收編,進而陷入自己不喜歡的環境中。

    他心中一直有種難以抑制的偏執。如果不是當年那筆當時堪稱巨額的罰款,美其名曰的社會撫養費,他的家庭會很完整,父親就不會意外過世,母親也不會因此積勞成疾。他可以順順利利地按照自己生活軌跡走下去,直到讀完博士,不至於做事需要上天的眷顧,連娶個老婆都這麼艱難。

    現在一切都已過去,妹妹都有孩子,算了吧,這世上誰知道真正的對錯?

    李莊的落寞被金先生看在眼裡,心裡很感慨。李莊的底早已被他所在的單位查得一清二楚,連他擁有澳洲永久綠卡的事情都知道。李莊的經歷讓他有一種命運不公的感覺,多少天才被國內的大環境所湮滅。

    辦公室裡面突然陷入一種很蕭瑟的氣氛中,還好有人接口說明來意,是科學院的。

    「李老師,您能幫我們培養一批人才嗎?現在智腦競爭很激烈,我們人才儲備嚴重不足,您在京城的那批學生很出色。」

    戴著眼鏡的技術負責人插了進來,他本來還要滔滔不絕的發表一下他的某種言論,被金先生制止,接過話題。

    「李老師,這個我們可以付費的,我們知道您這邊很忙,畢竟是商業機構,不會讓您為難的。我們上下現在壓力都很大,請您諒解一下,本來打算年前就過來的。」

    金先生真是個人精,連年前過來容易讓李莊過不好年也考慮到了,這樣可以減小他的牴觸情緒。

    李莊沉吟片刻,便答應了,國內的智能機人才培養跟國外相比,差距確實很大。

    「我如果在公司,每天會抽一個小時給你們派來的人員講課,時間是兩個月,至於你們能理解多少那就不是我能管得了的事情。」

    某局對李莊的行為做過心理分析,只是他為人很低調,資料不全。他現在地位不低,妻子又是外國人,不好強硬處理,容易引發外交糾紛。李莊這次被抽調去京城的學生很扎實,弟子都這麼出色,老師的水平可想而知,何況更好的一批人還在威森科技裡面呆著。本來上面還想把這批人也叫走,誰知張凱老早就幫他們辦好了入籍澳洲的手續。

    金先生一個勁地道謝,帶人離開,他也沒想到這次會這麼順利。

    李莊送這批人到大門口,金先生嘴巴動了動,沒說什麼,走了幾步,終於忍不住,衝到李莊面前,跟他說話。

    「李老師,您說智腦大發展以後會不會出現機器人滿地跑的情況,機器人三原則還能靠得住不?」

    李莊哭笑不得,心道:「你可是特殊人士哎,得耐得住,要有城府。現在國內的宣傳恐怕是有點過頭,連特殊人士都這麼感興趣。」

    他考慮過這個情況,覺得很難說,「以目前的水平,還沒法讓真正的智能機器人出現,不過如果納米光刻技術進一步發展,就難說。至於機器人三原則,那是靠不住的,很簡單,人沒法完美,原則也不會完美。」

    金先生張嘴想說什麼,但又不知道該怎麼說,於是行了一禮,轉身離開。

    李莊回到辦公室,又想起金先生的問題。

    確實,只要人不完美,人創造的任何東西都沒法完美。阿西莫夫是他很喜歡的科幻作家,機器人三原則大名鼎鼎。可惜時代都是發展的,知識雖然不等於智慧,但時間可以讓知識高於智慧。就算是愛因斯坦,也沒法和別的科學家加起來相媲美。我們佩服的是愛因斯坦的智慧,不是佩服他的知識,他不是蘇格拉底。任何科學理論遲早可以證明對錯,但人本身就是矛盾的,社會現象很難說是好還是壞。

    以馮諾依曼系統來說,根本不可能產生真正的人工智能,這就沒有三原則什麼事。

    以人工智腦來說,如果符合機器人三原則包括後來的拓展原則,那程序員們會很頭疼,怎樣才能在這些限定下編出完美運行的程序。如果能編出,以智腦的非線性運作方式,可以輕鬆避開三原則,如果不能,就什麼都不用說了。

    這是個悖論,完美的智腦程序是不可能編寫出來的。

    有人說人工智能是三大科技裡面最微妙的,李莊覺得非常正確,這東西讓人覺得有些燙手,又想擁有。不管那麼多了,得先處理公司的事情,他用紙寫了計劃,這是威森科技裡很少見的習慣。

    人工智能研究院,將分為七個部門,機器人實驗室、智腦實驗室、智能生產實驗室、智能家居實驗室、人工智能理論研究所、腦科學研究所、靈魂研究所。

    下面林林總總的寫了一堆,包括人員構成、運作方式、職位等級和安全等級要求等等。

    李莊思索了很長時間,覺得沒有什麼遺漏,把它交給張凱,讓他先將公司內部合適的員工調派到這個研究院,不足的再到外面招聘。

    張凱接過他寫的東西,只掃了一眼,嘴巴就張得老大。前面的六個,還能理解,後面的那個啥靈魂研究所,不懂。

    看著有些茫然的張凱,李莊揮揮手,讓他照辦,張凱只好點頭。

    隔了幾天,來應聘的人很多,不過都是一些江湖人士,張嘴胡說八道。李莊哭笑不得,最後還是算了,將靈魂研究所併入腦科學研究所,成為腦科學研究所靈魂項目組。

    靈魂這東西,研究的人不少,不過到底是怎麼回事,沒人能說清楚。李莊琢磨著,「莫非這是神域,凡人本不應該涉足的地方?」

    人工智能研究院的框架在三月初就已經搭了起來,機器人實驗室由原機器人項目組升級;智腦實驗室,李莊從學生裡面挑選了一批基礎紮實的,打算親自培養;智能生產實驗室,這個已經有了,只需要再擴大;智能家居實驗室,由原智能家庭項目組升級;人工智能理論研究所,得培養人才;腦科學研究所,這個不難,外面的人才大把,只是真正的高手不多。至於虛無縹緲的靈魂,他打算在員工中挑些對這個感興趣的來研究一下。

    京城那邊過來的人半個月前就到了,金先生的行動非常迅速。李莊制定了詳細的教學計劃,以計算數學、計算機語言、算法、數據結構、系統架構、思維科學、神經科學七門課為主,既要考慮效果,又要考慮到保密,著實讓他有些頭痛,最後打算還是以基礎教學為主,讓他們自行理解。

    李莊的授課核心內容以現在流行的人工神經網絡智腦為基礎,沒打算把他對另外三種人工智能模式的理解傳授給他們,他沒有這麼大公無私。

    金先生第一天挺有興趣地到場聽課,但複雜精深的計算數學讓他一個小時都雲裡霧裡,好不容易挨到下課,便灰溜溜地離開,發誓以後再也不來上課。

    來的這批人資質都挺高,但大部分人對人工智能都不怎麼理解,國內目前這方面水平比較高的研究員都在bai和科學院自動化所裡,這幫人全是菜鳥。

    人工智能研究院的員工也跟著聽課,不過很明顯,他們的基礎要好一些,畢竟以前經常聽他們李代表講課。

    李莊這段時間跑了不少地方,主要是到各個大學看有沒有好一點的苗子。

    四月初,威森科技智腦實驗室研發出了第一款實用的緊湊型十萬級智腦wai101,並推向市場,售價與其他公司的一樣,都是一億美元。這款智腦主要有兩個用途,第一個是智能管家,配合威森科技智能家居實驗室推出的各種解決方案,包括安保;第二個是智能化生產,配合智能生產實驗室推出的不同行業製造專家系統使用。

    市場部開過新聞發佈會後,有興趣的大公司和富豪都與業務部進行了接洽。測試結果表明,這款智腦的智能水平、運行速度、穩定性和緊湊程度都高於同類產品。

    只一個星期,就收到了五十部訂單,接著源源不斷的訂單湧過來。

    源源不斷的元器件從位於六角大樓的地下室通過專用電梯送到十一樓到十三樓倉庫,另一部大型無人電梯又把生產好的智腦送到地下室的專用倉庫,保安部核心員工二十四小時嚴陣以待。

    國內的氣氛瞬間就被點燃了,威森科技的大名,迅速傳遍全國。在短短的半個月時間,世界各國都知道一個新的勢力加入了人工智能界,它的代號是wai。

    身為威森科技人工智能研究院的院長,李莊的大名首次為人工智能界所知,他的老底被無孔不入的媒體迅速翻出來,在報紙和網絡上連載,成了名人。

    澳洲駐華大使提前拜訪了威森科技,並與管理層合影留念,帶來了堪培拉方面的關心與問候。

    收網的時間到了,李莊帶上人事部的員工和專門從保安部中挑選的保鏢,重新踏上了前往各所大學的交通工具。

    四月中,日本人做了一件出格的事情。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