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科幻小說 > 迷失在星空

第一卷 艱難的起步 第二章 偽人工智能 文 / 純牌老狼

    很多人小時候都對頭頂的星空有興趣,但星空畢竟離我們太遙遠,長大了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壓力和忙於應付複雜的社會關係,大部分人都沒時間關注這個,只有少數幸運兒能夠進入相關的研究部門工作。

    李莊買的第一部電腦,硬盤的大部分閒置空間,都被各種各樣能從網上找到的天文資料和圖片所佔據。至於很多人單身男人都有的島國動作片,他是沒有的。嘿嘿,我們李莊同誌喜歡金絲貓。他在繁忙的工作之餘,能如此賣力地找當時不知道名字的引導晶石,固然有被頻繁夢境折騰的原因,也跟他發現了當時是黑球的靈魂晶石的特異之處有關係。完美的圓度和超級均勻的表面粗糙度,這在其次,畢竟他手上的測量儀器精度並不是超高。讓他目瞪口呆的是黑球把廠裡的工業鑽很輕鬆的磨平。差別如此多的硬度,哪怕是傳說中的純石墨烯和w-氮化硼也是望塵莫及,從理論上講工業鑽和黑球的硬度差距至少超過三個等級。他後來又假公濟私地用廠裡的儀器檢測了內部結構,超聲檢測儀無用,金相分析儀無用,探傷儀無用,都穿不透表皮。這玩意的材料似乎不是金屬,也不是非金屬,抑或介於兩者之間的半導體?查了無數資料,也沒發現任何有消息提到地球上能有這類的材料。

    這個時候李莊就算再笨,也知道這不是件現階段地球該擁有的東西,至於是外星人的,傳說中的修真者的,還是某個時空地球人自己製造出來的?他心裡自然是沒譜。

    外星人的?有可能。地球理論解釋不了的東西很多,外星人肯定到過地球,是哪個層次的文明,跟我們差距多少,這都不是李莊能關心的問題。

    修真者的?李莊練過氣功,對經絡論之類的不陌生,即使自己所練的養生功,他也能用科學的一套來解釋它存在的原因,但他從來不信有修真者存在。作為科學的信徒,他總認為這世間的一切都能用科學解釋,解釋不了的,那是理論和層次不到位,不是科學本身有問題。碳基生命怎麼都不可能發展到那麼玄幻的層次。雖然都說人體是個小宇宙,微觀世界細緻,以現在科學發展的水平和速度,估計不到兩百年,人類就能完全瞭解自己的身體,控制各種疾病。碳基生命本身就比較脆弱,先天條件就是如此,這是弱點,也是刺激人類發展的動力,這世上壓根就不存在完美的造物。

    某個時空地球人製造出來的?也有可能。科學研究表明,人類史前可能存在過文明,如日本海底廢墟,不知道具體年齡的金字塔,一直傳說中的亞特蘭蒂斯等。更讓人懷疑的是,人類歷史上有一個明顯的空白期,人類好像是突然從猿人時代進化到文明時代,中間的過程,完全沒有任何記載。從其他存在的無法解釋的歷史遺跡,科學家也猜想過,地球上的文明,至少存在過一次,至於怎麼毀滅了,我們是火星人的移民還是別的,鬼才知道。

    花了好幾天的時間慢慢消化從艾爾塔那裡得到的信息,李莊對引導晶石的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功能忍不住有些讚歎。這玩意在卡勒斯人的手裡簡直是個萬能的工具,可以從幫助補充能量,可以作為掃瞄儀,可以作為翻譯機,可以作為連接某些設備的接口,可以作為能量放大設備等等讓人眼花繚亂的功能,李莊有些驚奇他們是怎麼製造出這麼奇妙而強大的東西。

    「可惜這東西已經變成了石球,艾爾塔啊艾爾塔,你這個不學無術的笨蛋,做事亂七八糟,連傳承文明這樣的大事都考慮不周全。」李莊覺得這玩意自己搞不好能用上,可惜了。當然只是想想,他還沒白癡到認為碳基生命一定能用上跟自己物質基礎完全不同的神秘莫測的高等晶石生命的工具。跟人類基因最近的黑猩猩,能成為賽車手嗎?聰明的猩猩訓練一下也許會開特製的汽車吧,雖然可能是龜速。

    吃飯的時候,老朋友夏元德有電話過來,問李莊回來沒,公司新產品的圖紙需要設計,工藝流程也要再重新安排一下。

    李莊離職已有半年,但跟老公司的關係仍然非常好。他雖然沒什麼學歷,但手底非常扎實,既有一線的工作經驗,又有設備和工藝方面的經驗。當初老闆就經常感歎,說現在的教育制度有問題。聰明的都以上大學為榮,不怎麼聰明的只好上職院。問題是上了好一點大學的不願意進車間,沒有車間工作經驗,工藝設計經常牛頭不對馬嘴;而普通的車間工人,往往不那麼聰明,也許加工能做得很好,改進和優化方面理論基礎不足。

    老闆捨不得李莊走,但是李莊的時間確實太緊張,他要學的東西著實不少,不願意專職做這些對他來說技術含量已經不夠的雜事。雙方約定,廠裡有什麼技術難題,李莊都抽空過去解決,反正他住的地方不遠。

    當然我們李莊同學也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妹妹上大學的學費和生活費雖然都已經留足,但是還得整那該死的房子。他在杭城已經呆了多年,懶得挪窩,家裡沒有親人,回家的動力就很小。他主要的收入就是給楊董核心圈子的工廠做些高級技術支持和接一些程序外包訂單,每個月也能有十幾k的收入。在這個通貨膨脹愈演愈烈的時代,這點錢,算不了什麼。他沒什麼經商的**,非不能,不願而已。他很清楚,技術人員,一旦改做業務,就很難定下心來,水平很容易退步。花花世界見多了,人容易浮躁。

    李莊草草吃完做得如同能量食品的午餐,開始為餬口而奮鬥。打開ug,看著熟悉的界面,他有些感慨,都快一個月沒碰這老夥計了。輕車熟路做好初步的設計,有些參數的設定讓他有些為難,夏元德這次提出的要求不低。經濟危機已持續多年,各個生產企業之間的競爭十分激烈,因為招工困難,工廠大量採購自動化設備,突然增加的眾多自動化設備的維護讓原本習慣非自動化生產設備的技術人員疲於應付。

    李莊沒有想太多,餬口要緊,他輕車熟路處理好相關的圖紙及工藝流程設計,然後就是長達數天的車間現場調試。

    「這年頭,混口飯吃不容易啊!」李莊躺在沙發上仰天長歎,設計一個專家系統來代替自己頻繁設置和操作的念頭越發的強烈。

    這傢伙想偷懶不是一天兩天了,剛來杭城時在報紙上看到中科院某院士在玩人工神經網絡,他便在網上搜集了一些有關人工智能的資料,也打算玩玩這個高精尖領域。

    人工智能確實是好東西,至少李莊是這樣認為的。他這些年賣命地翻閱大部頭科學典籍,目的就是為了偷懶,後來竟然喜歡上了,一天不寫程序或修機床就不舒服。他的老朋友夏元德就說他是個賤人,竟然有這麼古怪的愛好。

    李莊租的這個一室一廳的單身公寓,面積不小,跟老公司原來租的公寓在同一個小區,本來楊董說他可以繼續住在公司的公寓裡,但他覺得不好,委婉地回絕了。原因不複雜,他不想老公司那邊知道他在做什麼,很多研究儀器和設備也不適合放在公共場所。

    李莊很清楚,現有的馮諾依曼型計算機系統,無法產生真正的智能。不少科學家嘗試著利用軟件模擬產生智能,但李莊覺得難度太高,太虛,因為運行機制不一樣,即使勉強實現,也屬於低能兒。他相信在這個物質世界,思維方式由運行底層決定,在線性的馮諾依曼型計算機系統上產生非線性運作的人工智能,那些科學家莫非要玩虛擬機?

    李莊總覺得純數字構成的生命不靠譜,跟神差不多,就算是神,也需要物質或能量基礎,不然早被宇宙射線轟成虛無。人創造神,相信沒人有這個自信,那幫人玩的跟造神沒有本質區別,相比之下有運行底層的智能機研究要實際得多。

    研究智能機,必須涉及到智能機理論和工程實現,這兩者相輔相成。理論不完善,工程實現難度大幅增加,工程實現如果能做得很好,也可以彌補理論的缺陷。雖然很多時候都是理論先行,但生活中很常見的是先有現象,再推導出理論,所以頂級的專家一般都是科學家兼工程師。李莊覺得有句話說得好,「沒有純粹的理論,只有純粹的理論家」。

    為什麼馮諾依曼型計算機系統無法實現真正的人工智能?科學界爭論很激烈,但絕大部分人還是相信這一觀點,因為單純的兩個一維符號無法完美呈現非此非彼經常出現的物質和社會現象的。

    人的想法經常是非線性的,比如很常見的虛偽,說一套做一套,中間的調整甚至是雙向無級的,思維跳躍性很大。如果用傳統計算機模仿人的思維方式,非得被數據給噎死不可,就算有技術手段可以輔助,最多減少數據冗余,而絕對做不到像人類一樣的思維如電。

    很早之前,人工智能界就認識到這個問題,轉而研究智能機。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是智能機研究的高峰期,誕生了不少有指導意義的理論和工程實現方案。

    人工智能的設計有兩種方案,一種是純軟件模擬,在馮諾依曼系統上運行;另外一種是以硬件為基礎,通過軟硬件結合來實現人工智能,即智能機研究。

    純軟件模擬的難度不用說,受限於馮諾依曼系統的運行規則,可拓展空間很有限。完全不依賴硬件底層的數字生命,估計只有寫小說的能想得出來,連大自然都會自愧不如,它的諸多造物,沒有一種是能完全拋開物質和能量運行體系的。

    當然李莊覺得這種設計方案也不無優點,最大限度的利用現有體系,減少投資,可以用在比較低級的場合,如馮諾依曼系統的軟件上,比傳統的軟件要高一個檔次。

    傳統的純軟件模擬上不少發達國家都做得比較好,已應用在他們的高級生產自動化設備上。李莊替工廠維護高級自動生產線時,經常碰到類似的系統,他改進了四五次,覺得這種方案只能到三級智能。當然以他目前的水平,最多能做到比國外大廠稍微好那麼一點,也就是他自己分類中的一級智能。

    沒辦法更進一步,以前被李莊鄙視的虛擬機方案,進入他的腦海。他設計了一種虛擬運行平台,這個平台後來發展成為人工神經網絡電腦的測試平台。基於這種設計理念的純軟件模擬方案,被李莊稱之為「虛空模擬」,在虛擬運行平台上,模擬簡單的人工神經網絡,然後通過高效轉換程序連接到硬件底層。

    這種設計方案的軟件數據結構非常複雜,對算法要求極高,但可最大限度減少對硬件的依賴及硬件對軟件的影響,執行效率則會大打折扣,這是必然的事情,只能想辦法盡可能地提高。

    「虛空模擬」方案編出的智能核心李莊已經能做到二級智能,他這段時間設計了一套新的嵌入式集成方案,用在老公司的自動線上,使用效果還是不錯的,他的思路得到了驗證。這套系統沒花多少錢,軟件主要是他的個人成本,硬件則都是廠裡出的,連外部設備楊董也很爽快地買了單。

    夏元德跟他開玩笑說要收他的「試驗場地費」,被李莊鄙視,「丫的屁股決定腦袋!」這廝在李莊去摩洛哥之前跟楊小依結的婚,現在可是正式的老闆女婿。

    先從原理推導,然後再研究合適的工程實現方案,這是李莊最常用的手法。他很喜歡開發一些實用的小工具,善於利用工具,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工作量。

    經過詳細研究後李莊發現,隨著智能級別的提升,軟件的架構越來越複雜,對硬件系統運算速度的要求有些離譜。

    「這種方案應該可以到五級智能吧,nnd,都是偽智能。」李莊經過一周的詳細計算,得出了自己的結論,有些沮喪。

    所謂偽智能,就是看起來聰明,實際上卻無法實現自我升級、自我創造和自我調整的智能。在李莊設想的體系中,只有六級才算達標線,跟五級相比有質的飛躍。六十分及格,少一分就是不及格,小小的一分讓兩種結果天差地別。

    智能機目前有四套理論方案,符號處理與知識處理、人工神經網絡、層次化的社會智力模型和基於生物進化的智能系統。

    符號處理與知識處理是目前研究的主流之一,李莊在自己設計的純軟件模擬智能核心中沒少用這種理念,但他更感興趣的是人工神經網絡。實際上這種仿生學設計方案也是大公司研究的主流,科學家們經常將符號處理與知識處理和人工神經網絡配合使用。

    人工神經網絡anns來自於神經生理學的研究成果,即用大量相對簡單的處理單元(人工神經元)通過複雜的互連構成神經網絡計算機。這個實現途徑強調大規模並行、分佈式的表示與處理、非線性的動力學系統行為、系統的訓練與學習以及模擬量的處理等等。

    人工神經網絡可以看作是一種仿生學設計方案,相比其他的三種模型,最容易實現,所以相關的研究成果最多。

    科學家們都不敢斷定能否用這種方案設計出真正的智能機,智能產生的本質一直沒有弄清楚。智能機研究的沉寂跟巨額投資無法短期內見到成果有關係,當然不乏科學界忽悠勢力階層的成分在內,這些年科學家們沒少做這種無聊的事。

    李莊相信這種方案,但他覺得純粹的仿生學設計只會死路一條,因為物質基礎不一樣。人類使用的生物網絡,而智能機使用的是硅光網絡,這兩種網絡的運行方式本來就有差別,不能生搬硬套。這些年他研究了不少的工程實現方案,但覺得有一條無法繞過,就是計算機語言,複雜的模塊化設計需要一種高效執行的跨平台語言,最好是能通用於硅光網絡。用這種新語言編寫的人工神經網絡電腦操作系統軟件可以將運行平穩性提到最高,效率則依賴於算法和數據結構。

    設計新語言?這是個很狂妄的念頭,因為只有大師級人物才能玩這個領域。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